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0899925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3讲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易错提醒(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

2、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

3、的主流。归纳总结一个实质:文化专制。一个目的:文化统一是为政治统一服务的。两大转变:由法家思想到黄老之学再到董仲舒新儒学。三大影响:孔子教主化、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二、宋明理学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易错提醒“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

4、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成熟朱熹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发展心学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微点拨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5、主要是三纲五常。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产生深远影响。(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1黄老哲学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6、2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3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 “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4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

7、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考点一 “王道、帝道、霸道” 的糅合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

8、、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重点讨论神学问题讨论现实问题功能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对“真理”的追求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地位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3.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

9、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要求:在材料中找出古代儒家教育在童蒙教育上的体现。材料董仲舒的

10、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孩童们诵读粗知经书大意即可,“使之乎者也顺口而出,使书上文句如出己口”不求甚解的学习模式为历代延续。至北宋,小童5岁左右进入地方州县设的小学,或地方办的私塾、义学。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并且采纳地方的“宗约”“义约”,编入教材,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与同一时期的三字经小学诗礼等读物一起成为官方民间共同采用的童蒙教材。 主要信息:_ _答

11、案汉代儒家垄断教育后,从童蒙开始进行教育熏陶,材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儒学经典为教材蓝本;注重识字、习字,为书馆教育奠定基础(目的是向专经教育的过渡);注重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引导;办学形式多样(地方义学、私学、政府官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名家宿儒参与教材编修;学校教育与地方教化相结合等。1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

12、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材料表明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命题角度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关系;汉武帝重儒学的实质;先秦民本思想的弘扬。2从汉朝祭孔的礼仪看儒家地位的变化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发现问题汉朝祭孔的

13、礼仪越来越隆重,说明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命题角度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建立;汉代全面肯定儒家思想及其历史价值。3董仲舒思想的反动性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发现问题材料表明董仲舒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但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成为了社会前进的障碍。命题角度

14、董仲舒思想的现实价值;董仲舒思想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以唯物史观看待董仲舒思想。考点二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1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

15、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世俗化。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

16、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2015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17、。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题思路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宋代理学不同;发展10分,5个点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1)不同(比较类模板分点列表,归纳异同)问题分层信息主旨提炼概括归类不同孔孟儒学材料无强调仁政、民本不同:孔孟强调仁政、民本;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学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汉代儒学

18、材料无强调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所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2)发展(概括类模板结合材料及所学,逐一概括)问题分层信息概括归类发展宋明理学材料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周孔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这一主张得到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发展:宋代儒学重视孔孟儒学;重视思辨、强调个人修养的认识所学理学强调“理”,格物致知,发明本心等参考答案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理学的兼容性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

19、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发现问题材料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命题角度宋代理学的特点;儒学鲜活生命力的原因;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2朱熹眼中的国家公职人员“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发现问题朱熹强调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命题角度理学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教育价值;制度建设与

20、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3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发现问题材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命题角度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6全国,242014全国,24、25、26201

21、3全国,251命题点:从儒学经典认识儒家思想的渊源(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五经”是儒学思想的核心载体,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

22、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排除D。2命题点:唐代儒、佛、道三教地位的变化(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

23、。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3命题点: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4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2013课标全国,25)自汉

24、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周公制“礼”“乐”,孔子强调“礼”,两人的共性是注重“礼”,因此被称为“周(公)孔之道”。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学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大,排除D

25、项。1命题点:汉代新儒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4)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影响到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

26、误。2命题点:时代变化对儒学的影响(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答案D解析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先秦儒学不含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是宋明理学,故B项错误;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汉代儒学没有哲学化倾向,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是陆王心学,故C项错误;汉代改造儒学,

27、想要把儒家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目的是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故D项正确。3命题点:汉代儒学对教育的影响(2017佛山二模,25)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并不能看出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原始民主思想彻底消失,而仅仅是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加强,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在中央设

28、立太学,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必然加强了儒学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从而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构成,故C项正确;孟子的地位上升是在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之后,故D项错误。4命题点:宋代儒学的哲学化(2017保定一模,28)宋朝,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天命”观和“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宋代理学这一“尝试”()A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B使四书五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C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D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合称“四书五经”,材料并没有体现二者地位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发展后期逐渐出现了世俗化趋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D项错误。5命题点:宋代儒学的世俗化(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26)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答案A解析唐朝

30、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思想较为开放,所以女服也不拘一格,而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理学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逐渐普遍化,女服也随之变得内敛拘谨,故A项正确;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风气应该更为开放,女服不会变得内敛拘谨,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壮大,女服应该更加世俗化,而不是内敛拘谨,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答

31、案A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2(2017潍坊二模,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答案A解析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

32、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3(2018湖北高三调研,25)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B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长,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豪强,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儒学昌盛,丞相中齐鲁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察举制,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故D项错误。4(2017咸阳三模,24)先

33、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从“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D项错误。5(2017淄博高三摸底,2)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

34、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太学教授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一统,故A项正确;太学博士子弟合格者入朝为官,并没有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是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而非西汉时期的太学选官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6(2017重庆一模,2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

35、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儿子依据汉律,应论死罪,但儿子出于孝心应当无罪免刑,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推崇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中审判先是依据汉律,但最终判决依据孝心,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B项错误;“唯一”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司法审判的依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孝治天下,故D项错误。7(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5

36、)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答案B解析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C项错误;孔子主张性相近,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8(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6)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

37、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答案B解析“汉唐儒学”也有强调三纲五常的内容,故A项错误;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儒学成为人生哲学,把儒学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谶纬神学”主要出现在西汉以后,所维护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儒学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后,就有“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的作用,故D项错误。9(2017内江五模,26)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A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B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C朱子强调社会责任感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

38、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答案C解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10(2017张家口二模,25)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过于宽泛,故D项错误

39、。11(2017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二,27)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可知,王阳明认为学习经书等儒家经典的目的就在于“致良知”,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实践”问题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12(2017孝义三模,26)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

40、“百姓日用即进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百姓日用即进道”可知,理学开始走向民间,故B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儒家固有的传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百姓日用即进道”“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可知,儒学主动走向民间,出现平民化趋势,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长沙、望城、浏阳、宁乡一模,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

41、承认,得以广泛流布。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及推行,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由“五经”、“三史”、三国志、晋阳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

42、。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扃jiong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

43、列改革主张。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实学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答案(1)特点: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国家太学,民间扃学);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中国传统儒学在朝鲜教授近两千年。(2)评价:对先进的中国文化完整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朝鲜社会

44、、文化奠基并推动社会发展,对朝鲜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结合朝鲜国情,朝鲜能积极主动改造儒家文化,创造出“实学思想”,体现了朝鲜文化的与时俱进。解析(1)传播的特点从传入时间、传播国家、教育体系、数学内容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态度分析,应结合时间段来看待朝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前期是全盘接受,后期结合国情反思、改造。14(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学,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历代官定“经”的范围西汉五经:诗、书

45、、礼、易、春秋。东汉七经:除上述五经外,另外二经究竟为何一向聚讼纷纭,据王国维汉魏博士考,应为孝经与论语。唐九经:即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开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十二年,于九经上添尔雅、论语、孝经,刻做石经。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四书五经:为朱子所定,于五经上增设“四书”,随着朱子学的繁盛,这也成为了儒家经典最为著名的编订方式。据百度百科整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王朝对经学的影响进行阐述,并说明经学发展的启示。答案阐述1:西汉王朝,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学校的教科书,使儒学垄断了教育;五经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内容,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五经的广泛传播,改变了儒学的命运,推动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阐述2:宋朝,十三经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思辨化,成为官方哲学;十三经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启示:儒学的发展迎合了封建君主专制建设及统治的需要;经学的传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解析首先从材料西汉、东汉、唐、宋等王朝对经学的界定进行选取,再阐述其所产生的影响;启示从经学的发展与经学传播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