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48068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某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部门:湖北省农业厅建设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建设地点:湖北省XX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编制单位:武汉XX工程咨询公司编写时间:二一年五月56目录资质证书:项目名称: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委托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完成单位:武汉XX工程咨询公司 公司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经济管理 经济师 参加编制人员: XX市农业科学院 财务管理 会计师 XX市农业科学院 农 业 正高职高级农艺师 XX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 经济师 XX市农业科学院 农 业 农艺师目 录第1章 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可行性研究依据31.

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4 结论及建议5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第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03.1 区域试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103.2 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量化分析113.3 市场风险分析11第4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24.1 承担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24.2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124.3 人员状况134.4 资产与财务状况134.5 基础设施情况144.6 科研力量154.7 专业技术水平164.8 管理体制16第5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85.1 项目选址185.2 项目建设条件185.3 项目实施的有利

3、条件205.4 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22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246.1 工艺技术方案246.2 设备选型25第7章 项目建设目标327.1 建设任务327.2 总体布局及建设规模327.3 建设目标33第8章 项目建设内容348.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48.2 项目建设内容34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99.1 总投资估算399.2 总投资构成399.3 资金筹措40第10章 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4110.1 建设期限4110.2 施工进度安排41第11章 土地、规划、环境与节能4211.1 土地4211.2 规划4211.3 环保4211.4 节能44第12章 招标方案45

4、12.1 招投标依据4512.2 招标范围4512.3 招标组织形式4612.4 招标方式4612.5 招标程序46第13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4813.1 项目组织管理4813.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5113.3 运行成本及解决方法51第14章 效益分析5314.1 社会效益5314.2 生态效益53第15章 结论和建议5415.1 可行性研究结论5415.2 建议55附表:附表1 项目申报基本情况表附表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3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附表4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附表5 项目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附表6 湖北省农业厅申报2010年储备项目汇总表附表7 现有仪器设备清单附图:

5、附图1 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设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 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设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 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设项目区平面布置图附图4 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设项目田间工程断面图附件:附件1 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专家评审意见附件2 项目单位法人证书附件3 项目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4 项目单位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件5 成果、品种证书附件6 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文件附件7 土地租赁合同附件8 环境批复文件附件9 项目领导小组文件附件10 XX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验收结论第1章 总论 第1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市国家水稻区

6、域试验站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改扩建1.1.3 建设地点湖北省XX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XX县XX镇XX村)1.1.4 建设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1.1.5 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1.1.6 项目主管部门湖北省农业厅1.1.7 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试验基地200亩,其中江北路区新建85亩、中间试验区改建115亩。主要建设试验区内晒场1000平方米、道路2000米、引排水渠系3190米、田埂1100米、围栏1700米、泵站和过水涵各一座,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农机具等31台(套)。1.1.8 建设内容1.1.8.1 土建工程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晒场1000m2、新建农机具库棚60m2。田间工程主要包

7、括土地平整100亩、修建主干道880米、田间路1120m、新建田埂1100m、新建泵站1座、新建排水渠2490m、新建低压管道输水700m,新建过环河过水涵1座,试验区隔离围栏1700米。1.1.8.2 仪器设备项目仪器设备购置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农机具的购置,共31台(套),其中检验仪器24台(套)、农机具7台(套)。1.1.9 产品方案年承担国家、省级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等30组。1.1.10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4.2万元,田间工程投资283.7万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18.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4万元,预备费20.4万元。1.1.11 资金筹措项目

8、总投资3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0万元。1.1.12 建设期限建设期2年,即从2011年1至2012年12月。1.1.13 运行费用项目建成后,年总运行费用为33万元。1.1.14 项目效益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公益性项目,仅进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农田基本设施得到改善,试验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由目前的年承担试验任务14组,增加至30组,而且设施的改善和农机具以及仪器设备的添置,更加保证了水稻试验质量,为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是为审定后的品种在大面积推广上的安全性把关。因此,项

9、目的建设对水稻新品种的诞生、粮食生产以及农民增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2)生态效益。项目主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实现生产的规范化和农事操作的机械化,农业科研工作向现代化迈进,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试验区通过排灌渠的建设,保水保肥性能增强。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生态污源。项目区种植水稻,其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稻的秸杆还可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1.2 可行性研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种子工程植保工程2010年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

10、的通知(农办计201037号) 国家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主要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区占地面积亩2001.1新建试验区亩851.2改建试验区亩1152建设目标2.1承担试验组/年303建设内容3.1土建工程晒场m21000农机具库棚m2603.2田间工程土地平整亩100新建主干道m880新建田间路m1120新建田埂m1100新建泵站座1过水涵座1护砌排水渠m2490低压输水管道m700围栏m17003.3仪器设备购置31实验室仪器设备

11、台(套)24配套农机具台(套)74总投资万元3604.1土建工程万元14.204.2田间工程万元283.704.3仪器设备购置万元18.304.4工程建设其它费万元23.404.5预备费万元20.405资金来源万元360.005.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300.005.2地方配套资金万元60.006建设期限年21.4 结论及建议1.4.1 结论XX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水稻作物主要生产区,气候条件代表性强。该项目符合国家支持优势产业的政策和国家种子工程总体规划,建设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实力雄厚,基础条件优越,建设方案是积极可行,本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合理,预算适度,项目运行机制灵活,有利于国家、

12、省级水稻区域试验任务的完成。1.4.2 建议建议将本项目列为2010年政府支农种子工程项目,加速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的建设,以尽快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其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长江流域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项目建设地在水稻生产上具有相当代表性项目建设地XX,是水稻生产大市,湖北省的重要粮仓。水稻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当地口粮的供应主要依赖于种稻。同时,也是一个单、双季稻的混种区,全年有水稻种植面积400万亩,其中,早晚双季稻面积190万亩,一季或中稻面积210万

13、亩。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不同比例单、双季稻的种植,优质稻的生产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以XX县、黄梅县为主的优质稻种植区已形成较大规模,而且特色鲜明,东坡银粘王、东坡玉粒、团香君健等优质米品牌响誉全国。2.1.2 项目建设地完全符合区试站在布局上的生态合理性XX位于湖北省东部,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所属范围内有平原区、丘陵区及山区。红安、麻城、罗田北部山区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易出现早稻前期的低温、中稻后期高温以及晚稻后期高湿、寡照、雨水多的天气,沿江的XX、黄州、浠水、武穴等平原和丘陵区,早、中稻生长期内的持续高温、降雨和大风,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强寒露风等灾

14、害性天气年有发生,其气候特点在全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XX版图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4%,生态特点明显,在此设立国家水稻区试站并扩建完全符合区试站的布局原则。2.1.3 项目建设是满足当前试验用地和保证试验质量的需要XX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承担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设,中央投资50万元,建设规模为100亩。除去考挂室、仓库、晒场等建设和设施用地,试验可用面积仅有80亩,随着近几年区试任务的不断加大,每年要承担国家、省级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等近20组,现有的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试验用地的需要。由于当时资金少,基地建设标准较低,并且年久失修,试验区的利用率降低,许多试验只能在附近租地

15、进行。因此,在原基础上扩建,是维持各项试验正常运行和保证试验质量的需要。2.1.4 项目建设是保证审定新品种适应性广、确保农民种稻增收的需要一个水稻新品种从育成到审定推广,区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鉴定环节,能直接鉴定出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等主要性状的好否,由此而决定品种是否能进入审定程序。把XX列入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站,作为新品种入审的一道关口,检验品种在此地的适应性等综合表现,能有效地保证审定后的品种在其他条件达标的情况下,适应性更广,能适应以XX为主的鄂东南一带的气候,既能扩大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使新品种新成果最大限度为生产上发挥作用,又能提高当地农民选种购种的准确性,确保农民种稻

16、增产增收,意义十分巨大。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1 项目单位建设有合法且能长久使用的土地资源,且基础条件较好。项目选建地XX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已被XX市政府列入XX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区。XX市农业科学院已与XX等村签订了租赁协议,租赁期限为50年,不存在土地的使用权属问题,试验区所需的用地是合法且能长久使用的。XX试验基地从1997年城建制划归以来,先后进行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国家水稻改良武汉分中心XX试验站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交通便利,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以及土质、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都较好。2.2.2 项目建

17、设单位有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XX市农业科学院现有各类科研人员68人,水稻所现有16人,其中,正高或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5人,专业涵盖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等,平均年龄41岁,多数为35岁左右的年轻技术人员,并且有长期从事水稻区试、品比、生产试验以及品种展示方面的工作经验。另外,水稻科研人员特别是区试执行人员岗位稳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一位科研人员都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业务工作上有很强的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种稻水平和基本素质较高。2.2.3项目建设单位正在承担国家、省级水稻区域试验任务。自国家区试站建站以来,每年承担国家、省级水

18、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等任务14-20组,涉及国家南方稻区早、晚稻的区试和筛选试验,湖北省早、中、晚稻的区试、筛选试验和生产试验,而且任务完成出色,区试执行水平高。所承担的国家、省级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等无一例报废现象,试验结果准确、详实、误差小,汇总率为100%。多次被主管部门评为水稻区试工作先进单位,个人每年被评为国家或省级区试先进的达3-4人,是湖北省的重点和骨架试点。第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第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 区域试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我国水稻区试组织管理与体系的建立,经多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区试网络。目前,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由国家农技推广总

19、站组织实施,根据地理位置和南北气候的差异,分为南方稻区和北方区,各稻区又按照不同的生态区设试验站(点)。在水稻区试工作管理中,主持单位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牵头和汇总单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并联合制定了区试工作的实施管理办法,其中有参试品种条件、试验方法、记载项目和标准、统计分析方法、推荐考察审定程序等,各项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在品种评价上也不断发展,育种、植保、生理生化等学科都应用到区试中,除田间试验鉴定产量及适应性外,还有抗病性接种鉴定、室内稻米品质鉴定。而且,试验点次也在科学有序的增加。区试既是鉴定育种成果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品种审定、良种繁育和推广的重要基础,其结果为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方向。区试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省(区)主管部门根据水稻生产上的优势产区、特色产区建立稳固的专业试验站,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专业人员,集中精力专门从事区域试验工作。区试专业人员结构呈复合型趋势,涉及到育种、栽培、植保、生化、土肥等多学科,为进行品种的综合、准确评价提供保障。多年来,我国区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湖北省近几年每年审定的早中晚稻品种就达15个左右,为育种科研、良种推广、成果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2 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量化分析水稻区试站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公益性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其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为水稻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数据,是新品

21、种审定的重要依据。湖北省每年通过区试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达15个左右,就种植水稻增产增效来看,全省年水稻种植面积3200万亩,新品种在全省覆盖面达80%,按平均亩增产3%(20斤)计算,全省应用新品种年可增产稻谷约5.1亿公斤,社会效益明显。3.3 市场风险分析本项目为公益性服务项目,主要承担国家和省级新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为水稻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建设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长期承担着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工作基础,技术上无风险。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降水、降雪、冰雹、大风、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只要我们加强测报,及时采取有

22、效措施,可最大限度地规避技术风险。第4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第4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4.1 承担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建设单位XX市农业科学院,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市级财政全额拨款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湖北省地市级重点科研单位。该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其前身系解放前的XX县北楼坳农场,1950年以该场为基础,成立“XX专署农林总场”,1955年更名为“XX专区农业试验总场”,1958年正式命名为XX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5月市政府批准更名为“XX市农业科学院”。法人代表:瞿学文,男,汉族,湖北浠水人,大学本科学历。1961年9月出生,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

23、7年12月参加工作,经济师职称。1997年担任XX市原种场党委书记、场长,2006年3月担任XX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农业系统优秀场长,湖北省劳动模范,XX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曾当选XX市第二届政协委员。4.2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XX市农业科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水稻改良武汉分中心XX试验站、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良繁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国家小麦原原种生产基地、国家棉花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鄂东综合试验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XX综合试验站、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东南综合试验站、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分中心。该院机构设置有办公室

24、、科研科、成果推广科、财务科、政工科、产业办共6个行管科室和水稻、棉花、作物栽培、园艺、畜牧5个科研所;院属XX市农业科技开发中心、XX市科龙贸易公司、XXXX牧业有限责任公司3个经济实体;试验农场一个,总面积3000亩。XX市农业科学院长期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农作物新品种(系)选育、新品种繁殖、示范、品种区域试验、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植保、土壤肥料等研究课题及技术培训和推广等工作,在“科研立院、创新强院、开发富院、管理兴院、和谐建院”的建院方针指导下,面向农业、农村、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立足XX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服务。4.3 人员状况XX市农业科学院现有职工总数211人

25、,研究员及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28 人,硕士研究生7人,科技特派员5人,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人选3人,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4.4 资产与财务状况2009年末资产总额201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07.1万元。2009年收入合计85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65.3万元,拨入专款440.8万元,经营收入19.9万元,其他收入132万元。2009年支出合计725.8万元,其中专款支出318万元,事业支出395.8万元。收入大于支出,财务状况良好。4.5 基础设施情况XX市农业科学院院区占地300亩,建有办公楼、科研楼各一栋,面积共3500平

26、方米。院属XX试验农场占地3000亩,其中核心试验基地近500亩,主要进行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育种、试验,基地建有综合办公楼、仓库以及加工车间等,建筑面积共2080平方米。基地内有提水泵站2座,水源为连接长江的一条长河,基地内水、电基础设施完备。基地原建设的农作物育种、区试基地100亩,田间沟、渠、田埂等设施建设较齐全,但当时建设标准低,并且年久失修,破损较严重。现有基础设施及水稻研究用仪器设备详见表4-1、42及附表7。序号建筑名称栋数(栋)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结构用途一农业科学院35001办公楼12000砖混办公2科研楼11500砖混科研二试验基地36301基地办公楼11300砖

27、混科研2区试用房3990砖混3仓库1500砖混仓储4加工车间1280钢架5晒场11000水泥6泵站250砖混灌溉表4-1 现有基础设施一览表表4-2 现有设备仪器一览表序号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万元)1背系式机动喷雾器3WF-18台54000.22脱粒机神力110型台125000.253净化工作台SZK-202(皖产)台182500.834冷柜BD/BC-1929H台312700.385冷柜星星SD-428P台138000.386光照发芽箱LRH-250G台185700.867奥克斯电子称AR2140台199000.998酸度计25型个130000.39电热鼓风干燥箱DH

28、G-9620台178000.7810投影仪SONY台160000.611数码摄像机SONY台155000.5512种子精选机5xz-5B台1320003.2合 计189.324.6 科研力量XX市农业科学院现有各类科研人员68人,水稻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正高或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5人,专业涵盖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等,平均年龄41岁,多数为35岁左右的年轻技术人员,并且有长期从事水稻区试、品比、生产试验以及品种展示方面的工作经验。经过60多年的建设,XX市农业科学院已发展成为能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大型科研课题的综合农业科研单位。“九五”以来,每

29、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的有关水稻育种、栽培、制种、区试、土肥、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省、市各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4.7 专业技术水平XX市农业科学院在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中一直走在湖北省同类研究单位的前列,特别是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已处湖北省领先水平,仅“十五”期间就有6个水稻品种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1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深受湖北省科技厅和同行业专家好评。“八五”以来,XX市农业科学院先后育成优质高产早稻鄂冈早1号、鄂早11号、鄂早14号、鄂早18、早杂金优152、优质晚粳鄂晚12号、优质晚杂金优12、金优38。2003年优质、高产、抗病早稻鄂早18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其稻米

30、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该品种的育成,是湖北省优质、高产早稻新品种选育的又一重大突破,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也是湖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早稻品种,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被湖北省农业厅列为湖北省主推早稻品种,也是2005年全国50个水稻主导品种之一,2006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优质、高产晚杂新组合金优38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一级,使湖北省晚杂新组合选育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品种2005、2006、2009、2010年被湖北省农业厅列为湖北省主推晚稻品种,2005年通过了湖南省、江西、广西等省的审(认)定,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800多万亩。4.8

31、 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实行院长负责制,水稻所下设早稻研究室、中稻研究室、晚稻研究室等机构。在科研上采用首席专家负责制;在行政管理上,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由院创办企业及合作单位负责产品开发经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第5 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第5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5.1 项目选址5.1.1 项目选址原则本项目建设的选址在所需要的生产技术条件及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上,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出发,结合XX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持久发展需要,遵循了以下原则:1、项目建设所用土地符合项目要求和农业用地总体规划。2、周边无污染源,土质、地势较好,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均匀,供肥保肥

32、能力较强,耕作方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排灌方便。3、交通便利,通讯、电力有保障。4、项目所在地相对独立,有较好的隔离条件。5、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环境良好,能够争取当地群众和政府支持。5.1.2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农业科学院XX试验基地内,项目占地面积200亩,所需土地系XX市农业科学院租用XX镇XX村、堵城镇松杨村耕地,租用期限50年,详见租用合同。5.2 项目建设条件5.2.1 地理位置项目区地处XX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XXXX镇XX村)、黄州区堵城镇松杨村,位于东经11424 11607、北纬29453140,试验基地面积3000余亩,试验核心区近500亩,项目区面积20

33、0亩。5.2.2 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7。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222.37亿立方米,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光照丰富,雨量充足,是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5.2.3 土壤状况项目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呈现出轻微的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农田最低高程20.5米,最高高程21.6米(黄海高程系)。土壤中N、P、

34、K含量较为丰富,是高产粮、棉、油、蔬等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域。5.2.4 水利条件试验基地内有一条长河穿境而过,该长河与长江相通,水面宽30米,河床中线高程3米,穿过境内730米。项目区比邻长河,且区内有环河、长港将项目区天然分割为三大块,环河呈弯弓状,与长河、长沟相通,总长1893米,河面宽度3070米,常年水深2米左右。长沟长400米、宽6米、深1.5米,呈南北走向,与长河、环河相连,是基地引排水和实现水循环的重要通道。5.2.5 交通条件项目区地处黄州堵城镇与XX县XX镇交界处,紧邻江北一级公路。距XX市区9公里、距省会武汉45公里,与XX新县城仅4公里。距武汉国际机场100公里,距大广北高

35、速公路入口5公里,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鄂黄城际铁路通车后到武汉仅需30分钟。5.2.6 电力及通信条件项目建设地点供电充足,可以保证生产用电。同时具备提供国内、国际各类固定通讯能力,能开展数据、图象、多媒体、宽带接入等多项业务。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网络覆盖到位,无盲区。5.2.7 劳动力资源条件项目地XX村劳动力丰富,长年以生产水稻为主,并且进行水稻田间试验10多年,有种水稻和配合科研工作人员开展试验的经验。5.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5.3.1 地方政府的支持水稻是XX乃至湖北的重要产业,XX市政府十分重视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的建设,在加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财

36、政拨款,加强市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很大。XX市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和其他各项建设条件,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5.3.2 区位及生态环境条件优越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为冲积平原地貌,土壤酸碱度适中,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符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要求。项目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限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自然气候适宜,具有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 项目区内及周边都无污染型厂矿及化工企业,空气、水体、土壤等基本上均不存在污染隐患,项目区不受到污染威胁。项目区内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中优之间,灌溉用水为通过长河及环河引灌的长江水,水体质量

37、优良,适宜农作物种子的安全生产。5.3.3 有可靠的依托单位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XX市农业科学院,该院长期从事水稻、棉花、麦类、油料、玉米及畜牧等新品种选育以及区试、栽培、植保、土肥、农技推广、种子生产等科研工作。“十五”期间,水稻育种成绩斐然,新品种数量多、质量好,推广的面积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创造了多项全省第一,特别是在湖北省科技厅“十五”验收报告中提到湖北省“十五”期间攻关组选育的4个代表性品种鄂早14、鄂早18、金优38、红莲6号,其中3个是XX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在全省同行中居领先地位。品种数量多。自1989年来共选育了9个水稻品种,有7个是在2000年即“十五”之后选育的:鄂冈

38、早1号、鄂早11、鄂早14、鄂早18(省、国审)、鄂晚12、金优12、金优152、金优38等,其中5个早稻,4个晚稻。品种品质好。有三个品种品质达国标二级,三个品种达国标三级。鄂早11于1992年育成,是我湖北第一个品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的早稻品种;鄂早18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通过省和国家审定,是湖北省第一个品质达国标二级且通过国家审定的早稻品种;金优12于2001年通过省审,是我湖北第一个达国标三级的湖北省自育三系杂交晚籼稻品种;金优38于2004年通过省审,是湖北第一个达国标二级的自育三系杂交晚籼品种,在2007年的国家区试中品质达到国标一级;天丰优134于2008年通过省审,品质达

39、国标二级。品种应用面积大。金优12、金优38、鄂早11、鄂早14、鄂早18等品种占据了湖北省早、晚稻的半壁江山,鄂早11、鄂早14、鄂早18、金优38等品种分别占当年全省同季稻种植面积的10-25%,“八五” 至今所有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余亩,创造社会效益50余亿元,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为湖北省的水稻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省主推水稻品种最多。金优38、鄂早14、鄂早18三个品种于2004-2006年同时被列为省主推品种,是湖北省主推水稻品种最多的单位。5.4 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5.4.1 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项目基地建设中土石方工程量较少,不破坏周边植被,不砍伐树木,对生态环

40、境无不利影响。项目是农业种植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噪声、无烟尘产生,无污水排放,因而对空气、水体、土壤不造成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不造成影响。5.4.2 当地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本项目区位于XX市XX县XX镇、黄州区堵城镇交界处,紧邻江北一级公路。周围环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性企业,大气和水体质量良好,适宜农作物种子的安全生产,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6.1 工艺技术方案6.1.1 项目技术来源和技术水平国家和省级区试的技术分别来源于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湖北省种子管理站,由以上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技术操作规程(试验记载标准)和数据资料汇

41、总。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6.1.2 主要工艺技术流程种子主管部门制定区试方案供试品种各区试点进行筛选试验或初试结果汇总不符合续试标准的品种淘汰符合标准的品种续试结果汇总不符合标准的品种淘汰符合标准的品种生产试验专家组现场考察鉴定审定6.1.3 主要技术工艺参数种子主管部门的实施方案,按不同的生态区设立试点5-8个,区试不超过12个品种设一组,筛选试验不超过20个品种设一组,按随机区组排列,0.02亩/小区,三次重复设计,一组试验所需田块长度为30米,宽度为25米,对照品种早稻不低于750斤/亩、中稻不低于1000斤/亩、晚稻不低于900斤/亩;区试开展后,同一项农事操作要在一天内完成,保证试验

42、的一致性;两年区试淘汰和选择品种的依据,是按照所有组别品种均需达到以下基本技术条件:A、种子纯度大于96%;B全生育期要求,有以下情况终止试验,早稻参试品种生育期比对照两优287长3天以上,中稻比对照长1天以上,一季晚稻比对照长8天以上,双季晚稻比对照长3天以上,双季粳稻比对照长1天以上;C、品种结实率要求,早晚稻品种一年平均结实率70%以上且没有3个以上试点结实率65%以下,中稻品种一年平均结实率75%以上且没有3个以上试点结实率70%以下;D、无其他明显的种性缺陷。早、中、晚稻品种续试及审定的主要标准:符合之一可续试。A、品质比对照高一个等级,其他相当;B、早稻产量增5%、中稻产量增3%、

43、晚稻增3%且达显著水平以上,增产点次比例不少于60%,其他相当;C、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害的抗性不高于3级,其他相当;D、生育期早稻比对照短3天以上、中稻比对照短7天以上、晚稻比对照短3天以上,其他性状相当。6.2 设备选型6.2.1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依据填平补齐原则。在考虑现有设备可使用性的基础上,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按项目实施要求增补完善,力争项目功能齐全。价格优先原则。在同等性能同等型号设备中,优先选用价格合理、使用寿命长的设备产品。标准化原则。设备选型采购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设备。6.2.2 现有可利用仪器设备现有仪器设备17台(套),主要用于基础研究、种子质验及加工等,这些

44、设备状况良好,可继续利用,详见附表7。6.2.3 新增试验仪器设备为了达到区试管理部门的要求,确保试验质量,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设备仪器。表61 新增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一米质分析仪器台1糙米机JLGJ-45台6检测稻米的外观品质2精米机Sxjmj-150台2进行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分析,如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等3锤式旋风磨JXFM-110台14可见分光光度计722SP台15分析天平AR2140台2二种子检测仪器1恒温培养箱DHP -9272台3种子催芽2种子水分测定仪HK-90台2保存和出糙分析三土壤化肥测试仪器台1土壤化肥测试仪TFC-203综合型台1测土配方施肥

45、2计算机联想K320台1分析土壤肥力数据并打印3笔记本电脑联想T410台24打印机柯尼卡2500W台1四农机具1手扶拖拉机黄鹤121型台1运送种子2拖拉机TS554台1整耕田3旋耕机1.8M台14手推式动力喷雾机3WZ-300L型台2喷药防虫5小区脱粒机5TZQ-400B台2脱粒6电子秤TCS-300台2称小区产量合 计台31单价大于4000元新增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型号:DHP -9272产地:江苏数量:3台技术参数:电 源 电 压220V 50HZ;控 温 范 围RT+565温度分辨率0.1;工作环境温度535、恒温波动度0.5;输 入 功 率570W;内胆尺寸(mm): WDH6006

46、00750; 外型尺寸(mm):WDH 7757851100 ;功能:供大专院校、农业、科研等部门作储藏菌种、生物培养,进行科研的必须设备。独立限温报警系统,超过限制温度即自动中断,保证实验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外门内层有一层有玻璃门,观察方便明了。锤式旋风磨型号:JXFM-110产地:杭州数量:1台技术参数:工作电源 : AC22010V 50Hz; 电机功率: 750W 工作室直径:110mm ;磨锤转速 :16800r/min ;筛板孔径(mm) : 0.5、0.8、1.5mm;外形尺寸(mm) : 530mm530mm650mm;整机重量: 51kg功能:1.高速、高效、粉碎物细小。样品

47、经高速磨锤击成细小均匀粉末,随高速气流通过不锈钢筛进入集成器制备成样品。2.箱体内壁粘贴国内先进的吸隔音材料,噪声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3.电机内置温度保护器,一旦电机超过设定温度会自动停机,待温度降至正常后,又能重新启动。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722SP产地:杭州数量:1台技术参数:光学系统:衍射光栅C-T单色器;波长范围:(325-1000)nm ;波长准确度:2.0nm ;波长重复性:1.0nm ;带宽:4nm;光度准确度:0.5%(0-100%) ;光度重复性:0.2%(0-100%) ;杂散光:0.2% ;操作方式:手动波长 ;显示方式:4位18mm高亮度LED。功能:1、 具备4种测试

48、模式:透射比、吸光度A、浓度直读C和浓度因子设定F,可按用户要求任意转换; 2、合理的结构和先进的光学系统设计,采用精密加工的优质C-T单色器和密封式光栅,体积小,光学性能良好 ;3、 专用精密预调灯及灯座,不必再次调整光路就可以自行替换安装,为不具备专业维修技能的用户提供便利; 4、精密联动式截止滤光片系统可根据波长自动切换到相应滤光片,进一步降低杂散光 ;5、 样品室采用耐溶剂及强酸碱的特种工程塑料制造,全面防蚀,并在底部加装可移出冲洗的积液盘和贮液容器,提高了仪器用户使用端的质量,是解决因测试条件恶劣造成仪器使用寿命缩短的最佳方案。电子天平型号:AR2140产地:美国奥豪斯数量:2台技术

49、参数:最大称重:210g;精 度:0.0001g;称盘尺寸:90mm;电 源:交流电;量程(g)210;可读性(g)0.0001;重复性(标准偏差)(g)0.0001线性误差(g)0.0003;操作温度范围()10-30;校准:自动外部校准,配备砝码;秤盘尺寸(cm)直径9 ;秤盘上方空间(cm)23.6;外形尺寸(宽高长)(cm)21.736.534.3。功能:1.称量范围从110g到4100g,最小分度值从0.0001g到0.1g等多种型号的通用型天平; 2.计件称量模式 ;3.多种称量单位; 4.内置式下秤钩;5.标配RS232通讯接口; 6.标配机架塑料保护罩 ;7.可选配固体密度测量

50、组件,满足用户不同测量需求。土壤化肥测试仪产品型号:TFC-203综合型产地:北京技术参数:1.养分测量技术指标:(1)稳 定 性:A值(吸光度)三分钟内飘移小于0.003;(2)重 复 性:A值(吸光度)小于0.005;(3)线性误差:小于3.0%;(4)灵 敏 度:红光4.5 10-5蓝光3.1710-3;(5)波长范围:红光6208nm 蓝光4408nm;(6)抗 震 性:合格(注:技术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2.PH值(酸碱度)测量技术指标:(1)测试范围:114;(2)误差:0.1;3、盐量(电导)测量技术指标:(1)测试范围:0.01%1.00%; (2)相对误差:5%。功能:1、

51、采用液晶中文大屏幕背光显示,中文菜单提示操作,使用人员一看即会。2、可检测土壤、植株、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等样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含盐量。3、旋转比色测试装置,可同时测多个样品,为独家专利。本仪器带有自动充电功能,交、直流两用,可进行野外流动测试,仪器主机自备内置式微型打印机,可通过本机将测试结果数据打印出来。小区脱粒机产品型号:5TZQ-400B产地:石家庄功能特点:1、采用螺旋线排列的弓齿,脱净率高。2、采用两级塔轮变速机构,拓宽了使用范围。3、具有防茎杆缠绕功能的茎杆切断装置。4、采用220V 50Hz单相交流电源,电源适应性广,并设

52、有过载漏电保护。技术指标:在稻谷籽粒含水率15-18%,水稻籽粒含水率18-23%的条件下:破碎率(%) 0.2 ,总损失率(%) 2 ,含杂率(%) 1.5手推式动力喷雾机型号:3WZ-300L产地:河南万丰功能:方便快捷,喷洒全面,机器动力足雾程远,装载量较大,适用于农作物或树林防虫用。技术参数:外型尺寸1280*880*1051MM,配套动力5.5HP/3-4KW,转速700-1200R/MIN,工作压力1.5-3.5MPA,最远射程18M,药箱容积300L。 第7章 项目建设目标第9章第7章第7章 项目建设目标7.1 建设任务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任务主要是土建和田间工程,其

53、中土建包括晒场、农机具库棚,田间工程包括主干路、田间路、引排水设施、围栏、过水涵等,及相关仪器设备、农机具。7.2 总体布局及建设规模7.2.1 建设原则规模与功能相适应原则服务立足国家、湖北省水稻的试验,建设规模必须满足服务功能的需要。根据研究和开发内容的需要确定建设规模,注重实用性和超前性相结合。规划增量、激活存量的原则现有的科研设备和条件是建设的基础,要充分地利用好。项目建设将在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提高、完善现有的基础条件,提升基地水稻新品种试验、研发和配套集成技术水平。按照实用、先进、高效的原则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的主要内容,均遵循实用原则,紧紧按照水稻区试的急

54、需,围绕实用、实效进行设计,重点加强水稻试验研究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7.2.2 建设规模XX市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站项目,主要完成高标准200亩试验基地建设,其中江北路区新建85亩,中间试验区改扩建115亩,建设试验区内晒场1000平方米、道路2000米、引排水渠3190米、田埂1100米、围栏1700米、泵站和过水涵各一座,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农机具等31台(套)。7.3 建设目标7.3.1 产能目标项目建成后年可承担国家或省级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等30组。7.3.2 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目标试验区建成后,达到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排灌分开、明排暗灌,雨能排、旱能灌

55、;配套设施完整,所有工程达到优质等级。7.3.3 工艺技术及质量水平目标区试执行保持较高水平,试验完成出色,试验数据与全国或全省汇总结果接近,汇总率达100%。第8章 项目建设内容第9章第7章第8章 项目建设内容8.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8.1.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作物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水稻区域试验站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效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8.1.2 建设原则突出重点原则项目实施区内需要投资的地方很多,依照项目的要求,突出改善基础设施和新增仪器设备

56、这个重点。通过这些投资,可以方便田间生产和试验,有效改善试验地的平整度、地力和灌溉条件,提高项目区水稻品种区试承担能力。实用高效原则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的主要内容,均遵循实用原则,紧紧按照原原种繁育的急需,围绕实用、实效进行设计,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8.2 项目建设内容8.2.1 土建工程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晒场1000m2、新建农机具库房60m2。 晒场项目区江北路卡原为棉花生产大田,租赁后拟作水稻区试用田,原无基础设施,故新建晒场1000 m2。工程做法:夯实基底,铺200mm泥结碎石作为基础垫层,上铺20mm厚粗砂隔离层,其上现浇C20砼厚220mm。农机具库棚项目区面积200亩,均采

57、用机耕、机运,主要有动力拖拉机、运输手扶拖拉机、旋耕机等,因此规划建设农机具库棚。工程做法:农机具棚长12米、宽5米,砖混结构,顶为彩刚瓦。8.2.2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100亩、修建主干道880 m、田间路1120m、新建田埂1100m、新建泵站1座、新建排水渠2490m、新建低压管道输水700m,新建过环河过水涵1座,试验区隔离围栏1700 m。土地平整试验区内部分地区已建设完成,田间配套齐全,田面平整,但沿环河一带及江北路区约100亩耕地平整度较差,现为旱田,需改成水田,采用人工和机械整地相结合,以每3-6亩作为一个平整单元,平整后同一田面高差在3cm。土地平整时尽量保持土

58、壤原有肥力,不打乱熟土层结构,灌稻麦两茬地的田面纵向坡度可为1/2000-1/1000;田面横向坡度不要超过纵坡的1/3。主干路试验区从江北路到长河约1130 m,为试验区主干道,其中长河向西250米路面已硬化,其余880 m现为土路。规划硬化主干道路880m,采用混凝土路面结构,路基面宽6.5 m,硬化路面宽4m,C25混凝土路面层厚20cm,下铺设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30cm,底层素土夯实。田间路规划新建田间路1120m,其中东西向四条,长920 m;南北向一条,长200 m。具体区域:江北路区南北向一条200 m,中部区东西向两条、长665 m,东部区东西向两条、长255 m。采用混

59、凝土路面结构,路面宽2.5m,C25混凝土路面层厚20cm,下铺设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30cm,底层素土夯实。田埂试验区按格田规格60m48m修筑田埂1130m。田埂顶宽0.6m,高0.8m,其中地上部分0.2m,地下埋深0.6m。田埂基底及中部素土夯实,顶部及四周现浇C20砼,厚120mm。泵站新建泵站一座,全部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m2,从环河提水,本次规划新建泵站,配备低压输水管道,为江北路片试验区供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泵房、机电设备及配电线路、引水管等。排水渠新建排灌渠13条,总长2490m。江北路区排水沟沿规划田块南北向分布,中部区沿田间路两侧东西向布置,排入环河中。排灌渠道设计流量0.05m3/s,坡降1/1000,采用U型断面,上口宽0.8m,高0.7m,现浇C20砼厚15。低压管道输水江北路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新建低压管道700m,由新建泵站从环河内提水,布设东西干管一条,南北两条,总长700m,沿北主排水沟壁埋设为江北路区供水。干管埋深0.5m,设计流量200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