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食疗特点之我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189218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食疗特点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食疗特点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食疗特点之我见(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维普资讯第26卷第却期安蔽中医学院学报Vol.26Nd.32J0O7年石月JOURNALOFANHU;TCMCOLLEGEJun.2007中国古代食疗特点之我见张华(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制241000)关键词:食疗:药膳中图分类号:血4九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19(2007)03-0004-02饮食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强凋合理饮食和节制饮食又重视防病治病。研究我国古老的食疗,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医学,充实和丰富现代营养学,均具有十分重突的意义。本研究就古代食疗特点谈谈笔者的认识以就敎于方家。1以中医理论为指辱食疗作为祖国医学的个组成部分,其治病

2、原理完全是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按照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等理论作为指导原卿而进行的心饮食之物都具有温、热、寒、凉、平的性味,还有隈r苦、辛、咸、甘的弋味,食物的性味必须与人或疾病的属性相适应,一戢而言寒凉食物,可用来治疗热证和阳证温热食物,多具有温阳和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寒证和阴证“平性食物,对热证或寒证均可配用,尤其是对那些虚不受补、实不敢泻者,更为适宜口食物的五味与人体五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利用食物治病时,古人遵循灵枢五禁第六十一严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戚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的原则.与病相宜则負,与身为害则禁赋予食物以性味和气味,并运用中医的四诊、”八纲“进行辨证施治

3、,从而给不同体质、不同患若以不同的倉疗,这是颇为罕见的2医疗与食养并重我国古代医学家在治病的同时5对食治茂养也非常重视G周礼*天官有食医”的记载”所设食医J即专职管理贯物养生和饮辕卫生的医生口素问五对政大论篇第七十中明确指出,疾病缓解后应该“春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助康复cC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说广旌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在治疗过稈中就主张倉药并重。东汉名医张仲景也扱力作者简介:张华(1957e),女.副主任医师主张药食结合,如所著伤寒论和C金匮耍略中所载的“猪肤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都是典型的食疗专方。

4、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都有专章论述食疗食治他强调若能用食平痢,释悄遺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迭,扱养生之术也口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大约从唐代末年开始,具有现代意义的药膳岀现了口药膳的出现是医疗食养结合的典型它将中药和膳食有机拋结合起來,具有食物和药物的我重作用,用食物之味尸助取药物之性,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以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和营养滋补的目的匕药与膳的结合,将古代食疗学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拓这个新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是咎股的食医心鉴九谏书在论述每类病证后,具体介绍相关的食疗方剂,先说明疗效,再列举食物和药物名称与用量。选用

5、食物以稻米、惫貳仁、山药、大豆、鸡羊肉、鯉鱼猪肝、牛乳为常见,辅也相关药物,可以称为初级药膳。如治“五痢r用鲫鱼脍,治心腹冷痛用桃仁粥等,大备为食药合一的剂型。至宋代,药膳又有发展,应用也更加广迂。如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都分别有几卷专论食.治。两书所列食疗方大多属药食共煮的药膳形式。如葱粥方:治伤寒后小便赤涩、肚脐急痛;补腎羹方:以羊肾一双去脂,用葱白、生姜人五味作蒙,治肾劳虚损、精气竭绝。自此以后还岀现了寿亲养老新书、饮膳正要M食鉴本草、随息居饮食谱沢饮食辨录等食养专著,其中都记载有大殖的药膳,说明医疗与食养結合的治疗方法一直都很受人们的重视。这种治疗方法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为世界各国所瞩目3食疗食品丰富多彩我国古代食疗食品种类繁多,大体有菜肴r药粥、点心、饮料汁蔽等4类。*1菜肴从其形式来看有汤、羹、脍、灌肠、鸡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