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52964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将企业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人们对政府的监管也表现出相当大的质疑,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企业、政府、消费者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探寻出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政府监管不力以及消费者不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刺激,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食品;食品安全;三鹿奶粉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Happen Frequently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Ab

2、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food safety issues happened frequently,this not only put the enterprise into dilemma ,but also the prestige of the government is decreasing,people suspected that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have some shortages. Therefore,it is desperately need to strength the fo

3、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 from three aspects,that is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customers,and found that the enterprise lack credibility and moral decay,lack of supervision by the government,as well as customersunscientific attitudes stimulate the problem

4、 .at last ,the author will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is problem.Key words:food;food safety;Sanlu milk powder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也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索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成为当下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一)食品安全的定义何谓食品安全,2009年最新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附则第99条明确指出: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食品安全有着不同的解读,但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为:食品安全,指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活动环节中,符合国家强制质量标准和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 (二)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影响重大。从2003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后来的苏丹红事件、红心鸭蛋以及近

6、两年刚发生的“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北京的黑心鸭、上海的染色馒头等事件,还有最近发生的可口可乐“余氯”事件、老酸奶事件。食品安全危机已遍布全国,致使人人自危,国人开始怀疑、自问:什么食品还可以吃?怎么才能吃不出问题?要不要回到农耕的自给自足社会?食品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人们在纷纷谴责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同时也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一)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些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社会责任

7、意识淡薄,掺杂、使假,只顾追求高额利润,不讲道德,不顾法律,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置食品安全于不顾,由见利忘义到危害生命,由不讲道德走向违法犯罪。例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致使我国近5万名婴幼儿患病,150多名发生肾衰竭,2 其行为真是令人发指,人们在痛心的同时也纷纷质问三鹿集团怎么可以将魔爪伸向那些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婴幼儿?如此的企业良心何在?道德何在? (二)政府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够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在纷纷谴责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同时把矛头也指向了政府的监管方面。确实,我国现有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很多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8、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之所以屡屡出现问题,首先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种种漏洞与缺失,给一些食品企业、食品生产者提供了可趁之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定比较粗放,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我国现行的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为配合该法律的实施而制定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但这些法律法规由于出台早,加之是分段、分部门立法,条款相对分散,调整范围较窄,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则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也是比较轻的,这使得食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2、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种“分段监管为主,品种

9、监管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统一,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上的重叠或漏洞,有时甚至会出现因职责重叠而产生相互推诿的情况。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太老太少,未与国际接轨。如我国食品卫生法制定于1995年,其中仅规定了291条食品农药残留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制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另一方面,我国食品标准又太乱,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而国家标准又分为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标准间重复交叉,层次不清,不一致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10、。还有一些产品根本没有标准,例如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添加限量,但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标准,这就给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情况提供了契机,同时给质检机构的检测工作也带来了困难。4、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国内社会信用体系还相对滞后,因此要掌握食品企业卫生质量信息难度较大,这就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鼓励守信者,打击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如“三鹿奶粉”事件中,在乳制品里添加三聚氰胺已经是行业潜规则,早在2007年年底已经出现问题,而且涉及全国很多乳制品企业,但竟无一家企业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情况,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使得

11、事态最后不断扩大,以至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使我国对外贸易深受其害,政府公信力下降。再者由于国内目前制假、造假、售假的违法成本较低,所以部分企业在利益驱动和侥幸心理驱使下,进行着种种丧失商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活动。5、检测设备陈旧,缺少知识全面的监督管理队伍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制假、售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一些食品靠一些地方现有的检测设备很难鉴别出来,如:地沟油,因为地沟油的来源很多,其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此后经过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变为清亮的“食用油”,靠传统的鉴别食用油的检测设备已不能准确地检测出来。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已

12、有50多年的历程,但就目前来说,在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全面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还是极其匮乏的,特别是县一级执行卫生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那更是寥寥无几,所有这些导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检测能力不强,还需要提高。(三)消费者不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刺激和影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除了与企业、政府有关之外,与消费者不科学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所谓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屡打不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消费者有这个需求,因为总有一些人会去购买它,有的人甚至是知假买假。依据经济学原理,消费需求决定供给水平,这种主动购假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拿北京的黑心鸭来说,很

13、多人之所以会去购买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黑心鸭价格比较便宜,因为正常情况下,正宗北京烤鸭普通一只大概也就是60元钱左右,而这种黑心鸭一只才15元。这种主动购假的行为刺激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客观上既损害了真正地优质安全产品及生产企业,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又最终损害了消费者自己的权益,尤其危害着自己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还有很多消费者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常常容易被食品的外表迷惑。例如:很多人去市场挑选蛋、蔬菜、水果,喜欢专门拣大的、新鲜的、颜色鲜艳的买;有时买面粉专门喜欢拣雪白颜色的买。中国人的这种消费习惯和购物特点间接促进了食品企业无视食品安全规定、铤而走险。为了使自己的食品有卖相,

14、能够卖上好价钱,一些菜农,不法制造商不顾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食品里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是国家明确规定不得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进而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对食品企业的不信任,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如何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恢复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以及重塑政府公信力,成为了横亘在政府、市场与公民之间的一道难题。下面,我将从企业、政府、消费者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这一问题。(一)企业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讲,企业必须加强道德文化建设,重塑价值导向。温家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

15、建设有了很大地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豆芽、石蜡火锅底料、含瘦肉精的猪肉、多宝鱼、腐竹米线加吊白块等事件足以表明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如果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那它往往会通过掺杂、使假等不诚信行为来获取最大收益(因为诚信是有成本的);但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那它必须讲

16、诚信,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因为任何不讲诚信,不注重质量安全的企业必定是短命的,也许它可以凭借侥幸蒙混一时,但绝不能长久,其产品也必将没有长期生命力,更谈不上竞争力。甚至企业往往因质量安全问题而毁于一旦。在这反面,南京的冠生园陈陷月饼事件及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倡导企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树立以诚信为本的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既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也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二)政府方面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们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道德提出了要求,但是把13亿人民群众

17、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交给企业家的道德自律,是不太可靠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食品安全危机,如:美国的“肮脏食品加工厂”、“欧洲的疯牛病”、“日本的毒大米”。推动各国走出危机的最大启示,是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法律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只有以法律为基石,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可以提倡企业流淌道德血液,却必须正视企业逐利的现实;因而只有法律站稳了阵脚,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无限后退。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是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虽然2009年我国新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这在一

18、定程度上填补了前两部法律中出现的漏洞及缺失,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那是在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之后引发了公众不满的背景下出台的,这就意味着它更多的是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不是对食品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因此单凭这样一部法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必须尽快出台包括食品安全技术规章和标准要求在内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逐步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2、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同时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局面也导致一些领域重复检测而一些领域得不到检测,出现监管上的漏洞甚至“真

19、空”。3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措施、新机制。如: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处罚赔偿机制,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对于食品安全的多头管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划分职能,建立机构相对统一、责权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变现有的多头管理局面。此外,还可以借鉴日本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食品溯源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3、加大惩罚力度,严惩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我国食品安全惩罚力度低,如:食品安全法规定赔偿上限为10倍于食品价值。而对于像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之类的安全事故,10倍赔偿

20、过低,因为企业在生产此类食品上面所赚的钱要远远多于他们被罚的钱,这就导致违法成本很低。所以,对于疯狂逐利的企业,这条规定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只能是“隔靴搔痒”。马克思说,只要有300%的利润,违法经营者就敢冒上断头台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惩罚力度,因为只有让企业承受的代价远远大于它生产劣质食品所获得的收入,才能让他们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望而却步。4、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太老、太少,未与国际接轨,且食品标准又太混乱,这就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为标准不一致,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再者,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虽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程,但专业技术人员还

21、非常短缺。因此必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加强与国际合作,参照国际食品法典,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同时,把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合二为一,组织完善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清理,解决标准之间交叉、重复和矛盾的问题,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建立知识全面的监督管理队伍,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5、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所谓信也就是信用。企业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而诚信则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当然,讲诚信经营不能只靠企业的道德自律,还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因此,只有加快食品安全信

22、用体系建设,才能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水平。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应以国家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指导意见为指南,从我国食品行业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三)消费者方面1、树立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观念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消费者不合理的消费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用自己真实、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来引导企业生产出质量优秀,价格合理,不断升级换代的让人安全放心消费的优质产品。

23、让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没有生存的基础,让那些信用缺失、制假售价、损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企业和个人无利可图,最终为消费者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2、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许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识假能力,这就给违法经营者有了可趁之机,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因此,消费者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对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因为,虽然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有企业的道德自律保证和政府的监督管理,但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确保我们吃的食品就一定是健康的,安全的。再者,有些食品问题我们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并不是说在任何问题食品面前,公众都是无能为力的。如

24、:我们在超市购买食品时,看一下它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从而确保我们购买到的食品不是过期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不难办到。所以说,作为最终消费品的接受者,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来,发挥全民监督的作用,让那些生产问题食品的违法企业和个人无利可图,最终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3、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消费者,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或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之时,一定要有一种维权意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投诉要求赔偿,或诉诸法律,或不再去买此类产品,远离它,或借助媒体曝光以警示他人。广大消费者应在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制假售假的丑恶面前,勇敢的说不!因为只

25、有消费者联合起来,那些制造假冒伪劣者,失信侵权者才会真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食品安全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让大家真正吃得放心,这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面的合力,以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为基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加快全标准体系和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维权意识,才能使食品安全得到根本保障。参考文献1刘兰兰.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J.理论视野 .2010(6)

26、.2曾献东,罗双双,张晓敏.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观察 .2009(11).3汤云,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7).4王卫东.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工作J.黑河学刊 .2011(8).5谢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24).6张芳.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修正J.东方法学.2009(2).7罗琳娜.论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1(1).8李长健,陈占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9谢敏.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1).10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2(2).11李长健,江晓华,王悦.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的困境及对策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双重角度的思考J.法治论丛.2006(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