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82171653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论文导读::翻译目的论。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的英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书名的英译的目的。翻译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即采取直译和音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对这类书名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论文关键词:目的论,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翻译,直译,音译一、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1971年,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莱斯的学生费米尔则在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翻译目的论有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是目的原则。翻译行

2、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与策略,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一词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翻译应该根据译语环境和文化, 按译语读者所期待的方式进行。译者可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对译文的期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第二, 是连贯性原则。连贯性原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语内连贯是指译文能够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文化中有意义。也就是译文应该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第三, 为忠实原则。忠实原则指原文和译文应该做到语际连贯,译文应忠实于原文, 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仲伟合

3、1999:47)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翻译行为,译文的目的性被放在了首位信息传播,强调要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译者要对所承担的翻译任务及译文的定稿负责;翻译目的和译文预期的接受者是最重要因素论文格式模板。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以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Vermeer 1987:29),必须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译文预期读者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二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的英译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书名的英译的目的根据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里的“目的”通常指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

4、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目的是让西方读者读到这些经典著作,让他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除了解故事情节,知晓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优秀传统、社会习俗等文化信息,更能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这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保持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固有的身份,都具有重要作用。书名是文章的“眼睛”,古典名著书名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决定翻译作品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的反应,即译文预期的接受者的反应。中国古典名著英译的预期受众是讲英语的西方读者,他们在读中国古典作品时, 不仅有理解它的要求, 还有了解中国民族文化, 体验中华民族情调的期待。因而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书名时,就要

5、根据原作的特点和西方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2.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的英译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书名时,译者应遵守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原则,忠实性原则及连贯性原则。换言之,按照轻重顺序就是要遵从以下几点: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目的语文化提供有关源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连贯;译文必须语际连贯。(Munday2001:79)其中,翻译目的为最高准则,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也决定其翻译方法;而译文接受者的反应是证明翻译是否成功的验金石。译者应根据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译文接受者的特点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既然翻译中国古典名著书

6、名的目的是吸引英文读者眼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即采取直译和音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必要时再辅以解释和意译。以下将对一些古典名著书名的英译进行分析。首先解释一下直译的含义。直译指的是“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陈德鸿、张南峰信息传播,2000:60-6 1 );即把原文的修辞格、俗语、文化典故等尽量保留下来,让译文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异域文化,因而更有效地起到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因此,在英译中国古典名著书名时,能直译则直译。以红楼梦书名的英译为例。“红楼”应直译为“red mansions”,

7、 因为汉语文化里, “红”象征着喜庆、热烈等含义;“红楼”专指富家女儿的金闺绣阁,而在书中既指众多红颜,又指他们居住的大观园。将“梦”译为“a dream” ,因为“梦”预示人生如梦,整个故事被艺术地归结为一个梦,一个红楼里的梦,一个关于繁荣大家族走向衰败的悲剧梦。因此,翻译大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就将红楼梦直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Yang Xianyi G.Yang,1978)。这译名完全保留了原语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让西方读者欣赏到了原文文化的形式,感受到了纯正的“异国风情”,同时也留出让读者细细回味的空间,即遵守了目的翻译论的三

8、条法则,很好地实现了语言的转换。再如西游记的书名英译,“西”可直译为“The West”,“记”可省略不译。“游”若译为“Journey” 不妥,“Journey” 只是把“游”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在语言形式上同原书名达到了和谐一致, 但读者无法感受到书中深刻的艺术意境和寓意, 不能体会唐僧带师徒们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之艰辛, 倒使人感觉像是一次轻松愉快的西部旅行,这违背了目的论法则之一:连贯性原则。若把整个书名译为“Monkey”或“Adventure of Monkey”也不妥,西游记主要内容在于“游记”或曰“取经之经过”, 而非“猴”之传记,译名违背了目的论法则之一:忠实性原则,及译

9、文提供了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杨宪益与戴乃迭将其译为“Pilgrimage To The West” (杨宪益,1976)堪称译名的典范。 “Pilgrimage”解释为朝圣之行, 与全书的内容互相吻合、交相辉映。该词不仅将“游”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而且还蕴涵着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虔诚之心, 使译名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起到了传神达意的效果,也能减轻读者的理解负担。有些中国古典名著书名如果直译信息传播,对西方读者就太过抽象,也丝毫没有吸引力,因而要加入一些解释以便他们更好理解,如三国演义书名的英译论文格式模板。“三国”可直译为“Three Kingdoms”。若将“演义”译为“

10、romance”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因为“romance” 在美国传统词典解释为 “A long, fictitious tale of heroes and extraordinary ormysterious events”. 读者会误认为该书描写的是三个王国的浪漫情调和深厚友谊,与故事中表现的那种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应该将“演义”省略不译,把书名译为“Three Kingdoms:Chinas Epic Drama”,这样既能保留原书名的形式,又能让西方读者看书名能知其主题。西欧文学中,作品常以书中主人公的姓氏命名,且都是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11、,如,“Romeo and Juliet” , David Copperfield”等。因此在汉英翻译时,对这类书名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如:贵生(Guisheng),端阳(Duan Yang)等。但有时完全音译会使西方读者费解,为了照顾西方读者的感受,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可采取音译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如将金瓶梅的书名只英译为“Chin Ping Mei”,读者可能会不知所云,或误解为此书讲述一品貌兼备的窈窕淑女的故事,而金瓶梅的书名是截取了书中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的名字,这三个女人是淫荡不贞的。因金瓶梅讲述的是西门庆与其妻妾们的故事,将其书名译为“Chin Ping Mei (The Ad

12、ventures of Shi-Men Ching)”(杨宪益,1976)既忠实于原书名信息传播,又向读者传达了整本书的主题信息。在翻译古典名著书名时,应首选直译, 但在直译会令译文读者费解的情况下, 可以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但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就拿水浒传书名的英译为例。若“水浒”直译为“Water Margin”, 只注意了对原书名的语言形式的复制, 忽略了“传”在书名中的特殊用法,也未能再现原书名的意境。而把“水浒”直译为“the Marshes”,“传”省略不译,根据小说原意(全书是关于宋江等梁山好汉劫富扶贫的故事),整个译名为“Heroes of the Marshes” 。它将作品内容凝炼出来, 跃然纸上, 使西方读者一眼就抓住了内容的核心, 并产生猎奇的心理。结束语综上所述,目的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的英译的新的视角,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是“目的决定手段”,把翻译目的论应用于中国古典名著书名的翻译,根据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准则以及译文的翻译目的,结合译文读者的特点,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能译出好的书名,达到预期目的。参考文献:1.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0:60-6 12.陈国华.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和英译名J . 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