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49341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论政治博客写作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纵论政治博客写作Discusses the Political Blog Writing题 目摘 要政治博客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大众传播手段,为公民表达意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生态。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博客作者规模达到4698万人。博客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问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利益,以及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政治博客的发展历程为时代背景,以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政治博客与政治参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2、从三个方面对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建设并运用好政治博客,趋利避害,才能使之促进形成文明、科学、民主的政治生活氛围,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政治博客;博客写作;网络政治AbstractPolitical blog as a new gener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ans for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has been facilitated greatly affect the socia

3、l and political ecology. By the end of 2007, Chinese bloggers scale 4698 million to. Blo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to achiev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it i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level main index,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

4、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Study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olitical blog, reflected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o protect the citizens political rights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

5、t of political blog for the time background, the basic theory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based on political blo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olitical blog pres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6、discussed. Construction and use good political blog, the disadvantages, and to enable them to promote the forming of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democratic political life atmosphere, in the political life plays out more active role. Key words: Political blog; Blogging; Network political目 录摘 要IAbstract

7、II引 言1一、政治博客的认识1(一)何为政治博客1(二)政治博客在中国的发展1二、政治博客的类型、发展支柱、作用2(一)政治博客的类型2(二)政治博客的发展支柱2(三)对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3三、政治博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四、发展对策6(一)实行“注册参与”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必然选择6(二)建立政府电子事务平台7(三)倡导健康的网络博客文化7结 语8参考文献9谢 辞10III 引 言政治博客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文化交流平台。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社会存在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政治博客也是一把双刃剑,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当然仁者见仁,政治博客发展至今,凭借网络的互动、更

8、新、即时的特点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给大家提供了很多便利。政治博客的良好建设对于建设良好政治生活氛围有积极作用。一、政治博客的认识(一)何为政治博客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第一个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被认为是最早的成功政治博客,在大约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美国的政治舆论导向,在新闻史上创下了一个个人网站长时间设定社会焦点话题的先例。在美国2004年大选期间,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的争执,大量的政治博客涌现。美国的政治博客有左派、右派之分,但保守派在博客领域中最引人瞩目。著名保守派政治评论家沙利文指出,在2000年大选时,他的博客总访问量只有4000次,到了2004年访问量曾一度在

9、24小时内达到10万次。这些博客内容一般都是对大众媒体播报的政治新闻和事件发表评论、提出质疑或表达不同观点,公众因此可以在主流媒体的观点之外获得独立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这一类博客的共同特点是“博政治”,即政治博客。1(二)政治博客在中国的发展2003年6月18日,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表了一个公民的拷问:谁应该为网络色情现状负责?一文,追随者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直接促发了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此次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政治博客打响舆论监督之战的开山之祖。博客在网民中间迅速兴起,人们越来越多的运用博客来表达政治见解,影响公共政策,实现政治诉求,政治博客迅速崛起,成

10、为了网络时代的“新星”。几乎每一次关乎公共利益事件真相的揭露舆论风潮的兴起,都少不了政治博客的身影。2005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开办的“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了“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使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提案和社会调研纪实,还有与网民们交流的内容。二、政治博客的类型、发展支柱、作用(一)政治博客的类型1、草根政治博客由普通网民所组成的草根政治博客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关注政治生活,热衷于政治参与,甚至通过自己博客上的政治言论,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比如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使其一夜成名的约翰逊个人博客“布什服役备忘录”以及伊战期间萨利姆帕克斯的博客等都

11、是家喻户晓的“草根政治博客”。2、政治精英博客由政府官员、政党领袖等政治家所组成的精英博客也不甘示弱,从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布什到伊朗总统内贾德,从欧盟副主席马高到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这些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的明星们,都开始融入到虚拟的博客世界倾听民意,实现更直接的政治沟通和政治对话。这些政治家博客群体大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敞开了民主言论的渠道。当然,政治精英博客在促进执政的同时,博客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秀场,成为政客们提升民意、捞取政治资本的舞台。3、群组政治博客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的一群人共写一个博客的群组博客(Group Blog),他们通常围绕共同感兴趣的政治话题而集体开

12、展充分而又深入的讨论。群组政治博客中其政治公共议题具有相关一致性,并且群组博客内部成员之间的文章有相互交流的博客。国内典型的群组政治博客,如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小撒探会等“两会”政治博客。(二)政治博客的发展支柱1、全面反映民情和普通的无记名民意测验相比,网络测验突破了测验目的框架的限制,从源流、影响等众多方面反映问题。博客也突破了测验内容的限制,在网络语言主体虚拟的前提下,博主言论兼及许多问题,访博的人对博主的言论表示赞同或质疑,留言或是评论,这样,通过人与人的交流,为博客网站增添新的内容。也体现了博客的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这种形式有效地克服了测验结果的片面性。2、反映社会现实与一般民

13、意测验赞成、反对、无所谓等三四个死板的选择答案相比,博客言论及相关评论生动活泼、嬉笑怒骂,满意、支持、希望、不关心、反感、厌倦、失望、绝望,等等,各种情绪和感情溢于言表。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态度和倾向,而且到了很细微的程度,其他任何民意测验都无法与之比拟。这些意见比学者的论证也更有说服力。3、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普通民意测验的题目设置方一般是非匿名的,所以,其测验题目的编写内容本身就在范围、问题的尖锐程度、敏感度等方面做了充分考虑和裁剪,致使许多领域和问题无法进入被测人的评论范围。但博客可以有效突破这种局限。可以说,现实中再没有任何一种公开媒体和方式像博文里那样的尖锐批评性言论。(三)对民主发展的积

14、极作用网络博客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促推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所谓政治发展主要是指政治结构和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它是政治形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依托政治博客,可以参与选举和投票,从而改变传统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依托政治博客,可以监督政治,从而实现社会制约权力的理想,并扩大传统政治参与的行为主体;依托政治博客,可以沟通民意和获取决策信息,从而促进传统政治体系的运行方式的变革;此外,依托政治博客,还可以开放民主,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从而延伸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深度。不难发现,政治博客能促进形成文明、科学、民主的政治生活氛围。1、帮助选举在信息时代,过去那种挨家挨户拉选票的方

15、式已经被博客、社交网站和视频共享等工具所取代,不少西方政治家已经热衷于这些新型的、低成本方式争取选民的支持。博客不但是深入到选民家中的便捷方式,而且也是吸引和争取年轻选民投票的主要途径。将博客演化为凝聚选民的有力工具,并带动其他政客融入博客世界的代表美国前佛蒙特州长、民主党人霍华德。其在2004年竞选总统候选人时一度通过博客日志直接和选民对话,网站访问量在初选前期基本上与白宫网站的访问量相当,仅通过自己的博客网站就筹集到了700多万美元竞选资金。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有近三分之一以上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和有关议题,近30%的网民称他们浏览博客。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阵营除设立官方

16、博客网站外,双方的拥护者还建立了许多“旁系博客网站”互道立场,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博客大战”。在2005年的英国选举中,政治博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劳动党议员汤姆沃森在竞选活动中就利用博客日志与年轻选民进行沟通。2随着政治活动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强,占领传输技术和先进宣传手段的制高点变得尤为重要,政治博客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并成为了政治家竞选的有力武器。2、获取民意政治博客的出现为公民自由的发表政治言论、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可实施的载体,从而可以更广泛和及时地释放、传播和凝聚民意。公民可以通过注册申请博客,自由言说,发表政治见解,同时可以通过博客之间的超级链接跟贴评论,讨论政治议题,影响政治议程

17、的设置,沟通国家的政治生活。由此,一种原子式的参政议政方式不断地改善着原有的政治生态。当前,政治博客逐渐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聆听百姓呼声、参政议政的一个新平台,医疗、教育、住房等涉及重大民生话题经久不息地在博客社区里讨论和跟帖。“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实名制的博客方式畅谈国事、发表感想、汇报提案以及履职情况。这些官员博客的存在绕过了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抛弃了陈规陋习、繁文缛节与公文旅行,已经成为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互动站。3、监督公民权利由于博客对于任何用户只需网上注册即可获得,并且博客操作技术含量低,因此,博主可以通过自主更新和编辑出版专业新闻媒体记者所

18、遗漏的事件,或是通 过博客页面阐述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和叙述政治言论。因此,传播主体从原先单一的媒介组织向普通公众扩散,“市民记者”纷纷涌现,将有可能从更宽更广的范围内监督政治人物及政治行为。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拉链门”事件,由此“德拉吉报道”声名鹊起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政治博客。“博客门”事件有时候还成为了不少政客的滑铁卢,比如,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因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而人所共知的“拉瑟门”丑闻,也是由博客拉开了拉瑟提前退

19、休的大门。4在网络时代,“要促成个人与团体真正丰富的多元性,使他们能够公开表达对他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支持或者异议,那么,市民社会和国家机构分离,由公众对各个领域的权力进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实际上,通过博客等新媒介实施公民的舆论监督是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以社会制约权力”的思想和原则才有可能得到真正地落实。4、培育民主精神现代民主是开放社会中的商议民主。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开放社会是一个理性和批判性的社会,而封闭社会则是巫术社会,在开放社会里,每个人都面临着个人决定,而个人决定权在封闭社会则不属于自己。”3在开放民主社会里,公民个人有权对社会公共事务发

20、表意见和看法,有足够的权利决定自己的事务,有权选举代表民意的政府,有权关心政治的决定过程和参与政治的运作过程。博客的出现促使社会公共事务更加透明,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和行动变得更加强烈。同时,作为一种民主技术的简易推广手段,政治博客的存在更加能够训练公民思维、培育公民公共精神。三、政治博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一种技术或是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政治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体,同样给我们展现了它的“双面性”:(一) 覆盖面不足导致反映信息片面,虽然政治博客的门槛低,对博主的技术操作要求不高,任何个体只需通过简单注册便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都可以进行第一时间的编辑出版自己的政治作品和发表政治言论。但

21、是,还有绝大多数民众因为贫穷、文化程度、技术等各方面原因不能或不会使用网络,因而政治博客所反映的信息全面性明显不足。18-35岁为主年龄段的博客作者往往是一个思想活跃,表达积极的群体。但是,“思维活跃”并不代表言论和意见的正确性。况且,年轻人的情绪张力与极端的心态更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同时,由于政治博客的轻易注册的获取性,个人也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博客,倘若相同政治博客的民意垒加,那么博客就不能真正传达和反映最根本的原生态民意。(二) 从博主的平等性来看,即使网络互动呈现先天的平等性和透明性,可以使公众面对高层领导者时消除对权力的畏惧,民意也可以不被屏蔽或筛选过滤而反映出来,是一种有效的沟

22、通方式,但在实际情况中,当个人意见与所属群体或环境观念发生背离,便会有人放弃个人看法,产生趋同心态,转而支持优势群体与优势意见,从而形成舆论压力对平等协商和民主决策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一国之内,网络博客技术的发展把人群迅速地分化为精英和草根等群体,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的威胁来自于国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不同群体之间的财富、身份、地位差异影响着信息分裂的不断扩大,从而影响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 (三) 从政治博客的公开性来看,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但是,由于博客社区和网络论坛中的草根意见过于分散、无序竞争以及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缺失,尚难对政府决策产

23、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政治无小事,博客再自由,个性互动与写作快感也容易招致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跟帖和言论,个人隐私也通常被放大和滥用,忘记了博客作为公共媒体的一面。而某些精英博客往往通过更加巧妙的编辑和信息操纵,使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件、数字失实,从而误导公众。更厉害的是,用网络信息轰炸的手法把大量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的头脑,使公众面对纷繁复杂的权威信息无法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 (四) 从表面上看,官员博客能使得政府官员更加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但是,被约束了的身份是不能使他随时随地做出“真实表示”的。同时,官员开通博客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民众参与公共决策渠道的不

24、通畅。如果我们的政府什么事情都不能通过主渠道解决,而需要通过博客、网络或者其他非制度手段间接决策,那么无异于当年皇帝不知天下事,只能依靠“微服私访”来了解民情、探究虚实、辨别真伪,只能体现出政府对老百姓主流表达某种程度的忽视。四、发展对策(一)实行“注册参与”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必然选择博客政治参与可能代之直接民主的失度,在网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政治谣言,政治牢骚的广为流传和政治盲从、网络攻击等非制度化的极端形式。这些非制度化的博客政治参与行为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有序度问题和社会的政治稳定。产生上述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体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博主参与政治博客的因素影响,

25、但不容忽视的是博客参与政治的参与制度和参与机制是制约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的重要因素。解决政治博客参与规范化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行“实名注册,打造诚信博客”。换言之,实行“实名注册”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的必然选择,是综合传统政治参与方式与网络政治参与特点的必然选择。所谓“实名注册,打造诚信博客”就是要求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时必须进行网上注册的制度。这种注册时公民身份的实名注册,是对法定公民参与政治权利审定和确认的需要,是防止网络虚拟负面信息轰炸的有效手段,能促使博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符合法定政治参与权的规定性。实行“实名注册”的关键是技术问题,技术创新是保证“实名注册

26、”以及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实名注册”涉及很多问题,如注册方法、保护注册人信息资料安全、网站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如何判断网民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是政治参与行为等,如何鉴别是否盗用他人信息注册,的建设和这个过程可能过于繁琐。当然如果采取“实名注册”就必须在技术上有所革新,通过技术方法革新达到既保护个人资料隐私又便于在保证网民基本权利基础上实行有效参政议政的目的。显然,实行“实名注册”是可行的技术解决之道。“实名注册”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府的建设和管理,在政府网站建设中推行“实名注册”制度有助于政府真正了解民意,并对公民的利益诉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在电子政府的建设中应设置相应的注册机制和注

27、册平台,建立必要的认证系统,以保证注册信息的真实性。体现了对政治参与主体资格确认的要求。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公民,是会积极配合“实名注册”的。当然,实行“实名注册”的目的并不在于限制公民的参与自由和参与权利,而在于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保护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权。提高网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意识,保证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度,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与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目标是相吻合的。如果简单地将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立,一味强调自由,而忽视责任与规范,既可能导致权力的泛化,甚至是政治博客爆炸,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政治参与的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实名注册”将

28、是博客政治参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成为未来政治博客参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建立政府电子事务平台博客政治参与是依托网络进行并实现的,如果只有参政的实施者而没有参政行为的接受者、反馈者,就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的博客政治参与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政府应该顺应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发展要求,建立电子政府处理事务平台。博主通过网络向电子政府平台进行参政活动,电子平台利用系统处理参政信息,再通过此平台反馈给博主,这样就完善了博客政治参与的全过程。随着政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电子事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博客政治参与将有更大的发展。(三)倡导健康的网络博客文化倡导

29、健康的网络博客文化首先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管理要跟得上建设的步伐。要在网络博客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价值,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主流。总的来说就是要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尽管政治博客现在还处在“孩童时代”,但其迅猛的发展和生长之势已经使得政治沟通进入了一个更深入、更广泛的大众传播时期。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事物,它不仅是政治沟

30、通和表达载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种执政观念的转变,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变迁。结 语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本文以政治博客为据点进一步阐述了公民如何更好地参政议政,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政治博客、理解政治博客进而更好地应用政治博客,为构建和谐的政治网络环境做出贡献,走出政治博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张雷,娄成武.“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刘宏.政府应该如何监管网络J.新闻与写作,2009,(3).4倪明胜.政治博客的民主维度考

31、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5余伟利,陈敏利.从“两会”博客现象看博客的社会传播价值J.现代传播,2006,(3).6方兴东,张笑容.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J.现代传播,2006,(3).7周海英,我国博客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J.当代传播,2006,(4).8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9余旻晶.网络时代博客的舆论导向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10方笑.我国官员博客现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6).11陈光伟.明珠体制下的国家自主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9,(3).12曾谭鸽.乡镇问责体制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9,(7).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