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247033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难经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的临床应用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笔者在笔者在讲用与发挥讲用与发挥(中国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出版社,2013年年4月出版)一书中提出月出版)一书中提出“人体气运人体气运动的基本模式是动的基本模式是枢轴枢轴轮周轮周辐网辐网协调运转的协调运转的圆运动圆运动”理论,并且指出理论,并且指出“抓主症抓主症体现了中医治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宗旨,是方剂疗效可以重复的前提和诀窍病求本的宗旨,是方剂疗效可以重复的前提和诀窍”。在这两个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王旭高在这两个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王旭高

2、西溪书屋夜话录西溪书屋夜话录全书的旨意和精髓。在论述全书的旨意和精髓。在论述“肝肝气病气病”时,并且特别谈到了时,并且特别谈到了“运用运用难经难经腹诊理论腹诊理论的临床体会的临床体会”,由于运用这一理论所对应的方剂恰好,由于运用这一理论所对应的方剂恰好是经方,与本次学术会议的要求相符,因此就借此机是经方,与本次学术会议的要求相符,因此就借此机会再将此文全面地充实一下,献给大家,谨供同道参会再将此文全面地充实一下,献给大家,谨供同道参考。考。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为了叙述得方便,需要先在理论上加以铺垫。首为了叙述得方便,需要先在理论上加以铺垫。首先看一下先看一下人体气运动基本模式图人体

3、气运动基本模式图。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NoImage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该图是该图是素问素问五运行大论五运行大论“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也在中,火游行其间也”的具体化。其中的具体化。其中“风寒在下,燥热风寒在下,燥热在上在上”,体现了肝、心、肺、肾为气运动的轮周;,体现了肝、心、肺、肾为气运动的轮周;“湿气湿气在中在中”,体现了脾胃为气运动的枢轴;,体现了脾胃为气运动的枢轴;“火游行其间火游行其间”体体现了三焦为气运动的辐网。也就是说,在于人体,从气运现了三焦为气运动的辐网。也就是说,在于人体,从气运动所处部位而言,心居上,肾居

4、下,肝居左,肺居右,脾动所处部位而言,心居上,肾居下,肝居左,肺居右,脾胃居中,三焦则位于一身的半表半里。胃居中,三焦则位于一身的半表半里。内经内经这一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之中,在这一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之中,在难经难经与与伤寒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也不例外。也不例外。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首先看首先看难经难经十六难十六难所说:所说:“假令得肝脉,假令得肝脉,其内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也”;“假令得心脉,假令得心脉,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痛,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有

5、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假令得脾脉,脉,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脾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假令得肺脉,其内证脐右有动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假令得肾脉,令得肾脉,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可见,脐左、上、中、右、下可见,脐左、上、中、右、下有动气,按之有坚硬或疼痛感,是判断病位分别在肝、心、有动气,按之有坚硬或疼痛感,是判断病位分别在肝、心、脾、肺、肾的重要

6、依据。脾、肺、肾的重要依据。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这种脐中属脾,脐左、上、右、下分别属肝、心、肺、肾这种脐中属脾,脐左、上、右、下分别属肝、心、肺、肾的对应规律,恰与的对应规律,恰与人体气运动基本模式图人体气运动基本模式图相一致,说相一致,说明明难经难经与与内经内经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难经难经在在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当脐当脐”当然当然是指脐中。那么,是指脐中。那么,“脐左脐左”、“脐上脐上”、“脐右脐右”、“脐脐下下”到底应在什么部位呢?即到底与到底应在什么部位呢?即到底与“脐中脐中”有多少长度有多少长度的距离呢

7、?这是的距离呢?这是难经难经没有交待的,只有靠临床经验才没有交待的,只有靠临床经验才能得知。能得知。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以中指同身寸为度量标准,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以中指同身寸为度量标准,“脐上脐上”应应在脐上在脐上1寸处,即任脉的水分穴;寸处,即任脉的水分穴;“脐下脐下”应在脐下应在脐下1.5寸处,寸处,即任脉的气海穴;即任脉的气海穴;“脐左脐左”与与“脐右脐右”分别在脐左与脐右的分别在脐左与脐右的0.5寸处,即足少阴肾经的左肓俞穴与右肓俞穴。脐上压痛主寸处,即足少阴肾经的左肓俞穴与右肓俞穴。脐上压痛主心病,心主血脉,多与全身性的瘀血证候有关,主方以旋复花心病

8、,心主血脉,多与全身性的瘀血证候有关,主方以旋复花汤。脐左压痛主肝病,肝主疏泄,凡肝病疏泄失常均可出现此汤。脐左压痛主肝病,肝主疏泄,凡肝病疏泄失常均可出现此症,主方以四逆散。脐右压痛主肺病,肺主宣发、肃降,尤以症,主方以四逆散。脐右压痛主肺病,肺主宣发、肃降,尤以从右而降为主,肺气不降可以引起肝气上逆、肝血瘀滞,从右而降为主,肺气不降可以引起肝气上逆、肝血瘀滞,金金匮匮奔豚汤证即属此类证候,主方以奔豚汤。脐下压痛属肾病,奔豚汤证即属此类证候,主方以奔豚汤。脐下压痛属肾病,此处乃肾原之气的发生地,凡肾阴、肾阳、肾气、肾精亏损,此处乃肾原之气的发生地,凡肾阴、肾阳、肾气、肾精亏损,此处均可出现压

9、痛,主方以肾气丸化裁。脐中压痛属脾病,脾此处均可出现压痛,主方以肾气丸化裁。脐中压痛属脾病,脾位人体中央,主运四旁,为四运之枢轴,而胃气的存亡关乎人位人体中央,主运四旁,为四运之枢轴,而胃气的存亡关乎人体的生死,故前人多谓此处压痛应予理中、四逆辈治疗。据临体的生死,故前人多谓此处压痛应予理中、四逆辈治疗。据临床所见,杂病中并不常见如此危重证候,但亦多有脐中压痛者,床所见,杂病中并不常见如此危重证候,但亦多有脐中压痛者,主方以当归芍药散治疗。主方以当归芍药散治疗。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下面就逐一谈谈上述五个方剂的临床应用:下面就逐一谈谈上述五个方剂的临床应用: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

10、床应用伤寒论伤寒论曰: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有的人怀疑这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有的人怀疑这个条文,认为既然是个条文,认为既然是“少阴病四逆少阴病四逆”,就应当用破阴回,就应当用破阴回阳的四逆汤治疗,用四逆散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其实阳的四逆汤治疗,用四逆散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其实难经难经六十六难六十六难早已说过:早已说过:“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主通行三气,经

11、历于五脏六腑”;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说: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四逆四逆”,恰恰是肾,恰恰是肾的原气的故障,是肾的原气不能通过三焦达于四肢末梢的原气的故障,是肾的原气不能通过三焦达于四肢末梢所致,怎能说不是少阴病?问题在于为什么三焦失去了所致,怎能说不是少阴病?问题在于为什么三焦失去了通达原气的功能了,是三焦本身的原因,还是另有原因?通达原气的功能了,是三焦本身的原因,还是另有原因?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分析四逆散的组成以及全部条文的

12、论述,其根本原因,或曰分析四逆散的组成以及全部条文的论述,其根本原因,或曰“原发病位原发病位”却是在却是在“肝肝”,是由于肝气疏泄太过,冲激于其,是由于肝气疏泄太过,冲激于其他的某一处,以致通过三焦输往四肢末梢的原气明显地减少了,他的某一处,以致通过三焦输往四肢末梢的原气明显地减少了,所以才出现所以才出现“四逆四逆”。这个条文所说的或这个条文所说的或“咳咳”、或、或“悸悸”、或、或“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或、或“腹中痛腹中痛”都是肝气冲激于肺、心、肾、脾的结果,而都是肝气冲激于肺、心、肾、脾的结果,而“泄利泄利下重下重”则是肝气冲激于本脏本经的表现。对此治疗的方法,绝则是肝气冲激于本脏本经的表现

13、。对此治疗的方法,绝不能封堵而迎头平息其冲激,应当顺其疏泄之性,设法分散其不能封堵而迎头平息其冲激,应当顺其疏泄之性,设法分散其横逆之肝气,即所谓横逆之肝气,即所谓“疏肝理气疏肝理气”。四逆散恰恰有此功能。四。四逆散恰恰有此功能。四逆散由小柴胡汤及枳实芍药散变化而来,具有治疗肝病应取逆散由小柴胡汤及枳实芍药散变化而来,具有治疗肝病应取“辛、苦、酸、甘辛、苦、酸、甘”味的鲜明特色。柴胡辛散,枳实苦降,芍味的鲜明特色。柴胡辛散,枳实苦降,芍药酸敛,炙甘草甘缓,其中枳实、芍药并行气活血,恰好通行药酸敛,炙甘草甘缓,其中枳实、芍药并行气活血,恰好通行“为血气所注为血气所注”的三焦,使四药共奏疏肝理气之

14、功。的三焦,使四药共奏疏肝理气之功。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 这里附带说明,少阴阳衰之四逆与本条少阴气机这里附带说明,少阴阳衰之四逆与本条少阴气机不利的四逆在症状上有何区别?笔者认为,其区不利的四逆在症状上有何区别?笔者认为,其区别并不在于所谓阳衰四逆之严重,甚至手冷过肘、别并不在于所谓阳衰四逆之严重,甚至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而少阴气机不利仅仅指头寒;其区别足冷过膝,而少阴气机不利仅仅指头寒;其区别在于阳衰者只要阳气不回复,就一直四逆,而气在于阳衰者只要阳气不回复,就一直四逆,而气机不利者,却时逆时不逆。此以肝为风脏,其性机不利者,却时逆时不逆。此以肝为风脏,其性

15、变动不居,故疏泄太过的状况亦时轻时重也。变动不居,故疏泄太过的状况亦时轻时重也。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据笔者临床体会,脐左压痛是四逆散证的必备主据笔者临床体会,脐左压痛是四逆散证的必备主症,并且常兼脐右下少腹部压痛。此右少腹压痛症,并且常兼脐右下少腹部压痛。此右少腹压痛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的右外陵穴(在右天枢穴下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的右外陵穴(在右天枢穴下1寸,任脉阴交穴向右旁开寸,任脉阴交穴向右旁开2寸取穴)。四逆散是治寸取穴)。四逆散是治疗肝气病的最主要方剂,临床凡见病人脐左并伴疗肝气病的最主要方剂,临床凡见病人脐左并伴脐右下少腹部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

16、脐右下少腹部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偏细者,用此方必然有效。苔薄白,脉沉弦偏细者,用此方必然有效。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李某,男,李某,男,19岁,河北省冶金学校学生。岁,河北省冶金学校学生。2001年年3月月18日初诊。日初诊。 患者于元旦后下肢即出大量紫癜,呈点状及小片状,按患者于元旦后下肢即出大量紫癜,呈点状及小片状,按之稍感疼痛,不痒、不热,曾服防风通圣散及西药无效。之稍感疼痛,不痒、不热,曾服防风通圣散及西药无效。诊其腹症、舌、脉均如上述。诊其腹症、舌、脉均如上述。予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元

17、胡各予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克)7剂,每日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一剂,水煎服。 患者于患者于5月月27日又来治其头晕,诉上方服后紫癜即除,日又来治其头晕,诉上方服后紫癜即除,未再复发。未再复发。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申某,男,申某,男,22岁,本校中医系学生。岁,本校中医系学生。2007年年9月月6日初诊。日初诊。 患者入睡难,常躺下历患者入睡难,常躺下历2-3小时亦不入睡,但睡后即不再小时亦不入睡,但睡后即不再早醒,已一月余。白天当头部巅顶及太阳穴处发胀,诉有早醒,已一月余。白天当头部巅顶及太阳穴处发胀,诉有“血下不去血下不去”的感觉,并且头昏蒙,诉的感觉,并且头

18、昏蒙,诉“看书似有不过脑子看书似有不过脑子”的感觉。尤其下午及晚上头胀甚。并伴手足冷,大便干。平的感觉。尤其下午及晚上头胀甚。并伴手足冷,大便干。平时两腿烦扰不宁,喜捶打,已二年余。诊其具前述腹症及舌、时两腿烦扰不宁,喜捶打,已二年余。诊其具前述腹症及舌、脉特点。予四逆散合二陈汤,脉特点。予四逆散合二陈汤,7剂,每日剂,每日1剂,水煎服。剂,水煎服。 二诊:二诊:9月月13日。头昏蒙及血不下行之感已除,两腿烦日。头昏蒙及血不下行之感已除,两腿烦扰及入睡难已减十之六七。药后诉口渴欲饮,夜间觉烦热。扰及入睡难已减十之六七。药后诉口渴欲饮,夜间觉烦热。上方加丹皮、山栀、知母。上方加丹皮、山栀、知母。

19、7剂,每日剂,每日1剂,水煎服。剂,水煎服。 9月月20日再诊,诉诸症均除。日再诊,诉诸症均除。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苗某,女,苗某,女,19岁。本校中西医结合系学生。岁。本校中西医结合系学生。2000年年2月月27日初诊。日初诊。 患者由患者由7岁始即发尿频、尿不净,现每到一节课后的课岁始即发尿频、尿不净,现每到一节课后的课间必须排尿,但去厕又常排不出而间必须排尿,但去厕又常排不出而“等尿等尿”,尿后又有不,尿后又有不净感,颇为苦恼。平时少腹常有憋胀感。查其具有腹诊、净感,颇为苦恼。平时少腹常有憋胀感。查其具有腹诊、舌诊、脉诊之典型症状。予四逆

20、散原方,舌诊、脉诊之典型症状。予四逆散原方,7剂,每日剂,每日1剂,剂,水煎服。水煎服。 二诊:二诊:3月月5日。诉已能在第二节课后排尿,但仍有不日。诉已能在第二节课后排尿,但仍有不净感。原方净感。原方7剂。剂。 三诊:三诊:3月月12日。能憋住尿了,现在可以三节课后再日。能憋住尿了,现在可以三节课后再排尿,尿不净及等尿之感均除。原方再服排尿,尿不净及等尿之感均除。原方再服7剂而愈。剂而愈。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李某,女,李某,女,26岁,石家庄市工人。岁,石家庄市工人。2004年年12月月21日初诊。日初诊。 患者两颊满布痤疮已五年余。平时心烦

21、急躁多梦,两腿烦患者两颊满布痤疮已五年余。平时心烦急躁多梦,两腿烦扰不宁,夜卧两足灼热,常伸出被外始舒。咽部粘滞不爽,常扰不宁,夜卧两足灼热,常伸出被外始舒。咽部粘滞不爽,常欲咯吐却无物可出。便干已欲咯吐却无物可出。便干已5-6年,年,2日一次,但便不净。查日一次,但便不净。查其具典型腹诊、舌诊、脉诊特点,并舌尖红,苔灰腻。予四逆其具典型腹诊、舌诊、脉诊特点,并舌尖红,苔灰腻。予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当归、大贝、苦参各散加川楝子、元胡、当归、大贝、苦参各10克,生大黄克,生大黄6克克(后下)。(后下)。7剂,每日剂,每日1剂,水煎服。剂,水煎服。 二诊:二诊:12月月28日。痤疮已大减,未再新

22、出。腿烦基本消日。痤疮已大减,未再新出。腿烦基本消失,夜卧脚已不再伸出被外。大便仍偏干。口渴欲饮。咽部仍失,夜卧脚已不再伸出被外。大便仍偏干。口渴欲饮。咽部仍觉粘滞。上方加牛蒡子、射干、知母各觉粘滞。上方加牛蒡子、射干、知母各10克。克。14剂。剂。 三个月后来诊,诉服后痤疮已愈,除大便有时仍干外,余三个月后来诊,诉服后痤疮已愈,除大便有时仍干外,余症均除。继予清热通便法收功。症均除。继予清热通便法收功。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1989年暑假一开始,笔者即带学生去承德县开展年暑假一开始,笔者即带学生去承德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农民诊治疾病。到此

23、的第二天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农民诊治疾病。到此的第二天上午,在某小学临靠操场的教室内诊病。病人都坐在上午,在某小学临靠操场的教室内诊病。病人都坐在长凳上等候就诊。突然有一长凳上等候就诊。突然有一50岁的男子岁的男子“啊啊”地大地大叫一声,其呼喊声震惊了医生和待诊病人,大家都在叫一声,其呼喊声震惊了医生和待诊病人,大家都在奇怪地瞅着他,却未见有何异常。可是,他却立刻走奇怪地瞅着他,却未见有何异常。可是,他却立刻走出室外,骑上自己的自行车,飞快地在操场上转圈骑出室外,骑上自己的自行车,飞快地在操场上转圈骑行。约半小时后,他又坐在凳子上,但不过行。约半小时后,他又坐在凳子上,但不过10分钟,分钟,又

24、大叫一声。又大叫一声。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笔者见此情景,赶紧问他哪里不舒服,其他病人也赶笔者见此情景,赶紧问他哪里不舒服,其他病人也赶快让他看病。他说他就是承德县人,距此快让他看病。他说他就是承德县人,距此20多里地,多里地,四年前因与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隔四年前因与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隔10分钟到分钟到20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觉舒服,否则即胸闷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觉舒服,否则即胸闷难忍。去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病,已花去四千元,难忍。去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病,已花去四千元,仍无效,今天听闻石家庄来医生了,就过来看病了。仍无效,今

25、天听闻石家庄来医生了,就过来看病了。笔者立刻想到了这是典型的肝气病,肝气横逆,冲激笔者立刻想到了这是典型的肝气病,肝气横逆,冲激于胸则胸闷难忍,必大喊一声才能使郁闷之气得以排于胸则胸闷难忍,必大喊一声才能使郁闷之气得以排出。出。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故故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曰:曰:“肝肝在声为在声为呼,呼,在志为怒在志为怒”;难经难经四十九难四十九难曰:曰:“恚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更使笔者联想到抗金名。更使笔者联想到抗金名将岳飞将岳飞满江红满江红词中有一句词中有一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

26、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活生生,活生生地勾勒出将军之官愤懑不平、直抒胸臆的激昂刚烈状地勾勒出将军之官愤懑不平、直抒胸臆的激昂刚烈状态。此病患者也是如此。态。此病患者也是如此。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再查其腹诊、脉诊、舌诊,均具典型四逆散主症,于再查其腹诊、脉诊、舌诊,均具典型四逆散主症,于是开出四逆散原方。当时每付药仅三角钱,嘱其服二是开出四逆散原方。当时每付药仅三角钱,嘱其服二剂后到招待所再来复诊。二天后的早晨,他来到了招剂后到招待所再来复诊。二天后的早晨,他来到了招待所,非常高兴地说,吃了一付药

27、后胸即不闷了,也待所,非常高兴地说,吃了一付药后胸即不闷了,也不呼叫了,太感谢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复发。笔不呼叫了,太感谢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复发。笔者嘱其再服者嘱其再服7剂,并留下他的家庭地址,由随队来的剂,并留下他的家庭地址,由随队来的本校当地学生在开学前去他家再随防一次。开学后,本校当地学生在开学前去他家再随防一次。开学后,该学生说,已去过他家,知其疾病一直未复发。该学生说,已去过他家,知其疾病一直未复发。一、四逆散一、四逆散 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金匮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曰:“肝着,其人常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

28、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旋复花汤方为:旋复花汤方为:“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肝着肝着”之之“着着”字,乃附着之意,言营气痹窒、络脉瘀阻之时,字,乃附着之意,言营气痹窒、络脉瘀阻之时,肝脏气血郁滞附着在肝脉所循行的胸胁部位,病人可能肝脏气血郁滞附着在肝脉所循行的胸胁部位,病人可能出现胸胁痞闷疼痛之症,捶蹈之后,气血暂时稍通,痞出现胸胁痞闷疼痛之症,捶蹈之后,气血暂时稍通,痞闷疼痛亦可稍减,故闷疼痛亦可稍减,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其人常欲蹈

29、其胸上”。气血得热。气血得热则行,亦可减其不适,故则行,亦可减其不适,故“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治治宜行气散滞以疏肝,通阳活血以通络。方用旋复花汤治宜行气散滞以疏肝,通阳活血以通络。方用旋复花汤治疗。疗。 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其中旋复花其中旋复花本经本经谓其咸温,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藏间寒谓其咸温,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藏间寒热,补中下气,故热,补中下气,故本草汇言本草汇言云:云:“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之药也,”气降,则痞闷可除。葱茎,辛温,有通阳行气之功,阳气气降,则痞闷可除。葱茎,辛温

30、,有通阳行气之功,阳气运行,则气血皆可通畅。方中尤以新绛最为特殊。黄坤载运行,则气血皆可通畅。方中尤以新绛最为特殊。黄坤载金匮悬解金匮悬解曰:曰:“新绛即帽纬,由新染者,能入血分。新绛即帽纬,由新染者,能入血分。”帽纬乃丝绸制品,要用帽纬乃丝绸制品,要用“新新”染者,染者,“绛绛”即深红色,是什么东西把丝绸染成深红色的呢?即深红色,是什么东西把丝绸染成深红色的呢?是茜草根。是茜草根。本经本经谓其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谓其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别录别录谓其谓其“可以染绛可以染绛”。陶弘景云:。陶弘景云:“此即今染绛茜草也。此即今染绛茜草也。”陈陈修园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神

31、农本草经读云:云:“芦茹即茜草也芦茹即茜草也,汁可染绛,似血而,汁可染绛,似血而能行血欤。能行血欤。”新绛今药肆已不备,但从上述医家论述可知,茜草根汁新绛今药肆已不备,但从上述医家论述可知,茜草根汁可以作为染料来染绛则是确定无疑的。到了清代,所用可以作为染料来染绛则是确定无疑的。到了清代,所用“新绛新绛”,其,其实就是用茜草根汁新染的丝绸。丝织品具有纵横脉络的形象,而茜根实就是用茜草根汁新染的丝绸。丝织品具有纵横脉络的形象,而茜根恰能活血通络,故取新绛入药亦用其通络之功。恰能活血通络,故取新绛入药亦用其通络之功。 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总之,本方旋复花下气,再

32、加葱茎通阳行气以活血,新绛总之,本方旋复花下气,再加葱茎通阳行气以活血,新绛活血化瘀以通络,故叶天士用作活血化瘀以通络,故叶天士用作“辛润通络辛润通络”的基础方。的基础方。笔者遵其方法,选用旋复花、当归、郁金、茜草、泽兰、笔者遵其方法,选用旋复花、当归、郁金、茜草、泽兰、桃仁、柏子仁,组成桃仁、柏子仁,组成“化瘀灵化瘀灵”方,可以看作方,可以看作金匮金匮旋旋复花汤的具体运用。复花汤的具体运用。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郑某,女,郑某,女,57岁。住华北制药厂宿舍。岁。住华北制药厂宿舍。1992年年3月月1日初诊。日初诊。当不高兴时即发心前区憋闷,头部亦发憋胀,必出

33、一身汗才舒当不高兴时即发心前区憋闷,头部亦发憋胀,必出一身汗才舒服。西医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平时时发心前区刺痛,诉服。西医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平时时发心前区刺痛,诉“心扎心扎得慌得慌”,此症已发,此症已发20多年。不能大笑及生气,否则即病发如前。多年。不能大笑及生气,否则即病发如前。颈部板滞不舒,躺卧久及站立久均可导致腰痛,但活动后反觉颈部板滞不舒,躺卧久及站立久均可导致腰痛,但活动后反觉减轻。夜寐常做害怕梦而惊醒,两足亦觉热胀感,常欲伸出被减轻。夜寐常做害怕梦而惊醒,两足亦觉热胀感,常欲伸出被外。白天尿频,每半小时至外。白天尿频,每半小时至1小时必小便小时必小便1次。手心发麻,怕热次。手心发麻,

34、怕热喜凉。深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喜凉。深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有结象,每涩,有结象,每35至有一歇止。方仿叶氏辛润通络法:至有一歇止。方仿叶氏辛润通络法:旋复花、当归、郁金、茜草、泽兰、桃仁、柏子仁各旋复花、当归、郁金、茜草、泽兰、桃仁、柏子仁各10克。克。7剂,每日剂,每日1剂,水煎服。剂,水煎服。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二诊:二诊:3月月8日。日。患者腰痛、尿频、头憋胀、汗出均减,未发心前区憋闷及疼患者腰痛、尿频、头憋胀、汗出均减,未发心前区憋闷及疼痛,夜寐亦未再惊醒。诉夜寐口干已十余年,

35、上楼气短而喘,痛,夜寐亦未再惊醒。诉夜寐口干已十余年,上楼气短而喘,坐久腰、腿有憋胀沉重之感。颈部肌肉转动僵硬板滞。坐久腰、腿有憋胀沉重之感。颈部肌肉转动僵硬板滞。上方与生脉饮(党参上方与生脉饮(党参10克、麦冬克、麦冬15克、五味子克、五味子10克)汤剂,克)汤剂,交替隔日服用,至病愈为止。交替隔日服用,至病愈为止。三诊:三诊:6月月30日。日。今天伴他人来就诊,诉上方共服二月余,全身症状均已消失,今天伴他人来就诊,诉上方共服二月余,全身症状均已消失,自动停药。自动停药。按:一诊所拟方剂即叶氏常用的辛润通络方,笔者取其名曰按:一诊所拟方剂即叶氏常用的辛润通络方,笔者取其名曰“化瘀灵化瘀灵”,

36、经常原方不动施予大量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经常原方不动施予大量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本校门诊部并制成蜜丸,其效依然。效。在本校门诊部并制成蜜丸,其效依然。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使用化瘀灵的主症是:使用化瘀灵的主症是:脐上水分穴压痛明显脐上水分穴压痛明显脉沉涩脉沉涩患者诸症常患者诸症常觉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胀表现更为突出,觉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尤以周身沉重、手足憋胀表现更为突出,常诉睡一宿觉周身沉重,难以转侧,醒来手足憋胀,两手发胀难以拳常诉睡一宿觉周身沉重,难以转侧,醒来手足憋胀,两手发胀难以拳握,但下床活动一会

37、儿反而减轻。此症在农村妇女更为多见。下地干握,但下床活动一会儿反而减轻。此症在农村妇女更为多见。下地干活儿时周身觉轻松,但回到家里休息时反觉沉重疲累不堪,故常自叹活儿时周身觉轻松,但回到家里休息时反觉沉重疲累不堪,故常自叹“我是干活儿的命我是干活儿的命”。其实,本证是由瘀血阻滞所致。心主血,主血。其实,本证是由瘀血阻滞所致。心主血,主血液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心血瘀阻,则表现为脐上水分穴部位压痛明液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心血瘀阻,则表现为脐上水分穴部位压痛明显。此是本病之症结所在,故为显。此是本病之症结所在,故为“本本”,而心血瘀阻又与肝气疏泄不,而心血瘀阻又与肝气疏泄不利有关,故以旋复花汤化裁有

38、效。此处瘀血得化,周身瘀滞随之而解,利有关,故以旋复花汤化裁有效。此处瘀血得化,周身瘀滞随之而解,诸症自然消失。血液瘀滞得气的推动可以缓解,故此类病人常诉活动诸症自然消失。血液瘀滞得气的推动可以缓解,故此类病人常诉活动后症状有所减轻。但本病绝非单纯活动可以治愈者,还是应予本方治后症状有所减轻。但本病绝非单纯活动可以治愈者,还是应予本方治疗为宜,可以配合适当运动。疗为宜,可以配合适当运动。本证多为久病,初起虽属实证,但病久则可兼虚,故在用化瘀灵治疗本证多为久病,初起虽属实证,但病久则可兼虚,故在用化瘀灵治疗一段时间后,当视其具体情况或可兼用补益之品,如本案加用生脉饮一段时间后,当视其具体情况或可

39、兼用补益之品,如本案加用生脉饮交替服用便是。交替服用便是。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薄某,男,薄某,男,72岁,河北省三河县人。岁,河北省三河县人。2006年年3月月3日初诊。日初诊。患者经常嗳气已患者经常嗳气已5年,诉常在夜间睡眠时因年,诉常在夜间睡眠时因“乱心乱心”(即心中(即心中憋闷烦乱之意)而醒,醒来必坐起嗳气连连而声音很大。询憋闷烦乱之意)而醒,醒来必坐起嗳气连连而声音很大。询其以往病史,诉其以往病史,诉10年前因用力猛拽一棵树木不慎摔倒于地,年前因用力猛拽一棵树木不慎摔倒于地,当时仅腿痛、腰痛,过几天就不痛了,故未以为然。当时仅腿痛、腰

40、痛,过几天就不痛了,故未以为然。5年前右年前右大腿疼痛剧烈,西医诊后认为内有血栓,以输液及服药痛除,大腿疼痛剧烈,西医诊后认为内有血栓,以输液及服药痛除,但至今仍服但至今仍服“脉通脉通”。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脉沉涩,。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脉沉涩,舌红少苔多裂纹。予化瘀灵舌红少苔多裂纹。予化瘀灵7剂,每日剂,每日1剂,水煎服。剂,水煎服。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二诊:二诊:3月月10日。现夜寐已不觉日。现夜寐已不觉“乱心乱心”,但仍嗳气,但仍嗳气12声,声,声音小了,自以为声音小了,自以为“病基本好了病基本好了”。原方再服。原方再服10

41、剂。剂。三诊:三诊:3月月20日。诉诸症均已消失。嘱其继服原方日。诉诸症均已消失。嘱其继服原方7剂后停药。剂后停药。后随访,知其病未复发。后随访,知其病未复发。按:凡瘀血病证多于夜间睡眠时发病或增重。本例病人瘀血成按:凡瘀血病证多于夜间睡眠时发病或增重。本例病人瘀血成因于因于10年前的跌仆外伤,恰好年前的跌仆外伤,恰好5年后发病。似此病例极多,值年后发病。似此病例极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瘀血最终阻滞于脐上,使胃气下降受阻,夜眠得进一步探讨。瘀血最终阻滞于脐上,使胃气下降受阻,夜眠时血流更加缓慢,以致胃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冲击于胸脘,时血流更加缓慢,以致胃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冲击于胸脘,即觉即

42、觉“乱心乱心”,必嗳气出方觉舒适。以化瘀灵直达脐上化其瘀,必嗳气出方觉舒适。以化瘀灵直达脐上化其瘀血,病本一除,诸症自愈。血,病本一除,诸症自愈。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吴某,男,吴某,男,80岁,河北省大名县人岁,河北省大名县人.住河北财贸学院教工宿住河北财贸学院教工宿舍。舍。1991年年1月月5日初诊。日初诊。患者曾患十二指肠溃疡,经中药治愈,但一直遗留呃逆一症,患者曾患十二指肠溃疡,经中药治愈,但一直遗留呃逆一症,已已9年不愈。呃声断续而呈无力状,每天发作十余次,并常呕年不愈。呃声断续而呈无力状,每天发作十余次,并常呕恶出痰涎黏沫,深以为苦

43、。现每晚必从口中掏出黏痰始能入睡,恶出痰涎黏沫,深以为苦。现每晚必从口中掏出黏痰始能入睡,否则必发呃逆。发时觉有气从剑突下冲击于上,憋闷欲死。最否则必发呃逆。发时觉有气从剑突下冲击于上,憋闷欲死。最初可以饮一些酒来压住呃逆,但近一年已不可能。呃逆发时伴初可以饮一些酒来压住呃逆,但近一年已不可能。呃逆发时伴流眼泪。现在病情更加严重,即使掏出痰涎,呃逆仍然发而不流眼泪。现在病情更加严重,即使掏出痰涎,呃逆仍然发而不止。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脉沉紧涩,舌暗红,苔白浊止。按其脐上水分穴处疼痛明显,脉沉紧涩,舌暗红,苔白浊腻。腻。予化瘀灵原方加半夏、杏仁各予化瘀灵原方加半夏、杏仁各10克。克。3剂,

44、每日一剂,水煎服。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二诊:二诊:1月月8日。患者诉服第日。患者诉服第1剂后呃逆即止,至今未发。服药剂后呃逆即止,至今未发。服药后觉有气从两胁下向脐部聚集,随即觉脐腹部气又有散开、下后觉有气从两胁下向脐部聚集,随即觉脐腹部气又有散开、下行之感,全腹均觉非常舒适。再予原方行之感,全腹均觉非常舒适。再予原方5剂。剂。三诊:三诊:1月月13日。患者诉呃逆一直未发。嘱其停药观察。后随日。患者诉呃逆一直未发。嘱其停药观察。后随访,知病未复发。访,知病未复发。按:本例瘀阻脐上,以致胃气不降,反而挟痰饮上逆,故除以按:

45、本例瘀阻脐上,以致胃气不降,反而挟痰饮上逆,故除以化瘀灵辛润化瘀通络外,并加半夏、杏仁通降肺胃之气以化痰化瘀灵辛润化瘀通络外,并加半夏、杏仁通降肺胃之气以化痰饮,标本兼治而取效。饮,标本兼治而取效。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尤某,女,尤某,女,21岁。本校中医学院岁。本校中医学院2003级学生。级学生。2004年年3月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常发口腔溃疡。近二天下门齿齿龈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常发口腔溃疡。近二天下门齿齿龈红肿并有破溃、疼痛。近二月来每饮水后即迅速排尿而频,且红肿并有破溃、疼痛。近二月来每饮水后即迅速排尿而频,且尿后更渴,再饮再尿,

46、饮不解渴。脐上水分穴压痛甚,脉沉涩,尿后更渴,再饮再尿,饮不解渴。脐上水分穴压痛甚,脉沉涩,舌暗红苔薄润。予化瘀灵舌暗红苔薄润。予化瘀灵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二诊:二诊:3月月25日。服上方后口腔溃疡已愈,但口渴欲饮,饮后日。服上方后口腔溃疡已愈,但口渴欲饮,饮后即尿,尿后更渴,饮不解渴之症依然。此乃太阳蓄水证,仿刘即尿,尿后更渴,饮不解渴之症依然。此乃太阳蓄水证,仿刘渡舟教授苓桂茜红汤法,以五苓散(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渡舟教授苓桂茜红汤法,以五苓散(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泽泻各10克)加茜草、红花各克)加茜草、红花各10克。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剂,每日

47、一剂,水煎服。服。三诊:三诊:4月月1日。患者来诉,上述饮水即尿,饮不解渴之症已日。患者来诉,上述饮水即尿,饮不解渴之症已除,且口腔溃疡亦一直未发。除,且口腔溃疡亦一直未发。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按:按:1978年,刘渡舟教授为笔者所在的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年,刘渡舟教授为笔者所在的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班讲授究生班讲授伤寒论伤寒论,特别着重论述了苓桂术甘汤证及其所,特别着重论述了苓桂术甘汤证及其所代表的水气上冲证,并传授宝贵的临床经验。其中即谈到,凡代表的水气上冲证,并传授宝贵的临床经验。其中即谈到,凡苓桂术甘汤证患者如兼有血压高可加牛膝、茜草

48、、红花。后来,苓桂术甘汤证患者如兼有血压高可加牛膝、茜草、红花。后来,又在其著作中拟定一首又在其著作中拟定一首“苓桂茜红汤苓桂茜红汤”,由茯苓、桂枝、茜草、,由茯苓、桂枝、茜草、红花组成,治红花组成,治“水心病水心病”因血脉瘀滞,胸痛牵及后背者。笔者因血脉瘀滞,胸痛牵及后背者。笔者在临床中多次重复使用本方,发现对胃脘部拍击有振水音,并在临床中多次重复使用本方,发现对胃脘部拍击有振水音,并伴脐上水分穴压痛者,不论出现何种症状,均有明显效果。本伴脐上水分穴压痛者,不论出现何种症状,均有明显效果。本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水蓄下焦的五苓散证特点,却无水蓄中焦的例患者具有明显的水蓄下焦的五苓散证特点,却无水蓄

49、中焦的苓桂术甘汤证,但因仍有脐上水分穴压痛之瘀血主症,故予五苓桂术甘汤证,但因仍有脐上水分穴压痛之瘀血主症,故予五苓散加茜草、红花而取效。苓散加茜草、红花而取效。二、旋复花汤二、旋复花汤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在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曰:中曰:“妇人妇人怀妊,腹中怀妊,腹中xiu痛,当归芍药散主之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在;在妇人杂病脉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证并治中曰:中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由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本方由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

50、芎半斤组成,共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泻半斤,芎半斤组成,共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日三服。徐忠可认为:徐忠可认为:“xiu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乃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血气之刺痛也。乃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蓄水,芎畅其欲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蓄水,芎畅其欲遂之血气。遂之血气。”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据笔者临床体会,本证不论男女均可出

51、现。就妇人妊娠据笔者临床体会,本证不论男女均可出现。就妇人妊娠而言,亦与孕妇在怀妊前的体质有关。此类患者大多在而言,亦与孕妇在怀妊前的体质有关。此类患者大多在平时即当脐压痛,但并不自觉。由于脾虚而血瘀、湿阻,平时即当脐压痛,但并不自觉。由于脾虚而血瘀、湿阻,患者每于行经时虽瘀血得下,但脾虚尤甚,故多见经行患者每于行经时虽瘀血得下,但脾虚尤甚,故多见经行腹泻一症。湿阻亦与阳气不运、不通有关,故患者平时腹泻一症。湿阻亦与阳气不运、不通有关,故患者平时即觉脐腹间喜暖而畏寒,经期尤甚。即觉脐腹间喜暖而畏寒,经期尤甚。总之,笔者运用本方并非仅限于怀妊之妇女,而是广泛总之,笔者运用本方并非仅限于怀妊之妇女

52、,而是广泛用于男、妇具脾虚、血虚、湿阻、血瘀证候者。其主症用于男、妇具脾虚、血虚、湿阻、血瘀证候者。其主症即为脐中压痛。育龄期妇女,并可兼见经行脐腹喜暖畏即为脐中压痛。育龄期妇女,并可兼见经行脐腹喜暖畏冷及经行腹泻。均不以是否腹痛为辨证要点。换句话说,冷及经行腹泻。均不以是否腹痛为辨证要点。换句话说,只要具有上述主症,不论男女,亦不论患者是否自觉腹只要具有上述主症,不论男女,亦不论患者是否自觉腹痛,皆可用之。痛,皆可用之。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刘某,女,刘某,女,28岁,住石家庄市高柱小区,岁,住石家庄市高柱小区,2009年年4月月15日初诊日初诊患者已婚

53、患者已婚3年。年。2006年怀孕一次,用药物使其流产。此后年怀孕一次,用药物使其流产。此后一年来又服紧急避孕药两次。后即渐致月经不调,月经由一年来又服紧急避孕药两次。后即渐致月经不调,月经由4050天天1次渐至次渐至23月一次。近一年半以来,更致闭经,月一次。近一年半以来,更致闭经,必用西药黄体酮才能来月经。而且两年以来,虽未避孕亦必用西药黄体酮才能来月经。而且两年以来,虽未避孕亦未受孕。末次月经在未受孕。末次月经在4月月11日,由服用黄体酮而至,今已日,由服用黄体酮而至,今已净。省级某医院诊其为净。省级某医院诊其为“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薄”,并且,并且“不排卵不排卵”。以往经行时大便偏稀,纳、

54、眠尚可,只觉腰酸腿软,站久以往经行时大便偏稀,纳、眠尚可,只觉腰酸腿软,站久腰痛,膝以下至两足凉感明显。两年以来当性生活时觉阴腰痛,膝以下至两足凉感明显。两年以来当性生活时觉阴道发干,平时尚有少许白带色黄。诊其脉弦细无力而尺弱,道发干,平时尚有少许白带色黄。诊其脉弦细无力而尺弱,舌暗红,边尖有瘀点,中有裂纹,苔薄白腻。舌暗红,边尖有瘀点,中有裂纹,苔薄白腻。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据其脉证诊为肾虚、血虚、血瘀。嘱其停服西药,仅用中据其脉证诊为肾虚、血虚、血瘀。嘱其停服西药,仅用中药调理。先后予四物汤、六味地黄汤、五子衍宗丸及活血药调理。先后予

55、四物汤、六味地黄汤、五子衍宗丸及活血化瘀等品,但服至化瘀等品,但服至5月月13日仍未来经,并诉仍腰痛,阴道日仍未来经,并诉仍腰痛,阴道内干,仍有少许黄带。遂予腹诊,按其脐中明显疼痛,重内干,仍有少许黄带。遂予腹诊,按其脐中明显疼痛,重按更痛,而它处压痛则不明显,据此而拟下方:按更痛,而它处压痛则不明显,据此而拟下方: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杜仲、川断、桑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杜仲、川断、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寄生、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仙灵脾各天、仙灵脾各10克,黄柏克,黄柏6克。克。 7剂。剂。5月月20日再诊

56、,诉经仍未至,但觉乳房有些胀感,阴道稍日再诊,诉经仍未至,但觉乳房有些胀感,阴道稍觉湿润,白带如前,嘱其继服原方觉湿润,白带如前,嘱其继服原方7剂。剂。5月月27日再诊,诉日再诊,诉5月月21日即来月经,但量很少,仅相当日即来月经,但量很少,仅相当于正常量的于正常量的1/3,共经行,共经行5天,阴道内湿润多了,白带如前。天,阴道内湿润多了,白带如前。嘱其继服原方嘱其继服原方14剂。剂。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6月月10日再诊,诉阴道内已不干了,黄带已无,目前仅有腰日再诊,诉阴道内已不干了,黄带已无,目前仅有腰痛,当后仰时腰阳关处痛,余症已无。

57、予原方加熟地痛,当后仰时腰阳关处痛,余症已无。予原方加熟地15克,克,嘱其继服嘱其继服14剂。剂。6月月24日再诊,诉近日再诊,诉近10天来小腹阵痛,并伴乳胀,并常觉天来小腹阵痛,并伴乳胀,并常觉大便有不净感,日二次,量少,上方加枳实大便有不净感,日二次,量少,上方加枳实10克。克。7剂。剂。7月月1日再诊,诉日再诊,诉6月月26日来经,经行共日来经,经行共6天,与正常量相同,天,与正常量相同,乳已不胀,大便每日一次,已净,阴道不干,腹痛、腰痛乳已不胀,大便每日一次,已净,阴道不干,腹痛、腰痛均除。嘱其原方继服至下次来月经。均除。嘱其原方继服至下次来月经。10月月28日来诉,上方服至日来诉,上

58、方服至8月月10日来经。经量如常,即未日来经。经量如常,即未再服药。现已怀孕两个月,欲诊胎儿情况。诊其脉滑数如再服药。现已怀孕两个月,欲诊胎儿情况。诊其脉滑数如珠,右大于左,可能是女胎,嘱其勿用任何药物,注意休珠,右大于左,可能是女胎,嘱其勿用任何药物,注意休养保胎。养保胎。2010年年9月月29日陪同他人来看病,诉足月顺产一女婴,现日陪同他人来看病,诉足月顺产一女婴,现健康。健康。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按:脐中压痛为应用当归芍药散主要指征。本病月经不调按:脐中压痛为应用当归芍药散主要指征。本病月经不调以致闭经而不孕,乃由药流及其后滥用避孕

59、药物留瘀并伤以致闭经而不孕,乃由药流及其后滥用避孕药物留瘀并伤及脾肾所致。脾虚则津液转输不利而湿阻,故虽阴道发干及脾肾所致。脾虚则津液转输不利而湿阻,故虽阴道发干却仍有黄带,其腰酸腿软并膝以下冷感明显则为肾精亏损却仍有黄带,其腰酸腿软并膝以下冷感明显则为肾精亏损所致,故主方予当归芍药散健脾化湿,养血行血,并加补所致,故主方予当归芍药散健脾化湿,养血行血,并加补肾益精之品而取效,方中稍加入黄柏,乃治其兼挟湿热之肾益精之品而取效,方中稍加入黄柏,乃治其兼挟湿热之黄带也。黄带也。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张某,女,张某,女,16岁。中学生,住石家庄市

60、学院路,岁。中学生,住石家庄市学院路,2009年年10月月4日初诊。日初诊。患者诉易出虚汗已半年,两手心汗出尤多,甚则能滴下水患者诉易出虚汗已半年,两手心汗出尤多,甚则能滴下水珠,两腋下及脚心亦汗多。触摸其两手掌有湿凉感。月经珠,两腋下及脚心亦汗多。触摸其两手掌有湿凉感。月经来潮已一年余,末次月经在来潮已一年余,末次月经在9月月17日,经行日,经行4天,行经时天,行经时觉小腹凉痛,大便较平日偏稀,虽知饥但稍多食则脘腹不觉小腹凉痛,大便较平日偏稀,虽知饥但稍多食则脘腹不舒。入睡难,易醒,睡不实。尿频,每一节课后必须排尿。舒。入睡难,易醒,睡不实。尿频,每一节课后必须排尿。诊其脐中明显压痛,脉弦略

61、涩偏迟缓,舌淡润苔薄白腻。诊其脐中明显压痛,脉弦略涩偏迟缓,舌淡润苔薄白腻。予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予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各泻各10克。克。7剂。剂。二诊:二诊:10月月11日。腋下及脚心不出汗了,手汗少了,仅日。腋下及脚心不出汗了,手汗少了,仅触之潮湿,较前手已觉温。但患者诉手凉时仍出汗,热时触之潮湿,较前手已觉温。但患者诉手凉时仍出汗,热时汗更多。再予原方汗更多。再予原方7剂。剂。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三诊:三诊:10月月18日。腋下汗已除,手脚心汗大减,已如常日。腋下汗已除,手脚

62、心汗大减,已如常人,嘱其继服原方人,嘱其继服原方14剂。剂。四诊:四诊:11月月1日。病未复发,汗证已愈,停药。日。病未复发,汗证已愈,停药。按:此患者经行大便偏稀,乃素体脾虚挟湿所致,其小腹按:此患者经行大便偏稀,乃素体脾虚挟湿所致,其小腹凉痛则与血瘀有关。脾虚则水液转输失常,而致手足心及凉痛则与血瘀有关。脾虚则水液转输失常,而致手足心及腋下汗多且尿频。以其脾胃运化失调,故稍多食即脘腹胀腋下汗多且尿频。以其脾胃运化失调,故稍多食即脘腹胀满不舒。胃不和则寐不安,故难入睡易醒。方以当归芍药满不舒。胃不和则寐不安,故难入睡易醒。方以当归芍药散健脾化湿,并养血和血,诸症自愈。散健脾化湿,并养血和血,

63、诸症自愈。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邓某,男,邓某,男,41岁,住石家庄市中华大街。岁,住石家庄市中华大街。1998年年1月月18日初诊。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已患过敏性鼻炎已6年,现每天晨起必频繁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年,现每天晨起必频繁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起床后虽不开窗亦发作不止,常至中午才得以缓解,伴颜面起床后虽不开窗亦发作不止,常至中午才得以缓解,伴颜面不定处发痒,两目内眦发红且痒。纳、眠、二便正常,只是不定处发痒,两目内眦发红且痒。纳、眠、二便正常,只是有时食冷物后胃胀难受,甚则可继发腹泻。夜卧并可见交替有时食冷物后胃胀难受,甚则可继发腹

64、泻。夜卧并可见交替鼻塞,但白天鼻通气正常。脉寸沉,关浮弦,尺沉紧。舌质鼻塞,但白天鼻通气正常。脉寸沉,关浮弦,尺沉紧。舌质正常,中有裂纹,苔薄白腻,按其腹部,仅脐中压痛明显。正常,中有裂纹,苔薄白腻,按其腹部,仅脐中压痛明显。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泽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泽泻、荆芥、防风、藿香、厚朴各泻、荆芥、防风、藿香、厚朴各10克,黄连克,黄连6克。克。7剂。剂。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二诊:二诊:2月月1日。患者自服上方日。患者自服上方14剂,第一周仅有两天出现剂,第一周仅有两天出

65、现喷嚏、流涕,近一周未再发作,面痒及目内眦赤痒均减,喷嚏、流涕,近一周未再发作,面痒及目内眦赤痒均减,但夜卧交替鼻塞未除。上方加苍耳子、辛夷各但夜卧交替鼻塞未除。上方加苍耳子、辛夷各10克。克。7剂。剂。三诊:三诊:2月月15日。患者又自服日。患者又自服14剂,夜睡时鼻塞已除,晨剂,夜睡时鼻塞已除,晨起喷嚏、流涕及面痒、目痒诸症均未再发。为巩固疗效,起喷嚏、流涕及面痒、目痒诸症均未再发。为巩固疗效,以上方配成丸药,蜜丸,每丸重以上方配成丸药,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一丸,连克,早晚各服一丸,连服两月,后知其未再复发。服两月,后知其未再复发。三、当归芍药散三、当归芍药散病案举例病案举例难经腹

66、诊理论与相应经方的临床应用按:过敏性鼻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李东垣说:按:过敏性鼻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李东垣说:“九窍不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和,皆属胃病。”笔者认为,患者打喷嚏、流鼻涕始终不笔者认为,患者打喷嚏、流鼻涕始终不愈,一因鼻窍部位的风邪留恋不去,一因水液上泛,二者愈,一因鼻窍部位的风邪留恋不去,一因水液上泛,二者乃因脾虚导致的祛邪无力以及水液转输失常。因此予当归乃因脾虚导致的祛邪无力以及水液转输失常。因此予当归芍药散,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芍药散,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白术、茯苓、泽泻则健脾以利水液的正血行风自灭之意。白术、茯苓、泽泻则健脾以利水液的正常输布,更加荆芥、防风直接驱除所恋之风邪,藿香、厚常输布,更加荆芥、防风直接驱除所恋之风邪,藿香、厚朴以助脾胃之运化。伍以黄连以除内蕴之湿热,与荆、防朴以助脾胃之运化。伍以黄连以除内蕴之湿热,与荆、防为伍更取火郁发之,对继发面痒、目赤痒均有效果。至于为伍更取火郁发之,对继发面痒、目赤痒均有效果。至于苍耳子、辛夷,则不过寻常通鼻窍之品,在其中并不起主苍耳子、辛夷,则不过寻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