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81031465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2年注册测绘师资格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卷面总分:7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7题练习次数:1次 问答题 (共7题,共7分)1.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完成了某铁路枢纽1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GPS网和四等水准路线联测;图根点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联测;地形图数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野外采集,由内业编辑处理生成1500地形图数据,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貌等八类;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

2、;项目成果按规范要求整理提交。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位较差1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4. 80mm2【问题】1以框图形式绘制本项目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2根据测区情况,指出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500数字地形图要素。3计算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2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规定可知,所有地图地物要素可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

3、、交通、管线、境界、地貌和植被与土质八大类。故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5 00数字地形图要素为水系、交通、植被与土质。3根据题意,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位移较差1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4. 80mm2。因为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所以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按如下方法计算:设图1上点位中误差为MP,则MP=根据题意有:=4. 80mm2,n=30,所以MP=0.40(mm) 2.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1已收集和获取的资料(1

4、)全省2 0 1 2年6月底0.5m分辨率航摄数据。(2)全省2 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其中,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为5m,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变化较大,而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3)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但平面定位精度不确定。2需要完成的更新与建库工作(1)获取必要的像控资料,利用航摄资料,生产制作0.5m分辨率正摄影像数据成果(DOM),要求达到1:10000地形图精度,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DOM数据库。(2)对1:10000DLG数据进行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 0 1 2年

5、6月。重点对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3)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问题】1指出本项目中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数据资料或成果,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说明全省5m格网间距DEM数据的生产技术方法和主要流程。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已收集和获取的三大类资料都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全省20 1 2年6月在0.5m分辨率航

6、摄数据主要用于居民地、道路、政区等要素变化较大情况的更新。全省2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中的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可用作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基础资料。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可重点对居民地名称、道路名称(等级)、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就可以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 2本题要求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

7、000DEM数据库。所以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法生产DEM数据。因为生产5m格网间距的DEM数据,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比例尺1:10000;(2)格网间距(m)5*5;(3)格网点高程中误差(m)平地10、丘陵2.0、山地5.0、高山地1 00;(4)要素分类执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5)DEM成果文件名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规定;(6)DEM数据格式符合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定;(7)DE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矢量法建立DEM的主要流程如下:资料准备矢量数据采集与接边构TIN与编辑DEM内插DEM镶嵌裁切DEM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8、 3.某测绘单位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0. 2m底面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和1:2000数字线划图,测区为丘陵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测区中心有一个大型城市,城区以高层建筑物为主,房屋密集。项目前期已完成全测区的彩色数码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布设与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相关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可提供本项目作业使用。航空摄影使用框幅式数码航影仪,平均摄影比例尺为1:14000,平均航向重叠6 5%,平均旁向重叠3 5%,所用数码航影仪主要参数如下:主距f:101. 4mm像素大小:0.009mm影像大小:7 5 00*1 1 5 00像素(航向*旁向)项

9、目成果采用1:2000地形图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生产采用数字微分纠正,以人机交互方式采集镶嵌线,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数字线划图精度按规范要求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1. 2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7m,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 5m。提示:立体采集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分别按下列公式估算。其中:H平均相对航高;b平均像片基线长;mx像点坐标量测中误差。【问题】1列出本项目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2简述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露天停车场等地物时的作业方法。3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通过精度估算,说明分步采集的理由。

10、4列出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主要作业步骤包括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采集、影像纠正、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八大步骤。 2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采集镶嵌线时,镶嵌处应保持地物特征完整,影像清晰,色调均匀。正射影像镶嵌线采集中遇到建筑物、独立树时,因为此类地物存在投影差,在相邻相片上投影差都向外位移,因此,镶嵌线应该避免切割此类地物,以保证此类地物的完整性,否则会出现地物接边的错位,实际作业时,应从这些地物的旁边选择镶嵌线。3根据题意有:又因为mxy=1.2m,b=7500*0.009*(1-0. 65=0.023625 (m),

11、f=101.4mm=0. 1014m,将相关参数代入式可得:可见,用地物点平面位置测量的精度测量注记点高程时,其中误差为7.28m,不能满足注记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 5m的要求,所以项目技术设计要求高程注记点和地物应分步采集,这就是分步采集的理由之所在。4本项目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线划图测绘的成果。需要提交的成果包括两大部分:(1)DOM部分,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2) DLG部分,DLG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DLG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12、4.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 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 00 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2)中国地图出版社2 0 1 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 0 1 1年;(4)20

13、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两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

14、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问题】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因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宜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海南省三沙市于20 1 2年6月成立,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没有该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由于我国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

15、00km,故版式选择横式。 2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为: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中地貌部分(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资料。制作的步骤包括:(1)高程数据获取和DEM生成;(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6)晕渲图投影变换;(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3中国人口密度图表示方法:根据20 1 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人口密度指标,利用同种色和类似色表示数量

16、指标,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调整其亮度和饱和度;根据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符号法表示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其符号尺寸大。4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主要审查的内容:(1)保密审查;(2)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3)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等内容;(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 5.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督测量任务。该办公楼为4层楼,长方形结构,楼顶为平顶。办公楼相邻环境:东侧为办公大厦,南侧为小区市政道路,西侧为住宅楼,北侧为绿地。竣

17、工后的办公楼室外周边地坪为水平。测量区域周边可用的控制点齐全。测量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测绘单位在实施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分别进行了办公楼灰线验线测量、0层地坪高程测量、办公楼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办公楼建筑面积测量,验测了周边建筑物的条件点。其中,办公楼高度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见下图),测量了设站点A仪器到楼顶C点的距离(SD)和天顶距ZA;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实测了室外地坪高程和设站点A的地面高程。一次观测得到如下测量数据:HA(设站地面高)47. 000mHB(室外地坪高)48. 500mi(仪器高)1. 600mSD37000m天顶距ZA6

18、00000【问题】1测绘单位实施的测量内容中,哪些属于验收测量?2竣工地形图测量中,应测量办公楼周边的哪些要素,其中建筑物的条件点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3根据一次观测数据,计算办公楼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测绘单位在实施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进行的办公楼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办公楼建筑面积测量属于验收测量内容。 2根据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的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地形图测量范围包括建设区外第一栋建筑物或市政道路或建设区外不小于30m。宜测量建筑物各主要角点、车行道入口、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标高,并标注建筑物结构层数。同时,测量

19、内部道路起终点、交叉点和转折点的位置,弯道、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等界线,构筑物位置和高程。建筑物的条件点测量可采用双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导线联测法和GPSRTK法等。3办公楼的高度解算步骤如下:(1)求楼顶C点的高程因HA(设站地面高)=47000m,i(仪器高)=1. 600m,SD=37000m,则HC=HA+i+SDcos60=47. 000+1.600+37. 000*cos60= 67.100(m);(2)计算办公楼的高度设办公楼的高度为h,根据题意有:h=HC-HB6 7.100-48. 500=18. 600(m). 6.某地区为海岛综合开发建设,利用现有二等大地控制网成果,布

20、设了覆盖沿海岛屿的C级GPS网,并与验潮站网进行了水准联测。1测区条件:该地区海岛地理环境复杂,陆岛交通困难,个别海岛验潮站位于地势陡峭的岸边,有些验潮站临近码头的大型作业设施或高压输电线。因顾及GPS点尽量靠近验潮站水准点,给GPS点位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2执行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等。3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1)新测C级GPS点若干个。外业利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mm1ppm)进行了同步环观测。基线结算之后,对所有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进行了检核。,限差为3/5(为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实际平均

21、边长计算,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采用GPS接收机标称精度)。其中某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限差为6mm。(2)利用本地区已经建立的覆盖沿海岛屿的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到海岛上,以得到海岛上GPS点的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将GPS点与验潮站水准点联测,以同时得到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其中,某海岛验潮站附近GPS点A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为1.986m,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为4. 434m,该区域高程异常0.776m,该海岛验潮站附近海中有一暗礁B,海图上标注的最浅水深为1. 200m。【问题】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2计算该三边同步环,的

22、平均边长(结果取至0.01km)及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的限差(结果取至0. 1mm)。3计算暗礁B的大地高和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列出计算步骤,结果取至0. 001m)。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 5。(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地面基

23、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7)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2(1)三边同步环的平均边长计算。由于WS的限差为3/5,按照设计要求限差为6mm,这样计算出来基线测量中误差为=10mm;又因为=10,计算出d的最大长度为8. 66km。(2)计算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结果取至0. 1mm)。按照规范要求,C级GPS点三边同步环坐标闭合差为:,将=10mm代入,可得到,WY3.5mm,WZ3.5mm。3设大地高为H,正常高为h正常高,高程异常为,则H=h正常高+暗礁B基于国家高程

24、基准的高程为:hB正常高=1. 986-4. 434-1. 200=-3. 648(m)暗礁B的大地高为:HB大地高=hB正常高+=-3. 648+0. 776=-2. 872(m) 7.某特建隧道长约10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 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为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2进、出洞口各2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4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复测内容。对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进行复测;对

25、进、出洞口各2个二等水准点进行复测。 (2)复测方法。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宜采用GPS方法进行复测,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的有关规定见下表。洞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复测。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的有关规定见下表。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根据题意可知,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的基准采用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为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 1

26、0 00,纬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m。所以,施工区的平均高程为800m,与原控制测量成果的投影面高程相差300m,差距大,在实际施工中,会造成实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相差较大,不便于施工测量的检核。在精度较高的工程施工测量时,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都应重新选择投影面。在本题中,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m,施工区的平均高程为800m。所以,施工区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应为800m。3隧道测量中,由于受巷道条件限制,隧道平面控制均以导线形式沿巷道布设,一般来说减少导线终点误差是用提高测角精度和量边精度来实现的。加测陀螺定向边不仅可以控制测角误差的积累,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导线横向精度和贯通工程质量。作业的基本步骤包括:(1)在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2)在待定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3)在已知边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求算仪器常数最或是值,评定一次测定中误差;(4)求算子午线收敛角;(5)求算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