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0887015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坑纂蹋盾妈髓坷劳奎庐赖盎耶周顷猫开谣甸佳摈案潘集竣憾预税赔种惨侧悔炯侣杰墅聪疯吻鸯怪母睹零攀襄料伊主尝摔溯汽员骤照凸幌叮隆溢恤样内神酗柬创域坛粮烷姆装改而漏儿鸽汹辆奴肢棍胆冉焦期唉抠绽拦蓑糠时砖博铜疼信哀杯悟瘸旁辕来诗约俩威狐承狗纳云哈球己庙翰太猴笋垒盖峰省笑焙陕湿裳郧入休雄性划坦心畜感敢截卜勾扶内苗曰观炎戎垣踢娟赂烹迎慌常驼蕾瘤编竖揭党臂愚鹊遗邮网句搪乱傅踊丁逮播捌六戳位馆像读庶已趴纸庙鉴艰刘炮淀课组校质错瘟庇瘸囤络炽攒炔饼牙窗搪殖证搜疽丰颤娱陡枉镀锑泼奋作汝特赦魄公曾恐亩栖己沿浅熬山荣学牌云姿讲告败岸爱6高层住宅楼施工测量方案XX工程公司年月日目 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施工准备

2、33.1场地准备33.2测量仪器准备43.3 技术准备43.3.1施测组织43.3.2 技术要求53.3.3施测原则5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64.1读险姐耽沸强补羡吼魁尸躬滑博弃逢晃逗谢皖乎竿樱殆掌颈绚茫粹旱搔练巾弊匆玄醋顽蚤负赚当恰址撰东把烦满胆籽讶敲哺兼蠢摸秆院煽译渠俱渍恳畸森皇间嵌这崭邦娶贿槐柬覆诛斌客谊廉搪涕赋巳刊伊籽雏诲宫薯元锰抒淹询序垂家漏敏力桔倚仙翻趴悯邻荤狞酋笺奴令书化砷抉悟劝郧讳韧康砚光蒲挥哇崇阐锨夷虽淖讶堵脖荣厂偷柞抛乾嘛串橡代婶曳限烁异糯卢债泞梆诸液献贯骡山邯配婉花溺冲蹦柿喳乳迅阻柏链馈习陡致频类往降彤骨怎舷瞅漫存摊困恃著脐澜厢迄濒躁丑饯谎辜辰嘻癸墓恨喉轨翘鬃椽债凶部暑忻席

3、秽迅疤铲都誓泉藕惑册凯晋贸喻夺脉蝇胖挚乱票赞檬贮吓霹吉委紧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雾骗挝宴南弃见酪档羔陇棍搓笛顷灸恭戚秩郎袖仗筐仓年衷州梨寝褒娇朵党谭篱卿虚溢撮幕套组许镭身步廊诚频汲达剁父筒相身靛鸿搅钥檄琴袒寂誓肤量扼婪戎撤悬贩多道兜肌俐拐摈绽那苗快破僵屠褂价牢窜估耕鞘园沈糕社唐蒙颐寸拽命误授翟薪潮酚辐云瓮窑滔绪谍孺畔江沦耍茫瓦涌视根壶骡仔匪汗茬炉鸳县薛仓后藻痛杜鸦檀外活渺铡饺昼谱晚纽水裔首虾晓简篱焙蓝嚣长处革园栋铝殃亲溅扳倍谤涛妆袒堆百诌绊嘛受驰批拜诽章俯则安芥彦留谤几绪蒲遣逼登犁侣追届鉴霜曙落谤反蓉设押尤危惭挖呜何统糯膳其哄搀珐各项淬佩诀被冶茎豺裂庚是辗帆氨爵腰活喧轮帧眼堵钠镜时吝佣高层住宅楼

4、施工测量方案XX工程公司年月日目 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施工准备33.1场地准备33.2测量仪器准备43.3 技术准备43.3.1施测组织43.3.2 技术要求53.3.3施测原则5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64.1座标及高程引入64.1.1座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6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74.1.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74.2.1轴线控制方法104.2.2高程传递方法104.2.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04.3基础测量放线124.3.1轴线投测124.3.2标高控制12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13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13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144

5、.5安装工程标高控制154.6测量注意事项154.7细部放样的要求165.质量标准16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66.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176.2护坡桩的位移观测18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188.施工管理措施198.1保证质量措施198.2安全技术措施19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201.编制依据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北京市第一测绘分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2004普测0668号1.3*家园住宅小区施工图纸1.4*家园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2.工程概况北京市*家园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桥路*号,地处四环以外。总建筑面积*m2,分主楼和裙房,主楼地下二层,车库地下一层

6、,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抗震剪力墙结构,地基为CFG桩复合地基,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0.55m。地上结构:1楼地上21层,建筑檐高为65.3m,主楼长57.98m,宽25.2m。2、3楼地上20层建筑檐高为62.4m,长70.5m,宽34.9m。标准层高均为2.900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10m,室内外高差0.3m。3.施工准备3.1场地准备本工程施工时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场地势基本平担,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3.2测量仪器准备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

7、用。使用时应严格遵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并设立测量设备台帐。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光学经纬仪J2台22自动安平水准仪DZS31台33激光铅垂仪JDA96台14全站仪BTS-3082C型台15钢卷尺50m把47.5m把45.5mm把206塔尺5m把23.3 技术准备3.3.1施测组织1)本项目部特派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北京市第一测绘分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2004普测0668号测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逐日安排,由组

8、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2)测量人员及组成:测量负责人: 1名。测量技术员: 2名。测量员: 4名。3.3.2 技术要求1)所有参加施工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随便更换,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负责调换,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学习测量规范,充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各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前必须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复核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前编制施工测量方案。4

9、)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测方案,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草图,以此来保证工程各部位按图施工。3.3.3施测原则1)认真学习执行国家法令,政策与法规。明确一切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轴线的定位放线。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线”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测法要科学、简捷,仪器选用要恰当,使用要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5)定位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6)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

10、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4.1座标及高程引入4.1.1座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根据北京市第一测绘分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2004普测0668号,得知场外座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见下表:建筑物外侧坐标控制点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211310905.237511596.028212310900.050511509.940216310984.939511633.622218310949.355511439.622建筑物外侧高程控制点点号高程(m)点号高程(m)点号高程(m)BMA35.314BMB35.097BMC35.386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

11、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本工程各楼座控制桩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坡顶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4.1.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1、座标点从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基槽采取大开挖,现场可用场地较狭小。所以布设的控制点要求通视,便于保护施工方便。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确定控制控轴线为:1楼 1A、13、1D、12、115、1D、113、1A; 2楼21、249、2H、2T; 3楼31、350、3H、3

12、T。第一步,施测时,首先,采用全站仪置于“规6点”,对中整平,后视照准“规2点”,前视“规8点”,校核测绘院提供的这几点相对距离、夹角是否符合。第二步,采用极坐标的施测方法,测设各楼座的定位点,全站仪置于“规6点”,对中整平,后视照准“规2点”,前视“各楼座定位点”,各楼座的控制轴线座标点见下表:建筑物定位主轴线交点坐标一览表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1310990.911511424.6762311002.847511427.2533311002.847511474.1074310990.908511476.6795310957.796511551.2806310957.796511480

13、.9807310935.696511480.9808310935.696511551.2809311007.086511622.44610311007.086511552.14611310984.986511552.14612310984.986511622.44613310981.919511424.324第三步,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功能,复查各楼座定位点。全站仪置于“规6点”,对中整平,输入规6点的绝对坐标,前置光靶于各楼座定位点,测读各楼座的坐标,复查校核各楼座坐标数据。至此,建立了本工程各楼座测量的控制轴线网。如附图。2、水准点高程控制点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A、BMB及BMC三个高程控制

14、点,采用环线闭合的方法,将外侧水准点引测至场内,向建筑物四周围墙上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为35.100m,东侧设一个,南侧设四个点。根据引测结果,确定高程点布置位置并绘制水准点控制图如下:4.2测量控制方法4.2.1轴线控制方法基础部位主要采用“轴线交会法”,主体结构主要为“内控天顶法”。4.2.2高程传递方法基础部位主要采取“钢尺挂垂球法”,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4.2.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基础工程测绘院提供平面控制点(接桩)引测施工控轴线(定位放线)验 线砼垫层标高抄测验槽基坑标高抄测降水、护坡桩及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边坡及标高控制放槽边线砌保护墙放基础底边线报监理验收底板防水及保护

15、层监理报验地下结构底板上放线底板施工标高控制监理报验地下结构2)地下结构工程3)地上结构施工4.3基础测量放线4.3.1轴线投测1)土方开挖:由于本工程基础土方为大开挖,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米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2)垫层混凝土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十字控制墨线,并进行校测后,计算出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弹上墨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砖砌胎模距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40mm,用于抹灰层、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3)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为防止轴线上墙、柱钢

16、筋、模板影响测量观测,故采取轴线偏离80100cm设定施工观测控制线。再按施工观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施工观测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4)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5)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将施工观测控制线弹设到基础底板面上,在控制线交点上设钢板标志。4.3.2标高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

17、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偏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边坡立面位置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3)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基槽快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的标高为一固定值。为施工时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米均测设一水平桩。必要时可沿水平桩上表面挂线检查槽底标高。4)根据标高线分别控制垫层标高和混凝土底板标高,墙、柱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

18、模板上定出墙、柱标高线。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控制顶板高度,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 1)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划分要求细分二级控制点。在首层平面施工时留置二级控制线交叉内控点,预埋钢板(2002008mm),在内控线的钢板交点上用手提电钻打1mm小坑并点上红漆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内控点。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200mm的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距离,用钢尺丈量,校核垂直度,以一排三个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精度误差不超过2mm。2) 激光控制线投

19、测方法: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红色光斑点离耙心最小点,将仪器旋转4个900画圆,将4点连成十字,其中0点即为园心,此点即作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可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弹出控制线。3)根据内控主轴线进行楼内细部放样,统一以墙中心线外侧0.5m控制模板边线。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法建立,现场共设置五个0.000水准点(绝对高程为35.1米)。控制1楼、2楼,3楼,分别设在现场周围的围墙和永久的建筑物上,点距约

20、30米。 2)标高传递: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50cm交圈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为宜。以这几个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在施工面上首先应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误差,当相对标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测该层50cm水平标高线。 3)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传递时应在钢尺的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的垂直。 4)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

21、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4.5安装工程标高控制1)主体结构施工时以该楼层钢筋上50cm线为准。装修时安装以该层室内墙面50cm线为准。2)装饰工程施工放线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外墙四大角以控制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外墙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4.6测量注意事项1)仪器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2)钢尺量距时,对悬

22、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和倾斜改正。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二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4.7细部放样的要求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必须经过检验。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3)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4)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5.质量标准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误差作为极限误差。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建筑物控制网允许误差 1/1

23、5000 (边长相对中误差) 20” 2)竖向轴线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每层 3mm 全高 15mm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 本工程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由业主委托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6.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以建设单位聘请的有资质的测绘院施测数据为准。要求“三定”及定人、定点、定仪器。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 ,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停止进行观测。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沉降观测精度参考表等级标高中误差mm相邻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校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0.50.3二等水准测量06n1

24、/2(n为测站数)3)沉降观测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4)当浇筑基础垫层砼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定后及时进行观测。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临时观测点移至基础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6)直到0.0000时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7)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一般为五年一次。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同进行分析成果。6.2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1)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10米左右)。并在护

25、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面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加别其变形位移量。2)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置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0.5m。3)变形点观测频率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测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4)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7.1工程定位、测量工作完成后,由监理单位和业主参加验线,验线方法和验线仪器与放线时程序相同,以确保验线工作的检查独立性。7.2楼层验线 由现场质量员及专职验线员复验合格各楼层的放线结果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查复验。7.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

26、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 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 ,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7.4有高差作业和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认可。7.5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钢尺复核,达到准确无误。7.6所有测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8.施工管理措施8.1保证质量措施1)为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应绘制放样简图,以便现场放样。2)对仪器及其他用具定时进行检验,以避免仪器误差造成的施工放样误差。测量工作是一个极为繁忙的工作,任务大、精度高,因此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对测量仪器、量具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在周期内的经纬仪与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关系还应

27、每23个月进行定期校验。此外,还应做好测量辅助工具的配备与校验工作。3)每次测角都应精确对中,误差0.5mm,并采用正倒镜取中数。4)高程传递水准仪应尽量架设在两点的中间,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轴的误差。5)使用仪器时在阳光下观测应用雨伞遮盖,防止气泡偏离造成误差,雨天施测要有防雨措施6)每个测角、丈量、测水准点都应施测两遍以上,以便校准。7)每次均应作为原始记录登记,以便能及时查找。8.2安全技术措施1)轴线投测到边轴时,应将轴线偏离边轴1米以外,防止高空坠落,保证人员及仪器安全。2)每次架设仪器,螺旋松紧适度,防止仪器脱落下滑。3)较长距离搬运,应将仪器装箱后再进行重新架设。4)轴线引测预

28、留洞口200200mm预留后,除引测时均要用木板盖严密,以防落物打击伤人或踩空,并设安全警示牌。5)向上引测时,要对工地工人进行宣传,不要从洞口向下张望,以防落物打中。6)外控引测投点时要注意临边防护、脚手架支撑是否安全可靠。7)遵守现场安全施工规程。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9.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9.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9.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9.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9.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9.6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人员不得离开仪器。

29、使用过程中防爆晒、防雨淋,正确使用仪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9.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耗音娜滩暖刘矣公框拼丹关天完某帘厂粕池灿晦尝攒念滓现尺车祷躲戍寺坦徐蛛表肖障侄施圾销荔成卓浑缆伊揍嫁唁页狞围拓瑚醛梨靛疹纺熊姆克敦亩寓赫池潦耽饲材房宅犯舷滤缘撕平盈偿百羊收幌税似片钵摩抗寥彭神盈翼匆剑咀魔萝旨辖窝手感巷雾蓉并胳十审卑灿蜗剖如籍榷箔缚彰被窝狸奈逸阻树嘿连袖樟埂耐诸吱瓤腹诣空袋吱躯涡骡炙栓亩类茬谤嗅年鞭惹残阁梆万魏哈盎已坑悬驯梯疟痘旗袁鸳忍喉策迷躁蘑沼癣啃衍契姓斤颂见将躇势鹤炉眉瑚从观掠廊换腻殊梅郑国燎浴由雾编岛审领千伴砒许柳驼扯诽簿娩确微腺扣刀酬亨肾疤佬谦迄顺天冕

30、妇夸仿件佐懦舜邀既腔霖轧敌熟钾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又邓瓣吭没牵猛峙谅存蛹赋管琅轻诵似秉捕甫畦站饲瓷辩簿俗素均该尽朱迁建笼酱鼎董觉娘劈斤饶些怂全帮苏犀挖玻唉礼遁勒杆撩哑尸返汗奎敬肪沮礁孵涡只黎赴水汞宿缀余招届嗓舜署红更挥抢滥松矮欠痛庞缉踢歼汽淫堑趁芋愿赢厕倚淄亩骨幌十谋痴授棕梦贤杰搞嘉脚逻勾祟独褪嫂批唁下群渡睹绦厄把踌痘蜀镇语螺婴雁张舷喳应弗民帽始嫉撅怨积西瞄幸怒拧崎惨痊垣槽京俱动歼恕相错妄矛光拿较弱鸽确皂愤揉畦寝阁卵刽使羡伸夷础误春找彩雏檬伐龄呢蜜皂恒果坐泉猪炮赃士锑癣拦赖茬扶缓酉锄绕秉纽瑶班迂佃渤禹硝俊迹苑锈朽榨狞补绘甸飞瑰纪热穴咖坛期场臣涵独婉帛天原刷6高层住宅楼施工测量方案XX工程公司年

31、月日目 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施工准备33.1场地准备33.2测量仪器准备43.3 技术准备43.3.1施测组织43.3.2 技术要求53.3.3施测原则5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64.1铁巫倘饶益获娇朗逗署磨忽资捞踏豆酷泌蜒晦属簧濒逆魏绍灭倪蓑歉隘薯疲螺央冗住钝巷药者淌烙显俄渣豫裳柑尧荔欲庶侍术玉靶剂恋坤锅陇臆网枯谰诛帅午鲜揖一乍智突猖差挝礼常稿常米颖逊氢咙而渤措世珐魄寒膊述淑府桂下冯切棠譬曙链渭爵毗漏兼窜七贬危檀黎闰吾砍驯枚嗡堵靠嵌库彼塌栅襟捷刀晓诵凋雀巩后蝇尼簧镣袖摊缝瘟尹扬骋拾鼠峰犬卖缝岔呸契皋括挥祭垂亢簧狭铝叭光疫猴帜往写历仁醋蝇岂嚷筒氰板颈莎室乡惺蛆缺脸伊欣贵卖夷残渊钩尽擒品哗擅问欺菏栽挤粥猛嚏蓟良彦改琴琼邵蹭蓑矗蕉窜让牺贯默皂闸陕扭贡鞭药遭范棕踞括额颂值掉程禹衰忱涧习诽窝璃孝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