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1940350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八脉交会穴的配伍特点 1.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论:“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脏主藏精精是人生的基本物质,不可泻,精泻则阴虚,阴虚则阳失其守,不能化气,人即不能生存。为此,八脉交会配穴中的属脏经之两对配穴,如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配足太阴脾经之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属火,足太阴脾经属土,火能生土。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配足少阴肾经之照海,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少明肾经属水,金能生水两者均是相生配穴法。此法目的在于不伤其五脏的精气。 2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

2、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足临泣穴和后溪穴都是输穴,两对配穴中,各有输穴。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阳经两对穴都主治体表有病。阳经配穴特点是同气相应,连点成线,经气贯通,连线成面,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的。 3八脉交会穴取络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位中,有四个络穴,即内关、公孙、外关、列缺。络穴可以联络阴阳表里两经,能扩大治疗范围。络穴可以治表里经病、络脉病。 4八脉交会穴无足厥阴、手少阴、手足阳明经穴 为什么只有八条经与奇经有交会穴而足厥阴肝经、手

3、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计四条经没有交会穴呢? (1)见肝之病,当传之于碑,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邪,所以治肝先实其脾气。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足厥阴肝经穴位。 (2)心包代君行事,故心有病多取手厥阴心包经穴。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心经穴。(3)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经循行先行胃肠。“经脉所至,主治所在”,故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能治胃肠病。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没有手足阳明经穴。六、病例 1杨某,女,22岁。 初诊:1992年11月23日。 经期少腹胀痛半年余,半年来,患者每逢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少腹胀痛,来潮后第一天痛剧,经期尚准,经色稍暗,经量偏少。此次正值经期,腹痛甚

4、剧,少腹拒按,舌质暗红,苔簿黄,脉弦。既往无特殊记载。 诊断: 中医:痛经(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西医:痛经。治法:理气活血,调理冲任。针灸处方:公孙(双) 刺法:毫针直刺1寸,行捻转泻法,强刺激,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次。 方义;公孙为脾经络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任主胞胎二脉对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公孙可通调冲任及十二经脉气血,通则不痛故可治痛经。 针刺后,患者痛止,嘱其下次月经来潮前3日来诊,治疗同上、一直治疗3天到月经来潮。连续治疗2月后又随访2月,未见复发。 2李某,女,45岁。 初诊;1992年9月4日。 呃逆反复发作2月余。患者2个

5、月前因进食时精神紧张出现呃逆,自此饭后时常发作,曾服中药和西药治疗效不显。刻下呃声洪亮,口渴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 中医:呃逆(肝胃不和,胃火上逆)。 西医:膈神经痉挛。治法;和胃降逆,疏肝理气。针灸处方: 内关(双) 公孙(双) 刺法:内关、公孙均直刺l寸,捻转泻法,强刺激。 方义: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公孙为足太阳脾经络穴,通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且因心包经属火,肝属木,“实则泻其子”,故内关、公孙相配有和胃降逆、琉肝理气之功。 依上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改隔日治疗1次。巩固治疗2周后,诸症悉除。 3张某,女性,56岁。 初诊

6、:1993年4月5日。 胸闷,咽喉部异物感1周余。1周前患者因与家人生气而出现胸闷不适,咽喉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曾到耳鼻喉科检查,末见异常,进来我科求治。刻下症见:咽喉部异物感,伴呃逆连声,胸闷憋气,胃脘不适,纳差,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淡暗,苦白腻,脉弦滑。既往无特殊记载。 诊断: 中医:梅核气(情志郁结,痰气凝滞)。 西医:神经官能症。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针灸处方; 内关 公孙 列缺 照海 天突 膻中 神庭 天枢 中脘 气海 刺法:内关宜刺透至外关,泻法;公孙直刺1.5寸,补法;列缺逆经脉循行方向刺0.2寸,泻法;照海直刺1寸,泻法,天突直刺到气管壁为止,泻法(深度约

7、1.2寸);膻中沿胸骨向下平刺1.5寸,泻法;神庭浅刺到皮下,泻法;天枢、中脘直刺15寸,泻法;气海直刺1.5寸,平补平泻。 方义:内关和公孙,列缺和照海,分别是八脉交会穴中主治胃心胸和膈、喉咙病症的两对配穴,用之可宽胸理气,化痰利咽;天突直刺可直捣病位,利咽效果颇佳:膻中为气会,是理气要穴;神庭可安神宁志;因为脾胃为生痰之原,故用胃募中脘、脾经别络公孙以化痰健脾;治胃必通肠,故用胃经上的大肠之募穴天枢;化痰必理气,故用气海配膻中。 依上法治疗1次后,患者胸闷、咽喉部位异物感即减轻,连续治1周后,诸症消失。 4王某,女,50岁。 初诊:1992年9月11日。 眩晕、烦躁、阵发性潮热10天。10

8、天前无明显原因突发眩晕,耳鸣,站立不稳,烦躁,潮热,急来我院急诊室就诊,未明确诊断予乘晕宁等药治疗,随后到耳鼻喉科诊治,排除美尼尔氏综合征,未予特殊处理。2天后患者又出现剧烈眩晕,血压21.3316kPa(160/120mmHg),在陆军总医院作CT未见异常,予降压灵、维脑路通、安定等药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眩晕,耳鸣,头重脚轻,烦躁,心悸,失眠多梦,午后潮热,汗出,腰膝酸软,纳呆,大便软,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月经已2月未来潮。血压21.3316kPa (16012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达241867kPa(180/140mmHg),一般在21.3316

9、kPa(160120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药。诊断: 中医:经断前后证候(冲任脉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火偏亢)。 西医:更年期综合征。 治法:调理冲任,滋阴潜阳,兼清心火。 针灸处方; 列缺 照海 外关 足临泣 本神 神庭 百会 通天 前顶 后顶 太冲 风池 大椎 方义: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穴的一组配穴,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蹻,列缺属肺经的络穴,与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再配肾经之照海,其滋阴补肾之功更著。外关和足临泣也是八脉交会穴的一对配穴,功可平肝潜阳,外关深刺至内关,还可清心泄热。本神配神庭可以健脑安神。百会、通天、前顶、后顶这头五针配风池、太冲可清利头目,镇肝潜阳。大椎泄热。

10、刺法:列缺、照海用补法,风池、大椎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依上法治疗十余日,到9月23日患者眩晕明显减轻,耳鸣消失,但仍烦躁,失眠,心悸,午后潮热,汗出,腰膝酸软,纳差,二便调,舌边尖红,脉弦细。 继续巩固治疗1周,而后改为隔日1次针刺治疗。10月10日患者来诊,除眩晕、烦躁明显减轻外,余症同前,处方如下: 列缺 照海 公孙 内关 合谷 太冲 阴郄 天枢 中脘 气海 本神 神庭 四神聪 方义:列缺、照海见上述。公孙配内关也是一对八脉交会穴,主治胃心胸病症。且列缺配公孙可调理冲任,内关配照海可交通心肾,使心经之浮阳下交于肾阴。合谷配太冲可平肝泄热。阴郄配本神、神庭、四

11、神聪可宁心安神,再与通腑和胃之四门穴相配,取其“心胃同治”之理。 依上法坚持治疗一个半月,诸症悉除。 按语:中医认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使机体阴阳失于平衡而导致该病的发生。本例患者在发病初期以眩晕为最痛苦的症状,所以,治疗重点放在解决眩晕的问题上,即“急则治标”,治疗时在滋阴补肾的基础上,重用多用平肝潜阳之穴,待眩晕减轻,再继以调理冲任、交通心肾治之。因此,临证时认清疾病的标本缓急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5郭某,男,7岁。 初诊;1993年2月1日。 小便淋漓失禁5年。患儿自2岁时开始出现无尿意时的小便淋漓失禁,但有尿意时,却能正常排尿,到儿童医院就诊,无异常发现,曾进

12、行针灸、按摩、药物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院诊治。刻下小便淋漓失禁,每当情绪激动、接触凉水或饮水后,或被询问“你有没有尿”时则小便失禁(当时并无尿意)、量极少,伴食欲不振,睡梦磨牙,大便12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弱。既往无特殊记载。 中医诊断:小便淋漓失禁(肾气不足,固摄无权)。 治法:补益肾气,以助气化。 针灸处方: 列缺 照海 脾俞 目俞 肾俞 命门 胞盲 刺法:列缺顺经斜刺0.3寸,照海刺1寸,脾俞、胃俞、肾俞向脊柱方向平刺1.2寸,胞盲向脊柱方向平刺1.5寸至膀胱俞,命门直刺0.3寸,以上各穴均用补法。 方义;列缺和照海是八脉交会穴中的一对配穴两穴金水相生(列缺属肺属屑金,照海属

13、肾属水),在治疗因肾气亏虚引起的病症时效果颇佳。脾俞、胃俞是后天之本,脾胃气血输注之处,肾俞是先天之本肾之气血输注之处,三穴相配健脾养胃补肾以后天养先天,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命门为督脉腧穴,位两肾俞之间,补肾培元,温阳健脾,壮命门火以助肾气化。胞肓是膀胱经背部第二例线上的腧穴,位在两膀胱俞之外补之以助膀胱和肾的气化功能,使小便恢复正常。 配合口服金匮肾气丸,1次1丸,日 2次。 依上法治疗l周,息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用以下穴位: 列缺 照海 百会 神庭 中极 关元 方义:列缺、照海同上。百会为督脉腧穴,位居巅顶,而头为诸阳之会取之用补法可升清阳。中极为膀胱募穴,是膀胱经气聚集之处,配

14、百会补之化气行水,约束膀胱。关元为任脉穴,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会之处可大补元阳,以助气化,乃强壮要穴,又为小肠募穴,小肠经“主液所生病”。因患儿病久,思想压力较大,紧张、恐惧时亦可发病,故取神庭安神定志。 针第4次后,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小便淋漓失禁之症基本消失,食纳转佳,睡眠较好,身体也较健壮。 按语:此患儿所患之病较为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小便失禁,或尿后余沥或小便频数,也不属遗尿范畴。小便失禁是指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尿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量较多。本例患儿在有尿意(膀胱充盈)时还是可以正常排尿的,只是在无尿意时常常自通,故量极少。尿后余沥是指小便后仍有余沥点滴不净,但排尿仍可控制;小便频数是小便次数明显增加,亦能控制;而遗尿是在正常睡眠时小便不知不觉地自行排出,一般量也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