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113106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汝南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 施 方 案汝 南 县 水 利 局河南省驻马店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年8月批 准:叶开然审 查:郭志强校 核:蔡艳华编 写:岳 红 肖 强 耿 黎 目 录1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基本现状- 2 -1.3工程总体布局- 4 -1.4项目建设内容- 5 -1.5资金投入与筹措- 7 -1.6工程建设与施工- 8 -1.7工程管护与保障措施- 8 -1.8项目宣传- 9 -1.9效益分析- 10 -2项目概况- 11 -2.1自然状况- 11 -2.2经济社会状况- 21 -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及存在问题- 22 -2

2、.4建设目标- 25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7 -2.1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8 -2.2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0 -4 建设方案- 33 -4.1项目建设范围和布局- 33 -4.2工程建设内容- 35 -5 工程设计与建设- 39 -5.1设计依据- 39 -5.2建设标准- 40 -5.3工程设计- 40 -5.4施工组织设计- 52 -6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56 -6.1投资预算- 56 -6.2资金筹措- 61 -6.3资金使用- 62 -6.4资金整合- 64 -7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66 -8 效益分析与评价- 69 -8.1经济效益- 69 -8.2国

3、民经济评价- 69 -8.3社会效益- 74 -8.4生态效益- 75 -9 保障措施- 75 -9.1组织保障- 75 -9.2制度保障- 76 -9.3项目宣传方案- 81 -附件: 河南省汝南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预算书1概述1.1项目背景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为保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按照河南省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豫财农20107号)的有关要求和水利厅关于报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度建设实

4、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确定的范围和内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遵循项目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的原则,依据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考虑到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前期工作、水源、水利技术力量及当地农民建设积极性等因素,选择南余店乡和梁祝镇2个乡镇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地点,实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支持粮食核心区内的田间工程,完善灌排体系建设。力争建出精品、创出典型,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2基本现状汝南县位于河南省南部,京广铁路以东。西连驻

5、马店、确山,东邻平舆,北靠上蔡,南与正阳隔河相望。地处北纬3238至3311,东径11409至11435。南北长平均60.7km,东西宽平均48.3km。汝南县地处淮北平原,属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地势平坦低洼,为河间冲积湖平原和低平洼地。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6-49m之间,坡度较小,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在1/4000-1/6000之间。南余店乡位于汝南县城东南50km,总面积52 km2,辖10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65万亩,总人口2.56万人。梁祝镇位于汝南县南部,距县城30km,全镇总面积96km2,下辖18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9.6万亩,荒滩水面1万亩,

6、总人口4.6万,开(封)龚(家棚)公路穿境,该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史称“平阳郡”。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6.43亿元,增长12.1%;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亿元;财政支出完成1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8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1元,增长15.3%;农村人均纯收入5895元。本年度实施工程范围涉及南余店乡和梁祝镇2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人,项目区总面积39.1km2,总耕地面积3.57万亩。项目区现有机井154眼,其中完好机井124眼;各类配套建筑物6

7、3座,其中生产桥涵30座,完好率48%;项目区内基本无大的河道流过,部分排涝沟道上建有排涝涵闸及低堰,沟道长156.42km,其中支沟2条(徐坡沟和天堂寺沟)长9.2km,现状沟道大部分为下切沟道,淤积严重,且建有路坝,壅水严重。项目区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夏季炎热、多雨,多吹偏南风;冬季寒冷,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为1851.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水量为925.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483.1毫米,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13天。项目区有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4个亚类,11个土属,34个土种。黄棕壤土

8、占项目区土壤面积的43.35%,主要分布在臻头河以南地区,土层厚薄不均,耕层浅,肥力低,耕层有机质含量1.14-1.19%,五氧化二磷10.5-15mg/kg;项目区属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1.31-1.43%,全氮0.086-0.110%,五氧化二磷3-12mg/kg,氧化钾90-140mg/kg。本土壤上浸易涝,下渗困难,不耐干旱,适耕期短,酸碱度PH为7.5。据统计汝南县建国以来已建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夏秋多洪涝、冬春常干旱,有时干旱和洪涝在一年内重复出现,仅2000年以来,汝南县就发生旱灾三年、洪涝灾害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大搞水利建设

9、,兴利除害,防洪除涝,发展灌溉,植树造林,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工情、水情及自然界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我县的洪涝和干旱并没有得到根治,仍然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汝南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1)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区灌溉面积逐年缩小;(2)井灌区普遍缺少电力配套;(3)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4)农村劳动力紧张,农民投工投劳数量逐年减少;1.3工程总体布局项目区设计以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为原则,依据当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

10、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新打、维修机井、机泵配套;由于项目区地处平原,农田易涝,设计按照5年一遇标准整治排涝沟道,根据沟道和村庄实际情况适当新建、维修建筑物。坚持水源、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确保工程建成后,充分发挥效益。1、支、斗、农沟布置项目区的排水体系较为完善,基本维持原有支、斗、农沟及其配套建筑物工程的总体布局。本次建设不再新开挖排水沟,仅对现有沟道进行整治,使其达到5年一遇排涝标准。2、机井布置根据项目区机井出水量,确定单井控制面积及影响半径,在满足井距及控制面积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地形、道路、农作

11、物种植垄向等因素,机井采用方格或梅花形式布置。3、建筑物布置项目区支、斗、农与路交叉处及沿路农机下地处设置桥涵。1.4项目建设内容根据3年建设方案,2012年度建设项目区涉及梁祝镇、南余店乡2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建设项目区总耕地面积3.57万亩,总人口1.67万人。年度具体实施地点及范围如表1-4-1。表1-4-1 项目建设范围表建设年度(年)建设范围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乡(镇)名称行政村名称2012年南余店乡秧湖安庄0.270.270.47杨围子0.150.150.36李楼0.360.360.8潘庄0.1310.1310.66小计1.091.092.29梁祝镇庞

12、庄0.30.30.66徐坡0.28 0.28 0.62小计0.79840.79841.28合计1.671.743.57安排的主要工程内容有:南余店乡和梁祝镇2个乡镇6个村区域内的沟道整治、配套建筑物改造、新打及维修机井、机井配套工程建设。工程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6万亩。1、机井工程新建机电井560眼,新打机井及配套560眼,维修机井30眼。2、排涝沟道整治工程排涝沟道疏挖156.42km。3、配套建筑物工程维修桥涵30座,新建桥涵467座。具体建设内容见表1-4-2,1-4-3。 表1-4-2 2012年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内容汇总表 项目 项

13、目区机井工程(眼)新打机井维修机井配套机井合计56030560南余店乡小计39525395秧湖901090杨围子60560李楼1356135潘庄1104110梁祝镇小计1655165庞庄50550徐坡115115表1-4-3 2012年排涝工程建设内容汇总表项目区名称新建桥涵维修桥涵(座)沟道整治长度(km)长宽(m)座数(座)合计39930156.42南余店乡小计2181095.8681654483452735525702431过路涵D=0.641过路涵D=0.836梁祝镇小计1812060.2682482452435302550242134砼拱桥2过路涵D=0.824过路涵D=0.6261

14、.5资金投入与筹措1.5.1工程投资编制依据采用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豫水建200652号)等有关文件和编规;主要原材料价格采用工程所在地2011年第四季度市场价格水平。本工程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513.5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449.097万元,临时工程21.40万元,独立费用16.00万元。主要工程量为:土方28.26万m3,砌石0.8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37万m3。主要材料用量为:水泥2510.05t,砂5108.16m3, 碎石2591.53m3,块石8611m3,柴油21.96t,汽油8.08t,钢筋323.36t,总工

15、时数173.04万个。1.5.2资金筹措本年度实施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市、地县及受益区群众共同筹集,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筹资800万元。市级财政筹资160万,县级财政筹160万元,资群众自筹80万元,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重点、骨干等工程建设,市级、县级和群众自筹部分将用于重点及骨干工程的配套建设。群众自筹可采用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豫政201036号)的相关要求,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涉及各项区内行政村将组织群众按照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筹措方面资金,加大

16、投入力度,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表1-5-1 2012年工程投资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万人建设年份工 程 投 资合计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县级财政群众自筹投资小计群众投资受益人口投劳折资劳动力人数2012年20008008001601608019.801.6760.20.951.6工程建设与施工河南省汝南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内容有: 1、小型水源工程:新建机电井560眼,新打机井及配套560眼,维修机井30眼。2、排涝区治理工程:排涝沟道疏挖156.42km。3、排水沟道配套建筑物工程:维修桥涵30座,新建桥涵399座。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较好,能够

17、满足施工要求。年度施工安排在2012年4月动工,2012年7月完工,总工期4个月。1.7工程管护与保障措施1.7.1工程管护为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久正常的运转发挥预期效益,我县将采取以下具体管护措施。第一、把项目立项、方案设计作为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管护的关键。第二、明晰产权,明确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转和长期发挥效益。第三、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引导、组织,成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让政府省心,群众满意,一次建成,长期见效。第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项目区农民的自觉爱护工程的自觉性,使管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1.7.2保障措施小

18、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将采取如下保障措施:(一)为了加强对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增强部门协调联动,多方配合,形成合力。(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县级报帐制。(三)严格管理,确保质量。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效益的发挥,主要从材料、设备、施工队伍、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把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关。(四)明确工程的管理责任,确保工程可

19、持续利用。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关键是明确管理责任,我县将在工程验收当中促进建后管理,为工程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8项目宣传农村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农村水利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群众性的事业。新时期农村水利项目宣传工作任务艰巨,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田水利项目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加大力度,落实措施,努力推动农田水利项目宣传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此,我县将在项目宣传发动中做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创新格局;把握规律,善于引导;健

20、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阵地,扩大影响;增强素质,提高能力。1.9效益分析灌溉效益:工程建成使用后,灌溉效益将大为增长,可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年平均粮食作物增产258.17万kg,年平均经济作物增产73.23万kg;年平均粮食作物增产效益为216.86万元,年平均经济作物增产效益为117.17万元,故年平均工程灌溉效益为334.03万元。排涝效益:根据该区实际情况,改善排涝面积2.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年平均粮食作物增产61.75万kg,年平均经济作物增产33.15万kg;年平均粮食作物增产效益为129.68万元,年平均经济作物增产效益为132.6万元,故年平均排涝效

21、益为262.28万元。节能效益:工程建成使用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6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为86.25万m3,年节能效益为19.15万元。根据规范要求,国民经济评价以经济净现值、效益费用比、经济内部收益率来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8.37,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指标;经济净现值ENPV为1685.99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EBCR为1.3,大于1,因此,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2项目概况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汝南县位于河南省南部,京广铁路以东。西连驻马店、确山,东邻平舆,北靠上蔡,南与正阳隔河相望。

22、地处北纬3238至3311,东径11409至11435。南北长平均60.7km,东西宽平均48.3km,辖7镇7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80.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9万人;总面积1502.3km2,其中耕地面积14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7.86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平均单产720斤,发展高效农业59.7万亩,占耕地资源的41.37%。汝南县地处淮北平原,属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地势平坦低洼,为河间冲积湖平原和低平洼地。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6-60m之间,坡度较小,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在1/4000-1/6000之间。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夏季炎

23、热、多雨,多吹偏南风;冬季寒冷,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为1851.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一年中以夏季日照时数为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年平均气温为15,平均一年中有6个月的气温高于平均值,其中约有40%的年份有7个月的气温高于平均值,最热一般出现在7月,其中有20%的年份出现在6月和8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其中有25%的年份出现在12月或2月,从2月份开始温度逐渐回升,3月至6月每月以5-6的速度递增,7月达最高峰,接着缓慢下降,从9月份起每月以5-7的速度逐渐下降。升温最快的为4月,降温最快的为11月。年平均降水量为925.6mm,平均雨日

24、为96天,降水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多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气充沛,雨量大,降水平均为400.4mm,占全年降水量的49%。年平均蒸发量为1483.1mm,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13天。从年平均总降水量来看,可满足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降水的年、季变幅大,降水集中的时段不同,加之各种农作物对水份的需求量有差异,所以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有旱、涝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寒潮、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这些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1.3水文地质根据河南省第二次土壤调查成果,汝南县有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4个亚类,11个土属,34个土种。黄棕壤土占土壤面积的43.35

25、%,主要分布在臻头河以南地区,土层厚薄不均,耕层浅,肥力低,耕层有机质含量1.14-1.19%,五氧化二磷10.5-15mg/kg;项目区属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1.31-1.43%,全氮0.086-0.110%,五氧化二磷3-12mg/kg,氧化钾90-140mg/kg。本土壤上浸易涝,下渗困难,不耐干旱,适耕期短,酸碱度PH为7.5。2.1.4水资源平衡分析2.1.4.1项目区内水资源状况(一)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由下算:式中:W径-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 a-径流系数,根据水文手册一般取0.2-0.6,本次计算取0.25; X-多年平均降雨量,mm; F-产流面积,km2,F=39

26、.1km2。 根据汝南县1990-2010年的长系列降雨资料可求得多年平均降雨量,并绘制年降水量频率曲线,不同频率降雨量可在频率曲线中查得。 表2-1-1 1990-2010年年降雨量经验频表降雨量排序后( Ki-l)2P=m/ ( n+l )序号年份( mm)年份降雨( mm)l00%11990705.920001290.90.464.5521991913.820031175.20.289.0931992413.919981124.40.2113.6441993598.620051091.30.1718.1851994481.91996975.60.0722.7361995563.02007

27、969.30,0727.2771996975.61991913.80.0331.8281997442.32008855.60.036.36919981124.42010814.70.0140.91101999594.82006784.80.0045451120001290.92002728.20.0050.00122001422.61990705.90.0154.55132002728.22009606.10.0559.091420031175.21993598.60.0563.64152004576.51999594.80.0568.181620051091.32004576.50.0672

28、.73172006784.81995563.00.0777.27182007969.31994481.90.1481.82192008855.61997442.30.1886.36202009606.12001422.60.2090.91212010814.71992413.90.2195.45平均值768.1合计16129.2 由年降雨量频率曲线可查得:平水年(P=50%)降雨量为737.06mm,偏枯年(P=75%)降雨量为569.58mm。 由式2-1-1计算可得不同频率径流量,见表2-1-2。表2-1-2 不同频率径流量表频率径流量(万m3)降雨量( mm)径流系数产流面积( km2)

29、P=50%720.5737.10.2539.1P=75%556.8569.60.2539.1 由于项目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地形特点造就的自然规律,气候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大部分集中在汛期,丰水年与枯水年阵水量相差较大,项目区排涝沟道主要为下切沟道,纵坡较缓,沟道具有一定的滞洪能力,天然径流量利用率按30%考虑。(二)地下水资源量 1、地下水补给量 项目区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 w1)和灌溉回归(W2)即:W地下=Wl+ W2 (1)降水入渗补给量 W1=O.lPaF 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 a-入渗系数,取0.26; P-年降雨量,mm; F控制面积,km2:

30、F=39.1。由上式计算可得降雨入渗补给量,见表2-1-3:表2-1-3 不同频率降雨入渗补给量表 频率 入渗补给量 (万m3)降雨量( mm) 入渗系数 产流面积 (km2)P=50%749.3737.10.2639.1P=75%579.1569.60.2639.1(2)灌溉回归补给量: W3= Q定UF灌 式中:Q定-灌溉定额,m3/亩; F灌-灌溉面积,万亩; U-回归系数,取0.2。表2-1-4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表(工程实施前) 频率 作物 种植 比例净灌溉定额(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毛灌溉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小麦0.8600.785.7玉来0.15550.778

31、.6P=50%花生0.65600.785.7164.6其他0.21000.7142.9小麦0.8950.7135.7玉米0.15900.7128.6P=75%花生0.65800.7114.3236.5其他0.21200.71714表2-1-5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表(工程实施后)频率作物种植比例净灌溉定额(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毛灌溉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小麦0.8300.875.0玉米0.15250.868.8P=50%花生0.65200.875.0 144.1其他0.21000.8125.0小麦0.8650.8118.8玉米0.15600.8112.5P=75%花生0.65

32、400.8100.0206.9其他0.21200.8150.0由上式计算可得各水平年的灌溉回归补给量,见表2-1-6、2-1-7;表2-1-6 灌溉回归补给量表(工程实施前)频率灌溉回归量(万m3)灌溉定额(m3亩)回归系数灌溉面积(万亩)50%38.2164.60.21.1675%54.9236.50.21.16表2-1-7 灌溉回归补给量表(工程实施后)频率灌溉回归量(万m3)灌溉定额(m3亩)回归系数灌溉面积(万亩)50%102.9144.10.23.5775%147.7206.90.23.572、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可开采系数取0.85,计算结

33、果见表2-1-8、2-1-9。表2-1-8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表(工程实施前) 单位: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采地下水可 频率总量降雨入渗补给量灌溉回归补给量系数利用量 50%787.5749.338.20.85669.4 75%634579.154.90.85538.9表2-1-9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表(工程实施后) 单位:万m3 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采地下水可频率总量降雨入渗补给量灌溉回归补给量系数利用量50%1000.2897.3102.90.85850.275%841.1693.4147.70.85714.9(三)水资源可利用量由上述计算可得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见表2-1-10、2

34、-1-11。表2-1-10 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表(工程实施前) 单位:万m3 频率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50%216669.4885.475%167538.9705.9表2-1-11 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表(工程实施后) 单位:万m频率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50%216850.21066.275%167714.9881.92.1.4.2项目区内需水量计算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域内主要农业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其他等,复种指数为1.8,种植比例为:小麦80%,玉米15%,花生65%,其它20%。工程实施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工程实施后灌溉

35、水利用系数为0.8,则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如下表2-1-12、2-1-13。表2-1-12 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表(工程实施前)频率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净灌溉定额(m3亩)毛灌溉定额(m3亩)灌溉需水量(万m3)总灌溉需水量(万m3)小麦0.726085.761.7玉米0.135578.610.2P=50%花生0.586085.719.7147.3其他0.18100142.925.7小麦0.7295135.797.7玉米0.1390128.616.7P=75%花生0.5880114.366.3211.6其他0.18120171.430.9表2-1-13 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表(工程实施后)频率作物

36、种植面积(万亩)净灌溉定额(m3亩)毛灌溉定额(m3亩)灌溉需水量(万m3)总灌溉需水量(万m3)小麦2.866075.0214.5玉米0.545568.837.2P=50%花生2.336075.0174.8514其他0.7100125.087.5小麦2.8695118.8339.8玉米0.5490112.560.75P=75%花生2.3380100.0233738.6其他0.7120150.01052、项目区内人、畜需水量规划区现有人口为1.67万人,大牲畜1670头,小牲畜2240头。 居民生活用水量 Q=365pq/103 P= P0(l+r)n+ P1 式中:Q-居民生活用水量,万m3

37、/年; 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 P0-供水范围内现状常住人口,人; q-最高日用水定额,L/人.d,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 - 2004),河南省主要用(供)水条件为三区,取q=30L/ 人d; r-设计年限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取r =5; n-设计年限,取n=3年。 Pl -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根据各村的人口规划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本项目区不考虑机械增长人数; 饲养畜禽用水量 大牲畜、小牲畜年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和3%,综合用水定额采用大牲畜每头每日供应30 L,小牲畜每头每日供应20 L。 其它需水量:其它用水量按农业灌溉用水量的2%计算。表

38、2-1-14 项目区人、畜年用水量计算结果表居民生活用水(万m3)蓄禽用水量(万m3)其他用水量(万m3)合计(万m3)18.563.9212.0234.53、项目区需水总量 由上述计算可知项目区工程实施前和实施后的需水总量,见表2-1-15、2-1-16。表2-1-15 项目区需水总量计算结果表(工程实施前)频率灌溉用水量(万m3)人、畜需水量(万m3)规划区需水总量(万m3)P=50%147.334.5181.8P=75%211.634.5246.1表2-1-6 项目区需水总量计算结果表(工程实施后)频率灌溉用水量(万m3)人、蓄需水量(万m3)规划区需水总量(万m3)P=50%51434

39、.5548.5P=75%738.634.5773.1(四)供需平衡分析表2-1-17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工程实施前)频率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需水总量(万m3)余水总量(万m3)P=50%885.4181.8703.6P=75%705.9246.1459.8表2-1-18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工程实施后)频率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需水总量(万m3)余水总量(万m3)P=50%1066.2548.5517.7P=75%881.9773.1108.8由表2-1-17和表2-1-18可见,项目区内现状年工程实施前后不同水文年份都能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有余的要求。2.2经济社会状况

40、本年度实施工程范围涉及余店乡和梁祝镇2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人,项目区总面积39.1km2,总耕地面积3.57万亩。余店乡位于汝南县城东南50km,总面积52 km2,辖10个行政村。梁祝镇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南部,距县城30km,全镇总面积96km2,下辖18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9.6万亩,荒滩水面1万亩、总人口4.6万。目前,项目区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二熟制,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和水稻,各作物规划种植比例为冬小麦80%,玉米为15%,花生为65%及其他20%,复种指数180%。农产品冬小麦亩均产量400kg,玉米亩均产量500kg,花生亩均产量208kg,年均亩产

41、值1634元。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6.43亿元,增长12.1%;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亿元;财政支出完成1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8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1元,增长15.3%;农村人均纯收入5895元。尽管汝南县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全县自然条件较恶劣,旱涝灾害频繁,经济基础异常薄弱,财政收入较少。工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及存在问题2.3.1工程现状建国以来,汝南县人民在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条

42、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汝南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利用小农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土地改造项目和历年农田基本建设等进行了打井配套、机电灌站配套及除涝治渍工程、旱保田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雨水集蓄工程、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据统计,项目区耕地面积3.5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62万亩。现有机井154眼,各类配套建筑物63座,其中生产桥涵30座,完好率48%;项目区内基本无大的河道流过,部分排涝沟道上建有排涝涵闸及低堰,沟道长156.42km,现状沟道大部分为下切沟道,淤积严重,且建有路坝,壅水严重。机井和排涝工程是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

43、。井灌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汝南县高优经济作物的受旱问题,排涝沟道治理可以增强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连续遭受严重旱涝灾时,机井及排水沟道工程在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基础条件。是解决我县经济作物和基本粮田灌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对保证当地粮食基本自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相对较差,部分井台、井盖损坏严重,井身淤积深度较大,一般淤积深度在510米,现状机井大多数无提水设施;区内生产桥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排涝沟道多年来因受暴雨、洪水的影响,沟道淤积深达1m左右,大大降

44、低了排涝功能,满足不了除涝的要求,致使农作物不能得到及时灌溉,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2.3.2存在问题尽管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区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2.3.2.1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影响抗御洪涝旱灾能力项目区大多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修建于80-90年代,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田间排涝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量农田排水沟渠被堵塞或平复,使之不能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45、,一遇暴雨大量田间积水排泄不畅,容易形成内涝。2.3.2.2井灌区机井数量不足,且配套不完善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3.57万亩,机井154眼,单井控制面积达232亩,机井数量缺口较大,现有机井均未配套电力设备,采用机配深井泵或柴油发电机组供提水设施工作。据调查,机配灌溉与电配灌溉相比,成本更大。农民用柴油机浇地既费力更费钱,井灌区机井配套将成为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3.2.3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重。项目区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排涝区沟渠淤积严重,工程老化失修。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各级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

46、十分有限,中央对水利的投入重点主要是大江大河重点工程以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改造,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平均补助标准达不到20%,而县、乡一级财政主要是“吃财政”,每年财政收入基本都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无法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等。因此造成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社会资金投入少。由于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公益性设施,工程管理单位没有收益,而且工程建设标准较低,灌区配套工程没有跟上,一般主要是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差,而且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由各乡(镇)、村管理,管理费用和维修费

47、用都无法支出,农业用水水费无法征收,因此在引水工程、堤防工程、泵站工程等小型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3.2.4农村劳动力紧张,农民投工投劳数量逐年减少 长期以来,农民认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是水利部门和政府的事,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就该由水利部门和政府负责,缺乏全民意识。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实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包括取消农村主要用于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但是,有的地方不能正确地把握取消劳动积累工政策,认为取消农民的劳动积累工就是不再需要搞农村水利,或者产生怕苦畏难情绪,不想搞农村水利,因而对农村水利工作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有所放松,领

48、导不力,发动不够,投入不足,在这种大环境下,部分农民认为取消“两工”就是不能也不再需要参加投工投劳,对因缺乏劳力实行以资代劳的态度基本有些抵触,这都直接导致农民投工投劳减少。2.4建设目标2.4.1项目建设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要达到此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建设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改

49、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民办公助的方针,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新建部分小型桥梁,新打部分机井,对原有和新打机井进行配套,疏挖排涝沟道,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围绕高标准农田发展的总体思想,把项目区建成“田地成方、沟渠成网、道路配套”的高标准园田。工程实施后,可大幅度提高井灌区粮食产量,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善项目区的小气候,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河南省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在汝南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

50、010-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从汝南县实际出发,提出汝南县2010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一)主要任务:1、小型水源工程:20102012年累计新建机井1637眼,维修机井380眼,配套机井2017眼。2、排涝沟道治理工程:20102012年累计整治沟道409.7km,维修桥涵65座,新建桥涵965座,沟道整治总土方量为69.59万m3。3、电力配套工程:2010年2012年累计发展12个台区,机井通电120眼,配置IC智能控制系统120套,埋设低压电缆24km。(二)预期目标:1、20102012年累计恢复改造井灌区灌

51、溉面积10.09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8.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节水量达到246.4万m3。增产粮食作物498.2万kg,增产经济作物69.9万kg。2、20102012年累计改善排涝面积7.35万亩。增产粮食作物128.7万kg,增产经济作物33.1万kg。3、在工程项目实施后,将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当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2.4.2项目年度建设目标(一)2012年度建设任务2012年建设项目区位于梁祝镇和南余店乡,项目区总耕地面积3.57万亩,总人口1.67万人。主要建设任务有:1、小型水源工

52、程:2012年新建机井560眼,维修机井30眼,配套机井560眼。2、排涝沟道治理工程:2012年整治沟道156.42km,维修桥涵30座,新建桥涵399座,沟道整治总土方量为18.97万m3。(二)2012年度建设目标1、2012年恢复改造井灌区灌溉面积3.57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节水量达到86.25万m3。增产粮食作物258.17万kg,增产经济作物73.23万kg。2、2012年改善排涝面积2.6万亩。增产粮食作物61.75万kg,增产经济作物33.15万kg。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兴修水

53、利是治国兴邦的百年大计。汝南县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相对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汝南县兴建了一部分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其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利设施,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汝南县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标准偏低,工程基础薄弱,工程设施少,旱涝灾害仍然是汝南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1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汝南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工程的实施将会把项目区农田改变成“涝能排

54、、旱能灌”的高产田,也可促使项目区内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使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多样化,且高产稳产。项目区属井灌区,地下水水位较浅,取水容易。井灌是农业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项目区发挥效益的终端网络,搞好基础农田设施,对合理利用水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缓解水资源匮乏,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灌溉效率,应用先进灌排技术,节约用水量,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实现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项目区改造投入不足,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不足,现有

55、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不完善,项目区补水及排涝沟渠淤积严重,且有路坝,不能通水补源,缺少桥梁和机井工程,项目区灌溉能力大大降低,造成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工程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开展重点县项目的建设,既是促进项目区本身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项目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随着汝南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发展节水、高效、低耗型农业已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对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的要求也十分迫切,现状的农业灌溉条件已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使项目区农民年增收635.97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保障水安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是一个农业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73.4%以上,其中90%是灌溉用水。按现状统计,目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率不足5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单方水粮食生产只有0.85kg,远低于2kg以上灌溉水利用率70%80%的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本项目区骨干工程由于投入不足,配套设施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