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56958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II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摘要:“消防”作为一门学科,正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高科技综合学科的行列,“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是一个工程技术员必须遵循执行的。本工程为绵阳市中医院灾后重建项目急诊综合楼工程,包括急诊,门诊,体检,住院,办公和食堂。该医用大楼为20层,高86.65m,总建筑面积为18569.8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物。地下室为两层主要管理及设备用房。由于该医院层数多,高度过高,结构复杂,用电设备多,负荷大,人口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火灾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所以必须配置一套完善的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包括三大主要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

2、统、灭火自动控制系统、避难诱导系统。弱电系统包括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楼宇对讲系统、消防系统。显然,本设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控制器采用两线制。同时在考虑接线方式的简单、安全、可靠,选材必须要防火耐燃,具有应急电源,且从电源端至负荷端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与非消防设备供电系统截然分开。关键词: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弱电系统;供电系统;Design of a medical building fire-fighting and weak electricity systemAbstract: fire as a subject,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

3、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high-tech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ranks, giving priority to prevention,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elimination, is an engineering technician must follow. This project is a comprehensive building engineering emergency reconstruction projects after disaster

4、, Mian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emergency, outpatient, medical, hospital, office and dining room. The medical building is 20 stories high, 86.65meter, for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8569.8 square meter, belongs to a class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basement for the

5、 room with two layers of management and equipment. Because the hospital number, too high, complex structure, electrical equipments, large load,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once the fire, the fire spread fast, difficult evacuation, rescue difficult, you must configure a set of perfect fire

6、 control system. Fire protec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automatic alarm system, fir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ire evacuation guidance system. Weak current system includes a cable TV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building intercom systems, fire systems. Obviously, this design uses the

7、 control center alarm system, the controller with two wir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nnection mode is simple, safe, reliable, selection must be flame resistance, with emergency power, and power from the end to the load end of the fire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lectric equipment and

8、non fire equipment supply system apart.Keywords: fire control system;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electrical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概述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3 设计依据21.4 设计流程图3第2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4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概述42.1.1 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42.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42.2 建筑物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42.2.1 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及保护范围42.2.

9、2 建筑耐火等级划分52.2.3 报警区域的划分52.2.4 探测区域的划分52.3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2.3.1 火灾探测器的作用52.3.2 火灾探测器的分类52.3.3 火灾探测器的选用62.4 火灾报警控制器92.5 火灾报警系统附件92.5.1 编码手动报警按钮92.5.2 消火栓报警按钮92.5.3 现场模块102.5.4 编码型声光报警盒102.5.5 报警门灯和诱导灯102.5.6 总线中继器、总线隔离器和总线驱动器112.5.7 区域显示器112.6 本章小结11第3章 消防联动控制的设计123.1 消防联动控制的概述123.1.1 设备组成123.1.2 联动控制的总体构架

10、133.1.3 供电控制133.2 消防联动设备的设计143.2.1 防排烟系统设计143.2.2 电梯控制173.2.3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173.2.4 灭火系统控制193.2.5 火灾应急广播(兼公共广播)与报警系统213.2.6 消防通信系统223.3 系统配线设计223.4 本章小结22第4章 安防系统设计234.1 安防系统的概述234.1.1 医院安防系统的作用234.1.2 医院安防系统的组成234.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相关设计234.2.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组成234.2.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作原理234.2.3 系统控制方式234.2.4 设备选型244.2.5

11、 系统设计要求244.3 线路设计254.3.1 传输方式254.3.2 线缆选择254.3.3 室内布线设计254.4 防雷设计254.5 本章小结25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65.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265.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目的265.1.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265.1.3 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265.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75.2.1 综合布线系统分级及类别275.2.2 缆线长度划分275.2.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275.2.4 配线子系统设计285.2.5 干线子系统设计285.2.7 光纤选择285.3 设计原理285.4 本章小结28第6章 音响广播系统设计296.

12、1 音响广播系统概述306.2 音频广播系统的传输方式306.3 系统设备组成306.4 功率容量计算306.5 扬声器布置部位306.6 系统工作原理316.7 设备数量及型号选择316.8 接地系统316.9 本章小结31第7章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设计327.1 概述327.2 系统设计327.2.1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组成327.2.2 公共信息显示屏设置部位327.2.3 公共信息显示方式327.3 系统设计337.3.1 设备数量和型号337.3.2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工作原理337.4 本章小结33第8章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348.1 有线电视系统的概述348.2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348

13、.3 系统设计358.3.1 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指标分配358.3.2 接收天线部分358.2.3 前端部分358.2.4 传输分配系统368.4 系统设备选择368.5 系统安装368.6 系统工作原理368.7 本章小结37结 论38致 谢39参考文献40附录141附录242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1章 绪论1.1 概述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最频繁且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其直接损失约为地震的5倍,仅次于干旱和洪涝,而发生的频度居各灾害之首。现代消防工作的特点是指挥智能化,装备现代化,消防队伍职业化,救火、救生一体化。本设计的题目是某医用大楼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通过具体的工程设计,掌握消

14、防和弱电系统的设计方法,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独立设计工程的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该医院为20层的高层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按一级防火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本设计中,要求完成消防及弱电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安防系统,综合布线及公共显示与音响广播系统,电视及视频示教、医用呼叫系统,消防与弱电平面布置。设计中,总体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总体思路,完成设备选型、系统构成及施工图的绘制。本毕业设计论文共分十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3章为联动控制,第4章为安防系统,第5章为综合布线系统,第6章为音响广播系统,第7章为公共信息显示

15、系统,第8章为有线电视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相继利用GIS、GPS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大量微机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城市消防救灾管理及决策系统,以提高消防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及快速响应能力,使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还较差,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火灾起数和损失也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呈上升趋势。目前,在防火工程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阻燃剂的使用问题。工业上应用的阻燃剂所需用量均较大,因而对被阻燃剂高聚物材料的性能及成本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阻燃剂的使用量,人们

16、一直在寻找高效的阻燃系统,例如新型催化阻燃系统,凝聚相中的自由基抑制剂,高效气相阻燃剂等。1.3 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45-1995)。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1992)。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GB 281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199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1.4 设计流程图 图1-1 消防体系构成 第2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概述2.1.1 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随着现代建

17、筑消防系统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更加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代产品为传统的多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特点是简单、成本低,但缺点多;第二代产品是总线制可寻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省钱、省工,但对火灾的判断和处置比较弱;第三代产品为模拟量传输式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属于初级智能系统;第四代为分布智能火灾报警系统,探测部分和控制部分都智能化,性能大大提高;第五代为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智能化、经济化、方便的特点。2.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

18、(声光报警器)、控制装置(各种控制模块、火灾报警联动一体机;火灾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控制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迫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电源等。2.2 建筑物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2.2.1 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及保护范围该建筑有20层,高86.65m,总建筑面积为18569.8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为一级保护对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联动总线制。2.2.2 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一类高层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如表1。 表

19、2-1 一类高层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构件名称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构件名称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防火墙不燃烧体3.00梁不燃烧体2.50住宅分户墙、楼梯电梯井的墙不燃烧体3.00吊顶(包括吊顶隔栅)不燃烧体0.25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2.00楼板不燃烧体2.00非承重外墙不燃烧体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1.00房间隔墙不燃烧体0.75疏散楼梯不燃烧体1.502.2.3 报警区域的划分按楼层划分,每一层楼为一个报警区域,每一个报警区域设一个报警器或楼层状态显示器。2.2.4 探测区域的划分按独立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超过500m。2.3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3.1 火灾探测器的作

20、用火灾探测器的作用:火灾自动探测系统的传感部分,能在现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或向控制和指示设备发出现场火灾信号的装置。2.3.2 火灾探测器的分类火灾探测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利用一个小型传感器来响应悬浮在周围大气中燃烧和热解产生的烟雾气溶胶。(2) 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利用一个点或线缆式传感器来响应周围气流的异常温度或升温速率。(3) 感光式火灾探测器:根据燃烧火焰的特性和火焰的光辐射来响应火焰光特性。可燃气体探测器:采用气敏元件或传感器来响应火灾初期可燃气体浓度或液化石油气等的浓度。(4) 烟温、温光、烟温光等复合式火灾探测器。2.3.3 火灾探测器的选用 1 火灾探

21、测器类型的选择表2-2 根据房间高度选择探测器 房间高度h(m) 感 烟探 测 器感 温 探 测 器火焰探 测 器一级二级三级12h288h126h84h6h4 不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适合适合 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适合 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 该医院每层楼大约4米多,所以根据燃烧特性,在火灾初期的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盒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感烟探测器具有稳定性好、误报率低、寿命长、结构紧凑、保护面积大等优点,故选择点型离子感烟探测器;在地下层还要选择选择感温探测器、烟温复合探测器。不选择感温探测器的原因有2个:第一,感温探测器能够感应到火灾

22、的时候,火灾灾情可能已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第二,感温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温度达到一定的时候,水银管炸裂后,既开始喷洒水灭火。但是喷水易损坏更多的电器设备,造成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2 探测器保护面积及保护半径表2-3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积S(m)房间高度h(m)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屋顶坡度151530A(m)R(m)A(m)R(m)A(m)R(m)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30h8203.6304.9406.3通过该表和建筑的数据得出结论:该医院内所选择的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60m,保护半径为5.8m。3 探测

23、器的安装的极限曲线图2-1 探测器的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 a、b 探测器的安装间距(m);D1D11 在不同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下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b的极限 曲线; Y、Z 极限曲线的端点;根据表3和极限曲线中的D5得出,最佳安装间距为a=6.1m,b=9.9m.探测器数量确定的公式为: (1-1) N 一个房间或一个探测区的探测器(只); S 一个房间或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m); A 单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 K 安全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为0.7-0.8,一级保护对象为0.8-0.9,二级保护对象为0.9-1.0。4 梁对感烟探测器设置的影响表2-4

24、梁对感烟探测器设置的影响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m梁隔断的梁间区域面积一只探测器保护梁间区域个数60Q3624Q3618Q24124832Q4824Q3216Q24Q1612345以第三层为例,按一个房间为一个探测区域,内科诊所的面积为16.45m60m,只需安装一个感烟探测器。5 安装要求如下所示(1)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2)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3)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4) 房间被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

25、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若倾斜安装,倾斜角不大于45。(6) 在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设置探测器,宜设置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2.4 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心脏,是消防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器可为火灾探测器供电,接收、处理和传递探测点的故障及火警信号,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显示及记录火灾发生的部位和时间,并能向联动控制器发出联动通知信号。接线方式:地址编码二总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线,该接线方式简便,只需24V电源的部位引入无极性24V电源总线即可。探测器接线方式采用二总线制树枝型

26、接线方式,当发生接线断线时,可以报出断线故障点,方便维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控制系统采用总线报警,总线控制方式。报警与控制合用总线,以分支型连接。2.5 火灾报警系统附件2.5.1 编码手动报警按钮人工发生火灾,按下按钮上的有机玻璃片,可以向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控制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显示出报警按钮的编号或位置,并发出报警音响。和探测器一样,接到控制器总线上。墙上安装的底边距地面高度为1.5m,按钮盒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误动作的保护设施。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2.5.2 消火栓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作为火灾时启动消防水泵的设备,在消防系统控制中起重

27、要作用,一般为有机玻璃片,外形和手动报警按钮类似。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D1、D2采用BV软线,截面积1.5mm。2.5.3 现场模块现场模块装置在墙上安装,距顶棚0.3m的高度,分为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切换模块三部分。(a) 输入模块(监视模块):接收现场装置的报警信号,实现信号向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传输。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I1、G采用BV软线,截面积1.0mm。(b) 智能型编码双输入/输出模块:一种总线制控制接口,可用于完成对降防火卷门、水泵、排烟风机等双动作设备的控制,主要用于防火卷门的位置控制和确认。布线

28、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D1、I1、G、NO1、COM1、NC1采用BV软线,截面积1.0mm。(c) 切换模块:双动作切换模块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与双输入/双输出模块连接,它是在控制器与被控设备之间作交流直流隔离及启动、停动双动作控制的接口部件,但不可与控制器的总线相连。2.5.4 编码型声光报警盒当现场发生火灾并被确认时,安装在现场的声光讯响器可由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启动,发出强烈的声光信号,以达到提醒人员注意的目的。直接接入报警控制器的信号二总线。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电源线D1、D2采用BV软线,截面积1.

29、5mm,S1、G采用RV线,截面积0.5mm。2.5.5 报警门灯和诱导灯报警门灯直接接入信号二总线,诱导灯安装在各疏散通道,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器相接,火灾发生时,指示人员疏散通道。2.5.6 总线中继器、总线隔离器和总线驱动器总线中继器可作为总线信号输入与输出间的电气隔离 ,完成探测器总线的信号隔离传输,可增强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具有扩展探测器总线通讯距离的功能。现场墙上安装,距地面1.5m。布线要求:无极性信号二总线采用RVS双绞线,导线截面1.0mm,24V电源线采用BV软线,截面积1.5mm。总线隔离器用于传输总线上,对各分支线作短路时的隔离作用。墙上安装,顶端距顶棚0.20.5

30、m。布线要求:直接与信号二总线连接,选用截面积1.0mm的RVS双绞线。总线驱动器用于增强线路的驱动能力。2.5.7 区域显示器区域显示器用于显示来自消防中心报警器的火警信息。布线要求:DC24V电源线采用BV线,截面积2.5mm;通讯线AB采用RVVP屏蔽线,截面积1.0mm。2.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包括火灾等级和区域的划分、探测器的选择和安装、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接线方式、火灾报警系统附件的选择和安装等。因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消防系统的核心部分,所以该部分的设计也是衔接其它设计的重要前提。只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起了作用,联动控制才会启动,所以消防系统是紧紧联系起来的,

31、不是脱节而独立存在的。 第3章 消防联动控制的设计3.1 消防联动控制的概述3.1.1 设备组成消防联动的控制对象包括消防泵、防排烟设施、防火卷帘门、防火门、水幕、电梯以及非消防电源的断电控制。无管网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备,当发生火灾时,将火警信号送至消防中心,确认火灾后启动电磁阀进行灭火,并在释放气体前关闭保护区的防火门、送排风阀门和风机。3.1.2 联动控制的总体构架图3-1 联动控制结构图3.1.3 供电控制用两个10KV电源进线和两台变压器构成消防主供电电源,双回路供电,两台变压器暗备用,单母线分段,设置柴油机作为应急电源向消防设备供电,与主供电电源互为备用,以满足一级负荷要求。其图如下

32、所示。 图3-2 一类建筑消防设施的供电系统3.2 消防联动设备的设计3.2.1 防排烟系统设计1 防烟设备的作用是阻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排烟设备的作用是消除烟气大量累积并防止烟气扩散到疏散通道。火灾确认后,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和排烟阀,并且接收其反馈信号。2 防火分区的划分如表4。表3-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建筑类别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m)一类建筑二类建筑三类建筑10001500500结论:防烟分区的划分: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应小于0.5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为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且不能

33、跨越防火分区。高层建筑的排烟方式有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设施、自然与机械排烟并用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3 本设计采用加压送风和自然、机械排烟相结合的方式。加压送风系统的方式及压力控制:(1) 每23层设置一个仅对消防楼梯间加压送风,压力控制50pa。(2) 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其中消防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压力控制50pa,消防楼梯间前室压力控制25pa.(3) 对消防楼梯间及有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其中消防楼梯间加压送风的压力控制50pa,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压力控制25pa。(4) 仅对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压力控制为25pa。(5) 当防烟楼梯间具有排烟条件

34、,仅对前室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其压力均控制在25pa。(6) 对防烟楼梯间及有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剪刀楼梯共用风道,分别设置风口。4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采用压差法: (1-2)-门和窗两侧的压差值,根据加压方式及部位选2550pa。-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于窗缝取1.6。门和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该医院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为25000m/h30000m/h,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的加压送风量为16000m/h20000m/h和12000m/h16000m/h,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加压送风量为150

35、00m/h20000m/h。5 分隔设施控制(1)防火门: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可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一般设置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部位。火灾确认后,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接收其反馈信号。控制要求:(I) 电动防火门应在现场自动关闭,不在消防控制室集中控制。(II) 防火门两侧设专门的感言探测器组成控制电路。(III) 防火门选用平时不耗电的释放器,暗设。(IV) 防火门关闭后,把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中心控制室。(2) 防火卷帘门: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一般设置在消防电梯前室、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每层走

36、道、过厅、房间相通的开口部位、代替防火墙需设置防火分隔设施的部位。(I) 卷帘门由其两侧的烟、温组合探测器自动控制;(II) 非消防通道上的卷帘门为一步落下,其他卷帘门分两步落下,第一步一般降至离地面与定点1.8m,经过一定时间延时,方便人员疏散。第二步直接降至地面。卷帘门动作信号向消防控制室传输;(III) 卷帘门两侧设就地控制按钮,底距地1.4m,设玻璃门保护;(IV) 卷帘门下降时,在门两侧顶部有声、光警报装置;(V) 控制按钮至控制箱设(NH-)BV-61.0SC32;(VI) 卷帘门设熔片装置及断电后的手动装置;(VII) 卷帘门控制箱顶距顶板0.2m。(3) 防火阀:在一定时间内能

37、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通风、空调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防火阀一般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上,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关闭,并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室,起隔烟阻火作用。关闭后,需手动复位。(4) 防火窗: 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安装在防火墙或防火门上。主要作用是:一、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二、采光和防火分施。6 设计要点(1) 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系统风道压力损失外尚有下列余压值:防烟楼梯间为40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为2550pa封闭式避难层为2530pa(2) 排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须在每隔23层设一个风口。(

38、3) 前室的送风口须在每层都设置。(4) 加压空气可通过走廊或房间的外窗 竖井自然排出,也可利用走廊的机械排烟装置排出。本设计利用烟囱、门、窗自然排烟,对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3.2.2 电梯控制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中心室立即控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投入紧急运行,并且接收其反馈信号。非消防电梯落底后,信号返回消防控制室。控制方式:电梯控制显示的副盘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同时利用电梯前的感烟探测器直接联动控制电梯。设置数量:每层建筑不超过1000m,设置一台消防电梯。1 设备规格(1) 载重量不小于800kg;(2) 电梯轿厢内装修采用不燃材料;(3) 消防电梯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

39、内;(4) 轿厢内设专用电话,在首层设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5) 设前室,面积不小于6m;3.2.3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应急照明作用:在发生火灾时,保证重要部位或房间能继续工作及疏散通道上达到最低照度的照明。设置部位:疏散楼梯间、走道、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及合用前室和工作场所(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及人员密集的场所。灯具选择一般原则:(1)使用安全:防触电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引起的危险;(2)提高能效:选用灯具效率高、灯具配光和场所条件适应,以及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3)合理考虑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装饰性(美观、协调)、经济性(性价比高)

40、和能源效益的结合;(4)限制眩光。设置要求:应急照明设置有两种。一、独立照明回路为应急照明,该回路灯具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末级应急照明切换控制箱使该回路通电,使应急照明灯具点燃;二、利用正常照明的一部分灯具作为应急照明,这部分灯具既连接在正常照明的回路中,同时也连接在专门的应急照明回路中。当发生火灾时,虽然正常电源被切断,但由于该部分灯具又接在专门的应急照明回路中,所以灯具依然处于点亮状态。安装部位:楼梯间应急照明设在墙面或休息平台板下,走道应急照明灯设在墙面或顶棚下,厅、堂应急照明灯设在顶棚或墙面上,楼梯口和太平门应急照明灯设在门口上部。设备选择:选用白炽灯。供电要求:采用双

41、电源供电,除正常电源外,还设置备用电源,并在末级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备电自投。(1) 接自电力网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照明电源的线路。(2) 蓄电池组,包括等内自带蓄电池,集中设置或分区集中设置的蓄电池装置。(3) 应急发电机组。(4) 以上任意两种方式的组合。火灾应急照明的工作方式分为专用方式和混用方式两种:专用照明平时关闭,火灾时强行点亮;混用照明与正常工作照明一样,平时就点亮作为工作照明的一部分。混用照明装有照明切换开关,在火灾发生后强迫启动。火灾应急照明切换示意图如下:图3-3 火灾应急照明切换示意图疏散指示照明设置部位:消火栓处,防、排烟控制箱、手动报警器、手动灭火装置处,电梯入口处,疏散楼

42、梯的休息平台处,疏散走道、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公共出口处。设置要求:设在安全出口的顶部嵌墙安装,疏散走道及转角处、楼梯休息平台处1m以下嵌墙安装,厅、堂等安全通道上设在顶棚下吊装。应急照明设备:采用照度为0.5lx,维持时间为2050min。3.2.4 灭火系统控制火灾发生后,至少维持10min的自救能力,因此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首先按空调系统分区停止与报警区域有关的空调机、送风机及关闭管道上的防火阀;并同时启动与报警区域有关的排烟风机、防烟垂壁及管道上的排烟阀,并返回信号;在火灾被确认后,关闭有关部位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门,同时按照防火分区和疏散标志灯具;向电梯控制屏发出信号并使

43、全部电梯下行并停于底层,除消防电梯外,其他所有电梯停止使用。1 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控制室内消火栓是建筑物内的一种固定消防供水设备,平时与室内消防给水管线连接,遇有火灾时,将水带一端的接口接在消火栓水口上,把手轮按开启方向旋转即能射水灭火。消火栓设置部位:消火栓设在走道、楼梯附近、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30m,以满足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安装要求:(1) 消火栓栓口离地面1.1m,出水方向向下或与墙面成90度角;(2) 消火栓规格:出流量为5L/s,喷嘴口径为60mm,水枪喷嘴口径不小于19mm。基本逻辑如图所示。图3-4

44、 消防栓给水系统逻辑示意图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选用湿式系统,当发生火灾时,水喷头的温度元件达到额定温度,水喷头动作,系统支管的水流动,水流指示器动作,湿式报警阀动作,压力开关动作,三个动作的动作信号均送至消防控制室。随后,消防水泵启动,信号送至控制室,且水位警铃报警,其基本逻辑如图所示。图3-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逻辑示意图3 气体灭火系统喷洒的灭火介质选用二氧化碳和卤素灭火剂,因为这些灭火剂不会对设备机械有污染腐蚀作用且灭火能力强。(1) 联动时,有30s可调延时;(2) 在延时时间内能自动关闭防火门,停止空调系统;(3) 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有声光报警信号;(4) 气体喷洒警笛挂墙上明

45、装,中心距地2.4m;(5) 报警闪灯安装在门框或墙上,中心距地2.4m,明装;(6) 手动放气装置底边距地1.5m;(7) 待灭火后,打开阀门及风机进行排风;(8) 气体灭火控制盘电源由配电箱引来。3.2.5 火灾应急广播(兼公共广播)与报警系统作用:火灾应急广播在火灾或意外事故时指挥现场人员进行疏散,报警装置(包括警铃、警笛、警灯等)是发生火灾或意外事故时向人们发出警告的装置。设置要求如下所示:1 原有广播音响系统具备火灾应急广播功能,在紧急事故下强制转为应急广播。在每层楼和区域都设置应急广播和扩音机,当火灾或事故发生时,可以分区广播。火灾警铃安装在走道和楼梯等公共场所,分区报警。2 扬声

46、器的设置数量应能保证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15m,在走道交叉处或拐弯处应设扬声器,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器距离墙不大于8m,每个扬声器的功率不小于3W,实际功率不小于2W。3 消防广播的线路单独敷设,有耐热的保护设施,当某一路扬声器、配线短路或开路时,不影响其它各路广播。设置部位:防火分区的走道、大厅、诊室、病房等人群集中的公共场合。设置数量: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计算公式为 S=R (3-1)其中S为两个扬声器的间距; R为扬声器的播放半径。接线方式:消防广播系统采用总线制接线方式。设备选择:功率放大器选用CC301,扬声

47、器选用YZX10-1。 3.2.6 消防通信系统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分机设在其他各个部位。其中在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工厂消防队等处应装设向公安消防部门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3.3 系统配线设计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穿钢管暗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积为1.00mm,并敷设在不燃烧体保护层内,保护厚度不小于30mm。3.4 本章小结承接前一章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本章主要是对联动控制的设计。主要包括室内消火栓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电动防火门、卷帘门等分隔设施控制、防排烟设施控制、火灾事故广播系统设计、事故照明、消防电梯等设计。因为消防联动控制是火灾事故发生后,对于火情的控制及人

48、员的疏散,消防系统做出的一系列的联动控制。 第4章 安防系统设计4.1 安防系统的概述4.1.1 医院安防系统的作用安防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在住宅建筑物中,安防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这些系统的作用是通过身份信息、监控系统等,来现场监控现场和存盘,以备事后调出视频,回放片段。4.1.2 医院安防系统的组成安防系统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该医院属于对大众开发的公共场合,不需要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其安防系统主要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相关设计4.2.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组成闭路电

49、视监控系统组成有摄像部分(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和电动云台等)、传输部分(线缆、调制与解调设备、线路驱动设备)、控制部分、显示和记录部分(监视器、画面处理器和录像机)四大块组成。4.2.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作原理通过遥控摄像机及镜头、云台等辅组设备,直接观察被监视现场的情况,同时进行同步录像。监控到的视频片段存盘,以便事后回放。4.2.3 系统控制方式采用直接控制方式。把电压、电流等控制信号直接送入被控设备,即用单独的电缆从控制室直接送出控制电压,控制前端设备。4.2.4 设备选型(1) 系统控制设备1 视频信号分配分配方式:视频分配器的方式视频分配器的选型:CC-3301,主要是1

50、输入-6输出,或2输入-每路3输出,功耗4W.2 视频切换器切换方式:视频切换器的矩阵形式,类型为644输入32路输出视频矩阵。 3 控制器主要作用是控制摄像机的变焦镜头和电动云台。(2) 控制中心设备1 监视器数量12台,清晰度高于100TVL,且是彩色监视器。2 控制台由视频切换控制器、遥控器、视频同轴电缆、(时间、日期、地址)信号发生器组成。功能:一、能控制摄像机,监视器及其他设备供电电源的通断。二、完成监控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系统设备选择:地下室设置定点半球彩色摄像机,地下层各5台,主要安装在电梯口,楼梯道,污物存放间,合用前室。楼梯间前室设定点枪式摄像机,电梯轿厢内设置针孔摄像

51、机,大厅设置定点枪式摄像机,机房预留接线盒。4.2.5 系统设计要求(1) 系统采用在线式UPS集中供电,以保证监控系统正常稳定地工作;(2) 监控系统与中心控制室采用单独电源供电回路;(3) 主干路采用AC220V供电,在摄像机前端采用变压器就近供电;(4) 控制室内光线充足,照度不小于300lx。4.3 线路设计4.3.1 传输方式因为是近距离传输,选用视频传输方式。该传输系统简单,失真小,附加噪声低,不需要增加调制解调器设备。4.3.2 线缆选择传输线选用同轴电缆,型号为同轴电缆SYV-75-5,在300m以内不考虑信号的衰减,并采用防火的氯乙烯外套,对外界的静电场及电磁场有一定的屏蔽作

52、用。 4.3.3 室内布线设计管道走线方式采用暗管敷设,管材采用不燃或阻燃性材料,以增加防火极限。4.4 防雷设计(1) 电源防雷:在UPS进线端采用标准电源避雷器。(2) 视频信号防雷:在摄像机前端安装视频防雷器。(3) 控制信号防雷:系统控制线路采用屏蔽专用控制电缆,控制线的屏蔽层在接头和端头进行重复接地,控制线进入控制室后先进入信号屏蔽器。(4) 接地:在共同接地体的接地干线上引一条支干线到中心机房,在机房安装汇流铜排,电源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设备外壳接地各单独引接地导线到接地铜排即可。4.5 本章小结本章的安防系统根据该医院的实际情况,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53、是保证医院公共场合的人身财产安全。设计内容包括监控设备的选择、线缆的选择、接线方式选择等。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5.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线缆。它即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5.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目的有三个,第一,用一种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来满足多种传输业务,将传输介质“标准化”和基础化

54、。第二,在新增设备或搬迁时,不需要重新布置线缆及插座,不破坏环境。第三,留有一定的冗余,以满足未来新的业务需求。5.1.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组成有传输介质、交叉/直通连接设备、介质连接设备、信息插座、适配器、布线工具及测试设备等。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有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5.1.3 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是一个分层的星型拓扑,可以有效的纳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如果网络不是星型拓扑结构,就不能纳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5.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5.2.1 综合布线系统分级及类别光纤信道分为OF-300、F-500、OF-2

55、000三个等级,各等级应用长度不小于300m、500m、2000m。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及类别如下表。表5-1 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系统分级支持宽带/MHz支持应用器件电缆连接硬件C163类3类D1005/5e类(超5类)5/5e类E2506类6类F6007类7类表5-2 布线系统等级及类别的选用业务种类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级类别等 级类别等级类别语音D/E5e/6C3(大对数)C3(室外大对数)数据D/E/F5e/6/7D/E/F5e/6/7(对)光纤(多模或单模)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单模光纤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单模光纤62.5um多模

56、/50um多模/10um单模其他应用可采用5e/6类4对对绞电缆和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单模5.2.2 缆线长度划分缆线长度划分要求:(1) 主干缆线长度不小于15m。(2) 配线子系统信道最大长度不超过100m。(3) 工作区设备、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适当减小。5.2.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由配线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该医院每层设置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每个工作区信息点的数量。 该医院在每个工作区信息点配置为电话点至少2个,数据点至少2个,光

57、纤点至少一个。5.2.4 配线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组成。采用6类UTP布线设计,线缆一般沿大楼的地面或吊顶中水平走线,传输最大距离为100m。因为UTP省去了电-光和光-电转换的麻烦,可以同时很经济的支持数据和语音传输。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采用光纤配线架,每三层设置一个FD。5.2.5 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设备的干线电缆组成。该医院用光纤由市通讯管网引至17楼网络中心的光纤配线架,并留有一定的余量。5.2.7 光纤选择用多模光纤,经济且实现近距离传输。干线子系统选

58、用LGBC-010室外光缆,工作区子系统选用7类光纤电缆,配线子系统选用6类PT-UTP系列。5.3 设计原理采用光纤由市通讯局引入17楼网管中心,通过交换设备,由光纤直接引入管井内的楼层配线架,再由楼层配线架引至各点位,如触摸查询一体机、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插座、数据插座、语音插座。在17楼层网络管理中心,设有接地、防雷装置I、局域网计算机,网络交换机等,并留有一定的余量。5.4 本章小结综合布线系统是楼宇智能化的基础工程,是建筑群或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文、视频等信号传输网络的介质。设计内容包括系统分级与类别、缆线长度划分、工作区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布线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紧紧相连,共同构成综合布线系统。 第6章 音响广播系统设计6.1 音响广播系统概述火灾应急广播在火灾或意外事故时指挥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