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2328410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尹章汉Tel:2006年10月19日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概 述食品污染物: 在食品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或可降低食品质量的因素食品污染物按性质来分可分为三大类: 1、生物性污染物 2、化学性污染物 3、物理性污染物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一、生物性污染物食品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病毒、昆虫。与食品卫生相关的主要是: 1、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 2、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3、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消化道传染病(病毒及细菌)常见

2、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化学性污染物(1)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2)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设备等接触过程中渗入到食品中的污染物(3)滥用食品添加剂(4)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5)掺假、制假过程中假如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三、物理性污染物(1)来自产、储、运、销的污染物(2)食品的掺假、制假(3)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v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包括: (1)食品的细菌污染 (2)食品的霉菌与霉菌毒素的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一)、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中的细菌包括:致病菌

3、: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 引起肠道传染病相对致病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等 引起食物中毒非致病菌: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等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霉菌和霉菌毒素主要引起:1、霉菌污染引起食品变质2、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主要以黄曲霉为主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1、污染食品的情况:主要污染的食品: 粮油及其制品 其中以花生、玉米最为严重国内污染情况: 我国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污染带主要集中于南方各省,但污染程度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毒性v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 毒性为氯化钾的10倍

4、,为砒霜的68倍 v有明显的慢性毒性和致癌性。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1)急性毒性 按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LD50,它属于剧毒物,为氰化钾毒性的10倍,年幼动物与雄性动物敏感,各种动物中鸭雏最为敏感。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鸭雏的LD50黄曲霉毒素 LD50v g/ 只 mg/Kg.bwvB1 12.028.2 0.240.50vG1 39.260 0.781.2vB2 84.4 1.68vG2 172.5 3.45vM1 16.6 0.32vM2 62 1.24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黄曲霉毒素B1对大鼠及其它动物的LD50 (mg/kg. b w)动 物 LD50 动 物 LD50

5、新生大鼠(雄) 0.56 猪 0.62新生大鼠(雌) 1.0 鲟鱼 0.86.0断乳大鼠(雄) 5.5 狗 1.0断乳大鼠(雌) 7.4 羊 2.0成年大鼠(雄) 7.2 猴 2.27.8成年大鼠(雌) 17.9 鸡 6.3兔 0.3 小鼠 9.0猫 0.55 地鼠 10.2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急性中毒的表现鸭雏的急性中毒在肝脏中的病变:肝实质细胞坏死,24小时出现,4872小时为高峰。胆管增生,给毒后4872小时最明显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出血v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伤,如是一次小剂量则为可逆性,如果是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给毒则病变不能恢复,可造成慢性损伤。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v主要是损

6、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 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人类中毒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慢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的持续摄入可引起慢性中毒,其慢性中毒的表现为:动物生长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v肝功能变化v肝组织学变化v其他症状如食物利用率下降、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母畜不育或产仔少。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慢性毒性引起的肝脏组织学变化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3)致癌性 v 1)对动物致癌 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多种动物的实验性肝癌。AFB1的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是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能力的75倍,比3

7、,4苯并芘大4000倍。因此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力最强的致癌物。引起癌症除肝癌以外,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生的关系 从亚非国家和我国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程度与肝癌的发病成正相关。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原发性肝癌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水平国家 地区 AF摄入水平 病例数 发病率 (n g/kg b w /d) (1/10万人年)肯尼亚 高地地区 3.5 4 1.2泰国 songkhla 5.0 2 2.0斯威士兰 高原 5.0 11 2.2肯尼亚 中地地区 5.9 33 2.5斯

8、威士兰 温暖草原 8.9 29 3.8肯尼亚 低地地区 10.0 49 4.0斯威士兰 Lebombo 15.4 4 4.3泰国 Ratbuuri 45.0 6 6.0斯威士兰 低温草原 43.1 42 9.2莫桑比克 Inhambane 222.4 462 13.0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5、预防措施:(1)防霉:防霉是预防食品被黄曲霉毒素及其他霉菌毒素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最主要是控制温、湿度。即食品中的水分与食品储存环境中的温度(10)与湿度(相对湿度70) 。从田间做起,迅速将食品中的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下。则减少霉菌的生长繁殖。 各种食品的安全水分不尽相同,一般粮粒:13%、玉米12.

9、5%、花生8%以下则霉菌不易生长。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去毒v挑选霉粒法(适用于大颗粒的花生、玉米)v碾扎加工法(可去除表面和胚中的绝大部分毒素)v植物油加碱去毒法v物理吸附法v加水揉搓法(大米加水搓洗45次可去处大部分AFB1)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3)生物方法v次法可通过分解、转化、去除AFB1,主要是由于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4)食品中AFB1允许标准(GB276182)玉米、花生仁、花生油 不得超过 20g/Kg玉米、花生仁制品 不得超过 20g/Kg大米、其它食用油 不得超过 10g/Kg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不得超过 5g/Kg婴儿代乳品

10、 不得检出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预防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常见的化学污染物 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及来源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等。 另外滥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掺假、制假过程中假如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1、农 药食品中农药的来源:(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4)其它来源:粮库、饲养场、运输过程、事故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1)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2)安全合理

11、使用农药(GB4285-1989)(GB43211-3-1987-1989)(3)制订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5)改变使用方法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 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及其预防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污染食品1、鱼、肉类食品2、乳制品3、蔬菜、水果4、啤酒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鱼肉制品中的亚硝胺v腌制鱼、肉等动物性食品时,会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v发色剂亚硝酸盐、硝酸盐 在硝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v动物肉尸中分解产生胺。v动物食品加热时,产生胺类、亚硝基吡咯烷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啤酒中的亚硝胺含量:(几数十)酪氨酸大麦碱亚硝

12、基化大麦碱 中间体 二甲基亚硝胺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霉变食品霉变食品中也有亚硝基化合物的存在:已证明黑曲霉、串珠镰刀菌、扩张青霉等中霉菌在使玉米面霉变时,其中的硝酸盐与仲胺都增加了倍。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化合物都可转化为亚硝胺。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v植物性食物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如腐烂的蔬菜、炒熟的蔬菜放置时间过长等,都会引起亚硝基化合物含量增高。v乳制品中的亚硝胺 除以上食品外,还应重视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尤其时在胃酸缺乏时,或尿路感染时合成会增加。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毒性1、急性毒性: 肝小叶中央坏死、继发肝硬化肝小叶中央坏死、继发肝硬化2、致癌作用: 多种实验动物致癌、诱

13、发多器官癌、多种途径摄入致多种实验动物致癌、诱发多器官癌、多种途径摄入致癌、冲击量与小剂量都致癌、通过胎盘引起子代致癌。癌、冲击量与小剂量都致癌、通过胎盘引起子代致癌。3、致畸作用4、致突变作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预防措施()改进食品加工:降低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降低加工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使用量。(2)禁食腐烂变质蔬菜。短时间不要进食大量含亚硝酸盐的蔬菜;如需吃时,应将蔬菜在开水中焯()施用钼肥:()提高维生素等亚硝基化阻断剂的摄入量()利用许多食物中防止亚硝基化过程的成分。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卫生标准海产品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7肉制品二甲基亚硝胺3二乙基亚硝胺啤酒 二甲基

14、亚硝胺3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3、多环芳烃化合物 来源:(1)食品在烘烤或熏制过程中直接受到污染。(2)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过程中热解或热聚生成(3)植物性事物从环境中吸收(4)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5)水产品从污染的水体中吸收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毒 性主要是致癌性与致突变性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预 防(1)防止污染、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措施(2)去毒:吸附法 (油脂)、紫外线照射。(3)制订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4、杂环胺来源:高温烹调过程中产生:尤其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鱼类、肉类食品。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毒 性v致突变性v致癌性:靶器官为肝常见食品安

15、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预 防(1)改变不良的烹调方式与饮食习惯(2)增蔬菜水果的摄入量(3)灭活处理:次氯酸、过氧化酶 亚油酸(4)加强监测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5、二噁英来源:环境来源:除草剂、落叶剂、(2,4,5-T和和2,4-二氯酚)二氯酚) 垃圾焚烧(不完全、喊大量的聚氯乙烯)(不完全、喊大量的聚氯乙烯) 其它 : 医院废弃物和污水、木材燃烧、汽车尾气等医院废弃物和污水、木材燃烧、汽车尾气等食品来源:环境污染(生物富集作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毒性与致癌性急性毒性: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下降肝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致癌性: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预 防关键控制

16、环境的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6、包装材料与食品容器的污染塑料: 1、塑料单体的溶出问题 2、塑料的热解产物问题 3、塑料的添加剂问题橡胶:橡胶助剂问题涂料:陶器与瓷器:铅及其它金属不锈钢:铅、镍、镉、砷铝制品:铅、锌、镉、砷玻璃:铅、砷包装纸:农药、金属、漂白剂、等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7、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昧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常见食品的卫生问题食物种类 主要卫生问题 粮豆类粮豆类 霉菌与霉菌毒素、农药、有毒物质、虫害等霉菌与霉菌毒素、农药、有毒物质、虫害等 菜果类菜果类 肠道致病菌及

17、寄生虫卵、农药、工业三废肠道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农药、工业三废 肉类肉类 腐败变质、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药物残留腐败变质、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药物残留 油脂油脂 酸败、天然存在有害物质、高温油脂酸败、天然存在有害物质、高温油脂 酒类酒类 发酵酒(发酵酒( 亚硝胺、黄曲霉毒素亚硝胺、黄曲霉毒素B1、二氧化硫、微生物、二氧化硫、微生物 蒸馏酒(蒸馏酒(甲醇、杂醇油、醛类、氰化物、毒金属甲醇、杂醇油、醛类、氰化物、毒金属)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食物中毒v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一、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的概念: 指通过摄食

18、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食源性疾病的三要素1.食物为传播媒介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3.临床特征为急性感染或中毒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1.生物性病原物:(1)细菌及其毒素(2)病毒(3)真菌及其毒素(4)寄生虫及其卵(5)动植物中的天然毒素或动植物在储存时产生的毒性物质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化学性病原物与放射性病原物(1)农药残留(2)抗生素残留(3)环境污染物与雌激素(4)重金属(5)放射性核素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

19、”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性流行;2、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四)食物中毒的分类常见食物中毒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病原物质分类: 沙门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食

20、物中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1.细菌性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等 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 赤霉病麦食物中毒2. 毒素及霉变食品 霉变甘蔗食物中毒等 河豚鱼中毒 鱼类组胺中毒3.有毒动植物中毒 毒菌中毒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 棉酚中毒等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砷中毒等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原因1.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2.被污染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病有合适微生物繁殖的条件3.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或加热后再次受到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三)细

21、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1.感染型: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致病性大肠菌属、韦氏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2.毒素型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引起的食物中毒3.混合型:副溶血性弧菌机制不同临床表现通常不同。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1.感染型 黏膜 免疫病原菌 肠道繁殖 黏膜下层 黏膜固有层 反应细菌死亡释放出内毒素 炎性病理反应 菌血症v 相应临床症状(发热、腹痛、腹泻等)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在我国发生率很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很重要位置,其预防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的重点工作.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一

22、)病原 沙门氏菌属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型繁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的胃肠道中普遍存在。健康畜禽带菌率为1左右。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菌型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约20种。 抵抗力:其最适温度为2030是种可存活2 3周,但对热敏感100立即死亡。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二)流行特点1.中毒食品:主要是肉类食品。如病死牲畜肉、冷荤熟肉最多见,禽类、蛋类、鱼类、冷食等亦有发生。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通常无腐败臭味,贮存时间较长的熟肉制品即使没有明显腐败变质,也应加热后再吃。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2.食物中沙门氏菌的来源 家禽、家畜的生前感染:原发性沙门氏菌病 继发性沙门氏菌病 家禽、家畜的宰后污染奶类的沙门氏菌污染蛋类的沙门氏菌污染熟制品的污染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3.发病季节分布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4.发病率及影响因素1.活菌数:通常2105cfu/g即可发病。2.菌型:猪霍乱沙门氏菌致病力最强,鼠伤寒沙门氏菌次之。3.个体易感性常见食品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六)预防1.防止肉类食品的污染2.控制细菌繁殖3.在食用彻底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