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8082525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设备多种抽真空的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种抽真空的方法为了使最后装配获得成功,在制冷系统经过气密性试验和检漏后,必须进行彻底抽真 空(简称抽空) 。 抽真空 就是利用真空泵或压缩机对制冷剂循环系统进行抽真空,使系统中 的空气和残留水分排出。一、水份的危害1堵塞管路:如制冷系统内水分含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当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于0C时,水蒸气被捕集在毛细管(或膨胀阀)的出口处结成冰珠,就会在 毛细管出(或膨胀阀)口处 形成冰堵,使制冷剂不能正常循环。2 腐蚀:水分与制冷剂起化学反应,产生的盐酸、氟酸会破坏压缩机绝缘层。3 镀铜生锈:残留空气中的氧气与盐酸、铜反应产生镀铜,腐蚀系统管道中的铜、铁件, 缩短系统零部件寿命。4 分解制冷剂:腐

2、蚀产生的氧化物会加速制冷剂的分解。5 润滑油变质老化:残留空气中的氧气与冷冻润滑油产生氧化作用,使润滑油分解、变 质老化。空气扮演着绝缘介质的角色。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里面的电极之间的放电现象就很容 易发生。 因此, 随着压缩机壳体内的真空度的加深, 壳内裸露的接线柱之间或绝缘层有微小 破损的绕组之间失去了绝缘介质,一旦通电,电机可能在瞬间内短路烧毁。如果壳体漏电, 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因此,禁止用压缩机抽真空,并且在系统和压缩机处于真空状态时 (抽完真空还没有加制冷剂) ,严禁给压缩机通电。二、压缩机与真空泵的区别 一种操作误区是用压缩机抽真空。很多人甚至分不清压缩机与真空泵有什么区别,而

3、 把它们统称为泵,其实它们有许多不同。A、工作职责的不同:压缩机的工作职责是把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而真空泵则是要造成系统与大气的一个压力差, 它的排气压力不需要 太高(即大气压力)。B、性能不同:真空泵相对于一般压缩机主要突出的性能是要达到极 低的极限真空度, 而且真空泵的排气远远大于压缩机。 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呢?这要从抽真 空的另一个目的讲起, 对空调抽真空除了为把空调中的空气抽干之外, 还要抽干水份。 汽车 空调中常会混入水分, 水分对整个空调系统的危害是巨大的, 一滴水都可能造成空调管路的 阻塞即所谓的 冰堵,所以空调系统中一定要减少水分的存在, 那么在抽真空时其实除了抽 气外,

4、还会利用抽气后达到的负压促成水挥发为水蒸气再通过真空泵强大的吸力将水分从空 调中吸走, 从而达到抽取空调中水分的目的。 据有关专家论证, 抽水的时间应是抽气的时间10 倍,也就是说用真空泵抽真空并不完全是抽气。要达到抽水分的目的就需要较大的极限 真空度和吸排气能力, 而压缩机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另外在抽真空的时间上应该注意: 不 能在压力表组一达到负压就立即停止抽真空的操作,而应再多抽510分钟,以达到抽取水分的目的。三、抽真空除湿的难点分析1、系统进水后制冷剂中的油水混合物很容易附着于容器壁及铜管壁上,而且部分油又在水滴表面形成油膜,不利于水分在抽真空时蒸发。2、油水混合容易形成乳化状,造

5、成难于蒸发而被抽除。3、用真空泵抽湿时,由于水分的蒸发需要从周围吸热,造成剩余水分温度初步降低, 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对系统管路进行加热来使剩余水分温度提高或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那么抽真空除湿的进行过程,也就是蒸发水分的吸热过程,剩余水分的温度就会越降越低。 虽然根据热力学原理, 在表压力越低的时候, 其蒸发压力越低, 也就是说在表压力越低的时 候水分仍然能由于真空度的升高而继续蒸发。 但是, 当剩余水分由于被持续吸热而温度降低 于零摄氏度时,将会凝固为冰。而冰升华的速度极为缓慢,不利于抽湿的进行。四、抽真空的方法常用抽真空的方法有 单侧抽真空法、双侧抽真空法、加热抽真空法、氮气吹入抽真空

6、法、二次抽真空法、压缩机自身抽真空法 等多种。1、压缩机自身抽真空 利用压缩机自身抽真空是在没有其它的真空泵和压缩机的条件下, 利用制冷设备自身的 压缩机进行抽真空。(1)全封闭压缩机制冷系统自身抽真空方法一: 自抽自排二次加氟抽空法。 在压缩机工艺管上接三通阀, 开机后制冷剂 进入高压部位 ,把空气赶到低压部位,再放气,等到气态平衡时就基本上把空气挤出了制 冷系统。如果是电磁阀双通道电冰箱,系统管路内还残留空气,制冷效果差一点, 最好进维 修部修理。方法二: 全封闭压缩机制冷系统自身抽真空连接工艺图如下所示:St自压机呼:在压缩机的工艺管上连接干燥过滤器和单表三通低压阀A,简称表阀A。在冷凝

7、器末端的干燥过滤器的工艺管上连接一个单表三通高压阀B。如果原制冷系统干燥过滤器为单孔无工艺管的,可在原干燥过滤器进气端加装焊一根针阀工艺管接头。当制冷维修工艺流程中的检漏、试压工序完毕后,进行抽真空。从表阀A放出试压用的氮气,当表阀 B的压力降至MPa时,应关闭放气阀停止放气,启动压缩机,待表阀B的压力上升至1MPa,表阀A的压力在0之间,与制冷正常工作时的压力接近,将多余的气体从表阀 B放出。如果检修前制冷系统管路已拆开, 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则有必要延长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利用其本身的热量将潮气排出; 如果压缩机是新换的, 没有经高温干燥处理过, 则预热处理需反复多 次,否则容易造成冰堵。

8、 如果检漏试压前,系统管路中还有剩余的制冷剂,抽空前压缩机不需专门预热处理,但必须用火焰在所有干燥过滤器的两个滤网之间进行初次快速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加热的温度大致控制在300 C左右,也就是让被加热的铜管表面无氧化层,或有微簿的氧化层,但擦去时会变为细粉状。压缩机和干燥过滤器经过快速干燥表阀处理后,打开高压阀B放出氮气,待表压由1 MPa以上逐渐降为0时,而表阀A的压力则慢慢降为负压, 应暂时关闭表阀 B,等表阀B的压力大于0时,再放出系统内气体。反复几次后,再将干 燥过滤器快速干燥一次,再从表阀B排出系统内气体直至高压表阀B的压力不再高于零,或者在阀门打开时用手指堵在排气口上,无排气感觉;

9、手指快速堵放排气口, 表针无微微摆动现象。此时高压侧内部压力同外界气压平衡,还没达到制冷抽真空的要求,尚有少量残余气体。因此只有通过从低压工艺管充入气源,才能排出高压侧的残余气体。将低压表阀A接上氟瓶,排出软管中的空气,打开氟瓶阀,微开低压表阀A将低压侧的压力控制在MPa左右,待高压表阀 B的压力上升到大于零时,打开高压表阀 B放出系统中的余气,放气时 间约为15秒钟,关上阀门,全部抽空工艺结束。接着进行充氟达标,焊封干燥过滤器的 工艺管(非针阀式)。在停机几分钟后,待高、低压刚平衡(此时干燥过滤器的工艺管压力 最低)时进行高压工艺管封口。 再重开机,在运行状态焊封低压工艺管,最后检漏观察运行

10、 是否正常。全封闭压缩机制冷系统自身抽真空的实质是利用压缩机抽空制冷管路低压侧,再向低压侧管路充氟排空高压侧管路中的残留空气。抽空操作注意事项:1、抽空和充氟工序中压缩机应一直为运行状态。2、排气过程中,当表阀A为负压后,表阀 B排气压力为零时,应快速关闭表阀B,或用手指堵在排气口上继续排气,但放开气口时间不能太久, 要防止外面的空气倒流。 如果排气口用透明软管连接, 另一头插入冷冻机油瓶中,利用气泡观察排气情况,看5分钟不冒气泡为标准;但须防止油被吸入排气管。禁止用水来观察排气。因为此时停机,可以明显看到两个表均为负压,具有一定程度的真空度。如果将此抽空工艺称为:压缩机 +充氟抽空法;那么还

11、有压缩机 +真空泵抽空法;压缩 机+压缩机抽空法。这些单侧抽空方法的抽空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若采用高低压双侧同时进行抽空则只需要 20分钟左右。方法三:另外根据大中型制冷设备压缩机带有高低压阀直接方便抽真空,可以 在小型制冷设备全封闭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至冷凝器之间添加一个最小规格的压缩机截止 阀,使全封闭压缩机制冷系统也具备直接抽真空的功能。具体方法是:购买一个三孔(四孔)的小规格压缩机截止阀和带纳子接头的束接头(尺寸大小应与截止阀通往压缩机的出气孔内径相符),将截止阀通往压缩机的出气孔攻丝使其与束接头的一端相连接,但拧入束接头时 应注意不要挡住截止阀阀杆的移动;如无合适的丝锥也可直接进行焊

12、接。然后按照下图所示连接即可。(2)开式和半封闭式压缩机系统抽真空方法一:利用压缩机的检修阀抽空:开式和半封闭式压缩机制冷系统抽真空最理想的抽空装置是真空泵。因为利用压缩机本身进行抽空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真空度,如果不具备条件也可利用压缩机本身抽空。具体方法是:先打开系统中的全部阀门,使制冷系统畅通。将压缩机高、低压截止阀杆打开退到底,使高、低压截止阀内管路与旁通接口切断, 再将高低压组合表阀的高、 低压管分别接在压缩机高、 低压截止阀的旁通接口上。然后将高压截止阀(也称高压排气阀)的阀杆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关闭高压排气阀使压缩机排气管 与冷凝器进气管通路切断, 同时使压缩机排气管与高压排气阀的旁

13、通接口相通,并打开与高压排气阀连接的高低压组合表上的高压表阀。接着将低压截止阀(也称低压吸气阀) 的阀杆沿顺时针方向旋进 12圈使低压吸气阀内管路与旁通接口和高低压组合表上的低压表阀相 通。这样就可以利用压缩机自身进行系统抽真空了。注意:在比较大型的压缩机, 若为油泵供压润滑的,贝U应将油压继电器的接点人为强制接通。抽气时负压不能太低, 时间不能太长,要注意油压,最低不得低于。最好采用间断抽空法,防止压缩机缺油损坏。2、真空泵抽真空(1)全封闭压缩机制冷系统真空泵抽真空侧抽真空法单侧抽真空法是将压缩机工艺管通过三通维修阀与真空泵连接的抽空方法。图2-27单例抽頁空系统连接图(一)注意:采用旋转

14、式压缩机的冰箱和窗式空调,三通修理阀应接在压缩机的工 艺管或三端干燥过滤器的充气管(即抽真空端)上,如图 2-28和2-29所示。一毛细营 冷摄器燥过滤器图2亠28单恻抽真空系统逹接国(二侧抽真空法双侧抽真空法是对制冷系统的高、低压侧同时抽真空,如图2-30所示。双侧抽空完成后,应先焊封高压端工艺管,然后再通过压缩机的工艺管充注制冷剂。三通糧分体式空调在双侧抽真空,可将真空泵通过专用三通阀与室外机的气、液截 止阀相连接,如图2-31所示。室内机髙圧阀宅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快器毛细暂._據过涯器nrrwC 室外粗S2 31分体式空调器取侧抽真空 加热抽空法(也称双侧排气烘烤法)。对于较小的封闭制冷

15、系统常采用双 侧加热抽空法,具体方法如下:用组合复式表阀连接高、低压侧和真空泵。先开 动压缩机空车运转2小时左右使压缩机温度上升(外壳温度5080C )后停止; 目的是为了通过压缩机运行来加热机壳内的润滑油,使机壳内的水份充分汽化, 便于抽空时将水蒸气抽出。接着开动真空泵,最好用24L/秒的真空泵对高低压两侧同时进行抽空,这样抽空的效果比较好,连续抽空4小时以上。并一边抽 真空一边用红外线灯或电吹风加热蒸发器(但温度不要超过60C,以免对塑料和箱体造成损坏)、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等制冷系统部件,温度在60r左右。 二次抽真空(也称复式真空),是利用制冷剂作为干燥气体使用。 先将制 冷系统

16、抽真空至一点的真空度,然后向系统内充入制冷剂,当压力达到时,关闭 制冷剂钢瓶阀门,启动压缩机,使其运转 15分钟后停止,再打开三通阀对系统 进行抽真空。 氮气吹入抽真空法,是利用氮气作为干燥气体使用。先启动真空泵,对 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当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提供三通阀向制冷系统充入 1Mpa的干燥氮气,让其吸收制冷系统中的一部分水分,再进行抽真空,进一步 排出系统中的残留水分。经反复操作几次就可使系统中的水分排除。3)单侧与双侧抽真空的优缺点压单侧抽空 比较简单,只用一个工艺管(如下图 2-27 所示),焊口较少, 所以焊口泄漏的机会也相应减少。其缺点是高压侧(冷凝器、干燥过滤器、压缩 机高

17、压消声器等)的空气须通过毛细管T蒸发器一吸气管一压缩机,然后由真空泵排出。由于毛细管的阻流很大,当低压侧(压缩机内壳、蒸发器等)的真空度 达到133Pa(1mmHg绝对压力左右时,高压侧仍有 lOOOPa以上,并且延长了抽 真空时间。实践证明,即使低压侧真空度达到 10Pa(绝对压力),高压侧仍有数 百Pa,仍达不到“残留空气压力不高 133Pa的要求。低压双侧抽空, 可以克服毛细管阻流对高压侧真空度的 不利影响, 但要增 加两个焊口, 工艺上稍微复杂一些。 由于双侧抽空对系统排空有利, 而且可以加 速抽空,缩短抽空时间,所以被广泛采用。3、压缩机代替真空泵抽真空法 在没有真空泵的情况下,可以

18、利用一只完好的压缩机代替真空泵使用。将用 于替代真空泵的压缩机的工艺管封死, 再将其低压吸气管与三通阀和被抽真空的 压缩机的工艺管连接好。 启动替代真空泵的外接压缩机, 打开三通阀抽真空即可。五、抽真空的检测方法1、油样观察法。 在抽湿过程的初期,真空泵在工作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其润滑油 往往由于和从系统抽出的水蒸气混合而呈乳化状(这时必须加强对其监控并及时更换润滑 油,否则会损害真空泵) ,但其乳化程度随着水分的初步抽除而减少,每次换油后再出现乳 化状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长, 直到最后, 润滑油经长时间抽湿运行也不会变色变浊了, 这时 系统里的水分已经残留很少了。2、压力检测法。 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如存在水分,水分吸热蒸发将引起系统 (无制冷剂时)表压力的升高;反之系统抽真空后,无论如何加热,系统(无制冷剂时)压 力也不会升高的。也就是说,通过对系统保压试验时,加热真空的系统其真空度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