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59923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37.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摘要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的绿地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地的相关概念、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了研究和归纳,重点提出了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从生态园林与城市生态学、生态要素与城市空间、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众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最终确定顺昌县绿化总体布局规划、县域绿地系统空间形态、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完成对顺昌县绿地系统规划。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建立生态平衡、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山水生

2、态园林城市,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绿色网络交织的绿地系统,体现城市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发挥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综合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绿地率;顺昌县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A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guided by ecology botanical garden-take Shunchang County as the exampleABSTRACTThugh literature reviewfield surveys and collectting information on urbangreen space s

3、ystem,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planning and the existence ofthe problemput forward that the city Greenl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based on血eprinciples of ecologyT11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study and induction of the Conceptand functions of the urban Greenland,the urban garden green space

4、function,Greenspace system plann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The thesis also discusses severalaspects:ecology plan theory of green space system,ecological garden and cityecology,ecological elements and urban space,the continuity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and structure of the urban landscape,and the biod

5、iversityIt has been determined finallythat Shunchang County afrorestation entire distribution plan,the county territory green spacesystem space shape,the county territor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ed layout,the city green spacesystem planned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and completed the Shunchang County

6、green space systemplanning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ity people living conditions quality,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equilibrium,the excellent surroundings and the comfortable pleasantscenery ecology garden eity,build the green space system which the construction spot,the line,the a

7、ppearance union,the green network interweave,manifest the urban diversification the greenspace,display the urban ecology botanical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s synthesis benefitKeywords: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Ecology botanical garden,Green areascoverage rate,Shunchang Count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论文

8、,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学位c论文储亲笔虢弛嘭乡魄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一、多|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毕业)论文作

9、者亲笔躲罗嘭日期:指导教师亲笔签名:立未孑南日期:叫。tl 16。_ln眇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

10、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地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n1,因此,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规划是各项建设的龙头,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各项建设活动科学有序进行的保障,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已从各个层面逐步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迫切需要科学、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的指导。规划理论研究是规划编制的先导,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的不

11、断扩展,农村,特别是城郊环境的不断恶化,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闲暇时间的休憩、娱乐的要求不断增长。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野趣、体验村野风情。l研究的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解决城市系统可持续性建设,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的。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应该吸取国外先工业化发展而后高强度地环境治理和生态补救投入成本这一曲折城市发展路径的教训,使得经济建设与城市生态及绿化建设同步发展比1。近几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受到国家和地方决策者的认同。但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规划的方

12、法等仍然存在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因此,本论文拟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用实例进一步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合理化和体系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内外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2)园林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3)根据顺昌县的总体规划,对县域绿化总体布局规划、县域绿地系统空间形态、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进行研究。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确定顺昌县绿化总体布局规划、县域绿地系统空间形态、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建立生态平衡、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构筑点、线

13、、面相结合、绿色网络交织的绿地系统,体现城市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发挥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综合效益。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3研究的方法在已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系统化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运用航片、遥感分析技术,结合实际工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1相关的概忿1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K3l。一方面,它能为城市

14、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它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41。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绿地(Green Space)的定义和范围有不同的解释,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英国的公共开敞空间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敝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1;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

15、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61;日本高原荣重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游憩活动,生活环境,保护步行者安全,及整顿市容等具有公共需要的土地、水、大气为主的非建筑用空间且能保证永久性的空间,不论其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71;H塞伯威尔则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所有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81;C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敞空间的定义为:“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地方均可以称为开敝空间”;波兰学者认为:“开敞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因素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敞开的

16、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园等都在其内”【9】。尽管世界各国对开敞空间(或绿地)有不同的定义,但他们都强调了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可以认为广义的开敞空间是指:“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空地、水域及其上面所涵盖的特性,如光线和空气等”,而狭义的开敝空间即是指绿地。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于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显然已将绿地概念拓展为拥有人工植被的空间,或认为“城市绿地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

17、间,它是构成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自然的纳污吐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城市环境保证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必要成分110a从中可看出其将水体等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也纳入了绿地的概念,进一步扩展了绿地概念2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需求的变化,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过渡的城市绿地,其概念也在原来的基础上而有所变化和发展。本人认为我国的绿地概念可以认为是狭义上的开敞空间,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

18、区域。或认为“绿地实质上即应是植被。城市植被是指城市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庭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木、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植物的总和。12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由公有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公园绿地、运动场、广场、公墓、水体、山林农地、寺庙园地、公用设施园地、庭园、苗圃试验用地等。德国将城市绿地分为森林公园、市民公园、运动

19、娱乐公园、广场、分区公园、交通绿地等;美国(洛杉矶市)将公园与游憩用地分为游戏场、邻里运动场、地区运动场、体育运动中心、城市公园、区域公园、海岸、野营地、特殊公园、文化遗迹、空地、保护地等;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心绿化为主的各级公园、庭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tnl。目前世界各国尚没有统一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中国城市绿地的分类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61年版高等学校教材城乡规划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小区和街坊绿地、专用绿地、风景游览或休疗养绿地共四类。1973年国家建委有关文件把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即公共绿地、庭院

20、绿地、行道树绿地、郊区绿地、防护林带。1981年版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同济大学主编)将城市绿地分为六大类:即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It2。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条例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林绿地、生产绿地及风景林地、干道绿化等,简称“七类法。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313790)则为“二类法(即公共绿地G3,生产防护绿地G2)。吴人韦(1999年)在“七类法”的基础之上,将风景林地进一步分为城市周边景观生态保护地、城市周边经济林地和城市周边防护林等,提出了城市绿地的“九类法分类体系。马

21、锦义认为可将城市绿地分为园林绿地和农林生产绿地两大类,而园林绿地又由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绿地、庭园绿地和交通绿地组成;农林生产绿地包括农地和林地n钉。本人认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应是由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系统和与城市规划区紧密联系的城市区域环境绿地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所涵盖的内容与西方国家所研究的城市开放空间基本相同。13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地指标是指能体现城市绿色环境数量与质量的量化标准。它包括城市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绿地的各种计量单元的选择以及指标高低的制定。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环境的好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依

22、靠城市绿地指标,可以将城市绿地量化获得的数据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也可用于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和合理性。而且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计算出各类绿地的规模,估算城建投资计划,保证绿地能按规划实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三大指标分别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绿地指标必须是一个综合、周密的指标体系。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达到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和量的平衡与提高的指标组t6l。尽管许多国家均有控制性的绿地指标,借以指导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但由于各个城市具体情况不同,指标应会有所不同

23、。影响绿地指标的因素有: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现状等171。14生态园林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

24、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2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是绿地景观单元。人们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反映了城市绿地研究和发展的水平,我们必须利用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塑造城市景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21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发展是历史、物质和自然发展过程的总和,如同物种演替进化一样,有其必然的生态作用的表现和规律(刘青浩,1995)。城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组成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调和是否达到平衡,在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发展、演变和调

25、整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1969年,麦克哈根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对城市规划的巨大影响,都说明了城市绿地在城市布局中重要作用。在城市生态环境日趋严峻的今天,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形态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世界各大城市中都依据各自的地理特点,规划设计了相应的绿地空间格局,如:大伦敦的绿带与农村环带,界定了伦敦中心城区与周围卫星新城,形成大伦敦的格局:巴黎地区在两条城市带之间建立和保留大量绿地,以提供休憩的场所和维持生态平衡。4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22生态功能城市绿地是城市中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自净能力、提高城市

26、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游憩功能城市绿地的主体是由公园、游园和风景名胜等组成的,供居民游憩休闲,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早期城市绿地建设的初衷。24文化(历史)功能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历史发展积累、沉淀、更新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类居住活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特征的反映。它是城市景观,城市社会行为、观念、城市性质的总体反映。在城市文化特色中,城市绿地是城市文化特色的自然本底,是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同时,城市绿地是人为干预的自然系统,其中必然包含了社会文化因素,具体体现在参与形成历史景观地带(古树名木、外来树种)、建立城市景观特色(乡土树种和地带

27、性植被)、营建纪念性场所(植物的拟人化、人格化)、体现城市文化个性等(园林设计特色和植物造型等)。25教育功能在城市中,特别是大型城市中,人们真正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尤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绿地是进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知识教育的良好、方便的室外课堂,绿地生动地演示的自然的奥秘和自然规律,激发人们热爱自然、致力于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开展有效的生态教育。同时,公园内举办的各种科学普及宣传,可以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26社会功能城市绿地的社会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喧嚣的城市硬质景观中,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压力、安静的休息场所。另一方面,城市绿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

28、会交往的机会,城市绿地对促进社会交往和社区健康发展发挥着相当重要的职能。27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城市绿地中各种防护林可有效地消除大风、海浪等对城市的袭击,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城市绿地空间还是城市灾害如地震等发生后,人们暂时避难的场所,是城市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在日本贩神大地震后城市园林绿地的调查报告中记载了园林绿地在地震发生时、发生后所起的作用,震后大量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成为居民的第一避难场所。第二章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城市绿地的发展和研究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它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是城市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的结果,城市绿地体现了人

29、类对生存环境的认知水平,它的发展和其它学科一样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现代城市绿地是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且具有了更深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的内涵和意义,从其发展历程上看,经历了由城市绿地思想启蒙到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发展至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等阶段n81。亦或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u 91。l城市绿地规划思想萌芽阶段此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自商殷园囿始一直到清朝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少量的公共园林,其功能从最初的审美,到祭神、狩猎、生产、游赏直至以游憩为主,功能较为单一乜0虬22|。西方早在距今三千多年

30、前的古埃及就有了园林建设,从中世纪到十八、十九世纪其间无论是中世纪造园、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还是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以及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都曾风靡一时乜31。此时期的城市绿地,从布局上看,没有统一的空间规划:从内容上看,主要依据设计者或所有者的审美观和喜好而定,缺少科学的依据;从功能上看,仅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游赏的需要。由于城市规模较小,远离自然的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城市工业化程度较低,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尚未显现,尽管许多理想城市设计中都蕴含着田园风光,但对于城市绿地的功能及重要性并未涉及,城市绿地规划处于思想萌芽阶段。2城市绿地规划

31、形成、发展阶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2钉,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此后随着西方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开始,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及其规模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面临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状况趋于恶化,森林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等事实,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城市发展与城市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问题。此时期相继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绿地规划的思想或理论,如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造园之父”奥姆斯特德(PLOlmsted)倡导的“城市公园运动”;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 S

32、coria Y Mata)提出的“带形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929年斯泰因(Clarence Stein)和莱特(Henry Wright)提出的“雷德伯恩体系;1930年勒柯布西埃提出的“绿色城市”以及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在1942年城市一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钆2627棚1。上述理论对城市绿化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城市绿地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和一些尊重自然的设计,是对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进行的有益尝试,为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城市恢复和重建使城市得到了又一次的发展,旧城改造

33、和新城的不断涌现,为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提供了机会。莫斯科提出“多中心片区规划结构,主张分片区发展,片区之间以绿地系统呈带状或楔状相分隔,并以快速交通干道花园环路相联系;英国伦敦为限制城市膨胀,防止与邻里街区毗连,以及为保护农业、保存自然美和游憩而提出并实施的环形绿带规划模式晒棚1;德国科恩市利用森林和水边地形构成环状绿地系统;平壤的组团式布局等。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完整的绿地系统的概念,结合城市改造和建设,建立了许多公园绿地,主要借鉴苏联文化休闲公园的模式,强调公园的功能分区,注重群众性文体活动D。此时期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主要是针对解决大

34、规模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种种弊端,6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为改善城市环境和满足休闲娱乐需求而提出的,对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是有限的,表现在城市规划中的绿地面积、形状、位置设计和随意性,仍然把人与城市凌驾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甚至不考虑原场地性质进行破坏性建设。3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论方法被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开始出现新特点。人们开始从绿地的生态性、游憩性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问题,从而迎来了以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双重目的的生态绿地阶段。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里,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把保护城市公园和绿地

35、的活动扩大到保全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相结合,形成富有新意的理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密集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一“环形城市。即若干组群的大小城市环绕一大片“绿心”发展,市域间的边界相互重叠,使得作为“绿心”的农业地区,成为环形城市的“中央公园”。与“绿色城市”相对应,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93年在社会主义中国应建设山水城市一文中阐述了建设“山水城市的观点,强调绿色生态环境对建设人类生存空间的积极作用,并强调“把大自然引入城市”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理念3妇。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在全球掀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城市绿地在城市实现可持

36、续发展战略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彻底改变了城市绿地的支配、从属地位,使城市绿色空间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恢复城市自然特性,把人工和自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随着我国当代城市的迅速发展,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己不再是一个城市的景物规划而是一个区域甚至是国土的大地景物规划,即大地园林化规划。尽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己经在绿地内部的生态建设,如生态公园的建设、公园内自然地的保护和建设、公园内植物群落的配置、树种的选择,生态造林,城市生态效应的发挥、定量化研究,城市内水体的自然改造等方

37、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各国纷纷制定绿化指标,如我国提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并对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用地制定相应的绿地指标,但对影响绿地生态功能发挥的绿地空间格局的研究相对较少。明确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了解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认清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过程和研究的方向,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类城市中绿化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低,城市绿地的缺乏、绿地的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强的高水平的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因此,尽管城市绿地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是,当前在我国,如何提高城

38、市绿地研究的水平,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系统仍然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问题。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1生态要素与城市整体特色的形成和塑造地形,地貌和环境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所尊重和倾心利用的自然生态要素。从高山、丘陵、盆地,到平原、江河湖泊,世界各地自然特征丰7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富多样、争奇斗艳。在古往今来的国内外许多案例中,我们的先辈都十分重视这些自然要素,并在建设中紧密融合具体的山形水势,使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的城市空间和谐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形成城市的艺术特色和个性。例如,江苏南京城“襟江抱湖,虎踞龙盘”,东有紫金山,北依长江、玄武湖、

39、西有莫愁湖,南达雨花台;宁镇丘陵山脉绵延起伏,环抱市区;以秦淮河为主干的内河河网纵横交错,加之由紫金山、小九华山、北极阁、鼓楼高地、五台山、清凉山构成的城市自然绿楔和多年人工精心营建的林荫大道,使南京成为一座形胜极佳、特色鲜明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11提取城市的意象结构林奇(Kevin Lynch)1959年在Image of the City)中在对洛杉矶、波士顿和泽西城的心理实验基础上,提出道、界、区、节、标五大结构要素,认为该五要素组织起来的结构,最具识别性,最能唤起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能力。这引起了以后许多人的重视和讨论,其中较著名的有舒尔茨(Nor berg Schulz,1965),高原

40、荣重(日,1974)、拉波波特(ARapoport,1977)等等。该理论建立于认知学派心理学和实验统计的坚实基础上,至今我们尚未找到对之有原则性的批判意见和普遍赞同的更好方法。因此,可以运用该方法来提取城市的意象结构(见图1)。12确定与意象有关的绿地结构市民活动的高频率城市空间结构、旅游者在该城市的活动空间结构的调查是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城市的意象结构;分析综合意象结构、市民活动空间结构、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绿地系统结构、自然地脉结构五大方面的对应变换关系,经叠合、删除、增添,再经绿化建设可行性分析,得出城市绿地的风貌布局结构:最后,评价确定该结构上需要绿化的地域范围、性质和种植强度

41、。13梳理边缘地带的绿脉地脉边缘地带指城市与其它地理景观斑块连壤的地带,如断崖、山脚、海岸、水滨、林缘等等。边缘地带由于景观性质突变、风景审美价值剧增。连贯的绿地使这些边缘地带通成绿脉,能使游客产生优美、舒畅、净化视野、特色鲜明、印象深刻的欢悦感,故能受到人们的特别注目和喜爱。所谓地脉指城市赖以存在的地理背景。除大水面这一特殊的自然条件外,城市中还有许多常易被忽视的边缘潜力可供开发。苏格兰的巴斯城(Bath)、英格兰的爱丁堡(Fdunberg)等城市成功地利用了林缘、谷地等边缘,同样也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城市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见图2)。14提高主要通道的绿视率绿视率是指人们眼睛所

42、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林荫道、带状绿地(或攀缘绿化)是城市景观的公约数,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自然框架。绿化成为支配或影响建筑师想象力的自然规则体系,从而使该通道形成简约、和谐的特征。许多国内外城市的主要通道两侧的行道树各二排,绿视率大于30,绿化连贯度大于90,城市的风貌能获得人们的赞誉。可以认为,它是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方法之一(见图3) 。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吕县为例15保障重点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所谓区域,指城市内较大的、具有共同性质和用途的、匀质的景观斑块。由于其特殊用途及匀质性,区域景观是在城市中突现于人们的意象结构之中,

43、故该类区域的绿化覆盖率对城市风貌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它们通常分属于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从而游离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一级控制力之外,但是它却对城市风貌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这类地区的绿化覆盖率宜重新纳入规划布局的范围之内,以利于在整体上采取特殊的规划控制措施。16“点睛力城市的标志性节点节点是指城市活动的聚合点。尽管它在地理景观斑块中只占微不足道的-d,点,但由于历史、文化、交通区位或商业集聚原因,成为市民和旅游者的高频介入空间。这些节点人流密集、交通密集,故噪声、空气含菌量、热辐射、温湿度、碳氧比例等指标通常是城市中超标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些节点见缝插绿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美学和休闲效

44、应(见图4)。2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21景观格局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许多城市已形成了良好的景观,集中体现在:(1)在城区范围内,已建成了多个面积可观的内园绿地,包括各类公园。这些新建的公园绿地加上原有的城中山丘绿地,形成了颇有城市特色的城中绿岛景观。(2)社区绿地,各类专有绿地,街头公共绿地星罗棋布,设计讲究管理精细。(3)道路街道绿化质量较高。未来城市欲求城市景观上的长足发展,应努力克服以下几方面的景观缺陷:(1)城区内外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上缺乏连续,城区与区域景观尚未成为有机的整体。特别在城市边缘带,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2)城区各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如

45、公园和公园之间均被建筑物所包围,没有绿色的生命廊道与外界相连。(3)一些重要的自然过程与景观格局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包括水系廊道。所以,未来城市景观改进之重点方向在于加强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22关健途径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城市可望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城区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221建立水系廊道网络建设绿化带,将使城市景观大改善,造福市民。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绿色廊道在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重多种功能,除了作为文化和休闲娱乐走廊外,最重要的是它应作为自然过程的连续通道来设计,切忌过于精雕细刻,使之成为城区郊野景观的一个联系廊道,使生物跨越城市而运动成为可能,使被城区割

46、断的自然通道重新打开,也使市区腹地居民有机会接触自然(见图5、图6)。9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除了江河两岸外,建议对支流及排洪水系进行治理。支水系与主河相贯通,使以水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流畅通连续,在景观上形成水系为主体“中字形绿色廊道网络。在这些水系支流的治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不利于上述理想连续景观格局的形成。2211慎明渠转暗在治理易于污染的城区明渠的简单做法是将其覆盖:明渠转暗,从一意义上讲这对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有一定的益处。在可能的情况下打通已覆盖的暗渠,使之与现有明渠连为一体。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填埋排水渠的历史之后,已开始回味明渠意义,并重新考虑明

47、渠的设计,成为城市难得之景观。2212节制使用工程措施,还水道以自然本色目前,国内对城市河渠的工程处理基本上都是水泥衬底和驳岸,裁弯取直,这似乎对排洪排污有效,但实际上这种工程措施是落后的。目前,国际先进国家已普遍反对河道治理的这种工程措施,包括美国洛杉矶河流治理,都强调还河道以自然本色。拓宽河道使之成为一个水一湿地一旱地生境系列综合体,节制地使用钢筋水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减少工程投资;第二,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净化污水;第三,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即可以或为自然水生、湿生和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也是联系城市各自然栖息地斑块以及于城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

48、道(见图7)。2213治理污染,引注清水应设排污管将污水分别处理,同时沟通水系,引注自然洁水,使污水河成为清溪。结合两岸绿化带,使河道两侧成为人们消暑纳凉,闻花香听鸟语之好去处。222连接城中残遗斑块许多城市城区目前保留有多个山丘而成为建成环境中的自然残遗斑块,并陆续成为公园绿地。这些绿色斑块象是城市海洋中的孤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城外自然丘陵山地也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建立这些联系是城市整体景观可望发生重大改观的一个突破点。建立这种景观联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2221水系廊道联接城中绿色斑块以上述水系网络结构为联系,将城中孤立斑块连为一体,形成一种串珠式结构,这就要求城市扩展和

49、旧城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留出绿化用地,以保持山体与水系之间的空间联系,这种空间联系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如水源于山泉),也为生物提供一个连续空间。许多生物需要两个以上的生物的并存,孤立的山丘就很难满足这些生物的生存,城中自然就失去“鸟语花香”的生物景观之美。通过水系还可以把城中孤峰与郊野整体自然山水基质建立联系。2222城区街道绿化作为联系通道目前许多城市城区城中绿化孤岛与主要街道绿化带缺乏空间联系,有的主要绿化的街道,仅有几十米之隔,却被建筑物团团围住,缺乏绿色的联接通道。绿色被迫退缩到一个令人窒息的极小范围内。应有意识地设计这些绿色斑块与主要街道绿地的联系廊道,并通过主要街道绿

50、地将城区各孤立斑块联为一体。这在旧城区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城市旧城区融合了城市历史的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筑,习俗,形成了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观,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审慎地加以保护,使之成为城市独特吸引力的一部分,但旧城区的道路、建筑缺乏10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适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规划,其街道狭窄,绿地空间缺乏。应该在保持旧城区原有的文化景观风貌基础上,扩展旧城区内部的绿地,并通过道路和水系廊道建立旧城区与周围的生态联系。通过改造,使旧城区传统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都得以保持和恢复。2223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开辟新绿地建立城市景观生态连续体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增设园林

51、绿地来实现,这需要规划师和城市建设决策者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联接点投子,使城市景观格局形成一盘活棋(见图8)。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建设生态城市,不应该仅仅增加一二个公园或美化一二条街道,而应把城市放在区域的整体景观基质中,设计城市的景观格局,使之成为区域整体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3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构建原则31群落环境每一种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表现面积,即能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以及影响群落学过程的所有环境因素的最小面积。表现面积既是表现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基本面积的要求,也是群落发育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要

52、求。因此每一种植物群落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单个、单行或零星分布的植物及小面积的群丛片断都难以体现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也就不称其为群落。无论是从作为一个整体的观赏效果,还是从完成其改善生态环境作用及其本身的发育所需来看,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相同数量的植物个体数作零星分布与作有机的群落分布相比,显然后者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应均比前者要高。因此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中,要改变以往的见缝插针、点级式绿化为主的模式,要讲规模和效应,尽量少建小品、堆假山、少造喷水池、雕塑、铺设硬质地面,以免打破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

53、、肢解群落结构、降低群落整体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应,即使是居民小区绿化中也要注意形成规模(见图9)。32群落类型多样化自然界中类型多样的植物群落维持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园林是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要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植物群落类型也应该是多样的。另一方面,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化也是生态园林创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要克服现有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类型单调的局面,根据生态园林的建设目标,参考当地的气候与植物区系特征,尽量构建接近自然植物群落类型的园林植物群落类型,使

54、城市的环境接近自然(见图10)。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只有丰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构建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3适应性生态园林均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共性。但每一种类型的生态园林往往都具有一定具体的生态功

55、能和侧重面,有学者把它分为6种类型,即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是多种植物的有机结合体,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生态园林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上便有不同的要求和特征。331观赏型生态园林观赏型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且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群落的垂直结构较简单,高大乔木种类和数量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再加上复杂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整个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见图11)。332环保型生态园林环保型生态园林的类型较多,例如有防化学污染的、防风降尘的等等,其植物

56、群落的组成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收和吸附能力,如女贞、夹竹桃、珊瑚树、石榴等,它们的垂直结构比较复杂,乔木种类和数量都较多,灌木层的组成也应比较丰富,而水平分布格局却较简单,群落的规模大,分布面积广(见图12)。333保健型生态园林保健型生态园林物种不是很丰富,以一些具有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的物种为主,如丁香、桃花、蜡梅和玫瑰等,群落的结构也较简单,但其通常结合观赏型园林的特点进行建设(见图13)。334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生态园林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生态园林的定位性较强,因此它们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的局限性强。但无论哪一种生态园林,其植物群落在空

57、间结构上倾向于复层结构,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我国是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城市土地尤为紧张,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的构建层次结构复杂的复层园林(见图14)。34稳定性以往的园林建设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不大考虑物种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观意愿较强,随意搭配物种构建园林群落,而且种植密度又大。这样的植物群落经过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退化,功能衰减,达不到生态园林设计的效果,同时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要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就要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进行构建群落,特别是在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选择上更要如此。同时

58、还要根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选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免因密度太大,同种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植株死亡。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可以通过与城市意象结构的协调与整合,在十分有限的城市绿地规划配额条件下,高效地利用绿地对城市意象的支撑、调整和提升作用,塑造出高品位的城市风貌。12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4城郊结合部生态园林规划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许多大中城市趋于“膨胀”,新建的中小城镇不断出现,工厂烟囱耸立,高层建筑密集,交通拥挤,城市化带来环境的严重污染,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一方面对污染源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另一方面就要采

59、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生态,以城市绿地为主,恢复生态平衡关系。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要在城市用地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挖掘一定面积的绿地,改善城市的环境、生态是十分重要而又难办到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把着眼点转到城市近郊的绿地上来,不能说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城市近郊绿地,主要包括和市区紧密相连的风景游览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如近郊的小型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果园、风沙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它们位于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接处,是城市的“弹性地带,将其建设成永久性的绿带,则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景观效果均有长远的影响。当前把着眼点放在近郊的丘陵山地、河滩、水库周围,尽快抓绿地规划建设,形成一

60、个环状的绿色圈,采取由外向内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生态有现实意义。41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411改善城市小气候小气候指地面表层属性的差异性。受地形、地表覆盖物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平原城市和大城市,大气环流直接影响该市的小气候;在地形较复杂的中小城市,其地形地貌和地表的特性,常形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环流等,往往对该市的小气候有直接作用。城市近郊区的绿地,较市区绿地面积大而集中,有较好的生态自净效益。据北京市调查,夏季城市空旷地平均气温达272,而市内一个32ha的公园绿地中,平均气温为256C。对较大面积的绿地来讲,其降温保湿效果更为显著。因为lha阔叶林在生长期的蒸腾量,相当于等面积的水库

61、蒸腾量。尤其在夜间,由于市内通风和散热条件差,常发生过热现象,在盛夏季节市中心的气温比郊区气温高10一15。同时,城郊的低温和市内的高温所产生的气压差,形成冷气流沿着地表进入城市;而带有城市污染物的热气则上升并遂渐向郊区扩散,形成城市环境特有的小气候环流。因此,当人们合理地规划城市近郊绿地和市内绿地时,就可将郊区冷空气引入市内。这样,即使在夏季无风的天气,也可使城市内获得微风和清新空气,以改善城市内小气候条件,如顺昌县绿地系统规划中利用城郊农业和绿地,并结合流入县城内的河流将夏季盛行的南风引入县城中心以改善县城内小气候条件就是很好的实例。412改善城市地下水源条件城市环境由于人工设施较密集(如建筑、道路、广场以及各种构筑物),使地表的覆盖率较高,城市环境的降雨大多不能直接渗入地下,而引起较大的地表径流,使河湖水系的涨落变幅增大,易造成水旱灾害。同时,许多工业生产大量提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导致土壤承载力减少。城郊绿地的存在,可以缓解水系的变幅。又可作为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对于城郊坡度在30度以上的山丘地,绿化更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特别是较大面积的光秃山头,地表径流甚大。在山脚和土层较厚的地带营造森林,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和涵蓄地下水资源。13以生态园林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顺昌县为例413为城市提供最理想的休息、游乐场所城郊往往有条件保持大面积的森林和绿地,具有空气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