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477649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0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尤溪七中高二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语文试卷一、默写(共5小题,共20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3. 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臣密言: , 。”4.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5.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达归去后享受自酌自乐的诗句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仙境 翩 跹鲜艳 纤尘

2、不染 先睹为快 B . 拜 谒疮 痍逶 迤颐指气使 遗世独立C. 磨盘茉莉蓦地 秣马厉兵 暮鼓晨钟 D. 绮丽 畸形 奇数 犄角之势 羁旅之愁7.下列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要说明“木”_。_;_;_。 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A.B.C.D.8.下

3、列各项中能填入诗句的一项是( )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A.摇 映B.舞 隐C.弄 吻D.扶 失9.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文书的名称,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4、之意。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C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1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高的分得的土地也多。 B.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中的 “行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沿用,用以指外交使者。 C.寡人是对古代君王、诸侯的尊称。 D.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着脚掌。“跽”是指跪直身体。12.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

5、将军”在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韩信、卫青都曾被封此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及废除。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去”指解除职务,其中有离职、免职和调职三种情况。 C.“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孟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大学校长。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三、现代文阅读(共2大题)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

6、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

7、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8、,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

9、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3.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10、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15.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

11、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

12、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

13、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6. 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区别,更有着意境上的不同,这两种意境,不好用高下来评判,而要看写诗的人想表现哪一种意境。 B.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

14、的问题。 C.作者认为贾岛本有成竹在胸,而韩愈不免好为人师,作者在此有推翻韩愈之意图。 D.贾岛是个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他不可能心里想着“推”而下个“敲”字,或想到“敲”而下个“推”字。 17.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阐发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分)18. 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推敲”的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的? (7分)19. 谈谈自己从作者对“推敲”例子的分析中得到的启示。(6分)四、作文(18分)请以“珍惜时间”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角度设置分论点中心论点:珍惜时间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2017-2018学年尤溪七中高二“周学习清

15、单”反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和解析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5、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6.A A项五个字都读“”,;B项,“谒”读“y”,“痍、迤、颐、遗”都读“y”;C“暮”读“m”,“磨、茉、蓦、秣”都读“m”;D项,“绮”读“q”,“畸、奇、羁”读“j”,“掎”读“j”。7.C.是总说。是对的直接的解说,其中“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指的是中的“暗示性的问题”。中“影响”应在前,而中“富于感染性启发性”和“不落于言筌”程度较深一些,所以应在后。8.D9.C “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故选C。10.B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1.C12.C应为荀子13. D 14.A 15.B 16.C 17.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8.“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从文字表达的意境的角度。 19.示例:对问题敢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0.略-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