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用药指南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8211487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和解剂用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和解剂用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和解剂用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和解剂用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解剂用药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和解剂用药指南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24g)黄苓(9g)人参(9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大枣(4g)【功用】 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 弦者。(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 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肝胆及消化系统疾病和发烧、感染或 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剧吐,原 发性神经痛等疾病。【方 解】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苓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 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

2、可使邪气得解,少阳 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禁 忌】1.忌生冷辛辣食物。2.上盛下虚或肝炎偏盛者, 用本方后若出现头晕目眩或齿龈出血等症状时不宜服用。阴 虚吐血或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者不宜用。2、蒿苓清胆汤【组成】青蒿(4.56g )竹茹(9g)法半夏(4.5g )赤茯苓(9g)黄苓(4.5g )生枳壳(4.5g )陈皮(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症。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

3、,胸胁胀痛,小便 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临床应用】临床上用本方可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 急性胆囊炎。【方 解】 方中青蒿清暑热以透邪,黄苓化湿热以利胆,共为君药;竹茹、橘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 使药。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用法用量】 水煎服。【禁 忌】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3、四逆散【组成】 炙甘草(6g)枳实(6g)柴胡(6g)芍药(6g)【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2)肝脾不和证。胁

4、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 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方 解】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 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 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 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用法用量】水煎服。【禁忌】肝血虚者不宜用,阳虚寒厥者禁用。4、逍遥散【组成】 甘草(4.5g) 当归(9g) 茯苓(9g) 芍 药(9g) 白术(9g) 柴胡(9g) 生姜(少许) 薄 荷(少许)

5、【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 弦而虚者。【临床应用】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 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方解】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甘苦温养 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 故以白术、甘草、茯苓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 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 生姜温胃和中,且能辛香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收 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用法】水煎服。【禁忌】阴虚阳亢者慎用。5、痛泻要方【组成】白术(6g)白芍(

6、6g)陈皮(4.5g)防风(3g)【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临床应用】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肠道 易激综合征、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肝强脾弱者。【方 解】白术补脾燥湿健运,实土以御木乘为君;白芍益 阴养血,滋脾柔肝,和里缓急而止腹痛为臣;陈皮理气醒脾 以调中为佐;防风散肝舒脾而胜湿为佐使。四药相配,泻肝 补脾,使肝脾和调,运健湿除,自然痛泻俱止。【用法】水煎服。【禁忌】阳明湿热之腹痛泄泻忌用,热毒之腹痛泄泻忌用6、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12g)黄苓(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大枣(4枚)

7、炙甘草(9g)【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 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方 解】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川连、黄 苓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养胃。【用法】水煎服。【禁 忌】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 心下痞满,不宜使用。7、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2g)黄苓(9g)芍药(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

8、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方 解】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苓和解清热,以 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 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 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 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禁 忌】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防风通

9、圣散【组成】防风(6g)川芎(6g)当归(6g)芍药(6g)大黄(6g)薄荷叶(6g)麻黄(6g)连翘(6g)芒硝(6g)石膏(12g)黄苓(12g)桔梗(12g)滑石(20g)甘草(10g)荆芥(3g)白术(3g)梔子(3g)【功用】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 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 痔漏,鼻赤瘾疹等证。【临床应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 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 表里俱实者。【方 解】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

10、使邪气、 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苓、连翘、 桔梗清解肺胃;山梔、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 出。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 和中,调和药性,清下而不伤里。诸药饮用,有解邪热,泻 宿垢,健腰身的作用。【用法】水340毫升,生姜3片,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 毫升,每日2次。【禁 忌】本方汗、下之力峻猛,有损胎气,虚人及孕妇慎用。9、葛根苓连汤【组成】葛根(15g)炙甘草(6g)黄苓(9g)黄连(9g)【功用】解表清里。【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无汗,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应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 等证属阳明里热甚者。【方 解】用葛根为君,以通阳明之津而散表邪;以黄连为 臣,黄苓为佐,以通里气之热,降火清金,而下逆气;甘草 为使,以缓其中而和调诸药。【用法】先煮葛根,水煎服。【禁忌】虚寒痢疾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