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1300147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95.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迁移性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提要 迁移性写作是灵活开放的写作方式,是拓宽思维的训练方式,是提高课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最佳的写作方式。关键词:迁移性 创新一、课题的提出职中语文课本选编了大量名作和经典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较好地领会到文章的精髓。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学生很快就会淡忘掉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甚至文章的中心,更不用说文章的写作特点之类的东西了。因此,尽管老师讲得再好,最后的结果仍是很令人失望的。所以,语文课总给人一种“少、慢、差、费”的感觉。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和学生就能“学”好得似乎难以形成等比例的关系。对课文的学习效果能否得以

2、改进呢?我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觉得只有通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迁移性写作训练这一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功效,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二、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进行迁移性写作的方法很多,可以仿写,也可以从课文中引申出一个话题进行写作,还可以进行赏析性写作等等,灵活的开放又不拘一格,全在于教师的分析、引申和引导,凭借教材载体,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信息,开拓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发挥的余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经过几次训练,我尝试了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写作,效果较好:(一)模仿创新法这与过去所说的仿写有点相似,但要求更高,它必须结合时代,奏响时

3、代的主旋律,要“仿”中出“新”,与时俱进。这就使学生不得不反复阅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创新,在反复阅读的同时,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文章中那些优美的文句和结构布局就能较好的印入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终身受用。例如教授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一名篇时,我在布置预习时就明确提出写作要求,要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写一篇文章。当时广州刚刚被评为“国际性花园城市”,其中许多美丽的景点,与具有传统的古典风格特征的苏州园林比,具有时尚、现代文明的气息,中西结合,别具一格。我让学生选择一处景点写一篇文章。同学们纷纷四处活动,有的选择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广场为文,有的选择白云山的云台花园为例,也有的以市府前的公

4、园为题作文等等,不一而足。文章中描写了绿草如茵的草坪,流光溢彩的灯饰,美仑美奂的喷泉,现代文明尽现笔下。学生们从不同地点、不同角度写出了广州这个国际性大都市的繁荣美丽,对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理解。不少学生还灵活运用了苏州园林中的“别出心裁”、“如在画图中”等语言,做到学以致用。我从中挑选了6篇文章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让学生把文章打印出来再贴堂,他们都非常积极,很快就把文章打印出来,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的作文训练,把纯粹的课文学习变为引入社会这个大学堂中去,培养了学生观察广州,欣赏广州并加以歌颂的情怀,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文章与时代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二)话题法例如可以结合正

5、热播的电视剧中与课文有关的剧情来分析,或引用一些课外读物加以引申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展评论角度,使学生能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如教授内蒙访古一文,文章有一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好”,如何理解“有的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通过老师的分析,同学们明白了和亲政策是以和平的方式改善了封建关系,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生灵涂炭、家破人亡要强百倍,昭君出塞使两国交好长达60年,受到当地人民一致称赞、世代景仰,是光荣而伟大的,绝不存在任何屈辱的问题。这时,我引用了当时正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大帝中的情节来说明和亲与战争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康熙为养精蓄锐以消灭西夏

6、,不得不答应西夏王的求亲,忍痛把最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女儿不从,他忍泪劝道:“大清是朕的,朕也是大清的”女儿出嫁前,含泪问孝庄皇太后:“将来,假如父皇和我夫君打仗,我站在哪一边呢?”孝庄搂着孙女,泣不成声:“你呀,两边你都要帮,又都不能帮,你看着办吧,这样的事,我经历得太多了,”野心勃勃的西夏王很快又发动起侵略战争,想一统中国,双方展开激战,公主夹在中间,但阻止不了双方的屠戮,最终,在她苦苦哀求下曾放生过她皇兄的夫君还是被杀死在皇兄的刀下,她目睹夫君的头被皇兄割下,昏死了过去人性和亲情在战争中荡然无存。同学们听了,大为动容,对战争又有了新的体会,对和亲政策又有了另一番理解。但有的同学却有不同观点

7、,认为战争带给人们竞争向上的观念。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战争夺得土地或失去土地,强大的国家消灭弱小的国家从而扩大地盘,建立更强壮的国家,就像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一样。而朝代更替,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对美伊战争,有的同学同情伊拉克人们,强烈谴责美国违反联合国宪章攻打别国的霸权主义行为,而有的同学却认为美国发动的是反恐战争,是为了消灭恐怖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况且美国是超级大国,有实力为什么不显示显示,打伊打得好!还以元世祖曾带兵打入欧洲,一路征服亚欧众多国家为例,大抒特抒中国人的辉煌战绩。从而论证 “争权争霸”乃人之常情,“落后挨打”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生存的法则弱肉强食。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自

8、己必须强大。对于战争,我还以一篇短文致命的母爱(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2003、5)为例,让学生们进一步去领悟战争的残酷性。母爱是不分敌我的,是人之天性,然而敌人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在享受母爱呢?对敌人施以母爱不就是自找死路吗?另外,我还引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来说明战争使一位母亲痛失4个儿子,为保住她最后一个儿子的生命,7人的营救小组牺牲了5人。我力图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争,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信息,让他们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果然,在布置话题作文“战争”时,他们思路大开,写出了上述各种各样观点的文章。通过以“战争”为话题进行作文,欣喜的看到学生们的思想日臻成熟:有个人观点,不会人云亦云

9、,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做到“事事关心”,体现了新时代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三)赏析法学习完叶圣陶先生的背影赏析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初步了解了赏析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要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作品的情境中或当作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去加以想象,体味其中的意蕴和情感;又要在理解了作品内容后,站到客观的立场上,冷静地对作品做出评判。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的意识,如何使之具体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呢?我注意到课后的一道练习题:回读鸿门宴,赏析该文在选材与剪裁上的特点。我把赏析的范围扩大到本学期所学过的所有课文。这样做也正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教学过程的实施,要突破传统的程式,对传统程式里的一些

10、教学环节,或可删减,或可增设,或可合并,或可变序,或可强化,或可改善。这么一改,学生的选择范围和发挥余地也就大多了。他们尝试着既“进入”作品同时又要“跳出”作品去欣赏文章。他们还尝试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文章所隐含的意思,发现其“言外之意”、“无穷之意”,写出了一篇篇稚嫩的、令人可喜的赏析性文章。例如有的同学赏析鲁迅的名篇药中的明暗双线结构对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对这种结构大为欣赏,认为“不愧为大家手笔,构思一流”,值得学习仿效;有的对文章中提到的“人血馒头”从刚开始感到恶心不忍心卒读到学习完后深刻地理解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毒害,是民众变得愚昧、麻木的根源,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唤醒、发动和依

11、靠民众,夺取革命的胜利。接近一半的同学选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诗匆匆来赏析,他们认为诗中的语言特别优美,更欣赏作者那不甘于虚度时光,要有所作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警醒自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想立稳脚根就必须根除那种“混”日子的思想;个别学生特别欣赏台湾女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对作者所拥有的世外桃源般的“空中楼阁”大为羡慕,指出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而提出要重视环保的观念。也有的赏析韩愈的古文师说中那种“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从师风尚,指出现在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提出要重建尊师好学的风尚。还有几位学生赏析司马迁的鸿门宴,对文章中刻画的刘项两大集团之间的刀光剑影、扣人心弦

12、的明争暗斗拍案叫绝。通过写赏析性文章作文,学生们真正的掌握了如何赏析文章的方法,并且促使他们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品析文章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写作能结合时代,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又训练了写作能力,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可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三、效果评价进行迁移性作文训练,我发觉学生们的写作能各抒己见,题材新颖,观点独到,写作的兴趣也大为提高。也使我明白了一点: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文章有新意,有思想性,作文的布置是关键。如果孤立地让学生写一篇记人、叙事、绘景的作文,恐怕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选用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题材,难以出新、出

13、奇,多为应付式的拼凑性老三篇。而如果让他们模拟所学课文,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以引申、创新,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境界,而由此进行写作,反过来使学生不得不反复回读课文,这样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长此下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肯定会有一个大飞跃!所以,我认为,迁移性写作是灵活开放的写作方式,是拓宽思维的训练方式,是提高课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最佳的写作方式。参观文献:1、张鸿兵“纵导横拓尽潇洒”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5期2、黎雪芬“也说虫子不爬怎么办”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5期 英文摘要:Migratory nature writing is the nimble opening writing way, is opens up the thought the training way, is enhances the text study effect the teaching way, raises the innovation spirit best writing way which the student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英文摘要: 窗体顶端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