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247131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精细化教你做职场细节达人(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赢在精细化赢在精细化 相关内容 前言 所谓精细化,就是精密、细致之意,精细化并非新鲜事物,自古有之。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被誉为当代细节专家的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先后两次深入浙江省宁波市考察民营企业后指出:“企业应该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中国房地产界的领头羊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说:“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来自学界和商界的精英人物均不约而同地推崇精细化?因为精细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汪中求先生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

2、过的一道坎儿,无论是何种行业,还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理念,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 精细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作风、一种认真工作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精细化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具体到企业中表现为:管理精细化、质量精细化、工作精细化、成本管控精细化、安全生产精细化、销售服务精细化、营销精细化、业务流程精细化、产品开发精细化、企业文化精细化等。 精细化越来越受到管理高层的重视,但是实施精细化涉及基层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仅仅有管理高层的积极性还

3、是不够的,需要将精细化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之中。因为精细化是靠全体员工来落实到位的,员工才是精细化的真正执行者,只有全体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精神,企业的精细化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化精神理应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件事、每个人,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精细化体系,把每个细节上的事情做细、做深、做透,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精细化不是一项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

4、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成败的命运。 当精细化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细化精神是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我们通往事业彼岸的桥梁。精细化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灵魂、行动的指南。特别是每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应该对着心中的自己问:“今天,你精细化了没有?” 本书在编撰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书兰、张旭东、邹华英、张鸿波、汤凌、董全才、谷桂琴、王甲有、任燕飞、高志坚、蒋如彬、熊竹根、黄诗国、廖彩扬、黄龙、郝敬刚、洪辉伍、古剑声等人士的支持

5、和参与,在此深表谢意。同时,欢迎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信箱是lgy200808。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精细化的核心是做事做到位(1) 所谓精细化,就是精密、细致之意,精细化并非新鲜事物,自古有之。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被誉为当代细节专家的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先后两次深入浙江省宁波市考察民营企业后指出:“企业应该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中国房地产界的领头羊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说:“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来自学界和商界的精英人物均不约而同地推崇精细化?因为精细化是

6、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汪中求先生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无论是何种行业,还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理念,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 精细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作风、一种认真工作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精细化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具体到企业中表现为:管理精细化、质量精细化、工作精细化、成本管控精细化、安全生产精细化、销售服务精细化、营销精细化、业务流程精细化、产品开发精细化、企

7、业文化精细化等。 精细化越来越受到管理高层的重视,但是实施精细化涉及基层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仅仅有管理高层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需要将精细化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之中。因为精细化是靠全体员工来落实到位的,员工才是精细化的真正执行者,只有全体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精神,企业的精细化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化精神理应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件事、每个人,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精细化体系,把每个细节上的事情做细、做深、做透,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精细化

8、不是一项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成败的命运。 当精细化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细化精神是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我们通往事业彼岸的桥梁。精细化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灵魂、行动的指南。特别是每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应该对着心中的自己问:“今天,你精细化了没有?” 本书在编撰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书兰、张旭东、邹华英、张鸿波、汤

9、凌、董全才、谷桂琴、王甲有、任燕飞、高志坚、蒋如彬、熊竹根、黄诗国、廖彩扬、黄龙、郝敬刚、洪辉伍、古剑声等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在此深表谢意。同时,欢迎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信箱是lgy200808。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精细化的核心是做事做到位(2) 精细化是组织大家将大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把上级要求事项做到位。在规定的数量、质量、时间域值内完成。精是水平高,细是做事具体、到位。精细化的核心是把事情做到位,而且持续下去变成日常习惯。 精细化有着一套系统的理论,把精细化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让人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

10、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职位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职位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做事做到位应是每个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事做到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各行各业,无不在呼唤做事做到位的员工。 一位著名企业家对“做事不到位”的当头棒喝 现代职场中,有些人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存在于广大企业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2000年第10期的南风窗杂志上有东方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写的一篇文章“昂贵的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篇文章里

11、,我们看到了这位著名企业家对“中国人做事不到位”的当头棒喝: “这几年,因为希望集团规模逐渐增大,员工也多了起来,学习同行的管理经验,是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之路,所以我经常出国去看别的国家的同类企业。最近一次到韩国的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给我感触很深,回来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那是希杰集团下面的一个面粉厂,它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雇用了66个员工。那里的员工工作效率之高令我惊叹。我是干这一行的,我知道中国同样的企业一般生产能力在几百吨,但是雇用员工一般要超过100人。我们希望集团效率要比国内同类企业高一些,250吨处理能力的工厂一般雇用7080人,但也已经是希杰集团那家工厂

12、的6倍了。” “可是更令人刺激的是,后来和这家工厂的管理层交谈的时候,他们说,他们也在中国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办过工厂。250吨的处理能力,他们雇用了155人,效率与韩国企业相比居然有10倍的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以后,他们觉得效益太差,就把这家工厂给关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如韩国吗?不是。韩国的这家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那家工厂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设备全套进口,比韩国那家工厂还先进。管理者同样是韩国人,我们后来还碰到了在内蒙古那家工厂的厂长。我专门就这件事问过那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层,中国那家工厂就要雇用那么多人。那位厂长很含蓄

13、地回答我: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就是这句话,让我回来以后几个晚上睡不好。” 回国后,刘永行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他终于明白了:“那位厂长的一句中国人做事不到位,确实是把我们的毛病指到了根子上。由此,我得出了一个很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不要只看我们每个人的薪水很低,我们做事情的效率也比人家低,而每个人低那么一点点,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就是非常大的差距。”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 也许,员工与员工之间在工作时间上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企业效益之间的巨大差距;每个企业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国家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这些

14、差距,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要想弥补这种差距,就必须要求我们每个人:做事做到位! 刘永行最后在文章中说:“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只做到9分,而是做足10分;如果整个企业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10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再改进一点,做足11分,尽到12分的责任,我们不就能赶上欧美了吗?” 刘永行的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分析,给众多的中国人以“当头棒喝”,并由此得出“昂贵的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惊人结论。 只有“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 在很多公司中,令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员工对布置的工作不积极、努力地去做,不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

15、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对于这种工作作风,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许多人外出,总要带上一只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做到位,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工作。 美国肯德基公司为何能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它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充分的预测。通过预测,广泛地收集了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决策。 起初,肯德基公司派了一位执行经理来北京考察中国市场,他来到北京街头,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非常兴奋地向总公司汇

16、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当总公司向他询问具体数据资料时,他却张口结舌,说不上来了。总公司对此非常恼火,以不称职为由将其降职了。 紧接着总公司又派出了一位执行经理来考察。这位经理做事很到位,他没有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事,精心地进行了调查和实测。 首先,这位经理在北京的几个街道上,用秒表测出人流量,大致估算出每日每条不同街道上的客流量。他利用暑期,临时招聘了一些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做职员,在北京设置品尝点,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免费品尝肯德基炸鸡,尤其是在北海公园这座皇家园林,利用这里游人众多的特点,广泛征求各种意见。他们详细询问品尝者对炸鸡味道、价格、店堂设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

17、如此,这位经理还对北京鸡源、油、盐、茶及北京鸡饲料进行了调查,并将样品数据带回美国,逐一作分析,经电脑汇总得出“肯德基”进入北京市场会有巨大的竞争力的结论。 做事做到位与不到位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做事做到位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成为老板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 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张瑞敏认为:“这种人最大的毛病就是

18、做事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张瑞敏就是因为熟知某些人做事不到位,才发明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必须当日完成。 1997年10月的一次例会上,海尔销售公司按照例行管理制度复审冷柜电热本部对某地区用户回访的电话记录,发现记录上许多页都仅写着“占线”两字。于是,张瑞敏把这件事作为案例让各个本部的部长发表一下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有的人说“抓体系”,有的人说“抓作风”,当时冷柜电热本部的部长回答:“回去查一查下面的员工是怎样干的?” 张瑞敏听了以后,当即指出:“你现在最要抓的就是你自己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你的下级不

19、认真,是因为你没有要求他们认真。”抓事容易,抓问题难,通过抓问题带作风更难。如果自己不先认真起来,不能把一件事抓到底、抓出结果,以身作则带动整体作风,又怎么能要求下面的员工认真呢? 通过这一问题,张瑞敏发现以前曾经多次批评过的大企业病“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的现象在企业中仍然存在。 张瑞敏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只有“永远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 中国有许多企业曾提出了很多的管理概念和口号,但没有几家企业能像海尔集团那样把概念和口号落实得那么“到位”。海尔集团甚至可以把这样的概念落实到厕

20、所里:几点几分谁来洗厕所,几点几分谁来检查,几点几分谁来检查检查者是否来检查过。 对于现代企业和组织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和组织内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将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到位的人。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企业和单位的一员,我们应当“做事做到位”;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当“管理管到位”。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将这“两个到位”做到位的话,我们的工作又何愁不能实现突破与飞跃呢?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很多(1) 我们常说要追求卓越,其实卓越就是苛求精细化的具体表现,卓越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认真从自己

21、做起,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并把它做精做细,就可以达到卓越的境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者比比皆是,但愿意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的人却少之又少。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精细化时代已经到来,那些考虑细节、注重细节的人,将小事做细、将细节做透的人,往往能够从细节中找到机会,将工作做得更好。 从细节、小事做起 做事粗糙,满足于“差不多”,是管理不善的企业的痼疾,也是我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差不多”、“大概是”等观念相对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人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

22、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过于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同时也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 在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员工加藤信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一次,加藤信三为了赶去上班,刷牙时急急忙忙,没想到牙龈出血。他为此大为恼火,上班的路上仍是非常气愤。 回到公司,加藤信三为了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还是硬把心头的怒气给平息下去了。之后,他向几位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牙刷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把牙刷

23、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后来他们进一步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牙刷毛顶端并不是尖形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信三想:“把它们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 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加藤信三正式向公司提出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看后,也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销量直线上升,最后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加藤信三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牙刷不好用,在我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所以很少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

24、个问题,机遇也就从身边溜走了。而加藤信三不仅发现了这个小问题,而且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从辩证的关系来看,大事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小事决定了大事。如果不关心每一件小事,不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做不好大事,也就不能做大事。张瑞敏把做好小事概括为两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办公大楼的每一块玻璃都明亮清晰,这是因为员工每天都将玻璃一块一块擦拭。如果没有乐于做小事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擦拭玻璃很简单,每天都这样来回地重复,如果做一天,对谁都非常容易,但如果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这样,那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做好

25、每一件小事,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理念、一种素质的考验。 把每一件事都做细、做透 要做好小事,其保证是把小事做细、做透。如果粗枝大叶地去做一件小事,那是不可能做好的。将小事做细,就是将小事做到位、做透彻。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无任何偏差。 一个公司在本地开产品订货会,由于工作做得细、做得透,使营销业绩猛增至平常订货会的5倍。这样一个订货会,该公司并没有什么特别诱人的促销方案,也没有请大牌明星到会捧场,唯一可以圈点的,是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秉持。 首先是周密的计划。为了

26、这次秋季订货会,他们提前一年在国内选择了一个城市市场作为试点,全程拍摄了VCD,并且对这次会议做了很多详细的研究。市场推广部也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厚厚一本订货会操作流程手册,将所有的战略和战术的细节量化。 在订货会之前,主办者又一起去了正在召开订货会的城市观摩,一起参与会场布置、会议安排、事先的预演。不仅如此,在开订货会以前,又再次和经销商开了几次准备会议,对展会流程、会场布置、人事安排、客户邀请、模特选择、时间安排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等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开始前一天,他们按照计划布置好了会场,又详细地将所有人员的工作重新确认了一下,对物料和会议资料重新做了检查,所有的会场

27、设施和宾馆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做了确定。最后,又将第二天的程序全部预演了一遍,确保第二天的订货会万无一失。 将小事做好,努力把小事做细、做透,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求,对企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企业的员工养成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的职业习惯,这样的企业一定是很有执行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很多(2) 每个企业和组织里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上班,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

28、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究其原因,就是“差不多就行,何必太认真呢?”这种工作态度在作祟。 “差不多”已经成为人类各项事业的敌人,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天敌,那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需要我们激发和唤醒的追求认真、完美态度的精细化精神。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先生”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我们自身也可能就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关于这类人的性格和状态,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于1924年6月28日在当时的申报发表差不多先生传一文,可谓把这种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

29、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

30、,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

31、,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气绝。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很多(3)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

32、的法号,叫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看了胡适先生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再对照一下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不禁令人汗颜。8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今天职场上的中国人仍然有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至于企业和组织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基本”、“好像”、“几乎”、“大约”、“估计”、“大致”、“大概”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 在我们的企业、组织机关里,“差不多先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打包不方正,差不多就行了;检验疵点没标识,差不多

33、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质量差点、成本高点、价格低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斤斤计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不是退货,就是索赔,使工厂失去客户,丢掉市场。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有其生存的广阔空间,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差不多”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既害了他人,更害了自己。因此,绝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必须想办法努力克服,彻底根除! “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做事情如果有“差不多”、“大概过得去”、“还行吧”、“凑合”等这样的心态,那是很要命的,殊不知“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34、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心态,工作中才漏洞百出,产品才缺乏竞争力。因为“差不多”,我们的许多企业被拒之门外,我们的产品总是被打上二等货色的标签,看似与一等品只差一点,其实是差很多。 很多时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多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

35、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乡。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位“差不多先生”也只好背井离乡了。赢在精细化 第一部分 做任何

36、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多,无论是相差毫米还是秒,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秒;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是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焦在冠军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质总是可以允许存在一个AQL值(可接受质量水平),那就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总是有个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都可允许%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道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就会只有37%。这就是我们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工作每天可以允

37、许1个偏差,那么一个庞大的公司可以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问题就是这个“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当你讲“差不多”时,请你考虑一下,你完全可以更进一步,不用讲“差不多”的。如果一直“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能算作是一个“老好人”。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要杜绝的,因为每位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先生”,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而造成重大事故。 有一家企业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

38、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钉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我们的工程师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钉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钉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钉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是我们安装工人的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钉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钉。可是我们的操作却是一个人上螺钉,另一个人休息。 不少人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等话语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就是螺钉拧歪了吗?又影

39、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么,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么,下不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 这种“差不多”心态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危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失误。赢在精细化 第二部分 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 “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就一定

40、会出成果、出精品,脱颖而出,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才,赢得成功人生。 作为员工,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追求精益求精。在企业里,许多员工做事不讲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来看,他们也很努力,也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追求精益求精,要避免敷衍了事的态度。敷衍了事,是一些员工常犯的毛病。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组织布置的工作,从不认真去做,而是敷衍塞责,做一些表面文章来应付。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现实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不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只用“足够了”、“差不多了”等来搪塞了事。

41、由于他们没有把根基打牢,没有注重细节,所以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工作便会像一所不牢固的房屋一样倒塌。其实,很多时候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做事,可以使你的才能迅速提高,学识日渐充实,而且可以逐步胜任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正是今日中国人最缺乏的基本工作精神之一。 身在职场,要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不然你就一定会被淘汰。成功往往与精确的行动有关,那些粗糙的行为只能导致很高的错误率。凡是成功者,在工作中,都有追求精确的精神。 美国一家公司在中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代表来监督生产。来到中国以后,他发现,

42、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中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这种杯子有什么特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这种杯子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代表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这种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任何的缺

43、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的缺点,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一块钱左右啊。” 当天晚上,这位美方代表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20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一块钱。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先设法使每个员工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没有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的员工,公司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员工将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

44、,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在这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我们需要做事精益求精的人。赢在精细化 第二部分 “用心”才能实现精细化(1) “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这是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为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的人,设立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被其受益者称为“沃森哲学”。 “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IBM公司希望所有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以追求最理想状态的观念去对待,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品质,都要永远追求完美无缺。老托马斯沃森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们:“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就算没有做到也会比按照一般的标准做要好得多。”

45、 小托马斯沃森对于IBM公司的这一行为准则也曾表示说:“这个信念能够如变魔术一般引起人们对尽善尽美的狂热追求,当然,一个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者,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感到舒服的人;一个要求人们达到完美的环境,也不会是一个舒适安逸的乐居。但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一直是我们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驱动力。” “追求完美”,今天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工作准则。其实,它更应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个细节做好了就会不断趋向完美的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而把事情做

46、得尽善尽美了吗?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难以估量的巨大潜能,假如能够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工作的话,就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有一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十分随意。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的企业做一个广告宣传方案。 这个年轻人自以为才华横溢,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交给了上司。他的上司一看不行,又让他重新起草了一份。结果,他又用了两天时间,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给上司看了之后,虽然觉得不是特别完美,也还能用,就把它呈报给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让年轻人的上司把年轻人叫进了老板自己的办公室。问他:“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

47、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了他,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了方案,折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然后,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又修改了一遍,重新交给了老板。老板还是那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不敢给予一个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让他还是拿回去重新斟酌,认真修改。 这一次,他回到了办公室后,费尽心思,苦思冥想了一个星期,彻底地修改完后交了上去。老板看着他的眼睛,依然问的是那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信心百倍地回答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 老板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一次的工作经历之后,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48、只有尽职尽责去工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以后,在工作中,他便经常叮咛自己:不要分心,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结果,他变得越来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 在很多企业里,一些人往往不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只用“还好”、“足够了”等标准来衡量。结果,因为没有把“地基”打牢,计划中的各项细节没有安排妥当,不是做到半途便停止下来,就是工作秩序陷入混乱。没多久,整个计划便像一栋不牢固的房屋一样轰然倒塌。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及粗陋的工作作风,终究使工作一事无成。 工作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如果只是以做到“差不多”为标准,那就永远不会成功。可见,追求尽善尽美,把工作做到完美,对每位员工和管理

49、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在这个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尽善尽美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细节做得越到位、越完美,企业就越容易脱颖而出。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 生活一再昭示我们:事情不分大小,都应尽善尽美,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否则还不如不做。追求“尽善尽美”,就是要求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以求得完美无缺的结果。它可以作为每个人一生的格言。赢在精细化 第二部分 “用心”才能实现精细化(2) 精细化的核心就是: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用心做好。有人是这样给成功下定义的:成功就是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做好

50、,成功永远属于用心做事的人。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李素丽说:“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很小,根本的差别在于人的努力程度,在于用心程度,而是否重视细节,则表明了你的用心程度。 随处可见的做事不用心、敷衍了事 在一些企业和组织机关里,一些人做事总是不用心,对工作能敷衍就敷衍、能应付就应付、能逃避就逃避。“粗心、懒散、草率”等这样一些字眼,是他们工作的生动写照。以这样的态度去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事件,包

51、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调查的结果显示,事故是因一个O形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曾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经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 像这种因工作中敷衍了事而引起的悲剧,在世界上每天都会上演。 一家服装厂的一名业务员为单位订购一批羊皮,合同条款本应是“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然而这名业务员粗心大意,把句号写成了顿号,成了“每张

52、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结果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羊皮都是小于4平方尺的,使服装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损失惨重。 当今时代,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员工在工作中不用心,有一丁点儿不负责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敷衍了事的人不单单工作起来效率较低,自己阻碍了自己发展和进步的道路,而且会给人们留下做事情不负责任、工作粗心大意的坏印象,从而很难获得上司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同事的尊重。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论你手边有任何工作,都要用心去做。这样,你每天才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失败的最大祸根,就是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

53、益求精、尽善尽美,让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都贴上“卓越”的标签。 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大部分人总是在渴望自己能得到提升,能得到加薪,但却在工作中依旧抱着为老板打工,只是完成任务,甚至敷衍、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似乎他们并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上的。只有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获得价值的提升。 只要用心去做,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 优秀员工就是那些懂得用心去工作的人,当一个人真正用心做事的时候,他就会一丝不苟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赢在精细化 第二部分 精细化重在善始善终(1) 做事用心不是高不可攀

54、的难事,做事用心只是一种心态,做事用心只是一种选择!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的整体卫生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的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呢?”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 “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 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的废品率。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的合格率,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她带着先进的技术知

55、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经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脏乱不堪,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只是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是天经地义的,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用心,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原来,魏小娥从日本学成

56、归国之后,便开始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认识。比如,她发现有的产品成型后有不易察觉的黑点,就马上召集员工商量对策。有的员工说:“这个黑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再说,经过修补后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说:“这些有黑点的产品万一流向市场,就会影响海尔的信誉,用户可以拿着放大镜、听诊器去买冰箱,也会拿着这些东西来买卫浴设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产生这个小黑点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现场没能做到一尘不染。” 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来没有放松过。有一次在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中无意间掉进去的。一根头发

57、丝就是产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和白帽,而且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 就这样,在魏小娥的努力下,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被魏小娥做到了。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魏小娥这样用心认真,也一定能成为第二个“魏小娥”。只要用心去做,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 用心工作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一个用力工作的人,只能做到称职,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能达到优秀。用心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学。从平凡到优秀,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工作上要用心一点,再用心

58、一点。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得出色,都能成为企业最优秀的员工之一。 养成用心做事的好习惯 老板评价优秀员工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做事很用心。”可见,“用心”是对一个人工作和事业的最佳褒奖。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现代职场中,该如何用心做事,以取得人生的成功呢?建民集团董事长黄建民说:“要养成用心做事的好习惯!” 黄建民举了他们公司的一个例子: 洗衣房的邓美雄,她只有初中文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洗衣培训,但是由于她用心投入,虚心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专业技能技巧,并利用晨会不断总结经验带动大家提高,使洗衣房成为管理层最放心的部门之一。而在此之前,公司请

59、过几任所谓的“大学生”和不少的“专家”来管理洗衣房,但任何一个时期的管理都无法和现在的洗衣房管理相比。 记得去年中秋节期间,有一位顾客拿了一件非常昂贵的衣服,来到洗衣房找到邓美雄说:“我特别喜欢这件衣服,但是衣服不小心搞脏了,我找了几家大型的连锁洗衣店,它们都没法去掉衣服上这块顽渍,你能帮我解决它吗?”邓美雄接过顾客的衣服后,来到洗衣房,拿出所有的洗衣药水,进行了十几次的配比,并在报废的布草上面反复地试验,既要去掉顽渍,又不能损伤布料。后来终于成功了,顾客接过干净的衣服,对她感激不已,要给她小费,但是邓美雄坚决不要。 还有一次,洗衣房的烘干机老是吱吱作响,邓美雄找来了工程部的人检测维修,最后工

60、程部的人摇头说没办法解决。邓美雄听后,并没有放弃,她在想:只要用心,就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后来经过她的用心观察和研究,终于发现原来是因为布料的一些尘屑沉积在了机器的部件里,清理干净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发生在邓美雄身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进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用心!在我们公司像邓美雄这样用心做事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没有多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用心做事。所以,用心做事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人终身受益。 黄建民最后总结说:“用力做事能完成一项工作,用心做事才能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任何时候都

61、要牢记: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见微知著;只有用心,才能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只有用心,才会使你与众不同;只有用心,才会使你脱颖而出;只要用心做事,你就一定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谁都可以成功。赢在精细化 第二部分 精细化重在善始善终(2) 精细化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具体工作之中,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细化是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做好精细化,自觉进行精细化工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化逐步转变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粗枝大叶、草率马虎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精细化在工作中表现为做事有始有终,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人做事虎头蛇尾,他们做事时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往往就是这样,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开列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1、2、3排序了。但是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