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858081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基坑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杂填土土质的基坑,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挡土支护,但不宜用于软弱地基淤泥质土的基坑支护。2. 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2.1.1 水泥:宜采用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1.2 砂:中砂或细砂,粒径不大于2.5,含泥量不大于5%。2.1.3 锚杆:粗钢筋须符合设计要求,宜选用钢筋(HPB335)或3号钢筋(HPB235),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2.1.4 锚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锚固力不应低于50KN;2.1.5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6

2、外加剂:外加剂应通过试验选用。2.2 机具准备2.2.1 钻孔机具:粘土、砂性土可选用回转式钻孔机;2.2.2 灌浆机具:活塞型或隔膜式压浆泵、搅拌机、磅秤;2.2.3 张拉机具:夹具、油压千斤顶(如YC-60)、百分表等;2.2.4 搅拌及运输机具:砼搅拌机、手推车、机动小翻斗车装卸砂浆或运土。2.3 作业条件及人员准备2.3.1 施工前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土层锚杆的施工设计,并收集类似工程施工资料,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2.3.2 进行土方开挖,使锚杆施工作业面低于锚杆高5060,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2.3.3 采用湿作业施工时,要挖好排水沟、沉淀 池、集水坑,准备好潜水泵,使成孔时排出

3、的泥水通过排水沟排到沉淀池,再从沉淀池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排走。同时要准备好钻孔用水。2.3.4 其它准备,包括电源准备、锚杆、注浆管、分隔器、腰梁、预应力张拉设备等准备。3. 工艺流程3.1 施工顺序:3.1.1 干作业施工顺序:施工准备移机就位校正孔位调正角度钻孔安螺旋钻杆继续钻孔到预定深度退旋螺钻杆插放钢筋插入注浆管灌水泥浆养护上锚头预应力张拉紧螺栓锚杆工序完毕继续挖土。3.1.2 湿作业施工顺序:施工准备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正倾角打开水源钻孔反复提内钻杆冲洗接内套管钻杆及外套管继续钻进反复提内钻杆冲洗到预定深度反复提内钻杆冲洗至孔内出清水停水拔内钻杆插放锚杆及注浆管灌浆用拔管机拔外套管

4、二次灌浆养护安装钢腰梁安锚头张拉。3.2 锚杆挡土桩(墙)支护须经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3.3 孔位的校正:锚杆成孔钻机就位后,要按设计要求校正孔位的垂直、水平和角度偏差,孔位须垂直于挡土挡墙。垂直偏差不大于2,水平偏差不大于5,角度偏差不大于0.5。3.4 成孔:3.4.1 采用湿作业成孔时,先启动水泵、注水钻进,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每节钻杆钻进后接钻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外套内泥水,直至清水溢出。接内外套管时,要停止供水,把丝扣处泥砂清除干净,抹上少量黑油,要保证接的套管与原有套管在同一轴线上。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的平直。钻进至离设计

5、要求深度20时,用水反复冲洗管内泥砂,直到外管管内溢出清水,然后退出内钻杆。拔出内钻杆后,用塑料管测量钻孔深度等,并做好记录。3.4.2 采用干作业成孔时,应随时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应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3.5 灌浆、放锚杆、拔外套管3.5.1 采用湿作业成孔时,在拔出钻杆后,把注浆管插入外套管底,开始灌注水泥浆。边灌浆,边活动注浆管,使水泥浆灌到孔口后再拔注浆管。外套管内注水泥浆后放置钢筋(钢绞线),放置前应检查钢绞线分离器、导向架是否绑好,并清除泥污。拔管时要在孔口及时用水清洗套管上的泥砂,拔到最后两节时要用垫架垫好外管,以防止液压缸着地。如在锚固阶段采用压力灌浆,在外套管口戴

6、上灌浆帽进行压力灌浆,第一节压力为0.30.5MPa,以后逐渐增大到1.52MPa,直到孔口套管外皮漏浆为止。3.5.2 采用干作业成孔时,应顺成孔角度插入钢索,同进插入注浆管。遇有塌孔时,应拔出锚杆和注浆管,重新设孔再插。注浆管要插到孔底,边注浆边拔注浆管,直到浆从孔底向孔口压出为止。注入的浆体向周围土体渗透,还须及时补浆。3.5.3 锚体素浆可采用32.5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0.5。当天钻的孔,应在当天灌浆完毕。3.6 腰梁安装3.6.1 腰梁是锚护结构中的传力构件,腰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锚杆的水平倾角,锚固力,装拆方法等。3.6.2 应对每根桩的偏差进行测

7、量,在腰梁加工和安装时,应使腰梁受力符合设计要求。3.6.3 腰梁的组装和安装,可采用直接组装的方法,或采用先组装成梁后再整体吊装的方法。3.7 预应力张拉3.7.1 锚体一般养护到设计强度70%,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值一般为设计锚固力的7580%。3.7.2 张拉采用“跳张法”,即隔二拉一。3.7.3 锚杆正式张拉前,应取设计拉力10%20%,对锚杆预张拉12次,使部位接触紧密,杆体完全拉直。3.7.4 正式张拉宜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后应持荷3min,记录伸长值,直到设计锚固力值的80%,最后一级荷载应持荷5min,记录伸长值。3.7.5 锚杆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可锁住锚筋。锁定后若发

8、现有明显应力损失时,应重新进行张拉。3.8 锚杆检验。锚杆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抗拔检验,用以检验其质量。张拉方法按正式张拉进行,并作好记录。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每批材料到在工地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试结果使用。(2) 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3) 锚杆进场时,须有产品合格证、出

9、厂检验报告,并应按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4) 预应力锚具、夹具等应按设计要求采用。4.1.2 锚杆质量必须按设计要求做拉拔力试验。锚杆质量的合格条件为:(1) AnPA(2) PAmin0.9PA式中:n:每批锚杆抽样试验的试件组数;An:同批n组试件拉拔力的平均值(N);PA:锚杆设计锚固力(N);PAmin:同批n组试件拉拔力的最低值(N)。4.1.3 锚杆拉拔力不符合要求时,可用加密锚杆予以补强。4.2 一般项目4.2.1 锚杆尾端及钢筋网等,不得外露。4.2.2 锚杆孔距误差不宜超过150,预应力锚孔轴偏差角不应大

10、于3度,且与挡土墙垂直。4.3 质量记录4.3.1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或进场复试报告;4.3.2 锚杆支护施工记录;4.3.3 锚杆拉拔力试验报告;4.3.4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4.3.5 施工期间地质素描图;4.3.6 设计变更报告;4.3.7 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4.3.8 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监控记录;4.3.9 支护结构竣工图。4.4 质量控制点4.4.1 土方开挖、支护的顺序、施工方法应与施工方案一致。4.4.2 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偏差控制。4.4.3 锚杆的长度偏差控制。4.4.4 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控制。4.4.5 喷锚墙的厚度及强度控制。4.4.6 锚杆锁

11、定力及预应力控制。4.4.7 支护面位移、坡顶沉降、监测,周围环境变化观察。5. 成品保护5.1 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5.2 锚杆、锚具的贮存、运输、安装均应有保护措施。锚具、锚杆均应存放在室内。5.3 锚体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6. 安全和环境6.1 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和处理锚杆施工作业区,施工机具布置在安全地带。6.2 锚杆支护须紧跟开挖作业面,且锚杆施工宜在喷射砼终凝3小时后进行。6.3 向锚杆孔注浆时,注浆罐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罐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6.4 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头和注浆管前严禁站人。6.5 施工操作人员的皮肤避免与速凝剂、树脂胶泥直接接触,严禁树脂卷接触明火。6.6 检验锚杆锚固力应遵守下列规定:6.6.1 拉力计必须固定牢靠;6.6.2 拉拔锚杆时,拉力计前方或下方严禁站人;6.6.3 锚杆杆端一旦出现颈缩时,应及时卸荷。6.7 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安全应遵守下列规定:6.7.1 张拉锚杆时,孔口前方严禁站人;6.7.2 封孔水泥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在锚杆(索)端部悬挂重物或碰撞外锚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