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介绍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1300999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彝族文化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彝族文化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彝族文化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彝族文化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文化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族概况: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 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 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 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 区和六盘水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 7762286。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原有一种表意 文字,史称囊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 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形成历史: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

2、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 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洋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 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 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 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 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 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 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 (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 部、四川南部

3、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 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 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 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

4、司、土目、 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 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文化艺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 文化。各地彝族流传许多记载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已发现的 有上千种之多,现已陆续翻译、整理出版,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宗 教学等方面。还有一些彝文铸铜、碑刻及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在医药 学方面,彝文著作中也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彝族普遍采用夏历。近年来,也 有人认为古代彝族先民使用过十月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 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 的曲调有固定的

5、词,有的没 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 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 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 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 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彝族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亥IJ、绘画等。漆绘主要多施 于碗、盘、壶、杯、盔甲、护腕、盾牌、箭筒、马鞍、马笼头、月琴、口弦 之上,颜色以黑、红、黄三种色彩为主。刺绣为彝族妇女所善长,常绣在头 帕、擦尔瓦、衣袖、衣大襟、裤脚、挂带、烟荷包、腰带等上。风俗习惯:“爬花房”-

6、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姑 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 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 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 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 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 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 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 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

7、碗,在新娘头上 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 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 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 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 叶等 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曝曝”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 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 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 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

8、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 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地为其保驾护航。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 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 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 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 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 实行

9、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 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宗教信仰: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 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民族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 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给 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 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饮食习惯: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

10、次为养麦、大米、土豆、 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 (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蛇蛇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 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传统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 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 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 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 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 和田间,然后相聚

11、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弥勒县可邑村地处弥勒县城之北,西山地区偏东北,距县城 21公里,坐落在靠西、北、南的斜坡上,平均海拔1930米,全村有203户710人,阿细族(彝族支系)占 %森林覆盖率80%是世界十大名曲“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 的地方之一。2008年,可邑村实现社会总产值 320余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9余万元, 旅游业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242元。可邑村已有350年的历史,海拔1780 米,全村有188户阿细人。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能歌善舞,“阿细跳月”是他们 的最爱。彝族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得比较完整。虽然距县城仅十几公里,但这里的阿细人并未受到太多现代化、商品经济的“冲击”,仍保持着古朴的民风民俗。这里是云南少数民族招牌舞蹈阿细跳月(阿细人在庆祝丰收和胜利时的一种舞蹈)的故乡,也是阿细的先基(阿细人用口头流传下来的创始史诗)的发源地。阿细跳月和阿细的先基浓缩着阿细文化的精华,是可邑村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走进可邑,观看舞姿豪放,节奏明快的阿细跳月 ,领略古老纯朴的民族风情,感悟原 汁原味的阿细文化,让慕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