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203074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9.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2(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 学 院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 生 姓 名: 商凤刚 学号: 09404010140 指 导 教 师: 温小栋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5月18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探究不同浓度下AQURON2000对混凝土耐久性的作用机理均系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没有抄袭他人的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做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2013年5月18日总目录第一部分 任务书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第三部分 外文翻译第四部分 开题报告第五部

2、分 毕业设计说明书第六部分 致谢第七部分 附件58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 学 院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 生 姓 名: 商凤刚 学号: 09404010140 指 导 教 师: 温小栋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5月18日一、 前言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形成带动了各类港口、堤坝、跨海大桥等重要和重大海洋工程建设的热潮。仅宁波市,除象山港跨海大桥外还有梅山大桥、椒江大桥及甬江特大桥;另外上海、深圳、厦门、青岛、广州也已建、筹建大型跨海大桥。与内陆工程相比,沿海工程往往受多种破坏因素的交互

3、作用,其结构耐久性问题极为突出,由中国腐蚀调查报告2可知:因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结构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年。近20年来,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发展成为国际上混凝土研究领域的最大热点,特别是处于沿海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受Cl-、微生物侵蚀而导致的结构破坏,另外,辽宁沿海地区、天津、浙江等地区的土壤属于滨海盐土,其滨海盐土PH值通常在7.58.5左右,土壤中SO42-含量最高达到土壤重量的0.28%,对混凝土材料具有强腐蚀作用。此外,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有很大一部分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和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到本世纪中步入百年老化期,需要大规模维修和加固。同时我国沿海

4、工程混凝土结构普遍在投入使用10年左右就出现严重的腐蚀、损伤和破坏需要修复,如宁波甬江口招宝山大桥,但如何有效的把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有害离子排除并不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是制约着工程修复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工程材料中,减水剂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高效减水剂的聚羧酸减水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效聚羧酸减水剂有着易泵送、不泌水、高流态、坍落度损失小等优点。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在同水灰比的条件下,坍落度增加值100mm,2小时坍落度损失率500mm。所以制备一种高效性能的聚羧酸减水剂势在必行,以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对使用年限有着很高的要求,譬如:桥梁、海港的设计

5、使用年限达到了100年,这对于一般的萘系、脂肪族减水剂来说,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的,而聚羧酸减水剂能够满足这些重大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基以此,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是有着深远意义的。目前,工程上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需求日益增多,对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比较好的方法是降低水胶比,但是也会导致一定的问题,低水胶比将导致混凝土的粘稠度增加,流变性变差,施工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掺入高效减水剂1。因此,研制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的高效减水剂已经迫在眉睫。高效减水剂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其市场前

6、景和应用价值都不可估量2。二、 主题部分1、介绍几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原料与工艺1.1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原料,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P-TSA)和阻聚剂T作用下,合成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1.2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丙烯酸(A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在过硫酸铵(APS)引发下无规共聚合成了四元聚羧酸减水剂。1.3 以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钠(SMS)、甲基丙烯酸(MAA)、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P23MM)为原料,过硫酸铵(A

7、PS)为引发剂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成聚羧酸系水泥减水剂。2、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研发具有优越性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报道,研究内容已从磺酸系超塑化剂改性逐渐移向对聚羧酸系的研究。日本首先于80年代初开发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1985年开始逐渐应用于混凝土工程。1995年以后,日本将聚羧酸系减水剂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对其使用量超过了萘系减水剂,占到高效减水剂的90%。迄今为止,日本是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家,有关方面的专利有十余篇,基本以丙烯酸及马来酸酐为主,且大多数是在溶剂型体系中合成的。北美和欧洲各国近几年也推出了各自

8、的聚羧酸类减水剂,有关专利达十余篇,同样也是在溶剂型体系中完成的。还有研究者对共聚物的改性进行了研究。目前美国正从萘系、密胺系减水剂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方向发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在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研发只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发刚刚起步。由于成本和技术性能问题,国内研制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几乎都未达到实用化阶段,只有少量用作坍落度损失控制剂与萘系减水剂复合,用量占减水剂总用量的2%。从国内期刊及学报的相关论文来看,国内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研究仅处于试验研制阶段,从减水剂原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3、聚羧酸

9、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机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结构呈梳形,其大分子链上一般都接枝不同的活性基团,主链上带有多个活性基团,且极性较强,侧链也带有亲水性的活性基团。通常认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关键是大分子链上的羧基、磺酸基等产生的阴离子效应和中性聚氧乙烯长侧链的空间阻碍作用,其主要通过立体位阻作用保持水泥粒子的分散。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中含有较多较长的支链,当它们吸附在水泥颗粒表层后,可以在水泥表面上形成较厚的立体包层,从而使水泥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同时,聚合物亲水性长侧链在水泥矿物水化产物中仍然可以伸展开,这样聚羧酸减水剂受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影响就小,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其分散效果,使坍落度损失减小。水泥颗

10、粒表面存在静电荷,部分正电荷被空气中的自由电荷中和,但负电荷仍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没有加入减水剂时,负电荷被钙离子层屏蔽,形成所谓的双离子层。当颗粒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双离子层间的距离时,静电屏蔽力占优势。显然,中性的颗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和静电排斥力的消失而团聚,水泥浆流动性很低。加入减水剂后,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大分子链可以慢慢减少带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结构呈梳形,其大分子链上一般都接枝不同的活性基团,主链上带有多个活性基团,且极性较强,侧链也带有亲水性的活性基团。通常认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关键是大分子链上的羧基、磺酸基等产生的阴离子效应和中性聚氧乙烯长侧链的空间阻碍作用,其主要通过立

11、体位阻作用保持水泥粒子的分散。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中含有较多较长的支链,当它们吸附在水泥颗粒表层后,可以在水泥表面上形成较厚的立体包层,从而使水泥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同时,聚合物亲水性长侧链在水泥矿物水化产物中仍然可以伸展开,这样聚羧酸减水剂受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影响就小,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其分散效果,使坍落度损失减小。水泥颗粒表面存在静电荷,部分正电荷被空气中的自由电荷中和,但负电荷仍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没有加入减水剂时,负电荷被钙离子层屏蔽,形成所谓的双离子层。当颗粒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双离子层间的距离时,静电屏蔽力占优势。显然,中性的颗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和静电排斥力的消失而团聚,水泥浆流动性很低。

12、加入减水剂后,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大分子链可以慢慢减少带负电粒子附近的正离子的浓度,从而增大了屏蔽层的作用,也增大了粒子间的排斥力的作用范围。但静电排斥力仍然存在,并且将颗粒分散开。聚羧酸减水剂能保持水泥浆流动度不损失的主要原因与水泥粒子表面减水剂高分子吸附层的立体排斥力有关,是立体排斥力保持了其分散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当减水剂降低了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导致的粒子间的粘合力也就降低了。负电粒子附近的正离子的浓度,从而增大了屏蔽层的作用,也增大了粒子间的排斥力的作用范围。但静电排斥力仍然存在,并且将颗粒分散开。聚羧酸减水剂能保持水泥浆流动度不损失的主要原因与水泥粒子表面减水剂高分子吸附层的立

13、体排斥力有关,是立体排斥力保持了其分散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当减水剂降低了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导致的粒子间的粘合力也就降低了。4、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应用问题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之所以可以大幅度减小用水量,机理就在于其可以有效地破坏水泥浆体的絮凝结构,释放出内部的自由水,即削弱了水泥颗粒与水之间的作用,从这种角度来说,它总是会不同程度地加剧拌合物的泌水和沉降离析,出现粉煤灰上浮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物的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为突出,也是现今混凝土浇筑后常在表面出现花斑、形成蜂窝麻面、产生沿着箍筋的塑性收缩裂缝等瑕疵的重要原因。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虽然可以依靠一些基团,例如引气基团的作用,改善浆体的稳定性

14、,但是在表面密实性和外观要求很高的工程中,还需要复合使用保水性良好的组分。近年来,为了减小使用萘系减水剂配制混凝土拌合物造成的坍落度损失,工程技术人员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将其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复合使用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复合使用可以避免单用后者时出现的泌水、离析明显的问题,也更为经济。聚羧酸系减水剂能否与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取决它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有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的相容性良好,可以随意与萘系减水剂复合,而有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不仅不能与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甚至当用没有清洗干净的装运过掺有聚羧酸系减水剂拌合物的罐车,继续装运掺萘系减水剂的拌合物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坍落度损失,以至出

15、现卸车困难的问题。所以复合使用前一定要进行两种减水剂的相容性试验。三、 总结在人类建筑史快速发展的历程中,技术的革新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在技术革新的同时,不仅解决了一些工程的实际问题,也减少了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这也符合了经济、高效、节能的建筑理念,同时也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积极探索一条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技术之路,但是,在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与复配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如何控制环境温度对复配的影响,这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何定性研究原料的不同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有何影响,这是在复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二;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消泡剂种类与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所以,在聚羧酸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6、的时候,也存在很多技术、方法、等问题,但我们在复配的过程中,要认清机遇,迎接挑战,为了更好的完成技术革新、思维转变,复配出高适应性、高质量、高标准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会着力突出品牌特色、加强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用途、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迎合市场的需求。满足建筑行业的建筑要求,发展多元化经济,不断丰富减水剂业务种类,在坚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之上,继续开发新的市场。进一步进行技术研究,优化产品性能,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进一步保持高效、稳定的运作,在未来发展规划里,我们除了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外,还在致力一些工程防腐剂的研究与应用

17、。努力探索一条防腐与减水剂同行的发展策略,务必将这条康庄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广。参考文献:1 李东光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制备: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2 王 磊 聚羧酸性能减水剂的研制,2011.123 徐兆付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性能研究,2008.74 孙栋梁 聚羧酸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2009.105 李 丽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09.066 张 韵 四元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2011.037 赵绪礼 水泥性能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分析.8 张烨,张海涛 粉煤灰、石灰石和矿渣对水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河南建材,2010.69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18、、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5)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 学 院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道桥091 姓 名: 商凤刚 学 号 09404010140 指 导 教 师: 温小栋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5月18日一、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研究的基本内容钢筋混凝土是房屋、桥梁、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量广泛的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影响。我国水泥生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以上,混凝土工程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我国区域辽阔,地跨温热二带,北

19、方为寒冷地区,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又处地震多发区域,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面临更严酷考验,加之一些工程质量不尽理想,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一般低于发达国家,然而,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所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是我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我的毕业设计课题选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20、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和理解。让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混凝土概念和耐久性概念,并建立起较强的试验工程意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做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离子检测软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通过手算与电算的比较,使学生对近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及误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后的

21、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熟悉毕业设计课题,搜集和分析技术资料,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2.仔细阅览任务书,确立整体的工程概念。进行初步设计,通过查阅资料,征求老师意见完成方案设计;3.拟写开题报告,整理资料编写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4.内容设计,包括原材料与合成工艺,试验方法,复配与研究,实际工程应用结论与展望;其中原材料与合成工艺大概步骤为:1)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原材料;2)试验及生产设备;3)生产工艺流程;4)生产及技术方案;5)设备组装;6.整理资料,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优化和完善整个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2、,准备答辩。三、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第一阶段:开题报告:2012.10.26-2012.11.1;第二阶段: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12.11.1-2012.11.11;第三阶段:实验设计部分:2012.11.12-2013.01.31;第四阶段:工程应用部分2012.02.1-2013.02.20;第五阶段:整理及装订:2013.02.21-2013.02.28;第六阶段:毕业答辩;四、 论文提纲:本毕业任务是设计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复配,根据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相关性质以及试用性能,特提出以下提纲:(1)原材料与合成工艺 1)聚羧酸原材料;2)试验及生产设备;3)生产工艺流程;4)生

23、产技术方案;5)设备组装。(2)试验方法 1)测定胶砂的展度; 2);测定净浆的拓展度; (3)复配与研究; (4)实际工程应用; (5)结论与展望。五、主要参考文献:1 刘立新,叶燕化.混凝土结构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李东光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制备: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3 李萍萍,王红华外加剂在提高混凝土强度上的合理使用。4 赵绪礼水泥性能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分析。5 张烨,张海涛粉煤灰、石灰石和矿渣对水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河南建材,2010.66 混凝土外加记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7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

24、B/T8075-2005)8 GB 50010-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李文庆,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6)10 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 程文瀼,颜德姮.混凝土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设计(论文)题目: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应用 学 院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 生 姓 名: 商凤刚 学号: 09404010140 指 导 教

25、师: 温小栋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5月18号( 外文原文一)Article history:Received 20 November 2008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9 September 2009Accepted 29 October 2009Available online 11 December 2009The effect of low-NOx combustion on residual carbon in fly ash and its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ir entrainment admixtures in co

26、ncreteK.H. Pedersen, A.D. Jensen *, K. Dam-JohansenAbstract:Fly ash from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contains residual carbon that can adsorb the air-entraining admixtures (AEAs) added to control the air entrainment in concrete. This is a problem that has increa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NOx co

27、mbustion technologies. In this work, pulverized fuel has been combusted in an entrained flow reactor to test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fuel type onthe AEA adsorption of ash and NOx formation.Increased oxidizing conditions, obtained by improved fuel-air mixing or higher excess

28、 air, decreased the AEA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ed ash by up to a factor of 25. This was due to a lower carbon content in the ash and a lower specific AEA adsorptivity of the carbon. The latter was suggested to be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unburned char and a decreased

29、formation of soot, which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AEA adsorption capacity based on measurements on a carbon black. The NOx formation increased by up to three times with more oxidizing conditions and thus, there wa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AEA requirements of the ash and NOx formation. The type of f

30、uel had high impact on theAEA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ash. Ashes produced from a Columbian and a Polish coal showed similar AEA requirements, but the specific AEA adsorptivity of the carbon in the Columbian coal ash was up to sixtimes higher. Keywords: Fly ash, Concrete ,Adsorption properties ,Co

31、mbustion conditions1. IntroductionFly ash, produced from combustion of pulverized coal in suspensionfired boilers, is used as an additive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crete. The benefits from this utilization include improvement of concrete properties 1 and lower costs of manufacturing 2.However, the res

32、idual carbon present in the fly ash can adsorb the air-entraining admixtures (AEAs) 35 added to improve the workability and freezethaw resistance of the concrete 6. It is a problem that has been increa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NOx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because they can lead to increased amo

33、unts of residual carbon in the produced fly ash 5,7,8. In addition,the carbon can show higher AEA adsorption capacity 8implying that fly ash with carbon contents below the regulation limits, still causes an unwanted interference with the air entrainment in concrete 4,9. The changed AEA adsorption pr

34、operties of the residual carb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carbon nature such as accessible surface area and surface chemistry. This has been reviewed elsewhere 10.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ustion conditions and fuel type on the AEA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ash is investigated. An entrainedfl

35、ow reactor (EFR) has been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s taking place by combustion of pulverized coal at operating conditions leading to various NOx formation levels. The produced ashe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subj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 including the commonly applied foam index (FI) test. T

36、he ash properties have been compared to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fuel type and the achieved NOx concentrations.2. ExperimentalOne medium volatile and two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pulverized coal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s. Moreover, a biomass (straw) has been co-fired 1:1 on weight b

37、asis with a coal(Poduff). The fuel properties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1. Fig. 1 illus-trates the EFR-setup. The cylindrical ceramic reactor is 2 m long and 8 cm in diameter and is electrically heated to a wall temperature of 1300 _C in the top and 1400 _C in the bottom.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ap

38、plication of these temperatures in an entrained flow reactor produces chars which are comparable with chars produced in full-scale boilers 11. A particle feeder is placed at the top of the reactor and the particles are fed together with part of the airthrough the water cooled feed probe into the rea

39、ctor. The largestfraction of remaining air passes through a preheater having a walltemperature of 1100 _C before it enters the reactor, while a minorfraction (24 L/min) is introduced as purge gas to prevent the heatingelements from being exposed to corrosive species. Part of the flue gas is sampled

40、through a water cooled particle collection probe with asampling diameter of 3.2 cm, loca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reactor. The sampled particles are collected on a filter. The remaining flue gas is cooled downstream of the reactor and analyzed for O2; CO;CO2 and NOxeNO t NO2T using standard gas analy

41、zers. The monitored compounds are reported as single average values for each experimental run.3. ResultsThe EFR-ashes have been produced with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carbon contents that span over a wide range. The LOI values range from 1.6 to 34.8 wt.% (Fig. 2) corresponding to a burnout from 0.9

42、0 to more than 0.99, FI ranges from 0.1 to 4.8 ml AEA/2 g.Table 2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pplied whe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conditions(A) or type of fuel (B). Only Poduff was fired under experimental series A. The feed rate given in brackets is for the Poduff/straw mixture, i.e. to m

43、aintain similar aerodynamics as the coal experiments, a higher feed rate is required due to the higher oxygen content of straw compared with coal. The applied flows are given at standard conditions.The FI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LOI (Fig. 2a) in agreement with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4,5,12,13

44、an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EAs are adsorbed by the residual carbon. However, the FI value of ashes with similar carbon content can diffe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in specific AEA adsorptivity of the residual carbon as illustrated in Fig. 2b. For example, the spec. FI of ashes about 7 wt.

45、% in LOI ranges from 1.6 to 3.7 ml AEA/g C when originating from the same coal type (Poduff), but the specific AEA adsorptivity of the residual carbon can be even higher in ashes produced from the other investigated coal types. The figures include the results of two full-scale ashes acquired from Da

46、nish coal fired power plants burning bituminous coal; Enstedv ket (ENV) and Nordjyllandsvket,unit 3 (NJV3). No problems with utilizing ashesfrom ENV in concrete have been reported, whereas ashes fromNJV3 have caused problems with the air entrainment 14.(外文翻译一)低NOx物燃烧中的残留碳和飞灰对混凝土外加剂吸附能力的影响K.H.佩德森,A.D

47、詹森,K.坝 - 约翰森摘要:洁净的粉煤灰燃烧的残留碳能够吸附在混凝土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增加了低NOx燃烧技术的实施,也会影响已燃烧的粉状燃料在气流床反应器中进行测试的工作条件,从而影响燃料类型的变化,竟而带来AEA灰吸附和氮氧化物的形成。 在氧化的条件下,通过改进燃料 - 空气混合的方式可以减少所产生灰分的AEA要求,这是由于碳含量较低的灰分和低级特定AEA吸附性的碳,后者引起的变化对未燃烧的炭吸附性能减少了烟灰的形成,这是一个基于测量炭黑中NOx形成的重大发现。在最多三次或更多的氧化条件下,有一个折衷的AEA灰和氮氧化物的形成,不同燃料的类型上具有高冲击的灰分AEA吸附行为也有所不

48、同,灰分从哥伦比亚和波兰煤炭生产表现出类似AEA要求,但具体的AEA哥伦比亚的煤灰中的碳的吸附性的时间是波兰六倍以上, AEA的南非煤灰的要求所使用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相比其他两个煤灰,原因可能是由较大的颗粒所形成的主煤颗粒的附聚在馈送或在燃烧过程中,导致了增加烟灰的形成。关键词:粉煤灰;吸附性能;混凝土;燃烧条件引言燃烧产生的飞灰,在悬浮液中的微粉煤在燃煤锅炉中燃烧,作为添加剂的使用,在生产的具体过程中,这种利用所带来的好处包括改善混凝土特性1和2的制造成本较,然而,本飞灰中的可吸附的残留碳引气外加剂(的AEA)3-5的加入提高了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抗冻融性。这是一个通过了实施的问题,已增加

49、NOx燃烧技术,因为它们可能导致残留碳所产生的飞灰中5,7,8的增加量,另外,碳可以表现出较高的的AEA吸附能力8,这意味着粉煤灰碳含量低于规定限制,仍然会导致不必要的干扰。 在这项研究中,其燃料的燃烧状况和燃料类型AEA灰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夹带流式反应器(EFR)已被应用到模拟条件粉煤的燃烧发生在操作条件,这导致各种NOx的生成,所生产的骨灰已被收集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包括常用应用泡沫指数(FI)测试,燃料类型和所达到的NOx浓度测试。实验 一个中等挥发性和高挥发烟煤粉煤在实验中已被应用,此外,以生物质(秸秆)已共同发射1:1的重量为基准,煤(Poduff)作为燃料的性质归纳在表1中。

50、如上图所示:陶瓷圆筒形反应器是2米长以及直径为8厘米的电加热壁温度,顶部为1300C,底部为1400C。如图所示,应用程序中夹带的这些温度流式反应器生产与煤焦的字符在大型锅炉11。在顶部的颗粒供给器被置于该反应器和颗粒与空气的一部分一起被馈送通过探头到反应器中的水冷却后进料,大部分剩余的空气通过一个预热器,其壁温度为1100C,提前将它进入反应器中,而一个小馏分(2-4升/分钟)被引入作为吹扫气体,以防止在加热时元素被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所腐蚀,另一部分通过水冷却的颗粒收集烟道气采样探针与一个采样直径为3.2厘米、底部位于反应器的容器相连接。采样的颗粒被收集在滤器上, 剩余的烟道气被冷却到反应器的

51、下游,分析O2,CO; CO2和NOxNO的NO2使用标准气体分析仪,监控化合物的报告并且记录每个实验运行的平均值。 进料空气流的影响(作为组分的进料空气流的总的空气流,Ff的),空气过剩率(总的空气量相比的理论,K)和燃料类型的AEA吸附的灰分进行了调查和随后的比较获得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实验条件总结于表2中,所施加的空气流量是基于化学计量计算的,为了保持恒定的平均停留的总燃烧时间为1.7 s的气体,空气流量为保持恒定,则空气过剩率的变化随固体燃料的进料速率变化而变化。 将收集的灰样品的碳含量进行了研究,使用点火损失法(LOI)和AEA吸附使用FI测试,这在12地方有所描述, 5(体积)水测

52、试中使用的溶Conplast316 AEA从富斯乐,用于估计:AEA特定的吸附性碳的过程(规格FI)的贡献略有改变,从灰的矿物一部分进入的FI的空白值(0.02毫升AEA /2克的矿物灰)。粒度测量马尔文马尔进行。面积确定采用BET-N2吸附等温线进行在Micromeritics双子座2375年,一个JEOL3000 F FEG的传输应用电子显微镜(TEM)。结果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得出EFR-骨灰的吸附性能和跨越很宽的范围内的碳含量,其LOI值范围从1.6至34.8(重量)(图2),对应燃尽从0.90到0.99以上,FI范围为0.1AEA /4.8毫升火山灰2克(图2a)和规格。 FI范围从1

53、.6到12.2毫升AEA /克C(图2b)。 同意FI趋于增加的LOI(图2a),从其他的研究结果4,5,12,13可以看出,这表明它们的AEA被吸附的残留碳,然而,FI值的飞灰,与类似的碳含量可以不同,这是造成在特定AEA的残留碳的吸附性的变化如图所示 2B,例如,规范 FI的骨灰约为7%重量,烧失量的范围从1.6到3.7毫升AEA /克C对于相同的煤的类型(Poduff),但具体的AEA吸附性甚至高于其他的残碳,在灰调查的其他煤炭类型。中这些数字已被证实,两个完整大型的灰收购丹麦煤的发射功率植物燃烧烟煤;Enstedvrket(ENV)和Nordjyllandsvrket,单元3(NJV3

54、)。利用骨灰没有任何问题,从ENV在具体的报道,而灰烬NJV3造成加气14的问题。(外文原文二)Synthesis of New Polyether PolycarboxylaSuperplastieizerMA Xiuxing(1Materials College,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2Xiamen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oup,Xiamen 361004,China)Abstract: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ynthesis pr

55、ocess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product,including batch feeding way and the dosage of the radical initiator,the system concentration,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were discussedA kind of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with allyl alcohol polyethylene glycol,maleic anhydride and methac

56、rylic acid sulfonic sodium as main raw materials has been synthesizedTheir relative effectiveness as dispersants was evaluated in cement paste by measuring paste fluidity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technology and the appropriate propotion of raw materials were obtained,As a result,the new high perform

57、 ance superplasticizer suitable for high perform ance concrete has been synthesizedThe structure of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by FTIR spectra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duct copolymer structur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l molecular structure designedKey words:polycarboxylate;maleic an

58、hydride;highperform ance superplasticizer;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1 IntroductionPrevious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 popularized was based on fl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under a certain temperature from some olefin unsaturated monomers and the polyethylene

59、glycol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sters,which wereprepared by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with the overdosaged unsaturated carboxylicacid Howeverthe present domestic product craft for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sters is not mature,whichengender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manufactureFurthermore,the mass fl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