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221247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优秀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秀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优秀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一课属于必修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在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进彻底批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

2、的民主科学,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中国近代化历程来看,新文化运动是继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标志的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近代化之后的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开始,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线索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审视和理解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现象。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

3、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生动,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的生活。由此看来,基础知识的

4、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引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典型的图片、文字、视频信息,围绕“20世纪中国存在的典型的社会问题”这一主题,通过探究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怎样解决”、“成效如何”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

5、料的能力。(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通过设置“我形我秀”、“谁是谁非”“各抒已见”、“独具慧眼”等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怕困难,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的魄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

6、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探究和适当点拨。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空白提纲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有这样一所学府:她是“革命与建设的摇篮”,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她是“中国的哈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她是“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这就是誉满全球,尽人皆知,多少人心中向往的北京大学。北大的真正崛起是与中国

7、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运动。这场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接来谜底。新课讲授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探究:袁世凯“尊孔复古”为什么会触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敏感的神经?(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回答: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是想在中国复辟帝制。(板书:资产阶级要实现民主政治家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4教师深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是近代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必须解决的课题。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

8、可是,事实上民主政治没有同民国一起展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残酷现实与革命者创立共和的美好理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令革命者痛心,令我们不禁追问:20世纪初中中国社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革命的道路因何千回百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5创设情境:呈现祥林嫂、阿Q、人血馒头、烧香拜佛、一夫多妻等相关图片信息6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存在什么典型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7学生1回答: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人的愚昧、迷信和不觉悟。8学生2回答:中国科技不发达,思想又受到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9教师深化:祥林嫂、阿Q、华家父

9、子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一个又一个现实人物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写照,使我们认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民众的觉醒。当时的中国的的确确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把他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的主将们打算如何来拯救中国人,使他们尽快从黑暗的精神世界中挣脱出来呢,请看视频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设情境)10板书:兴起11学生填写空白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 帜民主 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成为活动基地的原因蔡元培任校长,

10、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之后由一名学生作答,教师完善板书:1915年,上海,青年杂志12过渡:新文化运动阵营形成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以西方的人权、平等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武器,行动起来,激情四射地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伟大事业。他们首先致力于解放青年人的思想。13板书:内容二、“德先生”与“赛先生”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党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11、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材料二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异物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材料三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可比。毛泽东湘评评论请思考:(突出重点)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是如何来救治中国人的精神黑暗的呢?.结合材料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谈谈你认为他们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有着怎样的内涵,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应?(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

12、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我形我秀”:学生探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4.老师点拨过渡: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为广大知识青年普遍接受,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潮。由此可见,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谓切中时弊,深入人心。但是,如果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剔除专制,实现民主,这必将与中国人旧有的以“忠君”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为了激发青年人的反封建斗志,坚定他们与封建礼

13、教抗争的信念,鲁迅本着务实进取的精神,高举起“打倒孔家店”的旗帜。三、“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者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孔子“是历代志制之护符” “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李大钊“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有的女学生公开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

14、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2.请思考:(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民族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的原因在哪里?()鲁迅等人是如何让中国青年一代彻底抛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的?()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深刻揭露和彻底的批判对青年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谁是谁非”大讨论: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人举起了“打

15、倒孔家店”的大旗,2008年,经过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又选出了5句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对此你怎么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思想意识)屏幕呈现2008奥运迎宾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学生1回答:是由于国人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学生2回答:对孔子及其所倡导的封建道德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学生3回答:使青年人首先从黑暗的精神世界中勇敢地走出来,重见光明。学生讨论:略教师点拨: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们应做到古为

16、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处理好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需要给予全新的解释,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总结过渡:为了重塑国人的心灵,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入手,深刻批判儒家传统道德,使青年人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以主人翁的姿态站立在世人面前,在主将革命热情激励下,他们激情满怀地投身于重塑国魂的行动。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早日觉醒,须尽快地将新思想、新道德的种子播撒出去,使之在平民百姓的心灵深入生根发芽,于是,鲁迅、胡适等人又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四、胡适与白话文1.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四、第五目。2.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胡适的文学改良

17、刍议中的“文学革命”八事;和鲁迅的文革命论材料二:1919年3月,北大学生邓中夏等人发起成立也平民教育讲学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讲演团讲学的题目主要有:“平民教育之意义”、“如何求幸福”、赌博之害” “改良家庭”“戒烟”、“交友之益”“念书的利益”、“家庭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等。这些讲题具有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通俗易懂的特点。还包含一定的民主思想,易手于被广大平民接受。材料三:白话诗: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和胡适的孔丘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陈独秀和胡适的主张有什么异同?(突出重点).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文学革命的影响。3.学生讨论,交流结论4.教师点拨:可见,新文化

18、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教育革命,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火炬,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推动教育的平民化。为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青年的激情在燃烧,民众的热血在沸腾,这为即将发生的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5.总结:综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新文化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唤醒民众觉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学生填写空白题纲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之后,找一名学生做答,同时老师完善板书:三提倡、三反对6.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陈独秀、李大钊、胡乱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带给我们什么启发?7.各抒

19、已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感受杰出人物的风采”(进行思想教育)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思考:从以上言论中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向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我们应如何发扬这些精神?(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怕困难,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的魄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学生讨论,分组交流意见。教师深化:这些精神正是整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将他们的睿智、他们

20、科学、民主、自由的思想和务实进取的精神传达给广大青年以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板书:影响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材料二:全国其他地方的学校也纷纷创办像新青年那样的刊物和社团的图片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扫除了过时的思想桎梏,点燃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火炬,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罕见的繁荣期,一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文化史,严格点说是以新文化运

21、动为起点的。 中山大学 袁伟时材料四:每周评论上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图片和五四运动的图片 思考:结合材料和前面所学的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突破难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交流。老师点拨。 3.过渡:下面让我们换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 4.独具慧眼:(拓展延伸) 思考: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史、革命史和近代化历程具有怎样的地位?(学生讨论) 学生1回答:新文化运动是继戊戌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后的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学生2回答:新文化运动是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救国探索,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是辛亥

22、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学生3回答:新文化运动是继洋务运动的器物变革和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标志的制度变革之后的社会意识变革。教师深化:同学们说得很好,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为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的开展使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将出现在华夏大地上。本课小结:屏幕呈现:新青年、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照片和典型言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图片、五四运动的图片。渲染气氛新旧思想在北京大学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北大的了青年学生首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从迅速地从青年扩展到广大民众;从上海传播到北京,最终攻克了封建主义思想营垒;最后席卷全国,中华民族觉醒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最生动的体现。五四运动也是从北大首先开始的。正因如此,江泽民总书记说:北大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摇篮”,王选院长说她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让我们铭记: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一批新青年,一个新时代。四万万中国人将以崭新精神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作业:课后搜集毛泽东的主要活动和革命理论。- 9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