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问和智慧》1

上传人:栀**** 文档编号:82253409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学问和智慧》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学问和智慧》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学问和智慧》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学问和智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问和智慧》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问和智慧教材分析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观点更是深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2感悟体会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观点。3反复诵读,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识记格言警句。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观点。2.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4.优美语言的积累。教学难点: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识记格言警句。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 :2 课时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学问与

2、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 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触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

3、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请同学们讲讲。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二、名人名言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

4、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日】池田大作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三、作者简介罗家伦( 1897 1969),字志希, 教育家和思想家。祖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西进贤。 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 年进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罗家伦与傅斯年等北大学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 他是五四运动时的北大学生领袖,五月四日天安门集会的主角之一,义正辞严、 慷慨激昂的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 月 26 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用“毅”这个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

5、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1920 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举,罗家伦出国留学,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直到1926 年回国。他参加了北伐,担任过多种公职,但志趣仍在教育和学术。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作为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积极鼓吹国家现代化,指出:“中国的出路现代化。 ”“自从机械征服了距离以来,我国已托生在现代的国群里,哪能不急起直追,加紧现代化?”但同时他又热爱中国文化,重视中国伦理道德。他说:“我们并不是盲目从西洋, 我们也不能迷信中国。我们要用新的科学方法,来判断一切,来估定各项中国文化里的成就,中国社会上的现象的本身

6、价值。”1928 年 8 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同年 9 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 被迫辞职。 随后任中央大学校长长达10 年之久, 功绩至伟。 1969 年病逝于台湾。著有新人生观 新民族观。四、背景资料作者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颇多建树。他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一些

7、认识上的误区。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学问”与“智慧”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先后做过本文五、文题说明题目指出了文章论述的范围,属于关系型题目,这类论文题目在行文中一般先阐述两个中心词的内涵, 然后再论证这两个中心词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用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六、字词处理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 to y寸积铢累c n j zh 大l窾i矻矻穷年 qiqi qingni 探骊得珠 tnld zh 犀锐 xru 寸积铢累( cn j zh li )解 释 铢:古计

8、量单位, 24 铢为一两( 1 斤 16 两);累:积累。形容点点滴滴地积累出 处 宋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 :“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七、结构分析(一)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讨论明确:第 1 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 2 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第 3 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 4 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第 5 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第 6 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二)理清文章结构讨论明确: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 2 段),解说“学问”与“智慧”内涵的不同。第二部分(第3 6 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4 段),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部分第二层(第56 段),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八、布置作业你对于智慧和学问有自己的理解吗?试着自己写出来。看有道理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