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1080099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徐光 秦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项目背景:本文得到“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研究”博士基金(100705106)及中国博士后基金(20070420028)资助作者简介:徐 光,(1972-),男,中国大唐科技工程责任公司 研究方向:环境管理及其政策创新 徐光1 秦颖2(1.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责任公司 北京100049;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摘要: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展合作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合作,获得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减排额度,作为发达国家履行其减排义务的组

2、成部分。CDM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国际市场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中,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CDM供应市场,在实施过程也存在许多挑战,本文在分析CDM的产生与发展基础上,期望对我国实施CDM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 碳减排 双赢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DM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a Abstract: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one effective way of carrying out corpor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

3、ed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ng, they will corporate in many projects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rough providing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s to get part or all amount reducing emissions, it will be an integral part of carrying out obligati

4、on of reducing emission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during runn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system will be reforming continually, China is be the biggest CDM supplied market, there exists much more challenges ,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advic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hina bas

5、ed on analyzing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DM.Keywords: CDM;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Win-win1 CDM及其产生的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长,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沙尘暴、酸雨、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日益呈现出全球性的特点,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环境改善不可能扭转全球环境恶化的整体趋势,因此,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构建降低温室气

6、体排放的多国合作机制。1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开始。在该公约的基础之上,国际社会展开一系列的磋商与谈判,并于1997年在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各国经过艰难的谈判和妥协,该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为CDM项目的大规模和快速开发奠定了法律基础,CDM国际市场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机制:排放权交易、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

7、m以下简称CDM),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合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合作,获得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减排额度,作为发达国家履行其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2这样,发达国家可以以较低的代价完成减排目标,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CDM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大对环保项目和环保设备的投资,有效改善环境状况,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国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机制是一种“双赢”机制。根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技术减排量京都议定书的规定,CDM有双重目的:既帮助发展中

8、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公约的目标,又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其在议定书下的减限排承诺。如图1所示: 图1 CDM的原理截止到2006年10月8日,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xecutive Board,EB)注册的CDM项目已经达到了346个,年总减排量约为8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12年的总减排量约为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82个项目正在申请注册,总的年减排量接近1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12年的总减排量约为l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还有大约800个项目处在开发过程中,到2012年的总减排量预计可达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然而直到2004年11月18日,才有1个CDM项目在EB注册成功;到2005

9、年底,在EB注册成功的项目也仅有63个,但2006年CDM市场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3在中国实施CDM项目,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CDM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 CDM国际市场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2.1 CDM国际市场状况虽然国际CDM市场表面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其持续和健康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表现在项目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规模,项目直接可持续发展效益、对技术转让的促进作用、项目的真实减排效益,以及项目对低碳技术的投资促进作用等多个方面。从项目分布来看,在已注册的项目数量上,能源类项目占了50%左右,废弃物处理

10、占24%,农业占16%,氢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和其他化工类项目仅占2%左右。但从减排量的角度来看,情形则完全不同,HFCs、SF6和其他化工类项目的年减排量占所有已注册项目的70%左右,而能源类项目和废弃物处理类只占30%左右。4从促进技术转让的角度来看,大约只有1/3的项目声称其促进了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让,而所谓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是购买国外设备、促进知识扩散等。但购买国外设备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让。从项目规模上来看,在已经注册的346个项目中,小规模项目为150个占43%,但从减排量角度来看,小项目减排的比例不到7%,几乎是微不

11、足道的。但是,大部分的小项目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效益和扶贫效益。从区域分布上来说,已经注册的CDM项目中,50%的项目分布在亚太地区,46%的项目分布在拉丁美洲,非洲和其他地区不到4%。可以看出,CDM项目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经济水平较高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所占比例较高,而贫穷国家所占的比例很有限。从减排角度来说,CDM市场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也蕴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绝大多数具有巨大减排潜力的HFCs、N20等化工类项目的开发,未来CDM市场的发展将主要依靠能源类项目来支撑。但是,方法学尤其是额外性论证一直是制约能源类CDM项目,尤其是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效益的节能类项目开发的主要障

12、碍之一。同时,议定书只规定了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发达国家对减排量的需求在2012年之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随着2012年的临近,国际CDM市场也越来越面临着失去发展动力的威胁。2.2 CDM国际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CDM国际市场的现状是市场力量趋利避害的直接表现,而现有的CDM国际制度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当然,具体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2.2.1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很难准确预期项目的最终命运在现有的CDM国际制度下,基于单个项目的额外性论证和基准线确定是保证CDM项目减排效益的环境完整性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CDM项目的基准线情景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假设

13、情景,因此,确定一个CDM项目的基准线情景并论证其额外性实质上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个主观判断过程的最终决定权在EB手中。另外,目前的额外性论证要求项目开发者说明该项目是为CDM目的开发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节能类项目来说,更是如此。因此,CDM项目的开发者很难准确预期项目的最终命运,当决策是否实施一个具体的CDM项目时,面临着两个主要的不确定性,即这个项目是否满足额外性的要求,是否是一个合格的CDM项目,这个项目的减排量将会有多少。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个自然的选择是积极寻找那些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不确定性小、技术简单而且建设周期短的项目。化工类项目符合几乎所有的条件

14、,从而成为CDM国际市场的宠儿,而可持续发展效益突出的能源类、废弃物处理类项目,则不是投资者的首选。对于业主来说,进行CDM项目开发类似于风险投资,尤其是开发单个项目减排潜力有限、投资大、技术复杂,而且建设周期长的能源类和废弃物处理类项目风险更大。因此,市场CDM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遏制。2.2.2 项目开发受到制约并且成本大大增加为了尽量确保基准线确定和额外性论证过程的准确性和保守性,现有的CDM国际制度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和工具。复杂的程序和步骤要求项目开发者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从而使CDM项目的开发受到相关机构技术能力的制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以年减排量在10

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能源项目为例,从最初的项目设计到最终注册成功,项目开发者需要投入50100万元人民币,同时承担着项目不成功的风险。CDM项目的前期开发成本和项目的减排量规模并不是成严格的正比关系,因此,规模较小的项目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减排量的买家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同时,较高的交易成本对不同类型的CDM项目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对那些直接的可持续发展效益好的项目影响更大,因为这些项目规模更小、经济性更差。52.2.3 方法学审批过程缓慢为确保CDM项目的环境效益,确保CDM项目能带来长期的实际可测量的额外的减排量,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透明的和可操作的CDM方法学3。CDM方法学的设定是关键。

16、在现有的CDM国际制度下,CDM方法学的审批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受资金、专家技能、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方法学的审批过程非常缓慢。截止2007年9月11日,EB已批准的方法学共计75个其中包括40个大型CDM方法学、10个整合方法学、20个小规模方法学、4个造林和再造林方法学、1个小规模造林和再造林方法学,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而根据相关的指定经营实体DOE (Designated Operational Entity)估计,要覆盖主要的减排领域,至少需要300个左右的方法学。6因此,目前复杂、繁琐的CDM方法学审批程序实际上已经成为CDM项目开发,尤其是节能等领域CDM项

17、目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62.2.4 项目会因经济性差而得不到支持复杂的程序和工具并不一定能确保CDM项目的额外环境效益,因为CDM项目的额外性和基准线确定是逐个项目进行的,但无论是DOE还是EB,实际上都不可能掌握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因此,真正面临困难又具有额外性的项目有时反而因经济性差而得不到支持。这使得CDM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真实减排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2.2.5 国际碳市场需求不确定导致项目开发面临风险议定书只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其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目前国际碳市场,包括CDM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来自发达国家履行其在第一承诺期义务对减排量的需求。由于

18、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就2012年之后的国际气候制度达成任何协议,2012年之后国际碳市场中的需求非常不确定,CDM项目开发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此外,增加了免费搭车的风险,导致了CDM因素不能成为项目开发者决定是否实施一个项目的关键因素,从而也进一步增加了免费搭车的风险。鉴于以上问题,CDM国际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2.3 CDM国际制度的改革目标针对现有CDM国际制度的不足,国际社会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改革建议,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72.3.1 EB现有工作方式需改进EB应该将其最主要的职能定位在监督CDM的运行,决策那些对CDM国际制度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和紧

19、迫问题;在技术性问题上尽量依靠相关的专家组;在日常管理上尽量依靠秘书处,避免陷入具体的细节和技术性问题。相应地,EB应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专家小组和秘书处,使他们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更多的工作,提高CDM方法学审批、CDM项目公示、审批和注册的速度。同时,为了加速CDM方法学的批准,EB可以改变现有的自下而上的审批方式,更加主动地工作。2.3.2 法律地位问题需尽快达成一致国际社会应尽快就2012年之后CDM项目的法律地位问题达成一致,增加CDM国际市场的信心,避免CDM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出现快速萎缩,确保其进一步的发展和连贯性。2.3.3 简化相关国际规则以降低CDM项目开发交易成本在保证CD

20、M项目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相关的国际规则,降低CDM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例如,可以适当放宽目前广受指责的额外性论证方式,通过其他更加确定和简化的方式来确保项目环境效益的完整性。可以默认应用部分特定技术的项目自动成为合格的CDM项目,但是需通过设立严格的基准线从而在宏观层次上来解决免费搭车问题。2.3.4 促进CDM项目的区域均衡分布缔约方会议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CDM项目的区域均衡分布。例如,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开发CDM项目的能力,包括吸引国外投资者和开展单边CDM项目等多种方式。2.3.5 扩展现有CDM概念扩展现有的CDM概念,将其从完全基于项目的机制扩展

21、到基于政策或者部门的机制。例如,可以设立所谓的部门减排机制,通过设立部门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或者实施相关政策等形式实现减排。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鼓励东道国采取减排措施,而不必担心会危及具体项目的额外性效益或者减少其可能获得的减排量指标。此外,提高CDM运行的效率、透明性、可预测性和确定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强CDM项目对技术转让的贡献和对低碳技术投资的带动作用;强化CDM碳融资对项目融资的带动作用;简化CDM国际规则,降低参与CDM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等,也是相当关键的。3 我国实施CDM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3.1我国实施CDM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中

22、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CDM供方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40%50%。但由于有关知识普及不够、语言障碍及缺乏管理人员等原因,目前在项目开发方面落后于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CDM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我国潜在的CDM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使之服务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CDM势在必行。我国实施CDM将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废能源利用;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从而减轻对以煤炭为主的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对大气污染;有利于缓解节能减排的资金不足,中国CDM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对于三氟甲烷和氧化亚氮分解去除类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不大的CDM项目

23、,国家要分别收取减排收益的65%和30%,对于其它项目收取减排收益的2%,以建立CDM基金,用于支持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活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正是CDM基金应该支持的重点。按照中国已经注册成功的项目粗略估算,在2012年前,CDM项目可为国家CDM基金筹集至少150亿元。8此外,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示范意义。CDM是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国际合作的机制,开展CDM的项目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开发、实施和管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要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时造成其它方面新的环境破坏。CDM项目的监督、审核、减排量监测等,有一系列按照国际规则制定的程序

24、和方法。这些都对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3.2 我国实施CDM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1我国实施CDM的现状我国自签署公约以来,一直积极履行公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于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开始实施CDM。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CDM的实施体制和法律框架。作为议定书附件一非缔约方,积极开展了一系列CDM的国际合作,相关企业越来越重视CDM项目,中介机构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初步形成CDM的管理运行机制。2004年6月30日,我国政府颁布和实施了CDM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6。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工作需要,对该办法又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并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25、外交部和财政部于2005年10月12日以第37号令的形式联合发布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并开始正式实施。2005年12月,通过与世界银行的艰苦谈判,我国成功签署建立清洁发展基金的谅解备忘录和两个HFCCDM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购买协议。这两个项目交易总额约为9.3亿美元,预计我国CDM基金从中接收的国家收益资金可达5.8亿美元。世界银行同意将这两个由它实施的CDM项目的国家收益直接支付给我国政府,并提供630万美元的预付款,作为“种子资金”用于CDM基金的筹建和初期试运行。截止到2007年1月底,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近300个项目,其中得到注册的已达37个。中国已注册开发的CDM项目的平均年减排

26、量占到已注册的CDM项目平均年减排量总量的31,是各CDM项目东道国中年减排量最大的国家。3.2.2 普遍存在的问题CDM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以降低减排成本,并且有巨大的市场利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CDM可以从发达国家处获得资金和技术,以提高自己国家的环境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技术结构,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否认包括CDM在内的整个议定书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妥协的产物,必然有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妥协7。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理应引起中国的注意。9(1)在提供资金以及技术转让方面的不足议定书没有把中国放在第一轮有减排义务的国家之中,

27、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减排义务是很沉重的。据专家统计,我国的甲烷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在20102020年间成为全球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如何利用现阶段无减排压力并且有巨大的CDM市场的大好形势,高质量地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以改进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但在获取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获取技术方面层次和质量过低。在实践中,发达国家多是以技术转让的方式来获取减排量的,但是发展中国家能否真正得到技术或者只是得到低级的初步的技术,或者是技术的载体设备,这还有很大的疑问。另一方面在技术流转问题上,目前发达国家获取的减排量只是和

28、发展中国家降低的减排量直接对等起来,只强调限排、减排目标,而忽视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技术流转的限制和技术本身的层次、深度、广度缺乏标准的衡量和评估机制。在技术流转过程中,没有跟对投资者、技术产权者的补偿结合起来。(2)对碳减排量相关规定的缺乏CDM项目的直接产出是碳减排量,是指附件一中的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投入资金、技术,降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该排放量经过缔约方会议所规定的机构的认证,就能够抵消这个发达国家相应的减排义务,也可以用于贸易。议定书对CER的认证程序和内容没有做统一的规范性规定,给CDM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在CER的使用方式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从现有的观点来看,有

29、两种方式之争,即只能是发达国家用于实现自身减排任务和可用于商业经营。以现在形势来看,后者明显占据上风,并且已有实际操作,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相互之间的投资和技术转让,或者现阶段无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自己投资发展技术,降低排放量获得CER是问题所在。议定书中只是把附件一中的发达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而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主体地位。10CER的可储存性问题。与CER使用方式(商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就是CER的可储存性问题。可以说CER能否储存关系到CER能否商业化经营或者商业化经营的规模水平等问题。议定书规定附件一中的国家可以用于跨年度使用CER。但是,该公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储存CER。此外

30、,我国在实施CDM中还存在一些个性问题,比如对CDM的认识不够深入,企业一窝蜂的上项目问题,缺乏监督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4 我国CDM的实施对策及发展趋势4.1我国实施CDM的对策4.1.1 熟悉项目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很低,历史累计排放量更低。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能源效率低,经济发展迅速,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国,仅次于美国,而且还在迅速增加,有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排放国,面临着巨大国际压力。因此,必须认识到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我们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迟早中国也要承担量化的减排或限排责任。现在我们参与CD

31、M活动,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能够为今后承担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积累经验。国家各级相关部门要做好企业CDM的宣传工作。强化企业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与CDM机遇意识。企业自身也应积极了解国家、政府支持的优先项目计划领域、明确项目评估的程序和标准,在项目合格性、投资模式、交易成本和风险全面考虑的基础上了解CDM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主动参与CDM项目合作,使CDM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桥梁。4.1.2 加强CDM中介结构能力建设与培养策划一个国际认可的CDM项目,不仅需要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法律、环保、政策等方方面面的相关知识。因此,需

32、要针对政府审查CDM项目有关部门公务人员、项目业主等分别予以培训,尤其是针对CDM中的核心问题:方法学的应用和开发问题、基准线的确定问题和额外性的论证问题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CDM中介机构构筑了一个项目建设方和CER买家的桥梁,也是政府与国际金融投资机构相沟通的平台,企业寻找、筛选CDM项目、项目的开发运行都需要中外咨询机构的支持。打造一支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相结合的CDM专业队伍是进一步扩大CDM项目合作的需要,是不断加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碳交易中谈判地位的需要。4.1.3 制定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来鼓励项目的开发与实施针对CDM项目审批程序复杂的问题,各地政府应根据国家审议通过的CDM项目的

33、政策、规范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鼓励CDM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做好CDM项目产、学、研的结合工作。此外,针对国内非CO2气体CDM项目较多、CO2气体CDM项目较少的问题,政府可在价格、税收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使CDM项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1.4 加强CDM的服务引导CDM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易,既具有常规商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又需要国内国际行政审批,对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及世界各国的政策和态度很敏感,项目参与单位不可控风险大。国家有关部门应利用掌握的国内外信息和公共部门公信优势,经常举办人员培训、信息交流,为开展CDM提供引导服务。4.2 CDM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拥有相对低

34、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经济发展潜力,在CDM卖方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CDM项目购买方有英国、西班牙、奥地利、日本、世界银行、荷兰、意大利、瑞典、加拿大、卢森堡等。CDM肯定会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契机,即清洁高效的先进能源技术和额外的资金,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速传统能源工业和高耗能工业技术改造和换代更新,提高我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加强我国未来承担减排义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储备。11我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之前,减排指标为零,但根据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数据,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CO2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其他气体的排放

35、量也高居前列。12伴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鉴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将与日俱增,我国迟早面对减排的挑战,从自愿减排到强制减排只是时间问题。CDM作为一种“双赢”机制,可为我国在能源节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领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资金,为我国的政策设计和执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验平台,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 王胜今,景跃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 段茂盛.CDM国际制度的现状和走向.M20063 吕学都

36、.CDM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44 21世纪管理中心,清华大学.CDM方法学指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5 5 郑爽.全球CDM发展动向.J中国能源期刊,20036 何雪场.CDM中基准线的方法学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6.7 王媛,朱显梅,陈铁楠.CDM意义及其发展现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吉林,20068 科峰,陈自兰.CDM及其在我国的实施.J企业家论坛,20079 张坤民等.气候变化与实施CDM的展望.J世界环境, 199910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on C1imateChange.A199711 Rebecca Renner. Calculation the cost of Natural Remove Damag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812 Lu xuedu. Latest Achievements on CDM at COP-11 at ICS-CDM China Workshop.A2006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D-7信箱 邮编:100084联系电话:010-62790820;手机:13381210311电子邮件:qiny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