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切诊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2115876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诊切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诊切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诊切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中诊切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诊切诊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四章第四章 切诊切诊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第二节第二节 按诊按诊切诊切诊是医生用手的触觉在病人的体表进行触、摸、按、是医生用手的触觉在病人的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压,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掌握脉象形成原理,寸口掌握脉象形成原理,寸口“三部九侯三部九侯”概念,正常脉象概念,正常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掌握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掌握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2 2、重点掌握常见病脉:重点掌握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细、洪、浮、沉、迟、数、虚、实、细、洪、微、濡、弦

2、、紧、滑、涩、缓、弱、结、促、代脉微、濡、弦、紧、滑、涩、缓、弱、结、促、代脉1919种种脉象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特征及临床意义。3 3、熟悉脉诊注意事项,平脉的生理变异;病脉熟悉脉诊注意事项,平脉的生理变异;病脉芤、革、伏、芤、革、伏、牢、疾、长、短、动、散牢、疾、长、短、动、散脉脉9 9种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种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4 4、了解脉诊发展史;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特点;小儿了解脉诊发展史;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脉诊的方法和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概说概说】 脉诊始于脉诊始于内经内经,伤寒论伤寒论论述病理脉象论述病理脉象2626种,种,脉经脉经

3、2424种,种,濒湖脉学濒湖脉学2727种,李士材种,李士材诊诊家正眼家正眼2828种。近代多从种。近代多从2828脉论述。脉论述。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心脏搏动脉象动力,血脉脉象动力,血脉气血运行通道,缺一不可。气血运行通道,缺一不可。 (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本物质基础。(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本物质基础。 气血气血养心;养心; 气血盈亏气血盈亏脉道的充盈度;脉道的充盈度; 气的推动气的推动血在脉管中运行;血在脉管中运行; 气的固摄气的固摄血液不溢于脉外;血液不溢于脉外; 气的调节气的调节脉搏的强弱和节

4、律。脉搏的强弱和节律。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一、脉象形成的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宰血行和脉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主气、司呼吸,主宰血行和脉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脾胃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气血的盛衰,表现在脉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气血的盛衰,表现在脉之之“胃气胃气”。脉有胃气,反映全身脏腑旺盛和气血。脉有胃气,反映全身脏腑旺盛和气血阴阳充足,表现在脉动从容和缓流利。阴阳充足,表现在脉动从容和缓流利。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一、脉象形成的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肝肝贮藏血液,调

5、节血量,调畅气机,利于使全身气血调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调畅气机,利于使全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畅,经脉通利。 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全身阴阳藏精,为元气之根,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全身阴阳之根本。之根本。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一、脉象形成的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脉部位(一)诊脉部位 1 1、素问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记有三部九候诊法(后世少用)(后世少用);2 2、灵枢灵枢终始终始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后世少用)(后世少用);3 3、素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别论提出提出“独取寸口独取寸口”;4 4、汉汉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提出人迎、寸口

6、、趺阳或太谿提出人迎、寸口、趺阳或太谿脉诊法脉诊法(后世少用)(后世少用)。 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脉部位(一)诊脉部位 5 5、寸口诊法,腕后桡动脉寸口诊法,腕后桡动脉部位。始见于部位。始见于内经内经,详,详于于难经难经,推广于晋,推广于晋代代王叔和编著的王叔和编著的脉经脉经。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脉部位(一)诊脉部位 6 6、三部九候三部九候 内经内经三部九候法,切脉部位有头、足、手三部,三部九候法,切脉部位有头、足、手三部,每部分天地人,三三合而为九,称每部分天

7、地人,三三合而为九,称三部九候三部九候;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各部分浮、中、沉三候,此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各部分浮、中、沉三候,此为寸口诊法的为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三部九候。 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脉部位(一)诊脉部位 寸寸关关尺尺左左心、膻中心、膻中肝、胆、膈肝、胆、膈肾、小腹(膀胱、小肠)肾、小腹(膀胱、小肠)右右肺、胸中肺、胸中脾、胃脾、胃肾(命门)、小腹(大肠)肾(命门)、小腹(大肠)回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脉方法与注意事项(二)诊脉方法与注意事项(时间、

8、体位、指法、平息时间、体位、指法、平息)1 1、时间:、时间:平旦(清晨)最佳,其他时间要求:患者休息片刻,平旦(清晨)最佳,其他时间要求:患者休息片刻,保持诊室安静。每手诊脉保持诊室安静。每手诊脉1 1分钟,一般分钟,一般3 35 5分钟;分钟; 2 2、体位:、体位:正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放,与心脏同一水平;正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放,与心脏同一水平; 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3 3、指法:、指法: 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 定位与布指定位与布指:中指定关,中指定关, 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9、总按总按三指同按;三指同按; 单按单按单指按寸、关、尺单指按寸、关、尺; 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3 3、指法:、指法: 举、按、寻举、按、寻 举举浮取;浮取; 中等力中等力中取;中取; 按按沉取;沉取; 寻寻轻重、左右推寻。轻重、左右推寻。 4 4、平息。、平息。调息调息回回二、诊脉部位二、诊脉部位、方法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脉象的要素(一)脉象的要素 1 1、位、位脉动部位的浅深;脉动部位的浅深;2 2、数、数脉搏至数(每息跳动次数)和节律;脉搏至数(每息跳动次数)和节律;3 3、形、形脉形动的粗细、长短

10、、脉管的硬度(含紧张度)、流脉形动的粗细、长短、脉管的硬度(含紧张度)、流利度;利度;4 4、势、势脉脉搏应指的强弱,与与脉的硬度(含紧张度)、流脉脉搏应指的强弱,与与脉的硬度(含紧张度)、流利度相关。利度相关。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平脉(正常脉象)(二)平脉(正常脉象)1 1、平脉的特征、平脉的特征 三部有脉,一息四或五至三部有脉,一息四或五至(70708080次分钟),不浮次分钟),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急不徐,不沉,不大不小,不急不徐,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有胃、神、根。整齐。有胃、神、根。 三、脉象要素

11、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平脉(正常脉象)(二)平脉(正常脉象)1 1、平脉的特征、平脉的特征 胃胃脉象从容、和缓、流利。脉象从容、和缓、流利。神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根根脉应指有力,尺脉尤显。脉应指有力,尺脉尤显。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平脉(正常脉象)(二)平脉(正常脉象)2 2、平脉的生理变异、平脉的生理变异 四时气候影响:四时气候影响:素问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气象论则以则以“春胃微弦春胃微弦”、“夏胃微钩夏胃微钩”、“秋胃微毛秋胃微毛”、“冬胃微石冬胃微石”。 地理环境:南方,脉细

12、而略数;北方,脉多沉实。地理环境:南方,脉细而略数;北方,脉多沉实。 性别:妇人脉象较男子濡细而带数,妊娠脉多滑数。性别:妇人脉象较男子濡细而带数,妊娠脉多滑数。 年龄:儿童脉数,青年脉多平滑,老人脉多弦硬。年龄:儿童脉数,青年脉多平滑,老人脉多弦硬。 婴儿脉动婴儿脉动120140次次分钟,分钟,5-6岁幼儿岁幼儿90-110次次分钟。分钟。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平脉(正常脉象)(二)平脉(正常脉象)2 2、平脉的生理变异、平脉的生理变异 形体:肥胖者脉多沉细,消瘦者脉较浮,身材高大者脉较形体:肥胖者脉多沉细,消瘦者脉较浮,身材高大者脉较长,

13、矮小者脉较短。长,矮小者脉较短。 情志:情绪变化亦可引起脉象的明显变化。喜乐时脉较缓,情志:情绪变化亦可引起脉象的明显变化。喜乐时脉较缓,恼怒时脉弦急等。恼怒时脉弦急等。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平脉(正常脉象)(二)平脉(正常脉象)2 2、平脉的生理变异、平脉的生理变异 劳逸:运动后,脉急疾;若安卧入睡,脉迟缓。劳逸:运动后,脉急疾;若安卧入睡,脉迟缓。 饮食:饱餐、酒后脉滑数有力;饥饿时脉来软弱。饮食:饱餐、酒后脉滑数有力;饥饿时脉来软弱。 脉位变异: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位变异: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

14、脉。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脉。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1. 1. 寸口诊法中,左寸候:寸口诊法中,左寸候:( )( )连连 A A、肾、肾 B B、肺、肺 C C、脾、脾 D D、心、心 E E、肝、肝2 2、诊脉时用较重的指力取脉叫做:、诊脉时用较重的指力取脉叫做:( )( )连连 A A、举、举 B B、寻、寻 C C、按、按 D D、推、推 E E、循、循【检测检测】DC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3.3.脉象脉象“有神有神”是指是指( ) A A、从容,和缓,流利、从容,和缓,流利 B B、节律一致,

15、不浮不沉、节律一致,不浮不沉 C C、节律一致,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柔和有力 D D、沉取有力,尺部尤显、沉取有力,尺部尤显 E E、不浮不沉,柔和有力、不浮不沉,柔和有力【检测检测】B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浮、洪、芤、革、濡、散脉)(浮、洪、芤、革、濡、散脉)浮脉浮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轻手可举,泛泛在上,轻手可举,泛泛在上, 如水漂木如水漂木”。轻取即。轻取即 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表证。主表证。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洪脉洪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

16、】脉体宽大脉体宽大, ,状若波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涛汹涌,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邪热亢盛。主邪热亢盛。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芤脉芤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浮大中空,浮大中空, 如按葱管。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主失血,伤阴,失精。主失血,伤阴,失精。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革脉革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浮而搏指,浮而搏指, 中空外坚,中空外坚, 如按鼓皮。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主亡血、失精、小产、崩漏等

17、。小产、崩漏等。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濡脉濡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浮而细软,浮而细软, 不任重按,不任重按, 重按不显。重按不显。【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主诸虚,又主湿。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1 1、浮类脉、浮类脉:散脉散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浮散无根,稍按则无,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至数不齐,“散似杨花散似杨花无定踪无定踪”。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元气离散。主元气离散。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2 2、

18、沉类脉、沉类脉:(沉、伏、牢脉沉、伏、牢脉)沉脉沉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余”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里证,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有力为里实, 无力为里虚。无力为里虚。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2 2、沉类脉、沉类脉:伏脉伏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重力推筋按骨重力推筋按骨 始得,甚则伏始得,甚则伏 而不见。而不见。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邪闭,厥证,主邪闭,厥证, 也主痛极。也主痛极。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2 2、沉类脉、沉类

19、脉:牢脉牢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兼具沉、实、大、兼具沉、实、大、 弦、长弦、长5脉之象,脉之象, 坚牢不移。坚牢不移。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回1.1.浮大中空,如按葱管。称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称为:( ) A A、濡脉、濡脉 B B、芤脉、芤脉 C C、革脉、革脉 D D、散脉、散脉 E E、洪脉、洪脉2.2.轻取即得的脉象,以下除轻取即得的脉象,以下除( )以外均是:以外均是: A A、浮脉、浮脉 B B、濡脉、濡脉 C C、洪脉、洪脉 D D、牢脉、牢脉 连连 E E、芤脉、芤脉 第一节第一

20、节 脉诊脉诊【检测检测 】DB3. 3. 洪脉常见于:洪脉常见于:( )( ) A A、气分热盛、气分热盛 B B、表热、表热 C C、虚热、虚热 D D、失血、失血 E E、食积、食积4. 4. 濡脉的脉象是:濡脉的脉象是:( ) ( ) A A、浮大无力、浮大无力 B B、沉而细软、沉而细软 C C、浮而细软、浮而细软 D D、极细极软、极细极软 E E、脉细如线、脉细如线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检测检测 】CA5. 5. 主虚又主湿的脉象是:主虚又主湿的脉象是:( )( ) A A、沉脉、沉脉 B B、濡脉、濡脉 C C、散脉、散脉 D D、浮脉、浮脉 E E、伏脉伏脉 第一节第一节 脉

21、诊脉诊【检测检测 】B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迟脉迟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脉来迟慢,一息 不足四至不足四至( (脉搏脉搏 60 60次次分钟以下分钟以下) )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寒证,主寒证, 有力为寒积,有力为寒积, 无力为虚寒。无力为虚寒。 3. 3.迟类脉迟类脉(迟、缓、涩、结、代脉)(迟、缓、涩、结、代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3. 3.迟类脉迟类脉缓脉缓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一息四至、一息四至、 来去缓怠,来去缓怠, 缺乏紧张度。缺乏紧张度。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湿病,主湿病,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四、常见脉象及临

22、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3. 3.迟类脉迟类脉涩脉涩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细而迟,脉细而迟, 往来艰涩不畅,往来艰涩不畅, 如轻刀刮竹。如轻刀刮竹。【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主伤精,血少,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痰食内停。痰食内停。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3. 3.迟类脉迟类脉结脉结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迟缓,脉来迟缓, 而时一止,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

23、一节 脉诊脉诊 3. 3.迟类脉迟类脉代脉代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迟中一止,脉来迟中一止, 止有定数,止有定数, 良久方来。良久方来。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 跌打损伤。跌打损伤。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4. 4.数类脉数类脉(数、促、动、疾脉)(数、促、动、疾脉)数脉数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 (每分钟每分钟9090次以上次以上) )。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热证,主热证, 有力为实热,有力为实热, 无力为虚热。无力为虚热。四、常见脉象

24、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4. 4.数类脉数类脉促脉促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一止,脉来数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阳盛实热,主阳盛实热, 气血、痰饮、宿食停滞,气血、痰饮、宿食停滞, 亦主气血虚衰。亦主气血虚衰。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4. 4.数类脉数类脉 动脉动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应指跳突如豆,脉来应指跳突如豆, 厥厥动摇,滑数有力。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痛,惊。主痛,惊。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25、 4. 4.数类脉数类脉疾脉疾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急疾,脉来急疾, 一息七八至一息七八至 (每(每分钟分钟140140次以上)。次以上)。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5 5、虚类脉、虚类脉(虚、细、短、弱、微脉)(虚、细、短、弱、微脉)虚脉虚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三部脉举之无力, 按之空虚。按之空虚。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虚证。主虚证。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5 5、虚类脉、虚类脉细脉细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

26、细如线,脉细如线, 应指明显。应指明显。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主气血两虚, 诸虚劳损。诸虚劳损。 又主湿证。又主湿证。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5 5、虚类脉、虚类脉短脉短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首尾俱短,首尾俱短, 不满本位。不满本位。 尺脉常不显。尺脉常不显。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虚。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虚。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5 5、虚类脉、虚类脉弱脉弱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极软而沉细, 沉取方得,沉取方得, 细而无力。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临床

27、意义】主气血不足。主气血不足。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5 5、虚类脉、虚类脉 微脉微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形极细极软,脉形极细极软, 按之欲绝,按之欲绝, 若有若无。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阳衰气少,阴阳气血诸虚。主阳衰气少,阴阳气血诸虚。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6 6、实类脉、实类脉(实、滑、紧、长、弦脉)(实、滑、紧、长、弦脉)实脉实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三部脉三部脉 举按均有力。举按均有力。【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实证。主实证。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

28、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6 6、实类脉、实类脉滑脉滑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如珠走盘, 应指圆滑。应指圆滑。【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主痰饮,食滞,实热。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6 6、实类脉、实类脉紧脉紧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紧张,脉来紧张, 状如牵绳转索。状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寒、痛、宿食。主寒、痛、宿食。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6 6、实类脉、实类脉长脉长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形长,脉形长, 首尾端直,首尾端直, 超过本位。超过

29、本位。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 6 6、实类脉、实类脉弦脉弦脉 【脉象特征脉象特征】端直而长,端直而长, 如按琴弦,如按琴弦, 脉势较强而硬。脉势较强而硬。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四、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一)相似脉的相似脉的鉴别鉴别(见(见p64p646666)(二)相兼脉与主病(二)相兼脉与主病浮紧脉浮紧脉: 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痹疼痛。主外感寒邪之表

30、寒证,或风痹疼痛。 浮缓脉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浮数脉: 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浮滑脉: 主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主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相兼脉与主病(二)相兼脉与主病沉迟脉沉迟脉: 主里寒证。主里寒证。 沉弦脉沉弦脉: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沉缓脉: 主脾肾阳虚,

31、水湿停滞证。主脾肾阳虚,水湿停滞证。 沉细数脉沉细数脉: 主阴虚或血虚有热。主阴虚或血虚有热。 弦紧脉弦紧脉: 主寒主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病证主寒主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病证。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相兼脉与主病(二)相兼脉与主病弦数脉弦数脉: 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 弦滑数脉弦滑数脉: 多见于肝火挟痰,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证。多见于肝火挟痰,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证。 弦细脉弦细脉: 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证。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证。 滑数脉滑数脉: 主痰热、或内热

32、食积。主痰热、或内热食积。 洪数脉洪数脉: 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1. 1. 气滞血瘀证多见:气滞血瘀证多见:( )( ) A A、革脉、革脉 B B、虚脉、虚脉 C C、疾脉、疾脉 D D、涩脉、涩脉 E E、实脉、实脉2 2、滑脉的脉象是:、滑脉的脉象是: ( ) ( ) A A、来盛去衰、来盛去衰 B B、厥厥动摇、厥厥动摇 C C、浮大中空、浮大中空 D D、往来流利、往来流利 E E、轻刀刮竹、轻刀刮竹 【检测检测】DD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3 3、紧张度较低的脉是:、

33、紧张度较低的脉是:( )( ) A A、弦脉、弦脉 B B、濡脉、濡脉 C C、紧脉、紧脉 D D、革脉、革脉 E E、牢脉、牢脉4 4、紧脉的脉象特点是:、紧脉的脉象特点是:( )( ) A A、如按琴弦、如按琴弦 B B、如按葱管、如按葱管 C C、如按鼓皮、如按鼓皮 D D、如转绳索、如转绳索 E E、如按刀刃、如按刀刃 【检测检测】BD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B型题型题. .脉缓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脉缓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 .脉数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脉数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 .脉形如豆,滑数有力脉形如豆,滑数有力 . .脉来绷急,如牵绳转索脉来绷急,如牵绳转索 . .脉迟中一止,止有定数

34、脉迟中一止,止有定数 5.5.代代脉为:脉为:( ) 6.6.结脉为:结脉为:( ) 7.7.紧脉为:紧脉为:( )【检测检测】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妇人脉(一)诊妇人脉 1. 1. 诊月经脉诊月经脉 月经将至月经将至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月经已至月经已至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月经不利月经不利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妇人闭经妇人闭经精血亏少之虚闭,尺脉虚细涩;若气滞血瘀之精血亏少之虚闭,尺脉虚细涩;若气滞血瘀之实闭,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多弦滑。实闭,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多弦滑。六、诊

35、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妇人脉(一)诊妇人脉 2. 2. 诊带下脉诊带下脉 带下病带下病多为脾湿,脉多滑或濡;多为脾湿,脉多滑或濡;滑数或弦数滑数或弦数主湿热;主湿热;沉迟而滑沉迟而滑寒湿;寒湿;沉细而弱沉细而弱阳虚。阳虚。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诊妇人脉(一)诊妇人脉 3.3.诊妊娠脉诊妊娠脉已婚妇女,平素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已婚妇女,平素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尺脉尤显,兼有饮食偏嗜,呕来滑数冲和,尺脉尤显,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症状者,是妊娠表现。恶等症状者,是妊娠表现。4 4.诊临产脉诊临

36、产脉 脉象特点脉象特点:尺脉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急转如切绳转珠者” ; 中指顶节两旁脉动较平时明显而剧烈。中指顶节两旁脉动较平时明显而剧烈。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小儿寸口部位短小,寸、关、尺小儿寸口部位短小,寸、关、尺三部难分,而且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三部难分,而且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故难以诊察。故小儿科诊病除望食指故难以诊察。故小儿科诊病除望食指脉络外,前人创有脉络外,前人创有“一指定三关一指定三关”脉脉法。法。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一指定三关法一指定

37、三关法:1 1、三岁以下小儿,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用右手大拇指按于、三岁以下小儿,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脉位上,不分三部,只定至数;小儿掌后高骨脉位上,不分三部,只定至数;2 2、四岁以上小儿,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转动以寻、四岁以上小儿,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转动以寻察三部;察三部;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一指定三关法一指定三关法:3 3、七、七八八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4 4、九十岁以上,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九十岁以上,以次第下指,依寸

38、、关、尺三部诊脉;5 5、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 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6.6.小儿脉象主病:小儿脉象主病:三岁以下三岁以下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五、六岁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 四、五至为迟脉。四、五至为迟脉。 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6.6.小儿脉象主病:小儿脉象主病:小儿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小儿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

39、紧。以辨别阴阳、表里、 寒热和虚实。寒热和虚实。 强弱强弱可测虚实,可测虚实,缓急缓急可辨邪正。可辨邪正。 数数为热,为热, 迟迟为寒。为寒。 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二)诊小儿脉(二)诊小儿脉 6.6.小儿脉象主病:小儿脉象主病:小儿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小儿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 寒热和虚实。寒热和虚实。 沉滑沉滑为食积,为食积, 浮滑浮滑为风痰。为风痰。 紧紧主寒,主寒, 缓缓主湿主湿。 大小不齐大小不齐多食滞。多食滞。 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脉诊的临床意

40、义(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1 1、探求病因:、探求病因:如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如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2 2、确定病位:、确定病位:如浮主表,沉主里;弦脉多主肝病,洪脉多主如浮主表,沉主里;弦脉多主肝病,洪脉多主阳明胃热。阳明胃热。3 3、判断病性:、判断病性:迟、紧脉主寒证,数、滑脉主热证,虚、弱、迟、紧脉主寒证,数、滑脉主热证,虚、弱、细、微脉主虚证,实、洪、弦、长脉主实证。细、微脉主虚证,实、洪、弦、长脉主实证。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取舍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取舍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脉诊的临床意义(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4 4、推断转归预后:、推断转归预后:如外感病脉象由

41、浮转沉,病证由表入里,如外感病脉象由浮转沉,病证由表入里,病情加重;若久病、重病,脉渐和缓有力,病情加重;若久病、重病,脉渐和缓有力,是胃气渐复,邪退病愈之佳兆。是胃气渐复,邪退病愈之佳兆。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取舍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证取舍 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脉象的顺逆与从舍(一)脉象的顺逆与从舍 一般情况,脉象与病证、症状属性是一致的,称脉证相一般情况,脉象与病证、症状属性是一致的,称脉证相应。脉证相应为顺,不相适应为逆。如实证见洪数脉,为顺,应。脉证相应为顺,不相适应为逆。如实证见洪数脉,为顺,邪正俱盛,易治;实证反见细微脉,为逆,正衰邪陷,难治。邪正俱盛,易治;实证反见细

42、微脉,为逆,正衰邪陷,难治。此外,还有症真脉假,或症假脉真情况。此外,还有症真脉假,或症假脉真情况。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一节第一节 脉诊脉诊(一)脉象的顺逆与从舍(一)脉象的顺逆与从舍 舍脉从证舍脉从证症真脉假,须舍脉从证。症真脉假,须舍脉从证。 舍证从脉舍证从脉症假脉真,须舍证从脉。症假脉真,须舍证从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1 1、掌握按肌肤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掌握按肌肤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重点掌握按腹部、辨疼痛、痞满、重点掌握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临床意义;按胸部虚里的内积聚的临床意义;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

43、意义。容及临床意义。2 2、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诊察方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诊察方法。法。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一)按诊的手法:有触、摸、按、叩四法。(一)按诊的手法:有触、摸、按、叩四法。1 1触法触法是医生以手指或手掌轻轻触摸病人局部皮肤的方法。是医生以手指或手掌轻轻触摸

44、病人局部皮肤的方法。 2 2摸法摸法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的方法。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的方法。 触法、摸法通常一并进行。可了解肌肤凉热、润燥,触法、摸法通常一并进行。可了解肌肤凉热、润燥,有无疼痛,肿物形态、大小等。有无疼痛,肿物形态、大小等。3 3按法按法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检查深部组织或肿块情况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检查深部组织或肿块情况的方法。的方法。 一、按诊的方法一、按诊的方法与与意义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一)按诊的手法:(一)按诊的手法:4 4叩法叩法又称叩击法,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又称叩击法,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扣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了

45、解病变情况的产生扣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了解病变情况的检查方法。叩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检查方法。叩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 一、按诊的方法一、按诊的方法与与意义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一)按诊的手法:(一)按诊的手法:4 4叩法叩法又称叩击法,叩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又称叩击法,叩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 直接叩击法:直接叩击法:用手指直接叩击病人体表部位。用手指直接叩击病人体表部位。 间接叩击法:间接叩击法: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体表,以右手叩击左手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体表,以右手叩击左手背,边叩边听取有无叩击音的异常,询问被叩击部背,边叩边听取有无叩击音的异常,

46、询问被叩击部位的感觉,以推测病情。位的感觉,以推测病情。 一、按诊的方法一、按诊的方法与与意义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诊的运用相当广泛,临床常用的有按肌肤、按手足、按按诊的运用相当广泛,临床常用的有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胁、按脘腹、按腧穴等。胸胁、按脘腹、按腧穴等。按肌肤按肌肤 1 1、诊寒热、诊寒热; 2 2、诊润燥滑涩;、诊润燥滑涩; 3 3、诊疼痛;、诊疼痛; 4 4、诊肿胀;、诊肿胀; 5 5、诊疮疡。、诊疮疡。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手足按手足触摸患者触摸患者手足的冷热,判断疾病的手足的冷热,判断疾病的虚实寒热。虚实寒热。 手足俱冷手足俱冷虚

47、寒;手足俱热虚寒;手足俱热实热;实热;阳热亢盛,而四肢厥冷阳热亢盛,而四肢厥冷热深厥亦深;热深厥亦深;手背热甚手背热甚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手心热手心热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胸胁按胸胁1 1、按胸部、按胸部可了解心、肺、虚里及妇女乳房病变的情况。可了解心、肺、虚里及妇女乳房病变的情况。 2 2、按胁部按胁部 主要是探知肝胆等器官的病变。主要是探知肝胆等器官的病变。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脘腹按脘腹1、按胃部(含心下);、按胃部(含心下);2、按大腹;、按大腹;3、按小腹和少腹。、按小腹和少腹。 按脘腹是指通

48、过按胃脘部及腹部,了解局部的按脘腹是指通过按胃脘部及腹部,了解局部的凉热、软硬、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此来推测有关脏腑的病变及证之等情况,以此来推测有关脏腑的病变及证之寒热虚实。寒热虚实。 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按按 诊诊 按腧穴(略)按腧穴(略)二、按诊的内容二、按诊的内容 第四章第四章 切诊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 脉诊:脉诊:1 1、脉象与主病是主要和重点内容,掌握平脉、脉象与主病是主要和重点内容,掌握平脉脉象及病脉脉象与主病。脉象及病脉脉象与主病。2 2、理解脉象的形成原理。、理解脉象的形成原理。 按诊:按诊的具体内容分为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按诊:按诊的具体内容分为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按腧穴等,其中,按胸腹为重点。按腧穴等,其中,按胸腹为重点。 脉诊为中医诊断学的精华之一,在实践中仔细体会其脉诊为中医诊断学的精华之一,在实践中仔细体会其中的精髓所在。此外,具体应用中注意四诊合参,不可偏中的精髓所在。此外,具体应用中注意四诊合参,不可偏废其中任一诊。废其中任一诊。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