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2264721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八大菜系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享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 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 鲜而不俗,嫩而不生, 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 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 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

2、南相近。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

3、味。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料上桌南菜系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成名较早。浙菜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京师人南下开饭店,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过去南

4、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响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以鱼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鱼” 皖南的徽州菜是徽菜系的主要代表,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茶文化 茶的历史悠久,晋代时期就已经形成饮茶的风俗。饮茶可以怯病延年,“久饮茶可以轻身

5、换骨”。茶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绿,红,花,黑,白,黄,青。每种茶有不同的口味和药物作用。 一,绿茶是人们夏季饮茶首选,绿茶口味清新自然,饮用后不仅能够消暑解渴,还有排毒怯火的药物作用。绿茶品种最著名的有:龙井,碧螺春,毛尖。绿茶保健功能主要有:清热解毒,抵抗癌细胞,降低人体的脂肪及胆固醇,美容减肥,防辐射,健齿等绿茶性寒味甘,经常饮用能够清热去火,安神明目,清理肠胃,绿茶中所含的茶叶素能够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堆积,有效防止高血压的发作,对一些病症引起头昏目眩有很好的疗效。另外,绿茶中的茶多酚还能够防治癌症。绿茶中的脂多糖和维生素C还是防辐射和美容保健的重要物质。绿茶中的氟元素还有

6、防蛀牙的功效。 二,红茶 的制作方法与绿茶截然相反,它完全是经过发酵而制成的。所以红茶没有叶绿素及维生素C等物质,但是它的茶碱和咖啡因含量很低,所以红茶是所有茶中最没有刺激性的一种。红茶种类很多,按制作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前两种原产于我国,最后一种是印度人发明创立的一种全新的红茶加工法。目前红茶是全世界饮用人群最广泛的茶叶制品,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红茶有祁门红茶、锡兰乌巴茶、大吉岭红茶、伯爵红茶、肯亚红茶、阿萨蜜红茶,川红功夫茶、立顿红茶等。红茶性温热,有驱寒温中的保健功能。其功效:开胃健脾,解渴化痰。适宜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饮用。经常饮用能够有效预防高血脂、冠心病及细菌

7、性炎证。冬季饮用最佳,可以驱寒,配以鲜奶可以暖胃、补虚,既能够品其醇厚浓郁的味道,还有养生保健的功效 三,花茶 作为经常饮用的茶制品,清新的气味、雅致华美的外观。 按成分可分为单一花茶、综合花茶、果粒花茶和香料调味茶。经常饮用的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 、玫瑰花茶和桂花茶。花茶品种不同,养生保健功效也有所不同 四,黑茶 属于后发酵茶,由于其茶叶的颜色呈黑褐色而得名。主要产于湖北、湖南、云南江西、四川等地。黑茶的产生由于绿茶的氧化作用而形成的。在古代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利,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绿茶的颜色变成了黑褐色,变化的同时,茶叶的味道也变得浓香醇厚,黑茶也是绿

8、茶的一个分支种类. 著名的有湖北老青茶 云南普洱茶六堡茶。 五,白茶 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是我国最为珍贵的一种,主产于福建,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属于轻微发酵的茶叶。白茶的采摘标准非常严格,制作也很严格。所以白茶成品是茶叶中的珍品。白茶采摘遵循白色的绒毛。然后在加工过程中,一定不能用力的揉搓和高温烘烤,这样才能使成品基本保持其最自然原始的状态。最为珍贵的就是白毫银针、贡眉和白牡丹。 六,黄茶 的品种比较特殊,是由绿茶引出的,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部分绿茶没有得到充分的干燥,导致叶片变得枯黄,这样就有了黄茶这一茶叶品种。由于制作工序有“闷黄”这一步,所以就成为一种发酵茶。黄茶分为黄小茶、黄大茶和黄

9、芽茶三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君山银针、北港毛尖、广东大叶茶。 七,青茶 提到青茶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另外一个名称“乌龙茶”大家就会觉得在熟悉不过了。乌龙茶也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种之一,产于台湾、福建、广东等地。青茶就是汇聚了红茶和绿茶的优点,既有红茶的醇香浓烈,又有绿茶的清新爽口。所以被誉为茶中极品。青茶是选择新芽为原料,经过躲到工艺而制成,这样才能达到香气浓郁、爽口宜人的要求。比较熟悉的青茶有铁观音、冻顶乌龙茶、武夷大红袍。酒文化酒的种类很多,因其生产方法的不同、含酒精量的多少和商业上的习惯,所以分类方法和标准不一。若按商业习惯分,可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啤酒五大类;若以生产方法的

10、不同来分,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三大类;若按酒精含量不同分,又可分为高度酒(40度以上者)、中度酒(40度以下20度以上)和低度酒(含酒精成分在20度以下者)。如葡萄酒、黄酒、各种果酒和啤酒,都属低度酒。白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是用谷物或薯类为原料酿造的。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酒文化古国,在世界酿酒史上独树一帜。从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型繁多的白酒家族。白酒很讲究色、香、味,即清澈透明,醇香诱人,香型独具。酱香型酒的特点是醇香馥郁,香气幽美,回味绵长;清香型酒的特点是清香纯正,醇香柔和,余味爽净(如汾酒、西凤

11、酒、衡水老白干等);浓香型酒的特点则是“香、甜、浓、净”四绝,芳香浓郁,回味余长(此香型的酒家族较大,且名酒较多,诸如五粮液、剑南春、沪州老窖、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等);另外还有一种米香型酒,其特点是蜜香清雅,落口甘爽,回味怡畅,如桂林三花酒。至于混合香型酒,顾名思义,其特点是一酒多香,无论是闻、品其香,还是回味其香,各有不同香味,如董酒啤酒:是风行世界、男女老弱咸宜的营养饮料。啤酒是外文的译音。它传入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啤酒是大麦发芽的辅料糖化后,加啤酒花和酵母发酵而制成的。啤酒是含酒精度数最低的一种酒,只有35度,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除水和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酒花、蛋白质、二氧化碳、丰富的氨基酸、钙、磷和维生素等。据测定,一公升12度啤酒(按啤酒瓶上所标的这种度数不是酒精度数,而是特指啤酒液中原麦汁重量的百分数,也就是糖度)相当于770克牛奶或210克面包的营养。因此,啤酒又素有“液体面包”之美誉。还因为啤酒花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使啤酒兼备了特殊香气和爽口的苦味,因而有了健胃、利尿和镇静的医药功效,而二氧化碳,使啤酒有了消暑散热之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