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1521379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7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卫生消毒(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 卫生消毒 宁强县妇幼保健院 田小平 宁强县妇 幼保健院 1 主要内容 •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 托幼机构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 • 托幼机构如何预防传染病 • 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 2 一、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3 (一)什么是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 的感染性疾病。 人--

2、-人 人---动物 流感、病毒性肝炎 禽流感、狂犬病 4 (二)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 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 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2、有传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5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 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 童。 6 1、传染源 (so

3、urce of infection) 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分类 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 霍乱 病原携带者乙肝 受感染的动物鼠疫 7 2、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 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 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 � 空气或飞沫 � 经水传播 � 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血液或体液 � 昆虫或动物 � 土壤传播 � 医源性传播 � 围产期传播 � 多途径传播 水痘、结膜炎(红眼病)

4、 水痘、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艾滋病 乙肝、艾滋病 乙脑、疟疾、狂犬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艾滋病 艾滋病、手足口 9 3、人群易感性 (herd susceptibility) 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 占的比例 10 (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患者 死亡 传 染 病人 源 动物 生长繁殖 排出 病 传播途径 原 体 易感者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11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接触 传 病人 染 携带者

5、 源 受感染 动物 经济 社 会 政治 因 素 文化 宗教 风俗 易 感 人 群 传 播 途 径 血液 水 食物 医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 自 然 因 气候 素 地理 12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 �地理因素: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13 2、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14 (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1、管理和控制传

6、染源:根本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15 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1、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 2、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16 2、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2、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 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4、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 手卫生定义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洗 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卫生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 双手 目的:减少手部暂居菌 使用的手消剂具有持续抗菌作

7、用 31 洗手方法 34 35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 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3、体育锻炼 4、预防用药 二、托幼机构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44 托幼机构流行传染病的情况 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80%是呼吸 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 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 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 性痢疾。 3、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 4月和11月。 4、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 45 托

8、幼机构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托幼机构的特点 相对封闭 人群聚集容易相互传播 接触面广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儿童的特点 个体的免疫力较低 容易受传染 自我保护意识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 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 ) 2014-4-16 3、其他原因 一是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 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 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 二是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卫 生状况差、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是学校发生传染 病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因素。 4

9、7 三、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 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 人群普遍易感。 � 流病特点: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 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 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48 ☆一般预防 � � 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 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 2—3天传染性最强。 � 遵循呼

10、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详见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心境开朗,开窗通风,减少聚会。 �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 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 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 �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49 ☆疫苗预防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 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 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 � 日本法律规定,3~17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苗。 � 我国近几年开

11、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 50 2.麻疹(Measle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 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 喉分泌物传播。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人群普遍易感。 麻疹的潜伏 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 后有持久免疫力。 � 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 已经大大降低。 51 3.水痘(Varicella )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 � 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 咽喉分泌物传播 � 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 � 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

12、而 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 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日, 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 身免疫。 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52 4.流行性腮腺炎(Mumps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 毒所引起。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 病毒者。 �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 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 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5岁以上的儿童和 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 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 但以冬春季为主。

13、 53 5.猩红热scarlet fever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 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5~8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 为2~3日。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54 (二)消化系统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痢疾杆菌引起,简称菌痢。 �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 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 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粪→口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

14、中 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55 • 手足口病 •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 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 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 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 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 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 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 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最为常见。 56 • 传染源包括

15、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 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 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 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57 •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 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 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 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 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 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 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58 •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16、普遍易感,受感后可 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 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各年龄组 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 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 59 预防控制措施 • 个人预防控制措施 •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 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 3. 婴幼

17、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 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 被; •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 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 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 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0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

18、时,工作人员应戴 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表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 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 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决定是否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 假措施。 61 (四)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 红眼症,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

19、疾病。 � 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 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 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 能感染病原体。 � 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 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 日。 � 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 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 皮红肿症状。 62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病名 常见 麻疹 流感 猩红热 百日咳 风疹 水痘 流腮 流脑 甲肝 乙肝 8-12天 1-3天 2-4天 5-10天 10-12天 14-16天 14-21天 2

20、-3天 30天 60-90天 潜伏期 最短 6天 数小时 1天 3天 5天 10天 8天 数小时 15天 45天 最长 接受被动免疫者 28天 患者隔离日期 接触者观察期及处理 密切接触21天,被免者28 天 无合并症出疹后5天 退热后2天 一般不少于4天 发病后40天 一般不需要 出疹后7天 发病后10天 发病后7天 不少于40天 4天 7天 24天 25天 24天 30天 7天 45天 160天 集体机构人员4天 医学观察7天 21天,密切接触者可服抗 菌素预防 必要时5日内接种高效价 球蛋白 21

21、天 21天 7天。密切接触者可药物 预防 密切接触者42天 急 性 期 至 HBsAg 转 阴 , 恢 急肝密切接触者45天。此期间, 复 期 仍 未 转 阴 者 按HBsAg 园、所不办理入、转托。如系 职工,应暂停其工作 携带者处理 脊灰 乙脑 霍乱 菌痢 5-14天 10-14天 1-3天 1-3天 3天 4天 数小时 数小时 40天 21天 7天 7天 发病日起40天 发病后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后15天 症状消失后7天,如持续带 菌者应继续隔离 20天,可同时服疫苗预防 不检疫 5天,并连续3次

22、粪检阴性 7天。 四、托幼机构如何预防传染病 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 4、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64 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 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 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皮纸 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 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65 托 幼 机 构 传 染 病 预 防 与 控

23、 制 关 键 措 施 2014-4-16 儿童的健康状况 是否有多例病假或发热、 咳嗽、皮疹、呕吐等类 似症状 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 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主管领导 儿童的个人卫生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与个 人卫生行为指导 1.尽早上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 2.尽早要求学生就诊 1.勤用肥皂洗手 2.不随地吐痰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 生活用品 加强健康检查 加强教育与指导 确定学校有传染病流行 严把病从口入关,搞好 学校食品卫生 饮食饮水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 1.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2.不食生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 3.生吃

24、水果要洗净 4.选购新鲜食品 5.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6.冷藏或封盖剩余食物 消除校园环境内污染物及苍 蝇、老鼠等传播媒介 加强环境卫生 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1.勤开窗通风 2.勤清理垃圾 3.保持地面、桌面清洁 加强个人防护: 1.戴口罩 2.打喷嚏或咳嗽掩口鼻 3.避免用手擦眼或挖鼻孔 4.痰必须吐在纸巾中或马桶里 其他应急措施: 1.学校环境与物品的消毒 2.疫情发生时,减少室内集体活动 3.尽快向师生及家长通告相关情况 4.避免患病学生与其他人密切接触 66 5.患病学生及时就诊及留家观察 66 传染病报告的内容 根据2004

25、年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 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 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67 传染病报告的内容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26、、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 68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报告时限 � 甲类和乙类(艾滋病、SARS、禽流感、肺炭疽) 2小时 � 其他乙类、丙类 24小时 69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 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 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

27、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 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 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70 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老师和相关人员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及 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 71 班级与学生 教师要提醒班长或卫生委员在发现以下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 老师: ①有学生出现发热、出疹、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 ②班内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 学校教师 ①晨检时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原因; ②发现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

28、如发热、皮肤出疹 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迅速报告专职(兼职)卫 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者学校领导。 ③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 叮嘱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 专职(兼职)卫 生保健人员或学 校传染病疫情报 告人或学校领导 相关卫生部门和教 育部门 ①登记和跟踪各班级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做好常规 病假及缺勤记录、健全学校晨检制度。 ②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当地疾控部门请求 协助,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A.如学校某个班级或多个班级短期内同时出现多个学 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类似症状或共同用餐或饮 水史

29、; B.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 及腹泻等症状。 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 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 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 隔离和早治疗。 73 74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1、早发现:中小学、幼儿园要更加强化晨检制度。 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 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 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 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 步检

30、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校医院医生在 学生就诊时予以排查,及时发现。在传染病流行季 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 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 即到医院就诊。 75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 2、早报告:学校的校医或校医院有关科室的医师为 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 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 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 、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 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 时必须按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的要

31、求实行“零报告” 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 法律责任。 76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 3、早诊断: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要尽快 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和诊断依据报当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 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生 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120”急救电话,送 医院进行诊治。 • 77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 4、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 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 与之接触。根

32、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 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也应进行相应隔离。如发生爆 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同级教育局同意 ,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停止人群密集的活动等 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要教导学生少到人群集中的 场所,不要互相串门,不要探视生病的同学。 78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在疫情控制方面,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 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 2、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3、协助在易感人群

33、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4、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 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家长 的恐惧心理。 79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5、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 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 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 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 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80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6.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疾病监测、疾病流行 因素的调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

34、作。在监 测方面,要向卫生部门提供本学校的人口资 料、发病资料;通过晨检等各项措施,及时 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做好疫情登记等工作。 在卫生部门进行疾病流行因素调查时,向卫 生部门反应各种可疑线索,提供卫生部门需 要的各种资料,协助采集各种可疑样品。 81 五、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 82 管理参照标准 • • • • • • • • • • • • • • 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14934-1994

35、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8204.9~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2001年 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2年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有关消毒剂卫生标准、卫生部各类产品批件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 83 基本概念 1、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 到无害化的程度。 2、灭菌: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 3、

36、抑菌:仅使微生物暂时停止繁殖,停止消毒则微生物就可 能重新繁殖的叫抑菌。 4、清洗:用水或其他方法去除表面污物的过程称为清洗。 5、消毒剂与灭菌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药物,不能杀灭 所有的微生物。而灭菌剂是指用于灭菌的药物,它必须具备 歼灭一切类型微生物的能力。灭菌剂有时可做消毒剂使用, 反之消毒剂不能做灭菌剂使用。 6、清洗剂:是指能溶解渗透液的挥发性溶剂,用以去除表面 上多余的渗透液。 基本概念 7、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 体可能污染的环境与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8、预防性消毒:按不同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消 毒 9、终末消毒:传染源

37、离开疫源地后彻底消毒. 85 基本概念 • 标准预防:认定血/体液、分泌/排泄物均具有传染 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 接触非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 取防护措施。 • 基本特点: 双向防护 工作人员和儿童、环境 86 消毒注意事项 • • • • • • • • • 消毒人员经过培训 消毒目的:保护儿童、工作人员和环境 消毒时机:预防性、随时和终末消毒 消毒流程: 消毒方法的选择首选物理消毒或者生物消毒的方法 使用国家批准的消毒用品 消毒方法的规范应用 人员防护到位 避免消毒过度 87

38、消毒的基本要求 • 程序 (消毒)--清洗—干燥—消毒/灭菌--(冲洗)--(干燥)--使用 1234567 注: 1、非感染污染可以不做步骤1,但若特殊感染如甲类传染病炭 疽等烈性传染病病人体液污染必须先消毒后再清洗。 2、必须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成败的关键。 3、带水的物品放入化学消毒液中,会降低有效浓度。 4、注重消毒/灭菌因子,充分暴露于作用因子下,对作用剂量/ 浓度/强度和时间必须保证,才可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可靠。 88 消毒的基本要求 5、多数化学消毒液对人体皮肤黏膜有损害,消毒、 灭菌后需要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6、所有物品消毒后需干燥备用,带

39、水容易滋生微生 物造成二次污染,如体温计酒精消毒后干燥备用 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注意保洁,防止再次污染 89 消毒的基本要求 消毒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 紫外线、微波:防直接照射 • 气体化学消毒剂:空气中安全浓度:如臭氧 0.2mg/m3,通风设施、 臭氧或者过氧乙酸消毒后30min方可进入,循环风紫外线消 毒机15min开关间隔,消毒后物表冲洗去除残留。 • 液体化学消毒剂:防对皮肤/黏膜的刺激 • 锐器:扎、刺或割伤 90 托幼机构的物品消毒 1、教室表面消毒 3、体温表的消毒 5、室内空气的消毒 7、织物类的消毒 9、饮用水的消毒 11

40、、隔离观察室消毒 2、玩具的消毒 4、图书消毒 6、餐、茶具的消毒 8、手卫生 10、工作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12、卫生间、便器的消毒 91 原则: • 尽管采用物理消毒,少用化学消毒剂。 •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一定要去掉残留。 • 化学消毒剂要妥善保管,在有效期内使用 ,定期监测浓度。 92 教室(活动室)表面消毒 1、教室(活动室)表面主要包括墙面、地面以及可以搬动的小型 器物和不宜搬动的大型家具表面,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室内地面 采用湿式清扫法。 2、饭桌每次在开饭前15~30min,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待干后使用。 3、定期或当发

41、生传染病时可对教室(活动室)四壁、门窗、地面 、桌椅、围栏和大型家具的表面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或液喷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洗净。 4、耐热的小型器物可用煮沸法消毒15~30min,不耐热的小型器 物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处理。 93 玩具的消毒 – 玩具和大型玩乐器械的表面应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以使用洗涤 剂或抗菌清洁剂与温水清洗,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 的玩具还可用刷子刷洗。 – 被传染病病孩污染过的玩具,要用化学消毒处理法处理,可根 据玩具的制作原料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 ①塑料、橡皮、木器玩具可用250~500m

42、g/L含氯消毒剂 浸泡30min。 • ②纸质、长毛绒等玩具可用臭氧熏蒸,可选用有卫生部卫 生许可批件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 94 体温表的消毒 酒精浸泡消毒:先用75%酒精浸泡30min后干燥备用 95 图书消毒 • 太阳曝晒:将图书翻开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8h。 • 微波消毒:将图书用湿布包好,至微波炉内,在650W 功率下作用4~7min。 • 紫外线消毒(只能消毒外面一层):用高强度便携式 紫外线灯距书3cm照射5~30s,翻转后再用同法照射 另一面。 96 餐、茶具的消毒 – 餐、茶具应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43、五保洁的清洁消毒顺序,当发现传染病时,餐、茶 具的清洁消毒则应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顺序 进行。 97 食(饮)具消毒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 餐/杯具的处置流程:除渣→洗涤→清洗→消毒→清洗→保洁 • 清洗容器的选择、消毒液配置或消毒柜的正确使用 • 食(具)消毒间(室)必须建在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远离厕 所,有三防设施 • 消毒食(饮)具应有专门的存放柜,避免与其他杂物混放,并 对存放柜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干燥、洁净。 98 餐、茶具的消毒 (1)煮沸消毒法:将碗、筷、茶杯、奶瓶全部浸入水中,碗 、杯等应灌满水竖立

44、放置,并且中间留有间隙,待水沸腾时 开始计时,持续15min,消毒完成后倒干沸水,晾干放在洁 净的碗柜或冰箱冷藏室中备用。 (2)食具消毒柜:将碗、筷、茶杯等放于消毒箱内消毒。 (3)消毒后的餐、茶具不能用抹布擦干,沾附与碗筷上的水 分,可让其自行干燥或用经消毒处理后的洁净抹布擦干。 (4)营养室的熟食盛器、用具等,可采用流动蒸汽消毒 20min~30min 99 食具消毒柜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 • 一般有臭氧、紫外线、红外线和高温消毒的方法 • 建议选取臭氧或远红外线的消毒柜 • 远红外线和高温(200°C)消毒:属于热力消毒,同时达到 消毒和干燥的

45、目的 • 紫外线消毒局限:可照射到的物表消毒,穿透力弱,仅靠紫 外线消毒的消毒柜是不适用于食具消毒。臭氧消毒:湿度、 温度、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对效果影响大。紫外线灯管和臭 氧发生器有使用寿命。 100 消毒柜使用注意事项 1.应将餐饮具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柜内消毒,可缩短消毒时间,降低电能 消耗。 2.碗、碟、杯等餐具应竖直放在层架上,最好不要摞起来放,为缩短烘干时 间和减少水垢沉积。竖直摆放可以使器皿中的积水尽快流到消毒柜下部 的水槽里。 3.塑料等不耐高温的餐饮具不能放在高温消毒柜内,以免损坏食具。陶瓷碗 、盘、缸、钵等在上彩釉时,其釉质、颜料

46、都含有有毒的铅、镉等重金 属。平时,这些物质是比较稳定的,但遇到高温则容易溢出。而食具消 毒柜在工作状态下,内部温度可高达200℃。经常在这些消毒过的彩瓷 里放置食品,会使食品受到污染,危害健康。 4.在进行臭氧消毒的时候,严禁打开柜门,以免臭氧泄漏。 101 消毒柜使用注意事项 5.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时要注意紫外线是否透露出来,紫 外线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6.消毒结束后不要马上打开柜门,应等待20min后再打开柜门 ,一来可使消毒的效果更佳,二来可以使消毒柜内的臭氧还 原。 7.柜内定期保洁,定期将柜身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倒出抹净。使

47、 用一段时间后要清理长期积存在金属支架和底部的水垢,清 洗水垢可用醋酸或空气加湿器专用除垢剂。 8.不要把带水的食具放入柜内又不经常通电,这样会导致消毒 柜的各电器元件及金属表面受潮氧化。如在红外发热管管座 处出现接触电阻,易烧坏管座或其他部件,缩短消毒柜的使 用寿命。 婴幼儿衣物消毒 • 婴幼儿使用的餐巾、小毛巾、被褥等织物必须消毒 • 煮沸消毒:毛巾、尿布等应专人专用,用后分类清 洗消毒,先清洗再煮沸10min后晒干备用。有腹泻 、肠炎等症状时,时间延长10-20min。 • (2)消毒剂浸泡消毒:毛巾、尿布、被褥等先清洗 再用500m

48、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用清水冲洗备 用。在传染病发病班级,与其他未发病班级分机或 分时段清洗消毒,浸泡时间延长至1h时布套洗消, 棉絮污染较轻日光下曝晒,污染重按感染性医疗废 物丢弃。 手卫生 • 手卫生的概念 • 洗手时机: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或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 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 有传染病发生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手足口、酒精 • 擦手毛巾专人专用 • 洗手方法 104 饮用水的消毒 • 不能直接饮用生水。自来水在常压下煮沸,待 水沸腾后,方可食用。 • 饮用桶装净水的,最好从开水口接水晾凉饮用 。同时加强

49、饮水机的消毒,定期用250mg/L的 含氯消毒剂进行冲洗消毒,消毒后应用清水冲 洗干净。 105 工作人员的清洁、消毒与隔离 •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定期体检,1次/年。 •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作服每周清洗1―2次 ,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接触食物时应加 带口罩和帽子。 • 营养室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理发,勤洗澡, 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正确洗手。 • 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经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定期 接受卫生知识培训。 • 卫生保健室工作人员隔离技术应用 106 隔离观察室消毒 • 不同病种患儿分室隔离,物品专用

50、,用后消毒完成方可带出。 • 入室更穿隔离衣(或专用工作服),出室脱去,挂在固定处, 并做手卫生。一班一换,隔离衣应单独洗消,可用500mg/L含 氯消毒剂浸泡30~60min。 • 加强日常消毒,患儿离开室后作终末消毒,可用含有效氯 1000mg/L消毒剂拖檫、浸泡,作用1小时。 • 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加强通风,通风不畅时辅助机械通风。 必要时做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用3%过氧化 氢按15ml/m3计算用量,在无人情况下门窗紧闭熏蒸30min后 再开窗通风。 107 卫生间、便器的消毒 • 地面每天用清水拖擦清洁,当发现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可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擦,每天2次。 • 幼托机构公用痰盂、蹲板必须消毒,对疑为肠道传染病病孩 以及肠道传染病发病观察班级使用的专用痰盂,必须单独消 毒处理,痰盂可用0.5%过氧乙酸或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 剂浸泡30min,粪便可用有效溴含量5000mg/L的二溴海因消 毒粉消毒1~2h后倒入化粪池。 • 清洁工具应分班专用并每天清洗。 108 核心任务 1. 加强传染病防治,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 2. 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 食物中毒事故 3. 加强手卫生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预防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