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67663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二月目 录1 项目总说明 41.1项目区情况41.1.1项目区基本情况4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 5 1.2设计要求及依据61.2.1设计要求61.2.2设计依据61.3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71.3.1指导思想71.3.2项目建设的原则71.4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设计工作步骤 71.4.1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7 1.4.2分期建设情况81.4.3 承担设计的范围及分工 8 2 农田水利总平面规划 9 2.1 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9 2.2 项目区总平面图设计与分析 9 2.2.1 项目地址基本情况 9

2、2.2.2 总平面图设计 93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10 3.1设计依据 10 3.2设计内容 103.2.1 工程建设标准 10 3.2.2 工程建设内容 104 项目秸秆还田和配方施肥方案12 4.1 技术方案12 4.1.1技术方案选择的原则 12 4.1.2 田间工程建设13 4.1.3 秸秆还田建设13 4.1.4 配方施肥建设14 4.1.5 平衡施肥技术17 4.1.6 技术路线图185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95.1 投资估算依据195.2 项目投资估算196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96.1 农业环境现状196.2 污染源状况196.3 环境保护206.4 项目与当地环境互适性分析20

3、7 组织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21 7.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217.1.1 成立组织217.1.2 项目实施管理措施218 项目招投标方案21 8.1 项目招投标组织机构22 8.2 招标方法229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221 项目总说明1.1 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区基本情况居皖中腹地,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东侧,南临巢湖之滨,北与定远县、滁州市相邻,东与全椒县、巢湖市接壤,西与长丰县、合肥市相连,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 属长江和淮河水系,位于东径1171911752,北纬31353216。县辖18个乡镇2个开发区,面积2211平方公里。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86.8

4、1亿元,农业的投入,支持农林水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涨。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22.2%;第二产业增加值99.73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52.28亿元,增长11.8%。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091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镇位于肥东县东部,距离县城30公里,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东邻石塘镇,北接古城镇。镇域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委会280多个村民组,全镇人口6.23万人,耕地总面积6.5万亩,人均耕地1.04亩。2009年生产总值6.9亿元镇财政收入4230万元,农民

5、人均纯收入5840元。1.1.1.1水文气象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象特点为: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洪涝;秋季水量偏少,易伏旱;冬季常有强寒流。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度,一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 平均气温28度,1月份最低为2.2度左右,大于10度活动积温为5020度,全年无霜期23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1.2时。年平均降雨量940毫米左右,汛期69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1%。总的来说,本区光、热、水资源比较协调,适宜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生长。1.1.1.2地质项目区及周边未发现近期活动断裂通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6、2001),对应的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1.1.1.3公用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及排涝标准项目区位于公路沿线附近,近靠省城合肥,距县城30公里,水陆交通极其便利。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和大部分标准化农田通机耕路,为实现农田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区已建成排涝站排涝标准较高,能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1.1.1.4 土壤和光热资源 a) 土壤、植被包公镇位于肥东县南部,质地主要为沙壤土,土质较好。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含量为1.86%,氮素含量为0.13%,速效磷含量0.02%,表现为缺磷,速效钾含量不足。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

7、花生、小麦大豆、山芋等。在植被分带上,属落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植被带。b)光、热自然资源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象特点为: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洪涝;秋降水量偏少,易伏旱;冬季常有强寒流。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度,大于10度活动积温为5020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1.2小时。总的来说,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1.1.2.1 降雨、径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40。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年际变化大,据1950年以来资料统计,1954年降水量最多。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平均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2%,春季35月占年

8、降水量的23%,秋季911月占年降水量的18%,冬季122月占年降水量的7%,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6.7%,12月份降水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1.8%。项目区地表水平均径流深约470,主要由降雨形成。与降雨规律一致,径流年际变化大,多水年是少水年的35倍;年内分布不均,夏季径流较多,占全年径流流量的60%左右,春季次之(占全年18%左右),秋季偏少(占全年15.0%),冬季最少(占全年7%)。1.1.2.2 灌溉需水量分析1、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区为传统农业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差。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十分重要。根据近几年实际栽种情况,结合农业区划和农业部门

9、意见,本灌区今后在主攻优质水稻的同时,应当适当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指数。预测近期(2010年)作物组成如表1-1。表1-1 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预测表植物种类稻谷油菜棉花小麦豆类蔬菜其他复种指数中稻平均种植指数(%)58.1239.403.4%21.201.814.4435.2173.52、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节水的农业基础,尤其是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灌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参考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已有的试验成果,结合本项目区实际,应大力推广“浅湿间歇”和:“浅晒深湿”型节水增产灌溉模式。1)综合净灌溉定额根据灌区的作物组成和采用的灌溉制度,经计算,多年平均综合净灌溉定额为221

10、m/亩。3、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拟实行泵站提水,斗、农渠输水到田间的灌溉方式。由于地下水位高,输水渠系较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0.65,田间水利用系数按0.74计算,年均灌溉总需水量为34万m。1.2设计要求及依据1.2.1设计要求本项目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标准良田以种植优质水稻、小麦为主,按照产业化经济模式和订单农业,与农民鉴定优质水稻、小麦收购合同。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良种供应、土壤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科技配套服务,大力推广应用配套集成技术,从而推动粮食生产有一个质的飞跃。项目建成后,亩增产小麦60公斤,水稻70公斤。1.2.2设计依据 1)皖农计

11、200963号关于切实做好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2)安徽省县地形图。 3)项目区1:10000现状图。 4)安徽省肥东县相关水文资料。 5)国家相关设计规范。1.3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1.3.1指导思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法令和法规以及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以改善良田基础设施、培育基础地力为核心,以完善服务功能、普及和应用配套集成技术为纽带,以加强质量监控、强化环境保护为手段,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增强防火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使项目区耕地真正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1.3.2

12、项目建设的原则(1)按照“突击重点、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尽量采用当地易取原材料进行设计,使设计在实用、美观的同时,又便于后期建设。(3)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体系建设,避免重建、多建。1.4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设计工作步骤1.4.1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1)工程设计的规模项目区位于包公镇赤杨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设计总规模1000亩,实行集中连片。建设项目详见初步设计一览表设计成果项目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投资(元)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亩10002项目总投资万元80.0二、土建工程700150二=1+2+3+4+51农田水利4467

13、681-1渠道硬化Km0.839223DU40型1-2渠道衬砌Km0.82772621-3过路涵座615906601-4当家塘口21143772道路1975582-1田间道Km1.5197558路面宽3.5m,泥石路面3临时工程148874其他费用409385不可预见费三农业投入1000001-1秸秆还田亩100050000每亩补助50元1-2配方施肥亩100050000每亩补助50元四项目总投资800150四=二+三(2)设计范围:设计工作包括总平面设计,田间工程、排灌系统等建筑单体的建筑、结构及其概算,地力建设及其概算等。1.4.2分期建设情况田间工程、排灌系统等工程应尽量利用秋季施工,因

14、历年此时水位相对较低,适宜于水下施工,但应考虑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工民建部分尽可能避开冬雨季,适时施工。1.4.3承担设计的范围分工项目初步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文件2农田水利总平面规划2.1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以科学、合理、实用和适当超前为原则,既满足当前使用要求,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基地内田间工程是以保证排涝、灌溉及施肥,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兼顾基础设施保护和土壤监测工作,设计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重视各单项建筑的功能联系,为农田灌溉及农机推广使用创造有利的条件。2.2项目区总平面图设计与分析2.2.1项目地址基本情况依据项目建设单位现

15、场选址意见,结合现有自然条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基地选择在肥东县包公镇建设。项目区面积1000亩,人均耕地1.11亩,均属中低产农田。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是由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而来的水稻土。据今年多点取样化验数据平均: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8.6g/kg,全氮1.06g/kg、速效磷(P2O5)10.9mg/kg、速效钾(K2O)110mg/kg。土壤通透性能良好,理化性状协调,宜耕性好,供肥快,属低产稻区。按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相当于全国耕地低级别4级,属中等地力水平。项目区经过长期以来没有的水利建设,排灌设施部健全。农田有效灌溉率和旱涝保收率均较低,灌溉成

16、本高。规划对低洼处进行土地整治。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造成田间工程损坏、淤塞严重,沟渠、过路桥涵不配套,距地表水源较远,灌溉费用偏高且不及时,农机具多为小型且不配套,缺乏深耕、精选机械以及大型收割机械,生产路全是泥土路面,影响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项目建设加以改善。2.2.2总平面图设计在原水利规划的基础,结合当地地形情况,合理布置和增设配套及交叉建筑沟、渠、涵,以满足粮食生产灌溉水需求及农业机械耕作、收割的需要。规划建设过路涵6座;当家塘2口;新建渠道硬化800米,田间道路1500米;渠道衬砌770米。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3.1设计依据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

17、、农田排水工程规范(SLT4-1999);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4、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91);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3.2设计内容2008年度肥东县包公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建设内容为:规划建设过路涵6座,当家塘2口;新建渠道硬化800米,田间道路1500米;渠道衬砌770米。3.2.1工程建设标准排涝标准十年一遇,灌溉保证率可灌溉区为80%,渠系水利用系数0.65。田间道路按平原地区建设标准设计,要求田、路、沟、渠合理配套,详见图纸。3.2.2工程建设内容3.2.2.1灌溉渠道设计 a)设计灌水模数灌水模数是单位灌溉面积

18、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根据用水高峰期作物灌溉制度和作物种植比例确定。本项目区灌溉期以水稻种植为主,故以水稻灌溉定额作为计算依据。计算公式如下:q=式中:q净灌水率 m3/(s万亩),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中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为0.89;m最大灌水定额,采用中稻泡田水定额93.4m/亩;A时间系数,灌区每天灌水延续时间,取24h,则A=8.64;T泡田灌水延续时间,以9d计;由此计算得净灌水模为1.1m/s/万亩。b)渠道设计流量灌溉渠道分斗、农两级,灌水方式均采用续灌。斗渠、农渠的设计流量采用如下公式的计算:Q斗=nQ农毛/斗Q农=Q农净/农Q农净=Q田/(n田)Q田=A斗q式中

19、:n斗渠控制的农渠数量;Q田田间净流量,m/s;Q斗斗渠设计流量,m/s;Q农农渠设计流量,m/s;Q农净农渠设计净流量,m/s;A斗斗渠所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设计灌水模数(m/s/万亩)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0.95;农农渠水利用系数,取0.95;斗斗渠水利用系数,取0.95。各斗渠设计流量成果见表2.3-1。上式算的流量是按渠道正常引水计算得。考虑到项目实施后在管理运用中可能出现初步设计未能预料的变化,如种植比例变化、稀遇的干旱气候和短时加大输水的要求等,各斗渠的过流断面要按能通过加大流量计算。各斗渠的加大流量按下式计算:Q加大=(1+加大系数)Q设计由于各斗渠设计流量均小于1.03m

20、/s,故加大系数取30%,据此计算得各斗渠的加大流量。C)渠道设计水位灌溉渠道设计时,要使渠道断面能够通过设计流量,并保证其水位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渠道的水位控制,应各结合沿渠地形条件及灌溉田块高程进行。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为减少渠道土方工程量,斗渠比降一般为1:10001:2000。各节点水位的控制高程,按下式计算:B节点=AO+h+式中:B节点斗渠节点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AO渠道灌溉范围内地面高程(m);h地面高程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取0.1m; 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将有关参数代入,

21、可计算出各节点设计水位。各斗渠进口设计水位见表2.3-1,斗渠各节点设计水位及渠道断面具体设计详见斗渠纵断面图。d)渠道设计灌溉渠道的设计包括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根据工程规划区土地地面比降(沿渠线方向)较大的特点,为减少渠道工程量,渠道比降同地面比降。农渠均采用U型断面,为减少渠道渗漏,采用C15预制砼U型衬砌,农渠衬砌厚0.05m。根据规划的设计流量、拟定的比降及渠道不冲不淤流速0.30.8m/s控制,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附录C有关公式,按接近水力最佳断面确定为DU40型渠道横断面。3.2.2.4田间路建设项目区农田道路要与村镇道路协调,设计合理,宽窄适宜,平直顺畅,满足农业生产运输和农业机械作业的要求。根据农业生产特点特别要线路短直,必要的弯道其曲率半径要满足农机(车辆)安全通过;道路宽度符合相应级别的标准。设计路面3.5米宽,高于田面0.3m。不大于0.5m.机耕路沿田块长边面布置,一田一路,农业机械能直接进田作业。做法:由下至上,素土夯实压实密度93%、120厚泥结碎石路面,200厚干压碎石基层。本项目建设新建田间道路1500m。详见布置图见规划图纸。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