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1022562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8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建设标准附件3: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专业建设的目的及意义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工作

2、,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的关键,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是工学结合的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反映了学校的实力,体现着学校的特色。只有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重点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二、专业建设的内容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确定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建设改革的依

3、据;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工作有:(1)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群);(2)进行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完成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3)根据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按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设计。2.课程体系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以工

4、作过程为导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工作有:(1)根据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确定该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明确每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2)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专业的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每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3)根据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素质拓展的要求,确定该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程的设置,明确每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4)根据专业能力要求,明确专业核心课程;(5)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依据工作过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3.课程建设按照任务驱动

5、,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具体工作有:(1)按照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广的步骤,制定专业的课程建设计划;(2)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具体要求见课程建设标准。4.实习环节建设加强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设计实习环节。实习环节一般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体工作有:(1)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实习的目标、内容、任务以及时间、方式(手段、方法)、地点;(2)编制实习的组织、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5.专业资格证书按照专业就业岗位(群)的需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和多证书教育,把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

6、工作有:(1)根据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确定该专业必须取得和可以取得的专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和级别;(2)对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行分析,融入课程体系及课程中作为课程的目标、任务;(3)制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方案,采用单独考核模式或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统一的“直通车”考核模式。6.提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组织,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提炼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工作有:(1)准确描述人才培养模式;(2)总结专业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7.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反馈、比较、分析、完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试点,对试点效果进行分析,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7、(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体工作有:1.制定专业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计划2.专业带头人培养(1)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专业带头人培养效果进行分析。3.骨干教师培养(1)制定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骨干教师培养效果进行分析。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效果进行分析。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2)按照兼职教师聘任机制,积极聘请兼职教师;(3)进行兼职教师教学能

8、力以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4)对兼职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逐步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文件。具体工作有:1.校内实验实训室硬件建设(1)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2)根据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并组织有关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3)结合实际,将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立项;(4)依照批准项目进行建设。2.校内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1)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校内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2)根据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建

9、设方案,并组织有关校内外专家论证;(3)结合实际,将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4)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各种教学资料。3.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创新与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3)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师资队伍;(4)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各种教学资料。(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制定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规划和计划;2.组织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计划;3.积极促进专业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制定专

10、业方面的培训项目开发与创新计划;2.结合专业建设开发社会需求的培训项目;3.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形成科技开发团队,明确研究方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六)教学资源建设1.制定教学资源开发计划;2.建立专业资源体系;3.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为网络共享资源平台提供素材。三、专业建设的评审标准本标准为二级指标结构,采用直接得分法。一级指标共8个,包括专业建设组织措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教学研究等。下设30个二级指标。整个标准按100分计算,以分值大小体现权重。13专业建

11、设评审标准评审指标评分标准要求依据得分考 察 方 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专业建设组织措施(5分)1-1专业建设指导小组与专业建设规划(3分)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活动,指导作用显著;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可实施性强,执行效果好;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专业建设小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查文件、资料、会议记录;查规划和计划,对照实施情况。1-2系部管理(2分)系部重视专业建设,有计划、有安排、有督促、有检查。查文件、资料、会议记录;查计划;查整改记录。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5分)2-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3分)专

12、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专业培养方案规范科学,相对稳定,并具前瞻性;以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并形成了专业特色;能够及时主动对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反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严密,支撑资料充分。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活动记录;查专业方案调研论证报告;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制定过程、支撑材料。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分)培养目标以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职业岗位(岗位群)清晰,岗位和企业实际岗位相一致;定位准确;有广泛的人才市场调查论证和岗位工作任务归纳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岗位(群)知识、技能、态度标准的分析准确,有系统的分析资料;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清晰明确,

13、知识、技能、态度要求与目标岗位(岗位群)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查目标岗位及企业实际岗位一致性;查调研、分析、论证报告;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3专业课程体系(6分)专业课程设置依据岗位(群)能力标准,在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打破了学科体系结构,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各课程定位、目标、内容符合岗位能力标准,建立了融知识、技能、态度培养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与课程体系;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明确,以

14、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当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课程能体现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查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的调研分析;查课程设置与岗位知识、技能、态度对照及每门课程设置依据;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查课程定位、目标、内容确定依据;查专业核心课程及依据;查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等教学文件。2-4专业课程建设(5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建设成绩突出,有具体建设成果。查专业课程课程标准、大纲等课程教学资料;查专业课程改革的比例。2-5专业实习环节(4分

15、)专业安排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两个实习环节;积极推进顶岗式的生产实习,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机制;实习环节教学资料完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实习笔记、实习报告有规范性要求。 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查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 查实习计划,安排;查实习笔记、报告及要求。2-6专业职业证书(2分)专业培养方案能够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包含职业资格要求的内容和标准;有明确的正式考核方案,积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课程考核统一的“直通车”考核模式。查职业资格标准,技能鉴定标准等;查专业课程课程标准、大纲等课程教学资料;查技能鉴定相关文件。2-7专业教学计划

16、(4分)计划编排科学合理,课时分配、课程衔接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教学计划科学规范,教学大纲齐全;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机制。 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查订单式培养计划和相关文件。2-8职业素养培养的体现(2分)有明确体现一般职业精神和专业职业精神的教学内容;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职业精神纳入了专业技术教学各环节的评价考核中。 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查教学文件和相关资料。2-9综合素养培养的体现(2分)有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符合规定;有体现素质拓展的专门课程和教学内容。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10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分)提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诠释;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工学结合。查人才培养模

17、式提炼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0分)3-1专业教师师资规划(4分)制定专业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计划;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中级职称比例达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学历,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比例达3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0%30%。查专业教师名册(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校外兼职教师基本情况表);查相关证书。3-2专业带头人培养(4分)有科学详细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并逐年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具体,有检查,有总结;被培养的专业带头人业绩显著;在教学、培训、教科研等方面具有带头作用。查三年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查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总结;查专业带头

18、人考核表。3-3骨干教师培养(4分)有科学详细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并逐年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具体,有检查,有总结;被培养的骨干教师;在教学、培训、科研等方面业绩显著。查三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总结;查骨干教师考核表。3-4双师教师培养4分)有科学详细的双师教师培养规划,并逐年实施;被培养教师参与生产实际工作时间每年在一个月以上;通过双师教师认证,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查三年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规划;查下现场学习情况、总结;查获得相应证书。3-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4分)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稳定,生产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建立了兼职教师信息库;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建设与改革。查兼

19、职教师信息库;查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项目;查兼职教师工作情况分析。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5分)4-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6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构建体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根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情况,能及时修改和调整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能根据学校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建设项目,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训项目;能结合课程改革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实训教学的教学文件完整,教学目标、标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课余向学生开放机制,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训。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查实践教学

20、运行保障机制查实践教学条件改进情况查实践教学文件4-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6分)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实习需要;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及保障机制4-3实践教学管理(3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文件资料管理。查实践教学场所管理制度、专业实验室设备清单、大型设备操作规程等资料;查实践教学文件资料。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分)5-1培训项目开发(2分)建立了培训开发机制;能结合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查培训开发机制;培训处查培训情况。5-2技术服务项目开发(2分)有应用技术研究课题;人均年公开发表专业论文0.5篇以上,其中在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上发表

21、论文3篇以上。科研处查科研项目;论文复印件。5-3师资培养(1分)有服务兄弟院校及企业的师资培养项目查培养方案、落实情况六、教学资源建设(5分)6-1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资源(3分)有教学资源开发整理计划;有专业资源体系,每个教学环节均有完整的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建成集纸质与电子的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查计划;查资源、资料及体系目录。6-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2分)在校园网上建有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查网站。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分)7-1教学档案与教学文件管理(4分)专业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保存齐备;分类清晰,客观;准确记录教学过

22、程和质量。查专业教学档案;查专业教学文件。7-2教学质量提升机制(4分)开展了新生素质调查;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运行良好,反馈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定期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查新生调查资料;查毕业生调查反馈表;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查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意见。八、专业教学研究(7分)8-1教育教学研究(4分)专业教学研究有总体规划、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有系级教研课题;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教研教改成果在校内推广;教师人均公开发

23、表论文0.5篇以上,其中在有影响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查课题立项、结题、奖励、论文发表情况;查教学研究成果推广情况。8-2教育教学改革(3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有计划、有目标、有总结。试点课程相关资料特色与示范(10分)专业特色(5分)在人才培养途径、手段和方式上有新颖性和独到之处;在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知识和技能的结构设计上有独到之处;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团队具有打造本专业教学和质量特色的强烈意识和创新精神,制定并实施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在工学结合上,有独创性,尤其重视学生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从而获得职业经验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带头人访谈;

24、查专业特色建设的相关材料。专业示范(5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就业指导方面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培训、教科研等方面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查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建设总结;相关文件及工作记录;反映经验推广的相关资料。总计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建设标准四、专业建设项目的验收1.各专业根据标准进行总结自评,提交自评意见。2.系部根据标准进行检查,提交检查意见。3.教学管理工作部组织有关专家按标准验收评审。4.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警示。5.评审结果在全校通报。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

25、与改革-课程建设标准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26、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

27、与思路。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

28、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2.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工作有:(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则及开发过程。(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

29、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具体工作有:(1)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2)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2.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安排除了考虑课内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具体工作有:(1)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以实际工作岗位

30、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开发。(2)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描述:名称、建议学时、能力描述、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所、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基础、教师需要能力以及实施要求。(3)形成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三)课程资源开发1.教材建设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具体工作有:(1)

31、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3)选用高职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2.其它资源建设其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具体工作有:(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学习情境与任务引导文、试题库、电子教案等;(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3)制作音频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工艺、技术讲座等;(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6

32、)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

33、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体工作有:(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为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2.教学手段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

34、、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工作有: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3.网络资源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具体工作有:(1)建设和优化课

35、程网站;(2)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坚持应知加应会的考核方式;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1.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积极开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转变,由单纯理论考核向理实一体考核转变。(1)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考评的基本思路;(2)提出具体的考评内容组成和模式

36、,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职业胜任”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工作有:(1)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考核内容描述及评分标准等;(2)完成课程考核试题库或项目库。(六)课程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实践教学方案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情境,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工作有:(1)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训项目,作为

37、训练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主要载体,项目内容设计依据岗位职业活动的典型的工作过程。综合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挑战性。综合项目设计应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需要充分调研,高度归纳;(2)设计若干单项实训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是综合项目的子项目,单项能力支撑综合能力,有前瞻性;(3)形成每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时间、实训教学过程、实训内容、地点、教学条件要求、教师、媒体工具等。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

38、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具体工作有:(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针对具体的实训项目,阐述校内实训室的配备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提出建设建议;(2)按照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校外实习的布点建议,共同细化确定实习实施方案。(七)课程建设组织1.课程负责人应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具体工作有:(1)系部根据工作业绩、系部评价以及学校评价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2)注重课程负责人的培训与交流,有具体的计划与措施,并逐步

39、落实实施,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2.师资结构课程建设小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双师素质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比例,为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工作有:(1)按照要求组建课程建设小组,建立课程教师信息库;(2)说明课程所聘兼职教师数量,明确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3)丰富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每年下厂顶岗锻炼计划,对教师的下厂情况进行认真记录。3.教学研究活动课程建设小组应组织多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活跃教学思想,推动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在行业产生一定的

40、影响。具体工作有:(1)制定课程建设小组教学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定期组织专题教学研究活动;(2)课程建设小组每年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一定数量的教改教研论文;(3)课程建设小组成员获得相应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奖;(4)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参与企业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或培训项目。(八)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具体工作有:总结与提炼课程特色与创新点,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三、课程建设的评审标准(一)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在制定该评价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课程建设

41、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课程建设必须围绕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2.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建设的教育教学规律进行。3.注重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注重指标体系应体现导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5.着重考虑各门课程的通用指标,同时兼顾其特色指标,鼓励在课程建设方面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二)课程评审标准49课程建设评审标准评审指标主要观测点依据分值M i建设和评价标准评价等级(K i)一级指标二级指标ABCD1.00.80.60.4一、课程建设组织措施4分1.1课程建设小组与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查课程建设小组成立的文件;查规划、计划,并对比实施情况2分成立了

4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小组,并开展了活动,作用明显。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可实施性强,执行效果好。1. 2系部管理课程建设计划和计划完成情况查文件、资料、整改记录等2分系部重视课程建设,有措施、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二、课程设置8分2.1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查职业工作过程分析报告、课程描述4分进行了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在确认专业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本课程所承担的;培养任务清晰。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明确前导与后续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2. 2课程设计理念与

43、思路同上4分与行业企业合作紧密,开发团队组成合理,分工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思路明确,体现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内容完整,包括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及课程资源开发。三、教学内容25分*3.1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内容选取查课程描述、课程单元设计方案8分 突破现有的教材束缚,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职业生涯为背景,围绕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配合紧密,相互支撑,能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课程描述内容完整,层次清晰。课程内容体现于本

44、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实践训练内容选取查实训项目设计方案8分训练项目来源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能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更新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不断改进,体现开放性、针对性和职业性,3.2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课程标准9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环节设计合理,融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充分利用学生课

45、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习情境开发的载体明确、适宜,内容合理、充实。对每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清晰、翔实,便于实施。课程标准完整、规范,能有效指导课程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四、课程资源开发10分4.1教材开发教材选用与建设查自编教材、教材选用依据5分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大量引用企业实际的工作案例与问题,突出实用性与先进性。如还需选用其他高职高专教材,有规范的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4.2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查各类教学资源5分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符合高质量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具有除教材以外的其他文本资源。 有案例集、图片库等资料为学生的课外学

46、习提供帮助。有高水平的教学文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技术支持库等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撑。五、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5.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查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8分 既有完整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又有全部的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设计思想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学练一体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5.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同上8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教学方法设计明确体

47、现在指导性教学文件中。开展体验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5.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同上3分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计划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以及虚拟现实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效果显著。课程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能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5.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查课程网站6分课程网站构架合理、教学资源丰富、功能齐全、运行良好,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效果好,并能有效共享。完成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开展了网络教学,进行师生网上交流。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8分6.1课

48、程考核形式考评主体;评价方式查课程考核方案3分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建立基于职业胜任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考评思路明确。实现了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考核评价评价形式的多样化。6.2课程考核标准 考评内容;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查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与项目库5分形成了课程考核标准,有具体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分标准,便于操作,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建立了数量充足的试题库与项目库。七、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2分*7.1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查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实训项目方案)7分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

49、现针对性和职业性,其内容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项目要经过充分调研,是来自行业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和挑战性。单项实训项目应具有前瞻性,适合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明显。有效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7.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查针对具体实训项目要求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清单5分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利用,

50、建设建议适度合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八、课程建设小组10分8.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教师风范查系部及学校评价、参与培训状况、承担的课题项目、发表的论文3分师德师风好,学术水平高,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水平高,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全都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含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梯队建设,有培训计划,并已逐步落实实施。

51、和企业联系紧密。8.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 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兼职教师比例查相关证书、兼职教师信息库、教学质量反馈3分课程建设小组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80%。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教师的专业定位明确合理,中青年专业教师每人到企业实践建设周期内累计时间不少于2个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建设小组教师每学期教学质量反馈优秀率达100%。*8.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查教研活动记录、教改课题相关资料、教改教学成果获奖证书或证明;查发表的论文4分课程团队教学研究计划有

52、目标、有内容、有措施,并按计划开展了活动,反映出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团队的教研活动领域反映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建设周期内,承担有省级教改课题1项以上,或者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或科学研究课题2项以上。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周期内,取得校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项以上。建设周期内,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篇。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或培训项目。九、教学效果8分9.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查校外专家评价、校内督导评价、教务处评价、系部评价4分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结果优良。校内督导组评价的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

53、价结果优良。9.2学生评教和对学生的考评结果学生评价和对学生的考评结果查学生教评结果、学生的考评成绩、学生作品、学生相关证书获取率及竞赛获奖率4分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良。学生考评成绩优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十、特色与创新10分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查自报特色总结材料10分在教学改革上有创新,有鲜明的特色,对提高教育质量作用较大,效果显著。注: 本建设标准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价方案分为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两部分,综合评价满分为110分,特色部分为10分,总

54、分120分。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带*号的指标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指标。通过验收合格的课程,其各个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包含C)。四、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1.各课程根据标准进行总结自评,提交自评意见。2.系部根据标准进行检查,提交检查意见。3.教学管理工作部组织有关专家按标准验收评审。4.总分达到108分以上为优秀,96-107为良好,72-95为合格,小于72的分为警示。5.评审结果在全校通报。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

55、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2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作用,规范教学运行管理流程,明晰管理职责,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分部式管理的原则和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教学工作管理实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部、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部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系部负责本系部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教研室教学

56、工作的组织实施。第三条 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实施、课程考核、选修、重修、教学工作量统计、教材以及教学保障等方面的管理。第四条 教学管理按照“三级管理、各负其责、统筹协调、规范高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第五条 教学管理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实现信息的网络电子化管理。第二章 人才培养计划管理第六条 人才培养计划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组织实施的依据,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课

57、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时分配、教学时间计划以及学生完成学业准予毕业的基本条件等。第七条 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修改,系部负责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审核,教学管理工作部负责组织对人才培养计划审批。第八条 教研室负责组织专业带头人以及校内外专家,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在对专业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或修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教研室在每年3月30日前完成当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修改工作。第九条 系部负责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校内外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论证审核,通过后报教学管理工作部。要求系部在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当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的论证审核工作。第十条 教学管

58、理工作部负责组织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及校内外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论证审核,提出审批意见,报主管校长审批,经校长批准后执行。要求教学管理工作部在每年5月20日前完成当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论证审批工作。各系部在6月10日前将当年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录入教学管理系统。第十一条 教学管理工作部根据对当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汇编印刷。人才培养计划汇编印刷应在当年7月30日前完成。第十二条 在每届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由各教研室提出调整申请(附调整方案),经系部审核后在每学期第十二周前报教学管理工作部,教学管理工作部组织审核

59、,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要求教学管理工作部在每学期第十四周前完成该项工作。第十三条 在每届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时,由各教研室提出修改申请,经系部审核后在每学期第十二周前报教学管理工作部,教学管理工作部组织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大纲由系部组织论证审核,经系主任批准后执行。要求教学管理工作部在每学期第十四周前完成该项工作。第三章 学期教学计划管理第十四条 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学实施的依据,是教学三大计划之一,学期教学计划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考核方式、周课时、总课时和开课部门等内容。第十五条 教学管理工作部负责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系部负责学期教学计划的落实,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的具体安排。第十六条 教学管理工作部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在每学期第十三周制定出下学期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下达到系部。第十七条 系部根据教学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