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52423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毕业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 - 1898年),德国容克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和“铁血”手腕,而不是只从自上而下的统一德国的分裂,同时也为德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各种外交手段并留下了很多东西值得深思的东西。关键词:俾斯麦 ;外交政策 ;评价中图分类号:K811Analysis on Bismarks Foreign Policy Abstract : Otto von Bismarck (1815 - 1898) was the most famous politician and diplomat of German Junker c

2、lass, he used a flexible foreign policy and Jagged wrist, he not just uniformed the division of Germany from the top to down, but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His various diplomatic means left a lot of things worth pondering.Keywords : Bismark; foreign policy

3、; assessment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一、前言 研究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现在研究俾斯麦本人的著作比较多,而对他的外交政策的研究重视不够。总体来说,现在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的学者比较少,而关于这一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比较则更少。现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国艾伦帕麦尔的俾斯麦传,德国艾米尔鲁特维克的俾斯麦,英国A.J.P泰勒的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等。作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其外交实践有着显著的俾斯麦式的特点。但他的外交政策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俾斯麦的外交政策的内容、特点、产生的

4、原因、局限性和影响等方面,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理清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了解当时俾斯麦对当时国际格局所起的作用,更好的理解当时个人成功的外交手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及统一德国 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邦各自为政,但此时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就在此时,俾斯麦敏锐的洞察到德国统一的趋势,并竭力把这场斗争的领导权掌握在容克地主手中。而且他也认识到,只有武力才是取得政治与外交成就的强有力手段。于是在1862年他担任普鲁士首相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开始实行逐步统一德意志的计划。他刚上台即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说:“德国不能寄希望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要寄希望

5、于它的武力。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8页.这就是俾斯麦著名的铁血政策。并且在他的第一次议会演说中也证明了他的思想,他说:“一个伟大国家唯一健康的基础是自我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言,去争论与它利益无关的事情是不值得的。”1 英A.J.P泰勒著.陈丹,陈露译.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6月.第20页.至此,俾斯麦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统一德国的王朝战争(1864-1871),他的“铁血政策”开

6、始付诸实施。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3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由于1863年丹麦将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据为己有,俾斯麦利用这一事件拉拢奥地利共同对付丹麦。随后普奥联军击败丹军并瓜分了两个公国,奥地利在普鲁士北方拥有了一块领土。俾斯麦这样做是预先埋下隐患,便于今后在普奥之间制造争端,从而为对奥作战提供借口。第二步,在1866年挑起了普奥战争,而且在普奥开战前,为防止法国介入,俾斯麦事前给法国以口头承诺稳住法国,但其亦深知法国是不可靠的。结果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了决定性胜利。根据1866年8月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斯泰因以及战

7、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中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至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成功运用了军事外交手段,正是由于这些精心谋划的外交策略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的是三次王朝战争中,充分展现了其玩弄政治权术的手段,纵横捭阖于欧洲国际舞台。在对丹麦的战争中,俾斯麦

8、的外交策略围绕两个公国问题展开。为此,他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依据国际法行事,杜绝其他列强干涉的口实。以维护1852年伦敦议定书为名对丹麦开战,既可避免英俄等国的干涉,又可以迫使奥普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从而使普鲁士牢牢掌握外交上的主动权。他采取的第二个策略是与奥地利合作。合作是权宜之计,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两公国问题为日后将奥地利逐出德意志联邦成员埋下伏笔。他采取的第三个策略是坚决避免两国变成独立的德意志联邦成员国,以免增强德意志境内本已强大的中小邦分离势力,使德国统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对奥战争中,俾斯麦把握国际局势的变化,积极开展灵活的外交。俾斯麦清楚地认识到,影响普奥战争是俄法两国的态度。因此,

9、首先他利用俄国与英法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借机拉拢俄国,并且利用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英法的厌恶情绪,使俄国在普奥战争中处于中立地位。而后,在法国方面,俾斯麦含糊其辞地承诺给法国某种报酬来获得拿破仑三世的欢心。俾斯麦派人秘密告诉拿破仑三世说:“假若我一个人可以做主,也许我会为了这件事犯一点点小小的欺君之罪,把摩塞尔河口南边一小块莱茵河的土地割与法国。因为我作为一个普鲁士人的成分要多于德意志人,但是,你是知道的,君主是不允许我这么做的。” 德艾米尔鲁特维克.韩洁译.俾斯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6月.第208页.这样就稳住了法国。其后俾斯麦利用奥地利占领意大利领土而造成意奥之间的矛盾,同意

10、大利秘密缔结同盟条约,共同对付奥地利,迫使奥地利处于南北两面作战的窘境,腹背受敌,从而获得了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在对法战争前,俾斯麦采取了更为凌厉的外交攻势。首先,俾斯麦在对奥战争胜利后,力排众议,没有过分削弱奥地利,且战后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通过与南德四邦的紧密关系,加强未来对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地位和德意志内部的团结,大大促进了德意志“政治上的进一步统一。” 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3页.1868年,他对一个客人揭示他欢喜战争的基本动机,他说:“要大多数德意志人作更广大的联合,只能用武力达到不然的话,我们就会面临共同的危险。” 德艾米尔鲁特

11、维克.韩洁译.俾斯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6月.第233234页.其次,俾斯麦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证明法国有侵略野心,他把法国和普鲁士签订的证明法国对比利时、卢森堡有领土野心的文件公布于世,直接导致了法国在政治上的孤立。俾斯麦把比利时献给法兰西,说得尤其慷慨,他说:“现在德意志的联邦会已经解散了,他更能慷慨地拿卢森堡献给拿破仑三世,并赶快宣布普鲁士对于卢森堡的权利已经消失。” 德艾米尔鲁特维克.韩洁译.俾斯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6月.第231页.俾斯麦想拿一件已成的事实来对付帝国议会,曾同法国大使贝尔德蒂示意:“赶快在买约上签字,随即通知我们。”再次,在完成了对法国的外交

12、孤立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普法战争的爆发。1869年5月,在未正式提议之前,霍亨索伦氏登上了西班牙王位,一场普法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看。俾斯麦这样说到:“西班牙现在濒于无政府的边缘,如果我们要使他们免受这样的危险,西班牙人是会极其感激德意志的。我们最好使法兰西的那边有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我们所信赖的,法兰西肯定要考虑到这一国的感情的。” 德艾米尔鲁特维克.韩洁译.俾斯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6月.第254页.俾斯麦知道这一步可以引发战事,他预备冒这个险,因为他只为普鲁士的权力而奋斗。而拿破仑三世不想打仗,却不得不打仗。因为法国民族天性本是好安静的,喜欢寻乐,除非是被一个很

13、聪明的领袖或被某种需要所激怒,不然的话,显然是不愿同任何哪一国争斗。总而言之,在统一德国的战争中,俾斯麦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极为成功的外交攻势,避免了当时欧洲出现任何形式的反普同盟,从而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了统一事业的完成。正如列宁评论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86页. 三、 俾斯麦的“大陆外交”政策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欧洲大陆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改从前中欧凹陷,边缘凸起的局势。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受到极大侮辱,法德之间已没有和解的余地,法国可能成为德国任何敌人的潜在盟

14、友,而此时俾斯麦也认识到德国不可能使法国完全屈服或灭亡法国。他说:“我们绝不应该幻想我们能够破灭这一民族,我们常常视它为一个可怕的邻居。” 美亨利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8页.因此,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止法国与他国结盟和孤立法国,核心是防止出现反德同盟,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成果以使德国安全,根据欧洲形势和德国情况,俾斯麦制定了温和的“大陆政策”。所谓“大陆政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俾斯麦把战略重点放在欧陆上;二是指针对欧洲列强包括法、英、俄、奥等国的不同情况和突出矛盾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建立了一系列旨在使德国占据优势的同盟体系。对

15、欧洲陆路国家及其邻邦,俾斯麦将大陆政策运用得淋漓尽致。那么,在其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俾斯麦在处理德国与欧陆主要国家:法国、英国与俄奥之间的关系时,采取了怎么样具体的外交手段呢?俾斯麦曾经说过,在五个人的竞赛中,最理想的局面是站在多数的那一边。首先对于劲敌法国,主要采取独立手段。由于德法的矛盾因为普法战争公开化与明朗化,俾斯麦在1873年同俄奥两国组成第一个“三皇同盟”,而后又迫使俄国与1881年又加入“三皇同盟”。1882年,他又拉拢意大利入普奥同盟,形成三国同盟,进而进一步孤立法国。对于英国,德国采取友好态度,欲拉拢英国,因为在当时欧洲列强中英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希望其“光荣孤立”政策不

16、被打破,既不愿与德国结盟,也不愿成为法俄的盟友。对于俄国,俾斯麦则实行友俄政策同时加以适当抑制。因为普法战争结束后,俄国成为欧陆上唯一能对德国提出挑战的大国,但俄国此时与英奥在巴尔干的矛盾很深,害怕法奥结盟威胁,在暂时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希望和德和好而得到支持。俾斯麦则利用英俄、奥俄矛盾,使俄国投入德国的怀抱,以便控制俄国,三皇同盟则是最好的佐证。对于奥匈帝国,德国则采取联奥的态度。由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与俄国矛盾颇深,俾斯麦则使出浑身解数,给予奥国各种支持,希望奥国成为德国的附庸。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俾斯麦在俄奥之间不能维持长久的平衡,最终偏向亲奥制俄。对于意大利,俾斯

17、麦则尽可能地拉拢它,因为当时意大利刚刚完成统一,力量较弱,但其扩张主义的野心使其与敌友的利益都有冲突,令人捉摸不透。这就增加了列强外交关系的复杂性。俾斯麦巧妙地利用各方关系将意大利拉入德奥同盟,从而来修补和壮大他的体系。随着俾斯麦构建的以柏林为中心的联盟体系大体形成,不仅维持了欧洲的均势,又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国,而且还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俾斯麦就这样凭借德国的实力和外交手段巩固了德国的安全和地位。四、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评价俾斯麦在对外政策中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则,以这个原则为基点,俾斯麦在不同的阶段相应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那么,俾斯麦根据这些外交政策进行外交实践,可以看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如下

18、特点:(一)现实主义观身为容克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俾斯麦并没有地主阶级的狭隘思想,他自身的政治思想是符合德意志国内四分五裂现状的现实主义主张,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主张。俾斯麦认为,“一个大国唯一健全的基础-这一点正是它大大地有别于小国的-就是国家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为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业去打仗,对一个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记忆(第一册),北京: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俾斯麦实行适者生存的外交理念,运用实力,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是军队的运用恰到好处,最有效地为外交服务,而不是外交为军队服务。俾斯麦执政时期,理性的、现实主义的外交超过感性的民族主义和狂热

19、的军国主义而居于第一位。1871年以前,俄国一直是俾斯麦外交政策的坚定支柱。俾斯麦深知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巨大作用,如果普鲁士不设法使俄国对它保持友好的态度,它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欧洲大国。从国际力量对比角度来看,1864年普奥对丹战争中,普奥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国的态度,法国深陷侵墨战争中无法自拔,英国则加紧干涉美国内战,奥地利不想普鲁士独占两公国和在德意志联邦声势日大,不得不与之共同采取行动,而俄国则为了报答普鲁士在1861年帮助镇压波兰起义的友谊,抽身退出争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鲁士对丹麦战争的成功。在后来的普奥、普法战争中俄国都保持了中立的立场,就连俾斯麦自己也承认,普鲁士军队的生

20、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方边境无后顾之忧。俾斯麦特别反对把个人的道德观反映到政治行为上,“我的使命只能是效力于我的国王和我的国家。在履行我国的外交职责这一任务时,我的责任感不允许自己表现出对外国或外国人士的同情或仇视。因为正是在这里潜藏着对于我们所效力的君主或国家不忠的萌芽。特别是如果使现存的外交关系与和平时期所保持的和睦关系适应这种情绪的话,而变成个人独断专行了。使国家利益从属于对外国的喜爱或痛恨的个人情感,依我看就连国王也无权这样行事”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记忆(第一册),北京: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主义政治观,俾斯麦猛烈抨击现行的普鲁士外交政策,尤其是出于意识

21、形态考虑的,传统的亲奥反法政策。他尖锐地指出:“我认为,如果不同时符合自己的利益,任何人也不会为我们做什么事的;但是奥地利和中等邦国现在为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方针是与普鲁士生死攸关的任务完全互不相容的,而且只要奥地利不采用一种对待我们有节制的制度,我们的政策便将毫无共同之处。”,而对于法国,“只有当它对我的祖国的状况有影响时,它才使我感兴趣;我们推行政策只能同现存的法国一起,而不能把这样的法国排除在这种组合关系之外。”“但是对我来说,不管法国由谁来领导,法国都不过是政治棋盘游戏中的一个棋子,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棋子;在这种游戏中,我的使命只能是效力于我的国王和我的国家。”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记

22、忆(第一册),北京: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页. (二)务实机变,不拘于形式俾斯麦不拘泥于原则,因时而变,不为条约、承诺所束缚,最大限度维护德国的利益。他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统一前他奉行不结盟原则,为德国外交策略争取比较大的回旋余地以免被条约所束缚。当俾斯麦同俄国谈判再保险条约时,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西亚占有绝对优势的合法性,沙皇如果认为有必要负责保卫黑海入口以维护帝国的咽喉要道时,德国有义务在道义上和外交上给予协助。但随之俾斯麦授意盟国意大利、奥地利同英国达成两次地中海协议,维持地中海现状。这样俄国无法在保加利亚或海峡采取行动来兑现俾斯麦的承诺。在统一过程中,他致力于打破维也纳

23、军事体系,统一德国后却是千方百计维持欧洲的均势。以德奥同盟为例,早在1871年夏天,奥国就曾试图争取和俾斯麦签订德奥同盟,但这个计划遭到俾斯麦的拒绝。他认为,若德国只同奥国结盟,会有引起俄法两国缔结反德同盟的危险。但时隔八年后,逐渐强大的德国成为欧洲各国戒备的目标,德国在这种形势下保持自由外交是不可能的,1879年,德奥同盟的建立正是俾斯麦在外交自由失去后的必然选择。这也反应了俾斯麦外交的务实机变,不拘一格。(三)力量均衡思想 德国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欧洲均势,俾斯麦所做的不是继续破坏欧洲的局势,而是竭力创造一个新的均势体系。它意味着德国必须从欧洲腹地设法维持冲突四伏的欧洲平衡,在欧洲编织一张复

24、杂的网,把除了法国以外的主要的列强都圈进这张网里。这个新的体系不仅要孤立法国,而且要确保德国在法兰克福条约中获得的中欧大国的地位。这种均势政策要求全方位地与列强建立友好关系,使普鲁士与列强的关系总是保持在那些列强彼此之间还要密切,在这样的安排下看似孤立的地位反而使普鲁士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来“待价而沽”。可以说,从18711878年间,德国一直努力维护着欧洲脆弱的均势体系。正是对这种灵活的均势政策的成功地运用,俾斯麦创造了欧洲外交史上的奇迹:不仅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而且在统一后,执欧洲外交牛耳达二十年之久。(四)地缘政治考虑地缘政治是用社会的地理透视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探讨国家发展战略,研

25、究国家民族与区域结盟的历史、起源及演化规律。周庆建.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月.虽然当时还没有兴起地缘政治家,但他的外交中地缘政治的考虑是显而易见的。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德国是天生被包围的国家。所以俾斯麦认识到仅仅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和使用这种实力的决心是不够的,如何善用国家实力来实现国家的目标至关重要。强邻环伺的险恶地缘政治环境,不仅要求普鲁士要拥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发挥极大的外交智慧,很好的使用这种力量以维护国家利益。俾斯麦认为,强邻环伺的地缘环境既是一种威胁,但同时又为普鲁士(1871年后的德国)在列强之间的外

26、交折冲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当下情势迫使吾国难以向他国先许以承诺。吾国无力于依本身意旨决定列强间之关系,但可保有行动自由,随机善用彼此关系间之优势。吾国与奥英俄之关系不应构成与任一国交好之障碍。唯与法之关系须谨慎从事,以便视需要随时可与之往来。” 美亨利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第102页.俾斯麦在普奥联合对丹麦作战以及联合意大利对法作战中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外交政策的成功与其对地缘政治的深刻认识及良好运用是分不开的。(五)基于利益计算的“自制思想” 在毫无节制的国际竞争状态中,无法克服现实政治带来的紧张和对立,势必会导致各国间冲突的加剧,这就需要

27、某种规则来节制各国对国家实力和利益的主张。俾斯麦相信,基于对国家利益和实力的精确评估,各国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会产生“自我克制”。王存胜.俾斯麦外交思想析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27卷.第3期俾斯麦认为国家推行的对外政策必须建立在对国家利益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外交目标要适度。正是对国家利益的冷静分析,所以,在1865年对奥地利的战争取得胜利后,俾斯麦力排众议,毅然与奥地利签订比较宽容的停战和约,从而为日后的普法战争争取到了宝贵的奥地利中立。俾斯麦的“自制”意识还表现在对待武力的态度上。他是强权政治的信徒,但普奥战争结束后,在德国涌现了希望通过暴力完成统一的要求,

28、俾斯麦保持理智,“我也认为,通过暴力事件来推进德国的统一是可能的。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是造成一场暴力灾难的使命,和选择时机的责任。任意的、仅仅按照主观理由而决定干预历史的发展,结果总是只能打落不成熟的果实。至于说,德国的统一在目前不是个成熟的果实,在我看来是十分清楚的。”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4页.俾斯麦的外交思想完全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强权政治思想。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中,国家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之上,同时,国家实力的使用要慎重,应当把国家拥有的强大实力与灵活的均势政策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目标和利

29、益;俾斯麦反对滥用国家力量,特别反对国家追逐无法实现的目标。在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利益为重,慎重、“自我克制”。那么,俾斯麦为什么会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且来看看俾斯麦是在怎样的具体历史背景下登上外交舞台的。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进展,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械等生产资料的生产领域。机器广泛应用,工厂纷纷兴办,生产显著上升。但是,横在德国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即各邦的封建割据依然存在,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谁来领导统一,又产生了不同意见,在当时德意志

30、诸邦中,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其中两个最有实力领导统一战争的两个邦国。但是普鲁士较奥地利相比又有一些优势:这里较早并较广泛地形成了比德意志其他地区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条件,如普鲁士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资本主义经济长足发展,有着比德意志其他地区较为优厚的物质力量和强烈的统一要求;普鲁士较早地形成了一批资产阶级化的容克。但是,在怎样具体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上,普鲁士各派政治力量说法不一。俾斯麦就是在普鲁士进行着一场“决定德国未来命运”的剧烈争议的关键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清楚地看到,在德国所处的那样的历史条件下,绝对不是议院,而是外交和战场决定了统一运动的历史进程的必然。由此可见,俾斯麦推行外交政策的客观环

31、境,是认识其整个复杂外交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样道理,俾斯麦在普法战争后所以要推行“大陆政策”的外交路线,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大陆,也是从德意志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出发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是对所有邻国的威胁。当时的德国还未建立起称霸欧洲的绝对优势,在“五强”支配欧洲的体系中,还不是得心应手的“欧洲的主人”。但德国一开始就处在了列强猜忌的氛围中,这就产生了欧洲结成同盟反对德国的萌芽。列强的态度使俾斯麦相信,欧洲均势的任何改变将引起强烈的反对。整个形势表明,德意志帝国的安全能否维护,强国地位能否巩固,取决于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否。而国际秩序能否稳定在当时来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意志自己的行动。因此,从

32、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俾斯麦本人的外交是维护现状,因为这时他认为这对德意志利益是非常重要的。由上可见,俾斯麦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不允许他发动拿破仑式的征服战争,不允许他执行积极的殖民扩张政策,他只有在欧洲妥善处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凭借德国的实力和外交手段,在巩固强国地位的基础上谋求德国的优势,进而实现称霸欧洲的长远战略目标。王颖.浅谈俾斯麦及其外交政策,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4期.在俾斯麦活动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正向帝国主义过渡,新的不平衡还未完全出现,列强都以本国的利益为转移,普遍主张维持欧洲的均势,为了防止国家利益遭受损害,列强间心怀猜疑,这就决定强国外交策略的灵活性和权宜性

33、。这是俾斯麦采取变化多端的外交策略,成功推行他的均势外交政策的客观条件。可见,俾斯麦“大陆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是当时客观环境的产物,俾斯麦复杂的同盟体系和外交活动是列强间复杂关系的反映,是俾斯麦外交才干的充分体现。俾斯麦筹建的欧洲外交体系是他外交登峰造极之作。这个庞大的外交体系使得德国统一,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均势,维护了欧洲的秩序,稳定了欧洲的和平局面,但是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如法国和德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俄国与德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友好关系,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国在经济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罗月娥,孔凡力.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局

34、限性,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1卷.第2期.这显然是不符合俾斯麦的外交体系的具体来讲,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包含以下的局限性:第一,俾斯麦外交思想具有很鲜明的个人特征。他过度依靠个人智慧,没有给后世德国人留下可供遵循的制度和原则。他不相信任何人,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做了近30年的宰相,除最后几年其子任外交部长之外,一直兼任外交部长,俾斯麦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均是自己的产物,打上了个人的深深烙印,他执政后期精心建立的联盟体系也只有他才想得出如此危险的平衡做法。他改变了欧洲地图及国际关系模式,但未能将其制度化,使德国后来落入坐支右拙的外交困境。“他未把领导国家时可能做到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告

35、诉任何人,宪法靠他的威信才得以维持” 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10页.俾斯麦对依据自己的判断行事信心十足,他对基本的现实以及普鲁士的机会分析德十分透彻。由于他了不起的建树,使得他所缔造的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两度遭外国占领及国家分裂达两个世纪之久,却依然岿然屹立。但他的政策在于,他把德国社会建构成务必每一代都要出一位能人,才能继续他所留下的传统。可惜这很难办到,而且德国的专制体制也不利于此。就在这一点而言,俾斯麦不仅种下德国成功的种子,也埋下了德国20世纪悲剧的伏笔。由于俾斯麦的个人才干,使得德国不可能建立起一套保证俾斯麦外交政策得

36、到持续实施的机制或制度。因此,他在1890年从政治舞台上的消失就成为德国外交政策改变的标志。第二,俾斯麦过于片面强调国家间的冲突和斗争,忽视国家间的合作。俾斯麦相信,国家间的冲突和斗争是常态,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合作。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完全为另一个大国服务,一个大国对另一个大国的友谊往往是柏拉图式的,因为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完全为另一个大国效劳。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建立在利益的短暂一致上,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因此,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应当为日后的斗争做好准备。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俾斯麦深知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必然及其法国人无法熄灭的复仇之火,但是他又认为未来德法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37、为日后法德间必然的战争考虑,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掌握在德国手中,比让它们成为莱茵河畔法国军队集结的重心更好一些。“我们的全部努力在于从战略上确保我国西南边界的安全,以抵御法国必不可免地向德国的进攻。” 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0页.两地的最终割让,为德国在欧洲树立了一个无法摆脱的强敌。对于法国人和德国人之间几百年来的世仇有可能通过一种新的木林精神而消除,俾斯麦是不抱任何幻想的。但是在俾斯麦所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只有合作才能产生共赢。俾斯麦用古典现实主义的观点来执行国家政策,在后来已经渐渐力不从心了。例如在

38、俄德关系上,尽管在俾斯麦执政期间,对俄国采取拉拢的政策,但是俄德在经济上的矛盾还是越来越激化。因为俾斯麦为了维护普鲁士的经济利益,必须为德国商品和德国资本打开通往俄国市场的道路。俄国和德国实质上开展了一场经济斗争,这同俾斯麦的政策背道而驰,因为他的目的是防止俄国与德国发生真正的斗争。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迫在眉睫的冲突,但是仅仅是缓和而已,却没有消除根本矛盾。凭借“铁血政策”以及“大陆政策”,俾斯麦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以及德国统一后的帝国时代,施展其高超的外交技艺,维持了德国在均势状态中的优势地位,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这些使俾斯麦成为欧洲最强有力的人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俾斯麦式的

39、外交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逐渐成为德国发展的桎梏。第三,俾斯麦主政德国近30年,其内政外交无论是对德国还是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这方面看,在近代史上鲜有能出其右者。首先,对德国来说,俾斯麦一改过去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德国在欧洲崛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并维护统一的成果,使其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次,对欧洲来说,德国崛起打破了旧格局。德国统一后,欧洲强国奥地利沦为二流国家,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也划上休止符,意大利也借此实现统一而成为欧洲强国。俾斯麦所开创的欧洲格局,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格局至今没有多大变化,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再次,俾斯麦外交政策对当时的外交理念造成

40、巨大冲击,影响到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外交思想。俾斯麦推行现实外交导致德国统一。他奉行的国家至上主义与黎塞留一脉相承,并使之逐渐占据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而在此之前,欧洲大陆流行理想主义、正统主义外交。俾斯麦把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排除在德意志之外,显然对正统原则逆其道而行之。综上所述,由于欧洲原有均势被俾斯麦打破,而此后20年间,俾斯麦完全凭着自己的外交手腕和稳健自制的外交作风,通过构建新的联盟体系,营造新的均势,维持了欧洲的和平。俾斯麦离职后,德国人或欧洲列强都不能很好地把握欧洲局势和处理各国间的矛盾。后来德国决策者只记得三次王朝战争,却忘记了在战争中俾斯麦费尽心血的妥协,以及统一后必须改持稳

41、健温和路线。当德国无法维持均势以保护自身安全时,便毫不迟疑地进行军备扩张,最终走上战争和失败的道路。五、结语从以上的论述中对俾斯麦个人及其相关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从而能够使我们理清当时各个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史实,还原历史的原貌。 六、参考文献:1美艾伦帕麦尔.高年生,张连根译.俾斯麦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英A.J.P泰勒著.陈丹,陈露译.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M.中国法制出版社.3德艾米尔鲁特维克.韩洁译.俾斯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6月.4列宁全集第21卷M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5美亨利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

42、.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6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记忆(第一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7周庆建.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月.8王存胜.俾斯麦外交思想析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27卷.第3期.9王颖.浅谈俾斯麦及其外交政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4期.10罗月娥,孔凡力.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1卷.第2期.七、致谢行文至此,我的论文写作宣告结束。在我的写作的过程中,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肖翠松老师,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查、修改我的论文,帮我指明了论文写作的具体方向,使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肖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我诸多问题,根据老师的建议我反复修改论文,最终完成论文。在此对肖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一丝不苟的治学风范给予我极大影响和帮助,在他的帮助下我才能完成论文。其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长辈们,他们对我收集文献资料给予很大帮助。最后,感谢四年来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建议,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四年的学习生活。 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