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1050237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章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1.1概述20世纪40年代日本修建的关门海峡水下隧道,是世界最早用钻爆法修建的水下隧道,之后又采用钻爆法花了20多年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长53.85km的青函水底隧道,其中海底段长23.30km,该隧道在水平钻探,超前注浆加固地层,喷射混凝土等技术上有了巨大发展,尤其在处理海底涌水技术方面,独具一格,为工程界所津津乐道。挪威已建成的约100km的水下隧道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在应对海底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面,除应用注浆法之外,还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和围岩条件,部分地段不设二次混凝土衬砌。这些隧道的断面约在10l00,埋深50240m;涉及地层有黏土层、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不同风化程

2、度的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变质岩,花岗岩、玢岩等岩浆岩;不良地质有断层带、破碎带、软岩地带、涌(突)水。中国目前也在积极修建水下隧道,目前已修建成的长6.05km的厦门翔安隧道以及已贯通的长6.17km的青岛胶州湾湾口水底隧道,还有些隧道正在采用钻爆法修建,如长沙湘江水下隧道等。1.1.1水下钻爆法隧道的特点及难点(1)通过深水进行地质勘测比地面的地质勘测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如断层、破碎带等)的风险更大。因此,在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2)水下隧道施工的主要困难是突然涌水,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涌水。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对不良地质体和涌水

3、点的预测,并采取针对措施提前整治。(3)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造成较低的成拱作用,从而使地层稳定性较差。(4)很高的渗水压力可能导致水流有高渗透性,若扰动区域与水面有渠道相通,可造成灾难性的涌水与塌方。(5)水下隧道不能自然排水,堵水技术是关键技术。需先注浆加固围岩,堵住出水点,然后再开挖,并要在堵水的同时加强机械排水,以堵为主,堵抽结合。(6)高水头造成衬砌承受较大的荷载。(7)沿水底隧道线路布置施工竖井困难很大,导致连续的单口掘进长度很长,从而对施工期间的后勤和通风有更高的要求。(8)海水对施工设备、钢筋、混凝土及运营期机电设备都具有腐蚀作用,故水底隧道在抗腐蚀设计方面

4、也有更高的要求。1.1.2钻爆法水下隧道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定 (l)公路水下钻爆法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2)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大小应综合地下水的处理方式合理确定。(3)公路水下钻爆法隧道须从工程规划、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全面系统地做好地T工程的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4)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应采用“以堵为主,限排为辅,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5)特殊地质地段应采取可靠的多种手段的辅助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6)应加强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设计。

5、(7)水下隧道全段均应进行监控监测,应加强监控量测的密度和频率,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受力监测。1.1.3水下钻爆法隧道设计的关键点1重视和大力加强前期的调查研究对于水下隧道应保证前期工作的大力投入,而前期投入恰恰是确保工程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功能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地质勘察,对于水下隧道,由于工程规模大,建设风险大,准确的地质情况对隧道方案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关地质工作必须超前,原则上应安排超前的工程地质(工作期不少于1年)和超前水文地质工作(不得少于1个水文年),其勘察阶段可不受设计阶段限制。例如青函海底隧道从构思到开始修建整整经历了25年(19461971年)。这里包括预备调查(路线选定、海上

6、弹性波探查及深浅调查)、技术可能性调查(海上弹性波探查、声波探查、磁气探查、钻孔、潜水艇观察、注浆、开挖试验等)以及实施调查(超前钻孔前方探查、涌水分析、空中磁气探查、取样调查、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精密调查、矿床采掘影响范围调查等)。2合理确定隧道的纵断面和隧道埋深隧道轴线走向方案大致确定后,在隧道纵剖面设计时对隧道上方岩体最小覆盖层厚度(即隧道最小埋深的拟选),密切关系到隧道建设的经济和安全问题。覆盖层厚度过薄,隧道施工作业面局部或整体性失稳与涌、突水患的险情将加大,在辅助工法(如注浆封堵、各种预支护及预加固等口)上的投入将急剧增加。覆盖层过厚,水下隧道长度加大,作用于衬砌结构上的水头压力增大,

7、隧道支护结构需大大加强,为施工带来不便,建设投资也相应需要增加。因此如何确定最优的覆盖层厚度是设计、施工的关键。3衬砌荷栽的确定水下隧道衬砌结构计算分析必须考虑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水头,这一点同山岭隧道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在国内外的隧道工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全封堵方式和排导方式。其中,全封堵方式由于衬砌要承受同地下水水头基本相当的水压力,因此当隧道埋置较大,地下水水头较高的隧道一般都不采用全封堵方式。排导方式是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及透水填层,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基本上不考虑衬砌的水压力荷载,从而可以使得衬砌结构经济合理,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排导系统的防阻塞,以及地下水排放量的

8、控制。在隧道衬砌水荷载的计算中,我国铁路、交通部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大多还是参照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和经验方法,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公路永下隧道的设计。然而,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大小和不同地下水处理方式选取则决定着水下隧道设计理念、结构形式的关键所在。 4综合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具有较强多变性和不可确定性,而水底隧道施工更是一项高风险的建筑工程。因为不可能以地貌来预测水底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海上钻探又十分困难,因此,要准确探明水底地质情况并预测隧道穿越段的地质情况并非易事。为了保证水底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减少突发灾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在水底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对隧道开挖前方的地

9、质条件进行经常性的综合探测,同时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必须达到信息化和动态化。日本青函海底隧洞(53.850km)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以综合手段做了大量的施工地质预报工作,确保了施工安全,确保了工期。因此,设计阶段宜采取“长短结合,物探与钻探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体系,并通过分析详勘阶段隧道地质资料,针对不同地段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5断层破碎带突水涌泥防治技术隧道通过潮间带和断层破碎带时,上覆土层较浅,岩层软弱破碎,一旦施工扰动过大,隧道顶部高水压容易将隧道覆盖层击穿,从而发生坍塌,突水、涌泥。而水下隧道与一般山岭隧道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涌水源是无限的,必须止水。因此应对软弱地层进行预加固

10、等防治技术研究。从类似条件隧道的施工经验看,应重点考虑全断面注浆、帷幕注浆、径向注浆等注浆方案的实施条件、材料、参数、工艺、机具设备及效果检验和评价标准,同时设计必须给出施工预案。6提高衬砌混凝土耐久性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混凝土碳化、侵蚀性介质腐蚀(来自海水、含盐地下水等)、微裂缝引起的钢筋锈蚀破坏,都是严重威胁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最主要、最普遍的病害。它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考虑水下隧道考虑其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提高混凝土的防裂耐久性是确保混凝土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通过原材料的严格把关,针对不同配合比进行一系列的力学、物理性能、耐久性指标的试验,才能确定一个

11、合格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施工工艺和养护,如果混凝土发生大规模的裂缝,甚至贯通裂缝,将是灾难性的,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抗碳化、抗有害离子侵蚀等一系列性能都将直线下降,甚至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7水下长大隧道快速掘进技术及开挖方法的选择通常水下隧道都较长,如果仅从水底隧道出入口两端向中间施工,将会作业时间长,总体进度慢;有条件的话则可在两岸陆域和海域结合部增设工作竖井或斜井,以增加施工工作面,从而缩短整个工程施工时间。钻爆法修建水下隧道的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施工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水下隧道限于不能用增设竖井或斜井的方式增加工作面,因此,施工速度成为钻爆法施工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较时的一个弱

12、点,目前两车道公路隧道在围岩条件较好时钻爆法施工速度能达到单工作面150250m/月,围岩地质条件较差时,每月只能掘进到几十米。因此在水下复杂地质情况下长大隧道施工时应考虑快速施工。对于大断面的水下隧道,在软弱地层中必须采用分部开挖方法,设计应结合凿岩机械、高效率的装运机械、大容量喷射机及装、运、衬设备,提出合适的开挖步骤及工艺流程控制点,同时应加强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受力变形监测,并建立反馈体系,实现信息化快速施工。1.2钻爆法水下隧道地质勘察1.2.1工程前期勘察为保证项目研究的可靠性,工程前期勘察重点进行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调查与勘探,基本查明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现象,为正确选定

13、推荐方案提供可靠基础资料。工程前期对隧道的调查、测绘工作内容要求及方法如下。(1)勘察之前必须调查、收集工程区域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航运、水利、交通等资料,尽可能地利用卫星影像片或航测的海床两岸地形断面以及有关地质资料。在地质方面除调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外,还应注意调查收集有关坝址、桥址等已有大型建筑物的勘察资料和海床断面资料,通过调绘初步查明海床或水域覆盖层厚度、成分、粒径、变化规律等情况。(2)查明隧道附近水域常水位、潮水位、水面宽、水深、流量、流速、水质、含砂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和随季节变化规律等情况。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岩层厚度、岩性、结构、构造特

14、征;所受地表水压力、方向、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必要时,可填绘水文地质图。查明地表水水域下面水底的地形、地貌、岩性、侵蚀与沉积特征和随季节变化的规律。(3)查明已有港口、水利设施等情况,还应收集水利、水电方面近期或远期规划中拟建或在建项目资料。(4)查明城建、交通设施的在建和拟建项目,做到水下隧道修建和交通、城建等大型建设项目相协调。(5)隧道调绘范围:在预选轴线的上、下游各长5km,两岸各宽35km的范围内进行,比例尺1:10001:2000。水下隧道的调绘重点应放在水文地质调绘工作上,应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调绘,作出涌水量评价,提出工程方案和工程措施的意见。(6)隧道物理勘探

15、可采用电火花法、声脉冲轰震器、旁侧扫描声纳进行水底地形探测的地层划分。(7)隧道钻探孔布置,一般应布置在隧道轴线两侧,尽量不要垂直轴线布设,钻探孔距隧道轴线距离视地质情况以能查明隧道通过范围的地质情况为原则。轴线附近钻探孔要做封孔工作。其钻孔深度根据钻探目的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钻到设计洞底高程以下2m为宜。水下隧道钻孔深度以查明对隧道有影响地层的水文、工程地质特征为原则。在隧道埋深未确定时,必须有2个以上技术性钻孔。技术性钻孔比一般性钻孑L深20m以上,一般性钻孑L与技术性钻孔交叉布置;当隧道埋深确定以后,钻孔深度要达到隧道底板设计高程以下1020m。(8)由于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

16、复杂,除按一般隧道进行钻探、观测、试验外,还应进行抽水或注水等试验,结合物探方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压力、岩土的渗透性等,并分段预测涌水量,必要时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1.2.2初步设计勘察 1勘察方法与手段 本阶段勘察的范围、目的、对象比前期阶段应更有针对性,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手段有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测试、抽(压)水试验,应在充分综合勘察成果的基础上提交综合勘察报告。对于推荐方案线位,要求部分地质工作要超过初勘的深度,在钻探、测试方面要求其资料不但满足本价段的设计要求,还应达到满足施工或指导施工的要求,通过该阶段的勘察应清楚查明推荐线位及比较线位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该勘察阶段的地质工

17、作重点是如何准确地判断软弱围岩与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分布状况,全、强、弱、微风化层的界线,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 2物探、钻探及测试要求采用地震反射法,进行纵向横向网状物探,并通过钻探进一步确认,以查清工作区域范围地层的分布、埋深、厚度以及各层面的高程。同上,利用钻孔进行动力触、PS测井、岩体原位应力测试、抽(压)水试验等相关测试工作。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l)钻探。结孔后必须进行严格封孔工作(钻孔全孔封堵),水下部分岩层(含强风化岩层)应采用水下水泥砂浆封堵,土层(含全风化层)必须采用黏性土封堵,以确保钻孔不影响将来隧道的施工。(2)物理勘探。作业应选择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进行作

18、业,以确保勘察质量;对水上作业船的行走、检波器的定位、激发能量等必须先做试验,根据原已知地层资料和钻探资料校核后,确认其地震勘探能确保精度和勘察质量后,方可正式作业。(3)抽水试验。所有钻探孔应进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观测(水上孔要求用导管和隔水管严格隔离地表水体)岸上钻孔在勘察外业结束后3d内统一测量稳定水位;根据抽水试验求得的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时,应充分考虑和有意识结合潮水位高程求得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有当水位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方可认为已经稳定。(4)压水试验。在全、强风化岩层中进行,试验目的为模拟最大潮水位情况下,强风化岩层的最大储水、释水、越流情况等;试

19、验前应收集隧道围岩段地层岩性、潮水水位,隧道底板设计高程等数据,审定试验孔位的合理性,按照钻探资料确定岩层的渗透系数划分试验段,按需要确定试验的起始压水(可考虑低潮水位所带来的压力)、最大压力(可考虑100年一遇最大潮水位带来的压水)以及压水系数。如厦门翔安隧道在初步设计勘察阶段,纵向测线布置了4条,达20820m,横向测线布置了20条,达626lm,共布置14个钻孔,钻孔位置基本与横向物探线一一对应,土层进行了动力触探标贯测试,有6个钻孔进行了PS测井测试,2个钻孔进行了岩体原位应力测试,3个钻孔进行了分层和混合抽水试验,2个钻孔进行了压水试验。3综合勘察报告要求(1)对各线位的工程水文地质

20、条件进行评价,正确论证修建暗挖隧道的可靠性、风险性、合理性等。(2)提交1:2000地质平面图和1:2000地质纵断面图。要求综合各阶段地表调绘、钻探以及物探等方面的勘察成果。(3)对不同的岩体分段按照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进行,并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阐明划分的条件和依据。(4)给出不同土层、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具体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对于土体要求提供重度、弹性波速、黏聚力、内摩擦角、空隙率、地基承载力、极限摩阻力、渗透系数等,对于岩体要求提供重度、弹性波速、黏聚力、内摩擦角、岩石抗压(拉)强度、岩体抗压(拉)强度(包括残余强度)、地基承载力、极限摩阻力、渗透系数等。

21、在报告中要求分别提供室内岩石(样)试验参数与推荐的岩体设计参数(并说明推荐取值的理由)。(5)对断层破碎带和不良地质现象应单独进行分析提供分析结论。要求提供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产状、破碎宽度以及影响范围,破碎带内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含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状况、地下水的活动对其参数的影响等。(6)其他应该录入的地质勘探资料。(7)所有物理力学参数均应针对不同的围岩、不同的地层分别给出,并且应给出各项参数的统计参数,如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等,并说明在什么情况(条件)下该参数将偏高或偏低。因此在钻孔取样时要保证取样的数量满足统计的需要。(8)综合勘察报告中应附工程彩照,要求用数码照片,对岩性和地

22、质构造带等重点地质现象要求有特写镜头。(9)地质报告要求提供电子文档文件。1.2.3施工图设计勘察 1勘察方法与手段勘察方法与手段同初步设计勘察阶段,通过该阶段的勘察应清楚查明推荐线位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准确的定出围岩级别,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作出比初勘更加具体、以定量指标为主的正确评价,为隧道的技术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确定、可靠的地质资料,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核对初勘地质资料。(2)查明初勘未查明的地质问题。(3)对初勘提出的重大地质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为隧道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正该勘察阶段的地质工作重点是如何准确地判断软弱围岩与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分布状况,全、强、弱、

23、微风化层的界线,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2物探、钻探及测试物探主要针对初勘遗漏或较为异常地段布置;钻孔按lOOm-个钻孔布置,并结合物探解析情况,如有异常必须加以验证。如两孔之间地质变化很大,甚至异常,应内插加密。同时,相关的测试项目与初勘一致。3综合勘察报告要求(1)对线位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进一步论证修建暗挖隧道的可靠性、风险性、合理性等。(2)提交1:2000地质平面图和1:2000地质纵断面图。要求综合各阶段地表调绘、钻探以及物探等方面的勘察成果。(3)对不同的岩体分段按照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进行更详细分类,并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阐明划分的条件和依据。(4)给出不

24、同土层、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具体要求同初勘。(5)对断层破碎带和不良地质现象应单独进行分析提供分析结论。准确提供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产状、破碎宽度以及影响范围,破碎带内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含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状况、地下水的活动对其参数的影响等。(6)其他应该录入的地质勘探资料。(7)所有物理力学参数均应针对不同的围岩、不同的地层分别给出,并且应给出各项参数的统计参数,如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等,并说明在什么情况(条件)下该参数将偏高或偏低。因此在钻孔取样时要保证取样的数量满足统计的需要。(8)综合勘察报告中应附工程彩照,要求用数码照片,对岩性和地质构造带等重点地质现象要求有特写镜头。(9)

25、地质报告要求提供电子文档文件。(10)应提供的专题报告:区域覆盖层勘察专题报告、暗挖隧道涌水量分析预测报告。1.3钻爆法水下隧道结构设计1.3.1最小安全顶板厚度 1概述 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关门海底铁路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峡隧道之一,全长3.6km,海底段长度1.14km,隧道高度5.75m,海水深14m,隧道覆盖的平均厚度为11m,而靠海底填石和填黏土进行覆盖工程的覆盖层厚度最薄处仅有9.5m,该隧道已经安全运行了五十余年。日本青函公路隧道全长为53.85km,海底部分长230km,该隧道的最小覆盖层厚度为100m,水深40m。国内第一条水底燧道翔安燧道全长为6.05km,海底部分长4.5

26、km,最小岩石覆盖厚度37.2m(包括18.2m厚强风化和19m厚弱微风化花岗岩层)。根据目前水底隧道资料来看,有如下一些认识:(1)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是影响水底隧道造价和安全的最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2)隧道坡度决定后,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就成为决定水底隧道长度的主要因素。(3)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越小,水底隧道越短,静水压力越低,则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势能荷载也越小。相应地,覆盖层越厚,渗流通道就越长,就会降低流向隧道的渗水量。(4)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必须足够,以便在发生意外的岩石崩落和坍塌时不至于在隧道里出现危险,同时也可以避免水大量渗漏。(5)选择最小岩石覆盖厚度通常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和围岩

27、稳定性分析(即数值分析)等两种方法和途径。(6)所有确定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之上的。然而水底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远比在陆地上困难的多,地质资料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在以后施工中造成很多意外事故。从这个意义上讲,事先很难确定一个绝对安全的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7)应该认识到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并没有技术上的限制,意思是说:不会因为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问题,在技术上使水底隧道无法修建,无非是采用较高的开挖支护技术和投入较高的费用。2控制顶板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反映了围岩的自承与自稳能力,因此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影响最小覆盖层厚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8、(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影响水底段工程地质岩性、断层破碎带以及裂隙的渗透性是影响水底隧道顶板厚度的重要因素,尤其以断层破碎带的开度、填充物密实性、互连性的影响最大。在含水的岩体中开挖隧道,尤其是在有压水的作用下,与无水的岩体相比较,水会从根本上改变隧道周围的应力场和应变场,使岩体的残余黏聚力减小,岩体的弹塑性演变为弹脆性。(2)水底地形影响水底地形是控制水底隧道顶板的主要因素。要准确探明沿线水底隧道最低点。尤其是受水侵蚀,冲刷严重的地区,若遗漏最低点(即最大水深处),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目前,可采用折射地震测量法获得岩石表面精确位置;用声波剖面法测得水底地形图,并确定水底松散沉积物类型,分

29、布和厚度。(3)洞室形状和尺寸洞室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围岩的应力分布,从而影响最小覆盖层厚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圆形、团圆形和拱形洞室的应力集中程度较小,破坏也少,岩石比较稳定,最小覆盖层厚度也就较小,而矩形和梯形洞室其最小覆盖层厚度较大,因为后者易在顶部围岩中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并在两边转角处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洞室的跨度对岩石最小覆盖层厚度的影响较大。跨度越大,围岩的自稳能力就越差,相应最小覆盖层厚度也就越大。(4)施工方法钻眼爆破掘进施工会对隧洞围岩产生不利的扰动,从而削弱围岩的自稳能力。尤其对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岩层,常常引起围岩严重破碎,甚至产生塌方现象。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和掘进机开挖能

30、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5)支护形式结构支护的强弱与围岩紧密结合状况以及结构支护的及时性对隧道顶部围岩的自承和自稳能力有较大影响。(6)初始地应力目前一般仅是根据初始地应力的主方向与洞轴走向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当洞轴走向与初始地应力的主方向一致或夹角较小时,岩体都比较稳定,否则岩体稳定性就较差。3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确定选择最小岩石覆盖厚度通常主要采用工程类比分析和围岩稳定性分析(数值分析)法。1)挪威海峡水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经验分析挪威是世界上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峡水底隧道最多的国家,至今已建成累计100多千米的水底隧道。挪威的交通水底隧道大部分位于火成岩和变质岩等比较坚硬的岩

31、石层内,并对水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的问题上曾经做过专门的研究。挪威的海底隧道研究学者根据挪威已建的海峡海底隧道经验,还统计出如图1所示的经验曲线,即分别对比较好的岩石和比较差的岩石,确定了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与海水水深的关系曲线。2)国内顶水采煤经验国内顶水采煤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顶水采煤时,要考虑安全开采上限,既要考虑安全因素,防止水淹矿井;又要考虑经济因素,避免留的煤柱过大,造成浪费。水底隧道最小埋涤的确定与煤矿安全开采上限的确定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借鉴。(1)基岩直接裸露时的开采上限基岩直接裸露,水底没有冲积层时可以参见图1。图1挪威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与海水深度的经验曲线图2剖面示意

32、图H=a+s+h(1-3-1)式中:H-开采上限高;a表面裂隙深度,基岩经验值取1015m;s-保护层厚度;h爆破引起的扰动高度(导水裂隙带高度)。保护层厚度s的确定(根据多年以来煤矿开采经验,推导出经验公式): (1-3-2)式中:s-保护层厚度(m)-水头高度(m);-坑道宽度(m);c-岩层强分化带厚度,一般取5m;f-普氏强度。导水裂隙带高度h的确定可由岩石爆破力学:(1-3-3)式中:k-地基系数;一单个最危险药包的最小抵抗线;F(n)-相应药包爆破指数的函数。(2)基岩顶部有沉积层时的开采上限当沉积层为相对隔水层时,其厚度可以考虑在s值之内,即H=s+h,保护层厚度s之内包括隔水层

33、厚度。3)隔水岩柱经验法隧道工程经爆破开挖扰动后,产生导水裂隙,为保证施工运营安全,留设隔水岩柱将上部水域与隧道“隔离”是必需的。根据国内相关经验及大量水下隧道实践总结,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1-3-4)式中:隔水岩柱高(m); n基岩以上覆盖层厚度系数,取1520;隧道开挖高度(m);q水深系数,取0.81.2。4)日本经验方法日本第一条钻爆法海底铁路隧道修建距今已有60余年历史,并于1985年竣工了世界瞩目的青函海底隧道,在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日本经验公式:H=(1/32/3)h(1-3-5)式中:H海底隧道埋深(m);h最大海水深(m)。挪威经验法适用性广,对不同完整性质的岩石都给

34、出了经验的取值临界限制,但其取值偏保守。顶水采煤经验法应用防水煤岩柱来降低突水事故的发生,应用于水下隧道有一定的适用性。隔水岩柱法与顶水采煤法有相似之处,其中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关键。日本经验公式对不同的水深差异较大。相同情况下隔水岩柱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岩石覆盖层厚度偏小;顶水采煤法得到的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则处于中间位置;日本经验法平均值相对是最小的,但有可能在历史最高洪水位时会大于隔水岩柱法;挪威经验法是最安全最保守的。5)数值计算在数值计算中,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准三维弹塑性断裂损伤、三维固流耦合分析等方法,不同的方法都应考虑施工开挖顺序。(l)根据水下隧道的工程地质

35、、水文地质的特点,确定计算范围,计算边界可以确定在35倍的开挖宽度,在确定的计算范围内将岩体和支护结构离散为仅在节点处铰接的单元体,构建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2)结合工程勘察报告建议的岩体力学参数和合适的本构模型,应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分部开挖和支护模拟水底隧道卸荷荷载释放及支护过程,模拟水下隧道不同围岩级别时施工与支护顺序对围岩和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围岩的破损区和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提出合理的施工工法和结构支护参数。(3)应用三维固流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水下隧道衬砌结构在不同防排水设计方案时,衬砌结构的外水压力分布特征。(4)应用随机有限元方法计算水底隧道顶板厚度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

36、全系数的敏感性,优化最小顶板厚度。并将三维数值仿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类比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后,确定其最小顶板厚度。1.3.2衬砌结构设计1衬砌类型的选择水下隧道衬砌结构分为排水复合衬砌、限排复合衬砌及全封闭复合衬砌三种类型,其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静水头高度、地下水对结构的腐蚀情况、总渗水量以及控制排放量综合分析确定。(1)两车道隧道当静水头压力小于70m的地段,三车道隧道当静水头压力小于60m的地段,可采用全封闭复合衬砌。(2)静水头压力较大地段,应通过地层注浆减少围岩的总渗水量,结构宜采用限排复合衬砌。(3)静水头压力较小且岩层坚硬,

37、开挖后的总渗水量少的地段,可采用排放复合衬砌。2初期支护的技术要求初期支护应按与围岩共同受力能保证施工阶段施工安全和控制地表沉降量的要求来确定。级及以下围岩初期支护荷载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压力。V级及以下围岩应根据开挖及拆除工序对初期支护的结构安全进行校核。海底隧道不宜将初期支护作为永久结构的一部分。(l)喷射混凝土的一般规定如下: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宜低于C25;喷射厚度不应低于80mm,抗渗等级不宜低于S8;为了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喷射混凝土可添加合成纤维,掺量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2)锚杆支护设计时应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作用部位、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锚杆设计参数,并符合下列

38、规定:宜优先选用全长黏结型锚杆或预应力注浆锚杆,锚孔内必须注满水泥砂浆或树脂;锚杆不宜过长,间距不宜小于1.Om;海底隧道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筋锚杆。(3)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初期支护应设置钢架,钢架宜采用工字钢或钢筋格栅,并符合下列规定:边墙与仰拱钢架的连接应采用圆弧方式;钢架应按设计开挖工序分节段制作,节段与节段之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连接或焊接,压力较大处节段之间连接宜增设加筋肋板;拱腰以下每节段钢架应设置牢靠的锁脚锚杆。(4)水下隧道应严格限制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与收敛,、级围岩可参照一般山岭隧道水下段、V级围岩可参照表1-3-1选用,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调整。表1-3-1预留变形量(mm)

39、围岩级别(级)两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30-504060V40-6050-803二次衬砌的技术要求(1)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外水压力按如下规定执行:全封闭复合衬砌外水压力应按全部静水头高度计算;限排复合衬砌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应根据总渗水量以及控制排放量大小,由渗流计算得出水压力分布规律及折减系数,并以全静水压力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进行结构验算;排水复合衬砌可不考虑外水压力,但应采用不小于0.05MPa(拱顶)水压力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进行结构验算。(2)全封闭复合衬砌的二次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护结构需设置仰拱,宜采用近圆形结构断面形式;二次衬砌应设置为变截面形式,仰拱与边墙角应采用较

40、大半径曲线连接,截面应加厚;二次衬砌全断面都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V级以及拱顶水头大于30m的级围岩地段,仰拱尺寸应比拱部尺寸加厚515cm。(3)限排复合衬砌的二次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岩石较硬,节理不发育地段,可采用无仰拱的结构断面形式;二次衬砌可设置为等截面或变截面。当静水压力较大时,宜采用变截面形式;级及以上围岩地段二次衬砌可考虑采用素混凝土结构;、V级以及拱顶水头大于30m的级围岩地段,仰拱尺寸应比拱部尺寸加厚510cm。(4)排放复合衬砌的二次衬砌要求可参照普通山岭隧道。(5)全封闭、限排、排放复合衬砌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护结构强的衬砌应向支护结构弱的衬砌延伸不少于2

41、0m;不同衬砌类型之间应设置深入围岩内的横向封堵混凝土墙。4衬砌支护参数水下隧道支护参数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初步拟定,以地层一结构法考虑渗流效应与衬砌支护耦合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计算,并采用荷载一结构法对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衬砌结构内力与强度进行计算优化及验算。1.4防排水设计1.4.1防排水原则(l)公路水下钻爆法隧道须从工程规划、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全面系统地做好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2)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应采用“以堵为主,限排为辅,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3)水下隧道允许的排放量应根据隧

42、道跨度、长度、地质条件、静水头高度分区段综合确定,不宜超过300L/(kmmin)。表1-4-1给出了国外典型水底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概况,水下隧道渗水量取多大合适,需要从工程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研究。表1-4-1国外典型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系统国家隧道名称陆域长度(km)海域长度(km)水深(m)岩层(m)衬砌类型允许排水量施工方法日本青函公路隧道30.55023.30140100排导式0.2736设超前注浆矿山法关门公路隧道2.6810.78排导式设超前注浆矿山法新关门隧道17.8330.882924排导式全封堵设超前注浆矿山法东京湾隧道60设引水型防水片材盾构挪威埃林索伊一瓦乐德里伊岛隧道4.35

43、83.3010040排导式0.4320钻爆法Byfjord海底隧道5.800(海域十陆域)最低点位于海面下-223m排导式进口:0.046出口:0.258钻爆法Mastrafjord海底隧道4.400(海域十陆域)最低点位于海面下-132m排导式进口:0.072出口:0.012钻爆法丹麦斯多贝乐特大海峡隧道7.90075.0020排导式0.1430冰渍层掘进机(D=7.7m)英法英法海峡隧道49.0002170排导式掘进机(D=7.8m)1.4.2防水体系(l)水下隧道钻爆法初期支护防水等级一般地段为级,水量较大地段为级,符合下列规定:防水等级级:可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单个湿渍面

44、积不大于0.3r1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lOOrr12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防水等级级:可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任意lOOm2防水面积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rr12d);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H12d)。(2)水下隧道钻爆法二次衬砌防水等级一般地段为级,配电房等特殊地段为I级,符合下列规定:防水等级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111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rr12;防水等级I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3)水下隧道应通过注浆来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减轻

45、运营期间的排水压力。注浆防水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在软弱或破碎地段,应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或帷幕注浆),在隧道洞室四周形成注浆堵水圈,封闭围岩裂隙和涌水空间;对于设置了钢架的初期支护应设置补充注浆措施,以减少后期沉降,并将地下水封闭于初期支护外;未设置钢架的初期支护应及时对围岩裂隙水进行注浆封堵;应在施做防水板前对初期支护渗漏处再次进行补充注浆处理,使初期支护满足要求的防水等级才允许挂设防水板。(4)卷材防水层应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类或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并符合下列规定:卷材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卷材防水层为一或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mm,单层使用时,厚

46、度不应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2.4mm;全封闭复合衬砌段防水卷材宜采用双面自黏性类型;排水复合衬砌、限排复合衬砌防水卷材宜采用单面自黏性类型。(5)水下隧道仰拱不宜设置防水板,应对边墙处的防水板端头与混凝土的连接进行可靠的防水封闭设计。(6)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设置要求可参见表1-4-2。表1-4-2双缝设防要求工程部位施工缝变形缝、伸缩缝防水措施外贴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嵌缝材料中埋式止水带外涂防水涂料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可卸式止水带防水嵌缝材

47、料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1级应选两种应选应选两种等级2级应选12种应选应选12种(7)水下隧道应在路面下设置完善的防排水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未设置仰拱的隧道,应在路面整平层下系统设置横向排水管沟,并在路面整平层上设置防水层;对设置了仰拱的隧道,应在各施工缝及沉降缝处设置横向排水管沟,并在仰拱回填层上设置防水层;对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的隧道,应将隧道两侧边水沟设置排水孔,以排除路面下渗于沥青层的水。1.4.3排水体系水下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区域降雨特征、进出口地形条件与汇水面积、隧道渗水量以及洞口防洪频率等因素,遵循“管路顺达、流线通畅、不积雨水、不留污水,并有效辅助结构防水设计”的

48、原则,形成洞内外完整通畅的排水通道,避免洞内积水,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1洞内排水设计(l)钻爆法隧道排水系统宜按结构渗水、营运清洗污水、消防污水分离排放的原则设计,当洁污分离困难时,应在污水积聚处和污水排放口设计污水处理系统,以保证排水达到当地排放标准。(2)全封闭复合衬砌段二次衬砌外可不设置纵环向排水管;排水复合衬砌、限排复合衬砌二次衬砌外排水管的布置方式和管径应根据地质情况、总静水压力、二次衬砌抗水压能力综合考虑,当结构计算考虑水压力折减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排水系统具有可维护性。(3)中心水沟(管)或侧式排水沟(管)断面积应根据隧道长度、纵坡、地下水渗流量,通过

49、水力计算确定。路面下主排水管排水能力安全系数不宜小于1.2,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测量进行调整。(4)中心水沟(管)或侧式排水沟(管)纵向宜按间距50m设沉砂池,并根据需要设检查井,检查井位置、构造不得影响行车安全,并应便于清理和检查。(5)隧道纵坡“V”形坡最低处路面两侧边沟应连通至洞内污水集水池,并根据需要设横截沟拦截路面积水。(6)洞内清水设计流量可按结构渗漏水量计,洞内污水设计流量可按消防废水流量计。2洞口排水设计(l)洞口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应保证隧道在遭遇100年一遇暴雨时的正常使用。当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时应设置洞口蓄水池。(2)应在隧道两端口部分别设置雨水泵房,将敞开段所汇集雨水通

50、过排水泵,直接排往河(海)中或城市排水管网。(3)隧道两端雨水设计流量,可按当地50年一遇暴雨强度进行计算,集流时间为510min,暴雨强度应采用当地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4)两岸敞开段接近隧道洞口处应分别设置23处横向式截水沟(井),并和雨水泵房集水池连通,拦截洞口雨水。(5)隧道、辅助坑道的洞口及明洞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洞口边坡、仰坡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6)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内,可在洞口外设置反向排水边沟或采取截流措施。3集水池系统设计(1)集水池、泵房结构设讣应考虑集水池容积、隧道主体结构建限界、横断面布置等因素,遵循可靠、耐久、经济的原则。(2)集水池的容积,

51、应根据设计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洞内清水集水池容积应按排水分区内24h结构渗水量总和确定;洞内污水集水池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20min的出水量;洁污合流排放时,洞内集水池容积应同时满足本条第1、2项的要求;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10min的出水量。(3)集水池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流入集水池的污水和雨水均应通过格栅;雨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与进水管管顶相平。当设计进水管道为压力管时,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得使管道上游地面冒水;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集水池的设计最低水位,应满足所选水泵吸水头的要求。自

52、灌式泵房尚应满足水泵叶轮浸没深度的要求;泵房应采用正向进水,应考虑改善水泵吸水管的水力条件,减少滞流或涡流;雨水进水管沉砂量较多地区宜在雨水泵站集水池前设置沉砂设施和清砂设备;集水池底应设集水坑,倾向坑的坡度不宜小于10%,并设冲洗装置和清泥设施。(4)排水泵房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每台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应大于最大小时洞内排水量5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泵房不宜建在半岩半土或半硬半软地基上,否则,应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1.5特殊处置措施设计1.5.1帷幕注浆当隧道通过的围岩无法自

53、稳,而且具有较大涌水量时,应采取帷幕注浆措施。帷幕注浆措施有全断面帷幕注浆、半断面帷幕注浆、周边帷幕注浆等。1适用条件(l)当预测整个开挖断面围岩无法自稳,经超前钻探查明探孔最大出水量20/h或水压力0.3MPa或水中泥砂含量100kg/,应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2)当预测局部开挖断面围岩无法自稳,该局部地段超前钻探查明的情况同上,应采用半断面帷幕注浆。(3)当预测开挖断面周边围岩自稳能力较差,经超前钻探查明探孔最大出水量10/h或水压力0.2MPa或水中泥砂含量10kg/,应采用周边帷幕注浆。2全断面帷幕注浆和半断面帷幕注浆(l)隧道轴线方向的单次注浆循环加固长度宜为2040m,开挖面以外的

54、加固范围为38m。(2)注浆压力宜为36MPa,扩散半径取1.53m。(3)注浆应采用分段注浆方式,开挖面应设置混凝土止浆墙,厚度不宜小于2m。3周边帷幕注浆(1)隧道轴线方向的单次注浆循环加固长度宜为1530m,开挖面以外的加固范围为35m。(2)注浆压力宜为34MPa,扩散半径取12m。(3)注浆宜采用分段注浆方式,开挖面应设置混凝土止浆墙,厚度不宜小于1.5m。4帷幕注浆设计及检验要求(1)注浆孔布置宜按伞形呈辐射状布置,钻孔布置成一圈或数圈,内外圈按梅花形排列,并采用长短孔相结合。(2)注浆材料可选择普通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单液浆、超细性(HSC)单液浆、普通水泥一水玻璃浆,应根据地层

55、特性经现场试验确定。(3)检测孔设置数量应为注浆孔的10%15%,注浆效果检查及结束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单孑L结束标准可按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持续保持10min以上或总注浆量大于单孔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即可结束本孔注浆。全段结束注浆效果的检验和评价方法可按表1-5-1选用控制。表1-5-1注浆效果评价标准项目探孔涌水(L/mmin)胶结体强度(MPa)堵水率(%)取芯率(%)综合评价级别评价指标q1O.OP106065较差I1.Oq10.010P2060806580一般0.2ql.020P3080908090较好q0.2P309090很好注:表中四项评价内容应都为以上,则可开挖,否则应

56、研究确定是否采用局部补充注浆等措施。1.5.2洞内管棚支护及注浆当隧道通过的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时,经超前钻探查明探孔最大出水量5/h或水压力0.lMPa或水中泥砂含量lkg/,应采取管棚支护及注浆措施。1管棚支护(1)管棚钢管可采用节长36m,直径8080mm的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3050cm,或按(2.02.5)d(d为导管外径)布置。(2)钢管管壁四周应钻声1016mm注浆孔,间距1520cm,采用梅花形布置,尾部应预留34m的无孔止浆段。(3)每节钢管应采用丝扣长度不小于15cm的厚壁套筒进行连接。(4)管棚每循环长度不宜小于6m,也不宜大于40m。采用多循环长管棚时,每循环之间搭接长度

57、不小于300cm。(5)每循环管棚起点应设置扩大的管棚工作室,并设置套拱。套拱宜采用纵向长度200cm、厚6080c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在套拱内用工字钢或格栅钢架代替配筋。2管棚注浆 (l)长管棚注浆可在钻孔过程中采用前进式注浆,也可在钻孔完成后采用孔口管注浆或利用长管棚钢花管注浆。(2)长管棚的注浆扩散半径可按0.50.6m计算,注浆初始压力宜为0.51.OMPa,终压宜为2.03.OMPa。(3)单孔结束标准可按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持续保持10min以上,或实际注浆量已超过设计注浆量,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宜在30L/min以下。(4)注浆完成后,管内应以M30水泥砂浆填充,也可在

58、钢管内设置钢筋笼。1.5.3回填注浆为控制围岩变形及封堵地下水的渗漏,在支护结构完成后及时施作回填注浆,回填注浆分为初期支护回填注浆和二次衬砌回填注浆。1初期支护回填注浆(1)注浆管宜采用直径4250mm的钢管,长度宜为1.01.5m,渗水点集中处适当加长。(2)注浆管宜全断面设置,间距24m,拱顶、拱腰以及渗水点集中处适当加密。(3)宜采用普通水泥浆液,注浆压力宜为0.51.5MPa。(4)隧道施作防水板之前,应对隧道初期支护的渗漏水情况进行检测,未满足防水等级要求地段应进行二次或多次回填注浆。2二次衬砌回填注浆(l)二次衬砌浇筑前应预埋直径4250mm的注浆管,应固定牢靠,并防止穿破防水卷

59、材。(2)注浆管端头应设置水泥砂浆封堵,防止混凝土浇筑堵塞管道。(3)注浆管布置在拱顶,间距在35m。(4)宜采用普通水泥浆液,注浆压力宜为0.51.0MPa,注浆速度可选取515L/min。1.5.4排水措施设计隧道开挖过程中,当地下水位较高,水量丰富,地下水的渗流危及隧道施工安全时,宜采用适当的排水措施排除地下水。常用的隧道施工排水方法有超前钻孔排水及井点降水等。1超前钻孔排水(1)下排钻孔的孔底应低于开挖面底面高程,且超前开挖面1015m。(2)上排钻孔方向可以向上倾斜,采用自排方式排水,或向下倾斜,采用水泵排水。(3)应保证排水孔内的渗水迅速排出洞外。(4)当水量较小时,排水孔可仅在开

60、挖面下部两侧布置;当水量较大时,宜在开挖面上多点布置。2井点降水(1)为降低地下水位,或减少围岩含水量时,可根据土层的岩性、渗透性、分部开挖断面高程、隧道顶的地面条件选用井点降水措施。(2)当地面相对空旷,可优先选用轻型或深井井点降水,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在洞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3)洞内轻型井点降水适合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富水黏土层、粉细砂层,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定:降水井通常布置在边墙两侧,可斜向下设置,当开挖断面较宽时,掌子面需适当布设;井管可采用442+60mm钢管,滤管可采用声60+89mm钢管,并在其周围钻孔,其长度根据地下水位高程和降深要求而定;降水前需进行抽水量、降落曲线、地表沉降的测试;

61、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的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4)采用了排水措施时,为防止后期回水的影响,应加强回填注浆和结构防排水措施。1.6安全保障措施设计1.6.1开挖工序设计水下隧道各类衬砌均应进行施工开挖工序设计,可根据地质特性、隧道跨度等条件,选用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可见表1-6-1的规定。表1-6-1施工开挖方法分类编号 施工方法适用条件两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1全断面法级2台阶法长台阶法级级短台阶法V级级留核心土短台阶法V级级3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V级双侧壁导坑法V级V级CRD开挖法V级V级(1)全断面法宜用于岩质较完整的硬岩中,应注意初期支护及时跟进,稳定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作用。三车道以上的大跨度隧道不宜采用。(2)台阶法宜用于岩质地层段,或经注浆等地层改良措施的V级围岩地段。台阶法施工时下半断面的开挖和封闭应采用单侧落底或双侧交错落底,应避免上部初期支护两侧拱脚同时悬空,视围岩状况宜控制落底长度为12m,不得大于3m。设计时可采取扩大拱脚、打设拱脚锚杆、加强纵向连接等措施。(3)单侧壁导坑法宜用于小跨度隧道的V级围岩地段:侧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