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60144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2011年08月第08期总第197期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理论探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高地(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吉林长春130024)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党的性质决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主要矛盾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核;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中图分类

2、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1)080021-0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性与本质,涵盖社会发展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制约和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指党利用多种教育载体和途径将社会主义观念和规范转化为群众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追求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存在于某种价值时空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对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

3、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党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实践紧密相连.九十年来,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对应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毛泽东曾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im4-7o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通过获取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奠定

4、了基础.”社会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贯穿于新民主主义的始终,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针.然而,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经过了一番艰苦探索,并通过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一系列斗争,才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地位,为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本文为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0BKS058)究成果2011年08月第08期总第197期思主义.”翻同时他也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不能搞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而应该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推翻”三座大山”,通过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任务在于推翻”三座大山”.因此,虽然这次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就整个政治情况,整,个经济情况和整个文化情况来说,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新民主主义的.”

6、1/704-705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引导人民明确中国革命不会满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是要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最后,”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圆而”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彻底性”使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在未来新中国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中处于领导执政地位,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

7、动力.在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宗旨成为了贯穿这一时期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线,也成为这一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大革命时期,为发动群众,争取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培养吸收工人骨干入党,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创办人民出版社等进步书社,开办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并在其中设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课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领导探索革命根据地建设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党创建的”短期培训式大学”为依托,以服从服务于革命战争需要为核心,以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出发点,

8、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每教育与生产劳动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顺利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取得了抗美援朝等斗争的伟大胜利,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转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革命导向与建设导向交互出现.革命导向是指延续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思维和主张,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始终警惕和反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复辟,反对党内出现”走资派”;建设导向则立足建国后党代

9、表人民长期执政的实际,强调要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导向凸显.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毛泽东充满诗意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f4这里”建设一个新世界”自然是包括价值观建设在内的整体社会建设.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系统性和秩序性,如在高校开设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立以学校党委为领导,以学校行政为主力,以政治理论课为渠道,组织青年团,学生会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体系.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革命导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始

10、出现“左”的错误.在教育方针上,宣扬”斗争哲学”,鼓吹”革命大批判”,要求”时时,事事,处处批”;在领导体制上,否定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踢开党委闹革命”;在方式方法上,以单纯政治运动取代经常性价值观教育,忽视价值观的建设性和未完成性,强调阶级性和革命性,忽视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差异性,强调整齐划一,忽视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强调主观意志和个人崇拜,忽视方法实施的持续有序等.这种彻底否定,打倒一切的价值观教育,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摧毁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的价值认同基础.先前社会赖以维系的价值共识与核心价值遭到重大打击,新型的,符合当时人们思想政治

11、品德的价值体系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造成了一定时期的价值”空场”,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价值迷惘.(三)改革开放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进入了”常规性稳态的社会运行状态”网.所谓”常规性稳态的社会运行状态”是指”就历史过程而言,人类总是交替经历社会动荡变革与社会常规性稳态运行两种状态.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在这两种状态的交替运行中发展的.”7/52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仍存在对国民党残余力量,土匪恶霸及各种反革命势力的强制镇压,但是在人民根本利益当家做主和文明富强一致的情况下,党的中心任务本来应该开始由暴风骤雨式的社会革命转向稳定和谐的社会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

12、真正进入常规性稳定状态运行状态,事实上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71s2改革开放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使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从一元僵化向全面改革转向,从内外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向,使社会结构及运行状态开始逐步由革命性动荡走向建设性平稳发展的历史轨道.毛泽东曾说:”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116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无疑是以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条件的.新时期历史条件的重大变动,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开始不再将改变现有的价值秩序和思想道德规范作为重点,转而寻求”增

13、量改革”,强调价值发展的秩序,规范和规则,以及对现有制度的完善.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党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曾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唧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某一时期统治阶级思想在价值观上的集中反映,由统治阶级的性质所决定,是在社会价值观念体系2011年08月第08期总第197期中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观念集合体.作为代表人民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倡导推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应具有以下三重屙陛.一是阶级I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和观点,着眼于无产阶级解放和每个人

14、的自由全面发展,表征无产阶级的阶级特质,满足无产阶级的生存发展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二是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经过实践锤炼并反映中国人民认识实践特征和逻辑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在吸收和容纳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诸多世界先进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成果,但这些成果作为中国化的价值观形态,无疑已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原则,“小康社会”的价值观目标,”荣辱观”的价值观形态.三是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形成于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世界历史时代

15、的进程中,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自觉将自身放置在世界历史的大潮中,坚持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参与亚非拉人民的解放运动,坚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设和重构.(二)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核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势,只有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认识和判断,才能有力推动事物发展.历史证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判断准确之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就会十分顺利,成效十分显着;反之,就会障碍重重,成效大打折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正确界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新民主主义核心价值

16、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使之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必不可少的精神”工具”.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将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服务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有效保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犯了阶级斗2011年08月第08期总第197期争扩大化的错误,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造成了长达十年的,全国范围内的动乱,全面破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体系.这些都深刻揭示了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首要地位,从而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规律,科学剖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整体构成与

17、核心特质,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的认识和实践支撑.(三)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植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之中,由之所决定,反映其水平,推动其发展.这是因为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事物好坏,优劣的评价,由社会主体的经济地位,文化层次和伦理状况所决定,而社会主体的发展状态则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生产方式之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社会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应该以一定时期的社会

18、生产力发展为依托,既不可超前,也不能落后,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求相统一,使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态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相一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明清时期陷入了怠滞,僵化的历史泥潭,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前以张扬人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纲常伦理逐渐成为了压迫人的成长,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这是因为封建纲常伦理没有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拓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而继续奉行闭关锁国,挤压商业的价值立场,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曾经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度超越了社会生产

19、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大二公”,”斗私批修”等口号,打击了个人对自我利益实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首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生产方式发展保持科学张力,既与之实际情况相吻合,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又与之未来方向相呼应,以调动人民追求美好,实现自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站在建党90年的历史积淀上,面对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洪流,我们要认真总结,加倍珍惜90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经验.(一)坚持党的核心价值观与

20、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共产党最核心,最基础的价值观.纵观党的90年发展历程,党的核心价值观从不清晰到清晰,不甚科学到科学,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终极追求的价值观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直接统一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矛盾范畴.正确处理这对范畴之间的关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所在.处理得好,就会实现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以党的核心价值观替代社会核心价值观,拔高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水

21、平,脱离社会生产交往的实践,造成了社会普遍的价值认知判断偏差,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将以毛泽东着作学习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化,庸俗化,不但没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相反造成了许多断章取义的错误认识,所以邓小平同志才再三强调”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例二是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替代党的核心价值观,矮化了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混淆了党的核心价值观先进性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普遍性之间的关系.(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

22、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论的先进性并不直接导致其被人接受,还需要抓住”人本身”,才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套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如果想实现大众化,就必须首先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不被接受,不被认同,就谈不上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所以,必须从人们认知接受规律出发,按照不同人群的认知接受特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大学生接受的”循环系统”,即”接受客体接受中介接受主体之间价值传递,优化反馈的外循环和接受主体自身选择,整合,内化,外化和再认识的内循环”,深入分析以价值需要为基础的动

23、力机制,以认知经验结构为图示的加工机制,以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为工具的调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tl,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自身价值标准和共同价值信念.【1呲外,为了确保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认同效果,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我们还需要着重开展载体开发和研究,仍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和新型媒介之中.课堂教学上,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校园文化上,要构建”一元主导,和谐共生”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管理服务上,要在管理制度设计实施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tl,价值观的基本要

24、求;新兴媒介上,要注重其在主导思想文化传播中”喉舌”与”耳目”双重功能的发挥.【”(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创新创新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关键在于创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内容创新方面,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外部导向性与内容载体性,正面导向性与内容价值性,本质超越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普遍性相互间关系;坚持政治导向,推进方向性内容建构,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内容中的主导地位;突出核tl,内容,推进内敛性建构,以社会主义核tl,价2011年08月第O8期总第197期值体系四部分内容为核心,明确四者在教育内容中的灵魂,

25、主题,精髓和基础的地位和作用;注重价值引领,推进价值性建构,在马克思主义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化内容的价值性成分;完善结构体系,推进整体性建构,根据各部分内容在体系中的相应地位进行类别划分,形成相互联系,主次分明,协调作用的内容结构体系.方法创新方面,关键要创新方法论思维,即实现由实体性向关系性转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置在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体全面发展的关系网络中予以审视,注重在主体的社会互动,职业互动和对象互动中创新方式方法;由既定性向生成性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也是一个由浅人深,由点到面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主体价值观成长规

26、律,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2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选集(第1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l1一l12.3毛泽东选集(第3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l004.4毛泽东选集(第4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5刘少奇选集(下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2.6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7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H.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邓小平文选(第2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1O李忠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机制探析J.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L】.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责任编辑任志坤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