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81202724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年七年级期中历史考试(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开发区中学)选择题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元谋人【答案】D【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所以答案选D选择题“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 水稻和小麦B. 水稻和粟C. 小麦和粟D. 水稻和玉米【答案】B【解析】试题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原始农业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古代

2、农耕生活中,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代表,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粟,就是所说的“南稻北粟”,本题选D选择题 舌尖上的中国 2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A. 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答案】C【解析】试题结合所学可知,半坡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故选C项。选择题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 小明:元谋人、北京

3、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B.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 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D.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七千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项,答案选择A。选择题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 )A. 黄帝和尧 B. 黄帝和炎帝 C. 黄帝和舜 D. 黄帝和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炎黄二帝为中

4、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选择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始于传说中的A. 黄帝时期B. 尧时期C. 舜时期D. 禹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神州指中国,轩辕指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

5、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更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选A。选择题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了有息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袭制的史实。禹建立了夏朝,他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选B。选择题电视剧封神榜中,两位神话人物“哪吒”“二郎神”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A. 大禹B. 商汤C. 周武王D. 周厉王【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

6、建立。周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在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封神榜就是武王伐纣为背景的。故选C。选择题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A. 奴隶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的众多的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故选C。选择题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A. 四羊方尊B. 大型青铜立人像C. 司母戊鼎D. 青铜神树【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青铜文明。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

7、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6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C。选择题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 甲骨文B. 小篆C. 隶书D. 行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来看要求考察记录商王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的文字,而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更晚,排除答案B、C、D,所以只能选择A.选

8、择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 水利事业的发展C.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C【解析】试题此题四个答案都属于生产力发展方面,早在商代青铜器就广泛使用,与春秋战国不符A排除;水利事业只有秦国发展不能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B排除;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耕作技术,D排除;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所以C是最佳答案。选择题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春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9、查春秋时农业的发展。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掘出一批铁农具。因此,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已开始出现铁农具。故选D。选择题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韩 赵 楚 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家分晋的史实。三家分晋指的是战国初年,五霸之一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联合废掉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了。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重要分界点,

10、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此,韩、赵、魏都成为了中原大国,再加上原有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故选B。选择题商鞅变法后,普通老百姓要想当上官吏、成为贵族,可以通过以下哪一途径A. 努力耕织B. 被贵族收为义子C. 经商致富D. 立下军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后,普通老百姓要想当上官吏、成为贵族,可以通过立下军功这一途径,故D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A不合题意;被贵族收为义子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故B不合题意;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选择题修筑在岷

11、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隋朝大运河D. 灵渠【答案】A【解析】试题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四川的一大景点。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

12、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选择题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 “无为而治”C. “民贵君轻” D. “法治”【答案】B【解析】试题 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的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法治”是韩非子的主张。故答案选B。选择题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A

13、. 丞相 B. 御史大夫C. 门下省 D. 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时具有监察职责的官僚机构。秦朝时,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故答案选B。选择题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上铸刻着“半两”二字,其字体是A. 甲骨文B. 隶书C. 小篆D. 草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故C符合题意;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故A不合题意;隶书是汉代通用文字,故B不合题意;草书始于汉代,唐朝成为一种书法艺术,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大泽乡B. 陈C.

14、巨鹿D. 咸阳【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A。选择题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是A. 嬴政B. 刘邦C. 项羽D. 陈胜【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故B符合题意;嬴政建立秦朝,故A不合题意;项羽、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选择题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15、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故A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出现的“治世”,故B不合题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唐代出现的“治世”,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16、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 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与丝麻。”(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其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作用?(3)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4)材料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为此,两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作用如何? 【答案】(1)商鞅变法;“倾邻国而雄诸侯”。(2)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17、建国家。(3)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重农思想;汉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西汉初年,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倾邻国而雄诸侯”。(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18、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夫农,天下之本也”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汉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西汉初年,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19、问题。(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图片反映了“孔夫子”怎样的政治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3)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三 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材料四 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五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4)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是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他们各属于哪一学派?(5)当时思想

20、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6)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答案】(1)春秋;儒家;论语。(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思想核心是“仁”和“礼”(3)教育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4)儒家孟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5)百家争鸣。(6)热爱和平。关注民生。推进法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三问依据所

21、学可知,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一书中。(2)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为政以德”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3)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4)依据材料信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此内容是孟子的名言,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依据材料信息“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可知,此内容反映了道家学派庄子的思想;依据材料信息“事在四方在中央“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法家韩非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当兼相爱,交相利”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墨家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5)依据思想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6)开放性题目,热爱和平、关注民生、推进法治;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