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81963959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封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设计“轴承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班 别:数控加工111设计者:李 孝 伟指导教师:刘慎玖评定成绩:设计日期2013年4月20日至4月26日目录目 录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序言一、零件的分析4(一) 零件的作用 4(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二、工艺规程设计5(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二)基面的选择 5(三)工艺路线的拟定 5(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3四、结束语 14五、参考文献 15设计任务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2、设计“轴承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置(生产纲领:100件)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2.产品毛坯图1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5.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 张 份 套 份班 别:数控加工111设计者:李 孝伟指导教师:刘 慎玖2013年4 月26 日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 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 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 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 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

3、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轴承套广泛应用于轻负荷便于拆装的地方, 有许多轴承在装配和拆卸中会遇到困难, 特别在箱体内部轴承的装配受到条件限制, 应用轴承套解决了装配和拆卸的难题。零件上6个10孔上紧定螺丝,用于联接轴承套和本体,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零件外圆壁上2个M10的通孔为油孔,用以通润滑油。外 圆面与法兰下表面与本体相配合, 内圆面与内圆台阶面用以安装滚动

4、轴承,承受轴向和周向力。因为轴承套它可以调整紧松使许多箱体的加工精度得到放宽使箱体加工的工效大大提高。 安装套轴套还克服了轴承的轴向窜动。 所以承轴套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轴套的精度直接影响轴的径向跳动。(二)零件的工艺分析轴承套的加工表面较多,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先分析如下:1端面的加工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小端面的精加工,粗糙度要求为 Ra0.8;大端面的 加工,粗糙度要求为Ra6.3;还有在端面上的以直径为200的圆周上的6个 10孔的加工及其倒角。2 .直径为225mm勺外圆面的加工这一组加工表面为 225mn#圆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为 Ra0.8。3 .直径为180m

5、m勺外圆面的力口工这一组加工表面为 180mn#圆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为 Ra0.8o4 .以150mmi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150mmi内表面的加工,精度为 Ra0.8,与孔 150 孔相垂直的台阶面和轴承套外端面,及外端面的倒角。这些加工面之间有一些位置要求,主要是:、6个10孔之间的位置度公差为0.4;、150内孔台阶面和法兰大端面与 150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均为 0.04 ;、150内孔台阶面和法兰小端面与 150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均 为 0.02 ;、158外圆面与150孔中心线的圆跳动误差为0.02。有以上分析可知, 对于这些加工表面, 可以先加工一些表面, 然后

6、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些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工艺规程设计(一)毛坯的选择零件材料为45钢,硬度为HRC3*36。由于零件产量100,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使用是受到径向和轴向的载荷, 因此采用锻件, 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 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 故可采用胎膜锻成型。这对于提高生产率、 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而且这是根据学校的生产条件定的。(二)基准的选择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的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得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

7、行。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而言, 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但对于本零件来说,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 该零件的设计基准为中心轴线, 但实际加工时主要的定位基准为小端面和大端面为粗基准,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达到完全定位。2、精基准的选择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 加工外圆到精度要求后再以小端面和180外圆为精基准进行加工。(三)工艺路线的拟定1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大端面及轴承套小端面用粗车,小端面用精车,10的孔及M10的油孔用钻,150的孔用钻,158的孔用钻,180的外

8、圆面先粗车后精车,内 孔台阶面用精车,外轮廓用粗铣。2 、加工方案的确定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 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 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 可 以考虑采用专业机床加专用夹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 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 粗车大端外圆至 226mm、端面、内孔 150mm倒角2必5。工序2 粗车小端内孔 130mm外圆至181mm、小端端面,保证长度 71mm。工序 3 半精车大端外圆、端面、内孔、台阶面至要求。工序4半精车小端端面保证长度70mm,小端外圆、

9、内孔,车内沟槽至 要求。工序 5 铣 3 个 R4mm 型孔。工序6 钻大端6X10mmI、2XM10mmj通孔。工序7 攻丝用钱杠夹持 M10X1丝锥头加工2XM10mm(要求。工序 8 钳工检验,去毛刺工序 9 磨内孔至要求工序 10 磨小端外圆至要求,磨端面工序 11 产品总检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 钻扩158的孔。工序2镇150的孔,工序3 车180外圆,工序 4 磨外圆面,工序 5 车法兰内外及小端面,工序6钻10的法兰孔,工序7钻M10的孔,工序 8 铣法兰外轮廓,内圆角,工序 9 产品总检以上两个工艺方案看起来都比较合理, 方案一是先加工以粗车大端外圆至226mm、端面、内孔,台

10、阶面为中心的一组表面,然后以此为基面加工大端6X10mmL、2XM10mmJ通孔;而方案二工序少,但方案二先钻扩 158 的孔,通过内孔和大端面定位,而大端面没有加工,导致定位不准确。故应先加工大端面作为基准,综上所述方案一较合理。最终方案:工序1 粗车大端外圆至 226mm、端面、内孔 150mm倒角2必5。工序2 粗车小端内孔 130mm外圆至181mm、小端端面,保证长度 71mm。工序 3 半精车大端外圆、端面、内孔、台阶面至要求。工序4半精车小端端面保证长度70mm,小端外圆、内孔,车内沟槽至 要求。工序 5 铣 3 个 R4mm 型孔。工序6 钻大端6X10mmI、2XM10mmJ

11、通孔。工序7 攻丝用钱杠夹持 M10X1丝锥头加工2XM10mml要求。工序 8 钳工检验,去毛刺工序 9 磨内孔至要求工序 10 磨小端外圆至要求,磨端面工序 11 产品总检以上加工方案大致看来还是合理的。 但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采取得加工手段之后,发现仍有问题,主要表现在150内孔台阶面和法 兰大端面应与150孔中心线垂直,垂直度公差为 0.04mm158外圆面与 150孔中心线的圆跳动误差为0.02 ,因此加工及测量 150内孔时应以大端面 为基准。 这样做, 能保证没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相重合。 在上述工艺路线中也是这样拟定的。同理,158、150两孔与其外端面的垂直度的技

12、术要求在加工与测量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 但在已制定的工艺路线中却没有这样做: 加工孔时,以大端面定位(这是正确的);二加工外端面时,也是以 150孔定 位。这样做,从装夹上看似乎比较方便,但却违反了基准重合原则,产生了基准不重合误差。具体来说,当两孔的外端面以150孔为基准加工时,如果两个端面与孔中心线已保证绝对平行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两孔中心线与孔仍有垂直度公差, 则孔与其外端面的垂直度误差会很大, 甚至会超差而报废。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原有的加工路线可仍大致保持不变,只是在两孔加工完以后,再增加一道工序:以孔为基准,磨两孔外端面。 这样做, 可以修正

13、由于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加工误差, 同时也照顾了原有的加工路线中装夹铰方便的特点。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工序1 粗车大端外圆至 226mm、端面、内孔 150mm倒角2必5。工序2 粗车小端内孔 130mm外圆至181mm、小端端面,保证长度 71mm。工序 3 半精车大端外圆、端面、内孔、台阶面至要求。工序4半精车小端端面保证长度70mm,小端外圆、内孔,车内沟槽至 要求。工序5 钻扩150孔至要求工序 6 铣 3 个 R4mm 型孔。工序7 钻大端6X10mmI、2XM10mmi通孔。工序8 攻丝用钱杠夹持 M10X1丝锥头加工2XM10mml要求。工序9钳工检验,去毛刺工序10磨内孔

14、至要求工序11磨小端外圆至要求,磨端面工序12产品总检(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该零件材料为钢45,硬度为HRC32-36,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采用锻件 毛坯。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 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工 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外圆表面(d 180mm考虑其加工长度为51mm, 外圆表面尺寸公差等级为IT6 , 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un由机械制造工艺学表 4-12确定加工余量:粗车:小190mm粗 车:小 183mm2Z=7.0mm半精车:小 181.4mm2Z=1.6mm粗磨:小 180.1mm2Z=1.3mm精 磨:小 180mm2Z=0

15、.1mm此时直径余量2Z=5mm。2 .外圆表面0 180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0 180端面)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简称工艺手册)表 2.2-14 ,其中锻件重量为1kg,锻件形状系数为S3较复杂,锻件材质系数取 M1,锻件+0.8轮廓尺寸(长度方向)0-30mm故长度方向偏差为-0.4。长度方向余量查工艺手册表2.2-2.5 ,其余量值规定为 1.7-2.2mm,现取2.0mm。3 . 0 150孔的加工与余量及公差查工艺手册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钻孔:60mm钻孔:120mm2Z=60mm扩孔:140mm2Z=20mm粗镗:148mm2Z=8mm半精镗 148.5mm

16、2Z=1.5mm精镗:150mm2Z=0.5mm精镗后可达到 IT7-IT9 ,满足加工要求。4 . 小端面的加工余量粗车: 182mm粗车:180.5mm2Z=1.5mm半精车:180mm2Z=0.5mm(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1 粗车大端外圆至 226mm、端面、内孔 150mm台阶面及倒角。1 .加工条件加工材料:45#钢正火,模锻加工要求:粗车、半精车、精车右端面及粗车、半精车 226外圆。机床:C6140刀具:刀片材料 YT15,刀杆尺寸 16mme 25mm kr =90 , %=15 ,。0=80, r - 0.5mm2 .计算切削用量(1)粗车大端面1 )确定最大加工余

17、量:已知毛坯总长度是73mm两端都要加工,故此时两边最大的加工余量可按Z=5.5mm虑。pa=3.5mm2 )确定进给量f:根据切削手册表1.4,当刀杆尺寸为16m由25mm pa3.5mm1工件直径为140mm寸。f=0.50.7mm/r按C6140车床说明书取f=0.5mm/r3)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册表1.27,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 T=60min)VcTmapvfyvCv式中,Cv=242,Xv=0.15,yv=0.35,m = 0.2,kv见切削手册表 1.28 , 即kMv =1.44,ksv =0.8,kkv =1.04,kkrv =0.81,kBv =0.97所以 vc

18、 =112.23m/min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s1000V二 D1000 112.23二 15r /min = 254.78r /min按机床说明书,与254.78r/min相近的有250r/min , 300r/min,现在250r/min 。5 )计算切掉工时:按工艺手册表 6.21,取140l =70mm,l2 =3mm/3 =02l 11 l270 3 0tmin = 0.57 minnwf 250 0.51(2)粗车 228mn#圆至 226mmRa =6.31) )背吃刀量:单边余量 Z=3mm可一次切除2) 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1.27 ,选用f=0.51mm/r3) 计算

19、切削速度:见切削手册表 1.27v0二 114.48m/min c4) 确定主轴转速:1000Vc 1000 114.87ns =cr / min =160.45r/minRw 二 228按机床选取n=25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 =4生=二 228 250 m/min =178.98m/min100010005) 切削工时:l 1i l2nf25 2 0250 0.51=0.21 min(3)钻内孔至147mmf =0.41mm/r (见切削手册表2.7)v=56.25m/min (见切削手册表 2.13及2.14)按机床选取nw =136r/min (按工艺手册表4.2-2

20、)实际切削速度 v=4nw =二 150 136 m/min = 64.056m/min 10001000t J l1 l2切削工时nw f150 10 4min = 3min136 0.41式中,切入 l1 =10mm ,切出 l2 =4mm,l =150mm工序2 粗车小端内孔 130mm外圆至181mm、小端端面,保证 长度72mm。(1)粗车小端面1) )背吃刀量:单边余量 Z=5.5mm ap =4mm2) 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1.27 ,选用f=0.51mm/r3) 计算切削速度:见切削手册表 1.27V = 109.8m/min c4)确定主轴转速:1000Vc 1000 10

21、9.8 ,ns =c =r / min =249.77r/min二dw二 140按机床选取n=25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 =Mnw140 250 m/min =109.9m/min5)1000切削工时:1000+ l 1112t 二nf70 3 0 min =0.57min250 0.51(2)粗车外圆至 181mm1)背吃刀量:单边余量 Z=20mm, ap=4mm分5次切除2)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 1.27,选用f=0.51mm/r3)计算切削速度:见切削手册表 1.27vc =1 0 98m/m i n4)确定主轴转速:1000vc-:dw1000 109.8二 18

22、0r/min = 194.26r/m i n按机床选取n=25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5)d wnwV 二1 000二 180250切削工时:l1i l2nf1000200 3 0250 0.51m / m i 尸 1 4 13m/ m i n5min =7.96min(3)钻内孔至127mmf =0.41mm/r (见切削手册表2.7)v=56.25m/min (见切削手册表 2.13及2.14)按机床选取nw =136r/min (按工艺手册表4.2-2 )实际切削速度:二d wn w v =1000切削工时:二 130 136 m/ min = 55.5152m/min100

23、0v=0.88m/sl 11 l2t 1 2nwf130 10 4 .二min136 0.41=2.58min式中,切入 11 =10mm ,切出 12 =4mm,i =130mm工序7钻6-10的孔钻6-10的法兰孔机床:Z525立式钻床刀具:10高速钢钻头 查切削用量手册得,进给量f=0.17mm/r ,钻削速度1000 v 1000 0.88机床王轴转速 n = = =28.03r/min二 d3.14 10查Z525转速表 取n=392r/min则实际钻削速度为:d wnw1000二 10 3921000m/min = 12.31m /min切削工时:l l1 l210 4 0t =

24、= 6 min = 1.26 minnwf 392 0.17式中,切入 l1 =4mm ,切出 l2 = 0mm, l =10mm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 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 如何去做一件事情, 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

25、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 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巩固与扩充了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 掌握数控加工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数控加工设计的基本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怎样确定工艺方案, 了解了零件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 体现出自

26、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会了学以致用、 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 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此感谢我们的刘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 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 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 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 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

27、人将万分感谢。参考文献1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 2 版) 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141。2 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 2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年8月:13183。3 李益民 .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10月:1232。4艾兴.切削用量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1 56。5 徐鸿本.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10月:15 320。6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10月:3797。7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年 7 月:5583

28、。8 张帆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年 5月: 1200。结束语本课题在选题及进行过程中得到刘老师的悉心指导。课设过程中,刘老师多次帮助我分析思路,开拓视角,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还给我一些视频动画来启发我。刘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踏实坚韧的工作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再多华丽的言语也显苍白。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进一步的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具体运用了这些知识。 收获了很多, 对这门课程增加了兴趣,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东西, 另外对课上老师讲到的东西加深了理解,不再那么抽象,我们会碰到很多问题,有的是我们懂得的,也有很多是我们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当别人教我们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自己对工艺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会了查图表、资料、手册等工具书。通过实例对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切削用量的选择计算等做了一次练习。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非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忠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