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49978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5.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008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设计学 院(部):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 生 姓 名: * 班 级:土*班 学号 * 指导教师姓名: * 职称 副教授 最终评定成绩: 2008年6月 I摘 要本设计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并按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且基于AutoCAD、天正建筑、PKPM等专业软件完成

2、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三大部分。设计成果主要包括建筑方案的确定、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结构平面布置及选型、框架结构的计算、基础和楼梯的计算、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确定,手工绘制的一榀框架和基础的结构施工图,电脑绘制的建筑施工图、平法结构施工图、基础和楼梯施工详图、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图、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图等。按照结构计算过程及毕业设计文本格式要求编制了结构计算书。设计深度和广度达到了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设计建筑功能齐全,结构安全、合理,施工布置及进度安排合理。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内力计算,配筋计算ABSTRACTThis

3、design was accomplished according to the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50010-2002),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GB50101-2001),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GB5007-2002) ,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09-2002) , “Standard for structural drawing

4、s”(GB/T 5105-2001),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ook of design task”, and by means of use of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the AutoCAD2004,TC7.0、PKPM2005 etc. The contents of design include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schedule. The main result

5、s of design contain the architectural program determined, the architectural plane design, the architectural elevation design, the structural layout selection, the artificial calculation of a frame structure and artificial calculation of a foundation and a stairs,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formulated

6、, design of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 the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drawings done by hand for a frame and a foundation,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the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the detail drawings of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s of network plan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total

7、 plane drawing of constructional organization design by means of computer. the “calculation book” was drawn up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ext format . The degree of depth and scope of design m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ook of design task”. This building finished po

8、ssesses completely architectural function, saf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scene arrangement and time schedule of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too.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Desig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alculate of internal force , Calculate of reinforcements目 录第1章

9、绪论(1)1.1 工程名称(1)1.2 工程概况(1)1.3 工程地质情况(1)1.4 荷载(1)1.5 抗震设防烈度(1)1.6 材料强度等级(1)1.7 参考图集及规范(1)第2章 结构选型(2)2.1 结构体系选型(2)2.2 其它结构选型(2)第3章 结构平面布置(3)第4章 截面尺寸估算(4)4.1 计算单元的选取(4)4.2 梁截面尺寸估算(4)4.3 柱截面尺寸估算(4)第5章 荷载计算(5)5.1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的计算(5)5.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取值(7)5.3 竖向荷载下的框架受荷总图(7) 5.3.1框架梁受荷计算(7) 5.3.2框架柱受荷计算(8)5.4 横向风荷

10、载计算(11)第6章 梁柱线刚度计算(12)6.1 框架柱线刚度的计算(12)6.2 框架梁线刚度的计算(12)第7章 框架的侧移验算(14)7.1 框架各柱侧移刚度D的计算(14)7.2 框架侧移验算(14)第8章 内力计算(16)8.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16) 8.1.1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杆端和梁端弯矩的确定(16) 8.1.2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17)8.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24)第9章 内力组合(35)9.1 内力调幅(35)9.2 内力组合(38)第10章 框架结构的配筋计算(49)10.1 框架梁截面设计(49)10.1.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9)

11、10.1.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9)10.1.3 裂缝宽度验算(50)10.2 框架柱截面设计(50)10.2.1 轴压比验算(51)10.2.2 截面尺寸复核(51)10.2.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1)10.2.4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验算(52)10.2.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3)第11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63)11.1 确定基础类型(63)11.2 基础受荷计算(63)11.3 确定基础尺寸(63)11.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63) 11.3.2 初选基地尺寸(64) 11.3.3 验算持力层承载力(64)11.4 确定基础高度(65)11.4.1 柱边基础截面

12、抗冲切验算(65)11.4.2 变阶处截面抗冲切验算(65)11.5 计算基底配筋(66)11.5.1 基础长边方向基底配筋计算(66)11.5.2 基础短边方向基底配筋计算(67)11.6 基础梁的配筋计算(67)11.6.1 荷载计算(67)11.6.2 内力及配筋计算(67) 11.7 施工配筋图(68)第12章 楼梯的设计(69)12.1 梯段板计算(69)12.1.1 荷载计算(69)12.1.2 内力配筋计算(69)12.2 平台板计算(69)12.2.1 荷载计算(69)12.2.2 内力配筋计算(70)12.3 平台梁计算(70)12.3.1 荷载计算(70)12.3.2 内力

13、配筋计算(70) 12.4 板式楼梯配筋图(71)第13章 施工组织设计(72)13.1 编制程序(72)13.2 工程概况(72) 13.2.1 工程资料(72) 13.2.2 水文地质条件(72) 13.2.3 工程施工条件及特点(72)13.3 施工总体部署(73) 13.3.1 施工工期(73) 13.3.2 施工顺序(73)13.4 施工准备(75) 13.4.1 技术准备(75) 13.4.2 生产准备(76) 13.4.3 劳动力准备(76)13.5 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76) 13.5.1 土方工程施工方法(76) 13.5.2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77) 13.5.3 焊接

14、工程施工方法(79) 13.5.4 模板工程施工方法(80) 13.5.5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81) 13.5.6 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82) 13.5.7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方案(84) 13.5.8 铝合金窗施工方法(87) 13.5.9 施工测量方法(88) 13.6 施工进度计划(89) 13.6.1 工程量的计算(92) 13.6.2 分项工程持续时间的计算(96)13.7 资源计划(105) 13.7.1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105) 13.7.2 施工计量器具的投入(105) 13.7.3 劳动力计划(106) 13.7.4 材料采购及质量管理(106)13.8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15、(107) 13.8.1 设计依据(107) 13.8.2 设计原则(107) 13.8.3 设计步骤(107) 13.8.4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7) 13.8.5 总平面管理(108)13.9 技术组织措施(110) 13.9.1 技术措施(110) 13.9.2 保证工程质量措施(110) 13.9.3 安全措施(113) 13.9.4 文明施工措施(114) 13.9.5 降低成本措施(117)结论(118)参考文献(119)致谢(120)VI第1章 绪论1.1 工程名称湖南长沙某商业办公楼。1.2 工程概况该商业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为5631.45 m2,

16、主体五层,各层层高为3.6m,建筑总高度21.6m,室内外高差为0.45m。1.3 工程地质情况地基土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组成,各层的分布状况为:0.000m0.600m为杂填土0.600m0.900m为粘土 180kN/m20.900m1.500m为粉质粘土,210kN/m21.500m2.000m为砂砾, 250kN/m22.300m以下 为圆砾, 300kN/m21.4 荷载基本风压W0=0.30kN/m2;基本雪压S0=0.35kN/m2,场地类别为类,结构正常使用环境类别为二(a),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楼面活荷载(楼面、办公室为2.0kN/m2,走廊为2.5kN

17、/m2),上人屋面活载为2.0 kN/m2 。1.5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不做抗震计算,按四级抗震构造设防。1.6 材料强度等级砼等级C30,纵向受力主筋HRB335级,箍筋HPB235级。1.7参考图集及规范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平面整体平法表示法( 03G1011)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 03G1011)98ZJ-中南标2002版1第2章 结构选型2.1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横向承重框架)体系。2.2 其它结构选型(1)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屋盖,刚柔性相结合的屋面,板厚120mm。

18、 (2) 楼面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板厚120mm。(3) 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式楼梯。(4) 过梁: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5) 基础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6)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7) 电梯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8) 天沟:采用现浇天沟。121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3章 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布置及一榀计算框架的选取位置如图3.1所示。图3.1 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1:100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4章 截面尺寸估算4.1 计算单元的选取图4.1 标准层建筑平面图(局部)4.2 梁截面尺寸估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 知,梁宽

19、不小于200mm,梁高不大于4倍梁宽,梁净垮不小于4倍梁高。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4.1) (4.2)式中 -梁的计算跨度; -梁的截面高度; -梁的截面宽度。据此选取粱截面:边框架梁:250mm500mm ,中间框架梁:250mm300mm。4.3 柱截面尺寸估算根据规范,柱截面宽b不小于250mm,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4.3) (4.4)式中 -第层层高; -柱的截面宽度; -柱的截面高度。由上可知,该框架柱均采用400400 mm2,选用C30混凝土(底层柱采用C35混凝土)。第5章 荷载计算5.1 楼面恒载标

20、准值的计算(1)屋面:防水层(刚性)3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1.00 kN/m2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0 kN/m2找平层:15mm厚水泥砂浆: 0.015m20 kN/m3=0.30 kN/m2找坡层:65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2%找平 0.065m14 kN/m3=0.91 kN/m2找平层:15mm厚水泥砂浆: 0.015m20 kN/m3=0.30 kN/m2保温层:80mm厚矿渣水泥: 0.08m14.5kN/m3=1.16kN/m2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m25.0kN/m3=3.00kN/m2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

21、1m17.0kN/m3=0.17kN/m2合计: 7.24 kN/m2(2)标准层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厚素水泥 1.16kN/m2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m25.0kN/m3=3.00kN/m2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m17.0kN/m3=0.17kN/m2合计: 4.33kN/m2(3)各层走廊楼面水磨石地面:10厚面层 20水泥砂浆打底 0.65 kN/m2 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m25.0kN/m3=3.00kN/m2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22、: 0.01m17.0kN/m3=0.17kN/m2合计: 3.82kN/m2(4)各层梁自重250mm500mm梁自重 : 25.0kN/m3 0.25m (0.5m-0.12m)=2.38kN/m 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m(0.5m-0.12m) 2+0.25m 17.0kN/m3=0.17kN/m合计: 2.55kN/m250mm300mm : 25.0kN/m3 0.2m (0.30m-0.12m)=0.9kN/m 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0.01m(0.30m-0.12m) 2+0.25m 17.0kN/m3=0.1kN/m合计: 1.00kN/m(5)各层柱自重

23、400mm400mm : 25.0kN/m3 0.4m 0.4m=4.00kN/m抺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01m0.4m417.0kN/m3=0.27kN/m合计: 4.27kN/m(6)外纵墙自重标准层 墙线荷(含墙): (3.6m-0.5m)(4.2m-0.4m)-(2.1m1.8m)0.216.9 kN/m3+(2.1m1.8m)0.35 kN/m2/3.8m=7.46kN/m 瓷砖贴面: (4.2m3.6m-2.1m1.8m)0.5kN/m2/4.2m=1.35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4.2m3.6m-2.1m1.8m)0.36kN/m2/4.2m=0.97kN/m合计:

24、 9.78kN/m底层墙线荷(含墙): (4.55m-0.5m)(4.2m-0.4m)-(2.1m1.8m)0.216.9 kN/m3+(2.1m1.8m)0.35 kN/m2/3.8m=10.67kN/m 瓷砖贴面: (4.2m4.55m-2.1m1.8m)0.5kN/m2/4.2m=1.83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4.2m4.55m-2.1m1.8m)0.36kN/m2/4.2m=1.31kN/m合计: 13.81kN/m(7)内纵墙自重标准层墙体线荷(含墙): (3.6m-0.5m)0.2m16.9 kN/m3=10.48 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3.6m 0.36 kN/m22=

25、2.59 kN/m合计: 13.07kN/m底层墙体线荷(含墙): (4.55m-0.5m)0.2m16.9 kN/m3=13.69 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4.55m 0.36 kN/m22=3.28 kN/m合计: 16.97kN/m(8)内横墙自重标准层墙体线荷(含墙): (3.6m-0.5m)0.2m16.9 kN/m3=10.48 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3.6m 0.36 kN/m22=2.59 kN/m合计: 13.07kN/m底层墙体线荷(含墙): (4.55m-0.5m)0.2m16.9 kN/m3=13.69 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4.55m 0.36 kN/m22

26、=3.28 kN/m合计: 16.97kN/m5.2 楼面活载标准值的取值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GB50009-2001)查得:上人屋面: 2.0 kN/m2 楼面:办公室:2.0 kN/m2走廊: 2.5 kN/m25.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5.3.1 框架梁受荷计算 WB1 和 LB1 :,按双向板计算;WB2 和 LB2 :,按单向板计算。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示意图见图5.1。 图5.1 板荷载传递示意图 (一)-轴间框架梁(按双向板计算)(1)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活载:(2)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活载:(3)屋面梁荷载:

27、梁自重: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活载=板传荷载=(4)楼面梁荷载:恒载=梁自重+内横墙自重+板传荷载=活载=板传荷载=(二)-与-轴间框架梁相同(三)-轴间框架梁(按单向板计算) (1)屋面梁荷载: 恒载=梁自重=(2)楼面梁荷载: 恒载=梁自重=5.3.2 框架柱受荷计算(1)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11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标准层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2)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

28、(板传活载):跨布活载时:跨布活载时: 标准层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跨布活载时:跨布活载时:(3)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天沟自重(现浇天沟)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及天沟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图5.2所示(图中数值均为标准值)。图5.2 框架竖向受荷总图(梁上均布荷载单位为kN/m,梁端集中力单位为kN)5.4 横向风荷载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 1 查得:风荷载标准值: (5.1)-基本风压值,是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标准确定的风压值;-风压高

29、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下层层高;-上层层高,对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B-迎风面的宽度,B=6m。本工程为一般多层建筑,且房屋高度H=22.5m30m,计算部分高宽比H/B1.5,故可不考虑风振系数。(1)风荷载体型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1得)(2) 风荷载高度系数本工程的地面地处城市中心地段,粗糙程度取C类。由高度和地面粗糙程度查表插值计算可得。(3)楼层风荷载的计算: (5.2)计算如下表5.1:表5.1 楼层风荷载计算表层数H(m)hiWi(kN)518.450.813.63.04.90414.850.743.63.65.37311.250.743.63

30、.65.3727.650.743.63.65.3714.050.744.053.65.71第6章 梁、柱线刚度计算6.1 框架梁线刚度的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知:框架梁截面惯性矩为: (6.1)式中 为截面宽,为截面高。框架柱截面惯性矩为: (6.2)线刚度: (6.3)式中 E为砼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为梁计算长度。由房屋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南6知:对于现浇楼盖,中间框架,边框架。本计算单元所选取的框架为中间框架,故取。C30混凝土弹性模量E=3.0107 kN/m2;C35混凝土弹性模量E=3.15107 kN/m2。 6.2 框架柱线刚度的计算:底 层: 其余各层:令 ,则 ,其余杆

31、件的相对线刚度见图6.1。图6.1 KJ-15杆件相对线刚度示意图第7章 框架侧移验算7.1 框架各柱的侧移刚度D的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知: (7.1) 式中: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表7.1 25层柱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轴柱/轴柱1.690.4587549轴柱/轴柱2.480.5549131(资料来源:混凝土设计原理3 第198页表3.6.2)表7.2 底层柱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轴柱/轴柱2.1390.6385214轴柱/轴柱3.1390.7085786(资料来源:混凝土设计原理3 第198页表3.6.2)7.2 框架侧移验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 得验算公式如下:层间位移:; (7.2)式中:第j

32、层的总剪力; 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层的层间侧移。; (7.3)顶点位移:; (7.4); (7.5)验算结果如下表7.3;表7.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层54.904.90333600.00011/3600045.3710.27333600.00031/1200035.3715.64333600.00051/720025.3721.01333600.00061/600015.7126.72220000.00121/3375 由上表可知,均小于1/500,满足要求。 第8章 内力计算8.1 水平荷载作下框架的内力计算本设计采用D值法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其步骤为:(1)求各

33、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2)求各柱反弯点的高度;(3)求各柱的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4)求各柱的轴力和剪力。8.1.1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杆端和梁端弯矩的确定: 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查得: (8.1)式中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各层等高、各跨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求得的反弯点高度比; 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 因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 因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 框架柱高度。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按下式计算:Mc上=Vim(1-y)h Mc上=Vimyh (8.2) 中柱 (8.3) (8.4)边柱 (8.5)式中 Vim为第i层第m柱所分配的剪力值。表8.1 ()轴柱

34、反弯点位置层号h /m53.61.690.3850000.3851.38643.61.690.4350000.4351.56633.61.690.4850000.4851.74623.61.690.50000-0.0080.4921.77114.552.1390.5500000.5502.503表8.2 ()轴柱反弯点位置层号h /m53.62.480.4240000.4241.52643.62.480.4500000.4501.62033.62.480.5000000.5001.80023.62.480.5000000.5001.80014.553.140.5500000.5502.503(

35、资料来源:混凝土设计原理3第199页表3.6.3,202页表3.6.4、3.6.5)8.1.2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表8.3 风荷载作用下()轴柱剪力及梁柱端M计算层号54.903336075490.2261.1071.3862.4511.5342.451410.273336075490.2262.3211.5664.7213.6356.255315.643336075490.2263.5351.7466.5546.17210.189221.013336075490.2264.7481.7718.6848.40914.856126.722200052140.2376.3332.50312.9

36、6415.85121.373表8.4 风荷载作用下()轴柱剪力及梁柱端M计算层号54.903336091310.2741.3431.5262.7852.0491.8980.887410.273336091310.2742.8141.6205.5724.5595.1942.427315.643336091310.2744.2851.8007.7137.7138.3633.909221.013336091310.2745.7571.80010.36310.36312.3195.757126.722200057860.2637.0272.50314.38417.58916.8657.882由以上表格

37、绘出风荷载作用下的KJ-15内力的M、Q、N图,详见图8.1-8.6。图8.1 左风荷载作用下KJ-15弯矩图 (单位:)图8.2 左风荷载作用下KJ-15剪力图(单位:) 图8.3 左风荷载作用下KJ-15架轴力图 (单位:)(注:图中“+”表示轴向拉力,“-”表示轴向压力。)图8.4 右风荷载作用下KJ-15弯矩图 (单位:)图8.5 右风荷载作用下KJ-15剪力图 (单位:)图8.6 右风荷载作用下KJ-15轴力图 (单位:)(注:图中“+”表示轴向拉力,“-”表示轴向压力。)8.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本设计采用迭代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在本框架的设计中,由于活荷载与恒

38、载的比值不大于1,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而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上,这样求得的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求得的内力极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对于侧移可忽略不计的情况,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绘出结构的计算简图,在每个节点上绘两个方框。 计算汇交于每一个节点各杆的转角分配系数 (8.6)并检查是否满足 ,以作校核。当框架中出现铰接情况及利用对称性时,要注意对有关杆件的线刚度进行修正。如当一端为铰接时,乘以3/4的修正系数,当利用正对称的奇数跨框架时,中间跨横梁的线刚度乘以0.5修正系数。 计算荷载作用下各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并写在相应的各杆端上。求出汇交

39、于每一节点的各杆固端弯矩之和,把它写在该节点的内框中。 按下式计算每一杆件的近端转角弯矩,即 (8.7)式中, 为汇交于节点各杆的远端转角弯矩之和,最初可假定为零。按上式进行演算时,可选择任意节点开始(一般从不平衡弯矩较大的节点开始),循环若干轮,直至全部节点上的弯矩值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每一次算得的值记在相应的杆端处。 按下式计算每一杆端的最后弯矩值,即 (8.8)或 (8.9) 根据算得的各杆端弯矩值,作最后的弯矩图并求得相应的剪力图和轴力图。根据上述方法可求得KJ-15在竖向荷载(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迭代结果,以框架图的形式表示了各个计算结果,最后绘出了各种荷载作用下KJ-1

40、5的最终弯矩、剪力和轴力图(详见图8.78.16)。图8.7 恒荷载作用下的迭代计算(单位:)图8.8 恒荷载作用下最后杆端弯矩(单位:)图8.9 活载作用下的迭代计算(单位:)图8.10 活载作用下最后杆端弯矩(单位:)图8.11 恒荷载作用下KJ-15弯矩图(单位:)注:节点弯矩不平衡是因为节点有等代力矩的缘故。图8.12 恒荷载作用下KJ-15剪力图(单位:)注:剪力在构件的左边或上边时为正值。图8.13 恒荷载作用下KJ-15轴力图(单位:)图8.14 活载作用下KJ-15弯矩图(单位:)图8.15 活载作用下KJ-15剪力图(单位:)注:剪力在构件的左边或上边时为正值。图8.16 活

41、载作用下KJ-15轴力图(单位:)第9章 内力组合9.1 内力调幅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之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可知,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9.1) (9.2)式中 M边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标准值; V边支座边缘截面的剪力标准值; M 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 V 与M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 q 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b 梁端支座宽

42、度(即柱截面高度)。柱上端控制截面在上层的梁底,柱下端控制截面在下层的梁顶。按轴线计算简图算得的柱端内力值,宜换算到控制截面处的值。为了简化起见,并考虑到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对结构的有利影响,仅在内力组合之前对坚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按85%进行调幅,不计算支座边缘内力,直接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点。图9.2 恒载作用下调幅后框架梁弯矩图(单位:)图9.3 活载作用下调幅后框架梁弯矩图(单位:)9.2内力组合由混凝土结构设计1可知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公式如下。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9.3) 式中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 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

43、算的荷载效应值; 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可变荷载Qi的组合值系数,风荷载取0.6,其它值取0.7;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9.4)式中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9.5)式中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 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取1.4; 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柱控制截面上最为利内力的类型为:(1)及相应的轴力N和剪力V;(2)及相应的轴力N和剪

44、力V;(3)及相应的弯距M和剪力V;(4)及相应的弯距M和剪力V;(5)及相应的弯距M和轴力N;为了施工的简便以及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起见,框架柱通常采用对称配筋。此时(1)(2)两组最不利内力组合可合并为弯矩绝对值最大的内力及相应的轴力N。本设计中,对于框架梁只进行一层、四层以及五层的内力组合,取每根框架梁的左支座,右支座和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柱只进行一层和五层的内力组合,取每根柱的柱顶和柱底为控制截面。综上所述,本设计书采用表格形式给出了柱架梁,框架柱各截面的内力组合。(详见表9.1表9.11)注:弯矩单位kNm;剪力单位kN;轴力单位kN。表9.1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梁

45、的内力组合表-1层号截面恒 载活 载左 风右 风1.35恒载1.2恒载1.4活载1.4左风1.4右风5左端M-30.52-7.142.45-2.5-41.2-36.62-103.43-3.43V63.9215.78-0.840.8486.2976.722.09-1.181.18跨中M51.4713.030.28-0.369.4861.7618.240.39-0.39右端M-35.88-8.85-1.91.9-48.44-43.06-12.39-2.662.66V-66.34-16.6-0.840.84-89.56-79.61-23.18-1.181.184左端M-44.97-9.666.25-

46、6.3-60.71-53.96-13.528.75-8.75V74.9316-2.22.2101.1689.9222.4-3.083.08跨中M51.8210.990.53-0.569.9662.1815.390.74-0.74右端M-47.97-10.4-5.195.19-64.76-57.56-14.56-7.277.27V-76.29-16.3-2.22.2-102.99-91.55-22.88-3.083.081左端M-40.62-8.5421.37-21-54.84-48.74-11.9629.92-29.92V74.5415.89-7.357.35100.6389.4522.25-

47、10.2910.29跨中M55.3111.872.25-2.374.6766.3716.623.15-3.15右端M-45.34-9.77-16.916.9-61.21-54.41-13.68-23.6223.62V-76.68-16.5-7.357.35-103.52-92.02-23.03-10.2910.29注:表中弯矩的单位为kNm ,剪力的单位为kN 。表9.2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梁的内力组合表-1层号截面恒 载活 载左 风右 风1.35恒载1.2恒载1.4活载1.4左风1.4右风5左端M-6.87-1.70.89-0.89-9.27-8.24-2.371.25-1.25V1.21.2-0.70.741.621.441.68-1.041.04跨中M-6.15-1.700-8.3-7.38-2.3700右端M-6.87-1.7-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