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203927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精品]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 录引言1一、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石油贸易格局1 (一) 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2(二) 世界石油贸易流向3二、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现状4(一) 石油进出口贸易量呈上升趋势5(二) 石油贸易方式主要集中在现货 6(三)开创了新的石油贸易模式:贷款换石油 6三、我国石油贸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6(一) 石油进口来源地集中,石油运输方式和线路单一 7(二)供需矛盾引起的价格风险 7(三)国内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受大国制约 8(四)石油期货市场不健全 8(五)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8四、金融危机下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策略9(一)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危机,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地、方

2、式的多样化 9(二)积极开发国内油气资源,提高国内的供给能力9(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国内油企的国际竞争力9(四)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培养期货人才9(五)健全石油储备体系10(六)节约能源,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资源10结论10注释11参考文献11谢辞11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政策摘要:2008年7月至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国家实体经济普遍放缓甚至进入衰退,一系列的负面经济数据导致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担忧加剧。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并且直接导致了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出现7年来的首次下降。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石油贸易量和贸易

3、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危机中,我国的石油贸易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自身能力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的国际石油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 ;石油贸易 ;政策Financial crisis in Chinas oil trade policyAbstract: With the subprime crisis be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real economy of the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developed slowly or even turned into a recession s

4、ince July,2008. The worries of the global energy demand increase a lot, which is reflected from a series of negative economic data. The slowdown of the worlds oil consumption affect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trigger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directly leads to the first decline of internatio

5、nal oil trade volume in the recent seven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the volume and modes of international oil trade in China have changed. In the crisis, China faces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il trade. What China should do is to grasp opportunities, meet c

6、hallenges optimistically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il trade.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oil trade ; policies引言众所周知,石油贸易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经济热点问题之一。从全球范围内看,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极不平衡、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形成了石油消费水平悬殊的现状。石油需求较多的是石油资源比较少或石油资源极为匮乏的西方发达国家与泛太平洋工业化国家;但是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南北美和非洲几个地区。这种状况导致了石油贸易的国际化

7、,并且形成了目前独特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研究我国的石油贸易现状,发现我国国际石油贸易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石油贸易活动,同时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终能提高我国国际石油贸易的竞争力;对于我国石油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一、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的战略资源,其分布的不均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石油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7月至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国家实体经济普遍放缓甚至进入衰退,一系列的负面经济数据导致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担忧加剧。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并

8、且直接导致了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出现7年来的首次下降。(一)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目前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双方矛盾中,供应方是关键。原油供应是各种石油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对国家石油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世界石油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其不均,下图为2008年世界石油储量地区分布:从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储量为1022.02亿吨,后面依次为北美287.68亿吨,中南美168.08亿吨,非洲160.38亿吨,前苏联和东欧137亿吨,亚太地区为46.59亿吨,而西欧地区最少,仅为17.19亿吨。注释: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http:/ ,2009-4-15.世

9、界原油供应有两大主力,一是以中东海湾产油国为主的欧佩克,一个是非欧佩克产油国。2007年,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储量达到1750.3亿吨。欧佩克拥有的储量为1212.6亿吨, 占总储量的69.3% 。非欧佩克产油国和地区的石油储量前景也很可观,中美洲和南美洲、非洲、东欧及前苏联等地区分别拥有世界探明储量的6% 到8% 。里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储量估计达15002000亿桶。已探明储量有70100亿吨,仅次于海湾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而目前世界原油产量也逐年增加。 汪利锬 胡国松. 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我国的大国战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7(1).(二)世界石油贸易流向近年来,世界

10、主要石油消费地区消费量与产量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地区间的供需不平衡,推动世界石油贸易活动不断发展。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世界石油消费量从2007年的8487.8万桶/日减少到8445.5万桶/日,下降了0.6%。消费的下降使石油贸易受到直接影响,世界石油贸易量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从2007年的5555.4万桶日下降到2008年的5462.6万桶日,约合26.98亿吨(含原油和油品),下降了1.7个百分点,创1987年以来的年度最大降幅。 徐海丰. 世界石油贸易状况与发展前景J.国际石油经济,2009(8).表1 20052008年世界石油进出口贸易量及分布 单位:万桶日 类别2

11、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8/2007%进口美国1352.51361.21363.21287.25.6欧洲1326.11346.11395.31375.11.4日本522.5520.1503.2492.52.1世界其他地区1917.22028.72293.72307.80.6世界合计5118.25256.15555.45462.61.7出口美国112.9131.7143.9196.736.7欧洲214.9217.3227.3202.311.0中东1982.12020.41968.02012.82.3北非307.0322.6333.6326.02.3亚太424.3431.260

12、0.4539.210.2西非435.8470.4483.0458.75.0拉美352.8368.1357.1361.61.3世界其他地区154.2135.9165.6136.417.7世界合计5118.25256.15555.45462.61.7以上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版)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受经济下滑和需求下降的影响,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大国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从2007年的1363.2万桶日下降到1287.2万桶日,降幅高达5.6%。欧洲的石油进口量从1395.3万桶,日减少1375.1万桶日,减少了1.4%。亚太地区石油进口大国日本的进口量从503万桶日减少1492万桶,日,下

13、降了2.1%。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地区依次是亚太、北美、欧洲,但是这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地区间供求不平衡促使石油贸易不断发展。表2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原油、油品贸易量 单位:万桶日国家或地区进口出口石油净进口量原油油品合计原油油品合计美国975.6311.61287.213.9182.9196.71090.5加拿大69.328.898.1193.156.6249.8151.7墨西哥4.050.054.1145.915.0160.9106.8中南美61.086.4147.3247.9113.6361.6214.3欧洲1085.9289.2137

14、5.128.1174.1202.31172.8前苏联0.114.914.9623.5194.8818.4803.4中东22.020.242.21792.5220.32012.81970.6北非32.917.050.0261.864.2326.0276.0西非1.828.129.9446.612.1458.7428.8东南非50.918.969.734.01.735.734.0大洋洲48.940.088.927.43.731.257.8中国358.181.2439.37.531.338.8400.5印度255.745.8301.671.8日本406.985.6492.50.035.635.645

15、6.9新加坡109.2159.3268.54.0154.2158.3110.2亚太其他地区462.7239.0701.793.1146.0239.1462.6世界总计3945.11517.55462.63945.11517.55462.6以上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版)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是世界三大石油流入地。2008年美国进口原油975万桶日,进口油品311.6万桶日,占世界石油进13总量的23.6%,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090.5万桶/日。中国、日本是亚太地区的石油进口大国,日本的石油进口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08年日本的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的9%,净进口量达

16、456.9万桶日;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紧随其后,达到400.5万桶日。石油的供求不平衡将推动世界石油贸易在未来快速发展,国际能源机构(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预测,亚洲地区石油需求量在2015年将达到2580万桶日,2030年将达到3430万桶/日,而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届时分别只有6607万桶日和540万桶日;北美地区石油需求量2030年将达到2390万桶/日,而产量将只有1140万桶日。徐海丰. 世界石油贸易状况与发展前景J.国际石油经济,2009(8).二、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石油贸易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由于国内石油储量有限,同时国内大多油田产

17、量下降,加上新的勘探局面难以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我国原油产量增幅有限,原油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一)石油进出口贸易量呈上升趋势虽然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但从总量来看,我国的石油产量仅仅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不到5%;另外,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消费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下表是近几年我国石油的供需和贸易状况。 表3我国近几年的石油贸易平衡表表 单位:万吨项目199019952000200520062007可供量11435.016072.722631.832539.134930.036648.9生产量13830.615005.016300.018135.318476.6186

18、31.8进口量755.63673.29748.517163.219453.021139.4出口量(- )3110.42454.52172.12888.12626.22664.3年初年末库存差额-40.8-151.0-1244.6128.8-373.3-458.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由表3可知,我国石油贸易量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一直呈增加趋势,国内可供给量巨大,但是生产量不足。所以,进口量持续增长,出口量虽然也是持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量;如2006年进出口量分别为19453万吨和2626.2万吨,2007年进出口量分别为21139.4万吨和2664.3万吨;同时,石油消费量不断增

19、加,连续多年库存量年末少于年初。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石油贸易表现为大宗产品进口增加趋缓或下降,小额产品进出口都有所增加。,石油进口贸易额继续增长,而出口贸易额有所减少。上半年国际油价高位震荡,造成石油产品价格相应增长,我国石油进口用汇大幅增加,实际用汇达到1 625.9亿美元,同比增长62.9% ;出口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57.6%。佚名.中国石油贸易在震荡中扩大逆差J.化工科技市场,2009(4).表4近几年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 金额单位:万美元品名2005200620072008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出口原油(万吨)807269601634273698

20、389168710416297955成品油(万吨)14016411461235704817155191495517031366516进口原油(万吨)1268247722931451766411901631779770911788812933500成品油(万吨)3143104346536371554876338016436753885300443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成品油进口量增长速度高于出口,进口量为3885万吨,出口量为1703万吨,全年净进口量为2182万吨,虽然有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石油消费出现先热后冷的局面;但是,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出口量依然呈上升趋势。(

21、二)石油贸易方式主要集中在现货现阶段,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期货、现货、长期合约和获取份额油。我国的石油贸易方式主要集中在现货,即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进行。我国很少参与期货交易,长期合约及份额油的获取也都非常少。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石油贸易中,份额油只占进口石油的不足2O% ,现货采购达5O% ,长期合约油仅为5O% (日本高达9O% );我国缺乏充足的储运设施,期货市场刚刚开设燃料油期货,原油期货仍未启动。国际油价的定价权在期货,我国虽然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战略买家”,但是仍然没有定价权。邹娟霞,韩蕾.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1-17.(三

22、)开创了新的石油贸易模式:贷款换石油为了确保国内的石油安全,世界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来选择适合本国的石油贸易模式。现行的石油贸易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战略导向型,是指本国根据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包括经济、能源、外交等战略的需要来选择贸易伙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趋于使用该贸易模式;二是经济导向型,是指考虑本国的经济因素,如能源运输成本、本国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的要求来选择贸易方式,如产油国通常考虑他们的原油运输管线;三是地缘导向型,是指本国在扩大贸易伙伴时,往往考虑地理位置比较近,或者有运输优势的国家作为潜在的或现实的贸易伙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自2009

23、年以来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规定在未来15到20年间,中国通过向相关国家的石油企业提供贷款,换取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供应。这一种新的石油贸易模式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明智选择,使我国摆脱了单一的陆地或海上石油储备方式。同时,这一合约储备方式利用了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缓解了美元贬值的问题。三、我国石油贸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随之我国对外石油贸易量也持续加大,我国越来越应该重视石油贸易中存在的风险。2008年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更应该重视石油贸易中会面临的

24、问题。(一)石油进口来源地集中,石油运输方式和线路单一我国的石油进口地主要集中于中东和非洲,我国超过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地区,像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曼等国都是我国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同时,我国石油的进口90%通过海上运输,只有少量原油通过铁路运输,如来自俄罗斯的石油主要靠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尚未形成规模,从中亚地区进口的石油主要靠管道运输。海洋运输路线8 5% 以上要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一一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一一南中国海一一台湾海峡航线。在这条线路上, 日本、美国、南海诸国都虎视眈眈 ,想控制通道 ,以军事力量掠夺石油资源。 谭志豪. 石油危机对中国石油贸易的战略启示J.商业

25、现代化,2008(22).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方式以海洋运输为主,相比较而言,海洋运输的成本比较低,而管道运输相对可靠,铁路石油运输虽然有限,但是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二)供需矛盾引起的价格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石油生产的增长却很缓慢,经济危机之前,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甚至破百,既没有抑制需求的增长,也没有刺激供给的增加,因而石油供求矛盾突出。图1。图2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一直呈上升趋势,突破140美元/桶。在危机之后,在2008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下降,但是,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油价又

26、开始回升,作为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者,我国只能用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购买所需的石油。同时,加上金融风暴的冲击,美元大幅度贬值,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将蒙受重大损失。(三)国内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受大国制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成长比较晚,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洋这样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的石油大鳄竞争时,仍存在管理、技术、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法国的道达尔、美国BP等知名公司控制着世界主要的优良石油产区,美国、日本和俄国疯狂追逐石油的身影遍及中东、中亚等石油资源充裕地区。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由于缺乏商业经验和谈判技巧等因素,使得我

27、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兼并和收购时屡遭挫折。同时,国家间的石油贸易摩擦使我国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环境并不乐观,美国和日本不断采取措施干预我国石油资源的获取。(四)石油期货市场不健全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石油价格的确定与期货市场是分不开的。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做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的基准油是不同的。产油国出口到欧洲或从欧洲出口,基本上是选布伦特油(Brent);北美地区主要选西得克萨斯轻质油(WTI);中东出口到欧洲参照布伦特油、出口到北美参照西得克萨斯轻质油。亚洲没有一个能与布伦特和WTI处于同一级别的原油期货市场,我国也没有一个健全、完善、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能和其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逐年

28、增加,占国际石油贸易量的比重很大,却不能影响国际石油的价格。作为一个石油需求大户,对价格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愈演愈烈的“亚洲溢价” 百度百科. , 即中东原油“亚洲溢价”(AsianPremium).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国石油贸易的利益。(五)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石油储备主要分为: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和机构储备,我国的石油储备规模仍然偏小,与石油储备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一个成员国的应急石油储备规模应不低于该国上年9

2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据统计,美、日、德战略储备量相当于各自的158天、169天、117天净进口的石油消费量。而我国自2003年才着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在该指标上我国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存在安全隐患”谭志豪. 石油危机对中国石油贸易的战略启示J.商业现代化,2008(22).参考文献:1谭志豪.石油危机对中国石油贸易的战略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8(22).2徐海丰.世界石油贸易状况与发展前景J.国际石油经济,2009(8)3陈越.我国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Z.办公室业务,2008-11-25.4邹娟霞,韩蕾.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1-17.5汪利锬,胡国松

30、.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我国的大国战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7(1).6任忠宝.国际油价高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8(2).7彭民,何亚南.我国石油贸易中溢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7(35).谢辞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生活,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活得以写下完美的句号。回顾在XX大学的四年,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借此机会向培养我四年的XX大学商学院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指导教师李XX老师,在我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李老师多次对我的论文进行批阅,耐心指正其中误谬之处

31、,使我有了正确的思考方向。在一次次的回稿中,李老师从没有因时间的紧缺而有丝毫松懈,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由此可见,借此机会,再次向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此次论文的写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翻阅论著,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使我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会了怎样更好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当然,也学到了做事情所应该有的态度和心态。对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偏差都不要轻视,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下去方可找到完美的解决途径!;同时,石油储备还不能调动更方面的力量,只有国家储备和三大石油的商业储备,中小石油企业和地方很少有石油储备;再加上储备

32、的方法、地理位置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方式主要是油库,潜在危险比较大。四、金融危机下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策略国际上减少或防范国际石油贸易风险问题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左右或者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选择石油进口来源地,采取稳健的国际石油贸易方式,在全球配置资源,转移国际石油贸易的价格风险等等。中国石化当然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通用的经验与方法,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和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现阶段,我国的石油贸易存在一系列问题,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我国石油贸易要借鉴外国策略,同时制定适合自己的带有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石油贸易发展策略。(一)充

33、分利用当前经济危机,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地、方式的多元化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以后,各国的经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很多国家在这个时候急需大量资金救市,而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样就有了有效的投资渠道。我国可以通过给政治上友好的国家贷款,可以为国际石油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关系;而且我国也可以用大量的外汇与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油气资源交换。例如,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按照这些协议,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间,中国将通过向相关国家的石油企业提供贷款,换取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供应。“贷款换石油”对贷款双方而言

34、,可谓各取所需。“贷款换石油”是一个中国式的国际石油贸易模式创新,以此加强国际合作,这样逐步实现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同时,要实现石油贸易方式的转变,以长期合约为主,利用好现有的大油港,还要积极加强管道建设,实现运输多样化。(二)积极开发国内油气资源,提高国内的供给能力我国要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努力增加石油的后备储量,保持必要的石油自给率。立足国内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为全国总资源储量的18.6%,所以我国还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在现有基础上,要发展西部,同时勘探海上油气资源,适度抑制进口量和国内石油消费量,缓解国内的供需矛盾。例如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具有

35、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水3000米半潜式钻进平台可以在时速45海里的大风下正常作业,总投资近60亿人民币。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油气资源大部分蕴藏在海底3000米以下,深海石油作业是国际上公认的海洋石油工业的前沿战略阵地,先进的科技和创新必然会增加国内石油资源的供给。(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国内油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比较晚,商业经验不足,企业机制不健全,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取得优势。所以,我国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深化国内石油企业的体制改革,打破地域垄断,鼓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洋等企业形成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同时要健全石油企业的监管制度;

36、加快国内企业的对外开放步伐,与国外石油企业积极合作,在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积极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但是也要借助外因的作用,内外力同时发展,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培养期货人才我国缺少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而国际石油价格主要以石油期货价格表示,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上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应努力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石油期货市场,积极培养期货人才,提高石油期货人员的素质,并逐步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此,逐步消除“亚洲溢价”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影响。(五)健全石油储备体系

37、我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要借鉴国外经验,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动员国内一切可能的力量,实行以国家储备为主的国家储备、企业储备和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模式,以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地区冲突、战争和各种政治风险。我国石油储备的方式主要是大型油库,这种方法成本过高,可以仿照美国的方式,在中西部地区利用其自身优越条件采用“盐丘构造”的方式,以降低储备成本。(六)节约能源,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资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程度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和世界的石油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38、道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石油资源。同时,积极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运用科学技术,积极研发石油资源的替代品,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资源,积极创新。节约石油资源也要从每一个人自身做起,石油不仅仅是黑色的“工业血液”,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每个人在一生中,直接或间接都要消耗掉大量的石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石油馆就展示出人的一生中就要吃掉551千克石油,平均要穿掉190千克石油,住掉379千克石油,可以说是石油创造了五彩斑斓的现代城市生活。石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节约石油资源也要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结论综上所述,石油资源作为社会经济

39、发展的“血液”,凝聚了大国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博弈内涵。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国经济发展步伐不同,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不相同,因此国际间的石油贸易会越来越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在石油尚没有可替代能源的今天, 对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此激烈的形式下也要加紧发展本国的石油贸易,改进贸易模式、运输方式等各个方面,以适应我国对石油贸易的需求。各国争抢世界能源的步伐日益加速,我国也要根据国情和世界局势来争取一定的世界能源。在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日益复苏的今天,我国同样要重视国际石油贸易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国际环境,结合国内自身特有的中国特色国情,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石油贸易发展的措施策略;同时完善我国对石油企业的监督机制和监管措施,加强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最后,要努力倡导资源节约,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充分利用好石油资源,同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兴能源,尽早开发出石油资源的替代品,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