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45820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课程设计完整版(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第一章 配送中心设施选址第一章 配送中心设施选址1.1 利用精确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表1-1所示和图1-1所示。 表1-1各零售商的空间位置及需求调查分析图客户XY每2小时需求量(吨)A131.5B290.8C3151.2D613.50.9E10151.4F11121.5G1062.0H81.51.8I44.51.2J791.5本地区的城市规划先进,设施齐全,社会物流系统完善,城市交通为井字型道路。12108642 3 6 9 12 15 18 图1-1 城市交通井字型道路

2、利用重心法计算配送中心的地理坐标:=6.69=8.29应用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设施进行选址规划,经过以上相关计算得出该配送中心地址选在坐标(6.69,8.29)的位置。 然后运用数值分析法:总运输费用T= =75.61令其偏导数使,成立的(,)即为所求的物流中心的最佳位置。 计算得到:=6.95 =8.48总运费T1=75.28,又因为T1T,继续迭代得到:=7.00 =8.62总运费T2=75.18,又因为T2T1T,继续迭代得到:=7.02 =8.72总运费T3=75.12,又因为T3T2T1T,继续迭代得到:=7.02 =8.79总运费T4=75.09,又因为T4T3T2T1,继续迭代得到:

3、=7.01 =8.83总运费T5=75.07,又因为T5T4T3T2T5则说明=7.07 =8.95是最优解,即配送中心坐标P0应该在(7.07,8.95)。1.2 在地图上标注该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计算得配送中心坐标P0为(7.07,8.95),根据数据需要将城市交通井字型道路略作数据调整,将P0和所有的客户标价在城市地图上,得到“图1-2 重心法选址坐标图”。图1-2 重心法选址坐标图第28页(共28页)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第二章 组织结构设计第二章 组织结构设计2.1组织结构设计图依据配送中心的功能和目标,进行配送中心运作的组织结构设计,并绘制组织结构图,如图2-1所示

4、:经理仓储部门信息中心财务部门运输部门采购部门人事部门验收区储存区理货区装配区加工区车辆检修配送运输废弃处理退货处理发货区图2-1 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图2.2各职能部门职责经理:全面负责配送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拟制全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接受、整理和处理各种电子订单,负责整个公司的网络安全问题。采购部门:根据公司的长期计划,拟定采购部门的工作方针和目标; 负责制定采购方针、策略、制度及采购工作流程与方法,确保贯彻执行;制订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各项物品的采购标准,并严格执行。仓储部门:负责货物从外部进入仓库,入库检验,理货,分类储存,包装加工,出库;将货物收入,发出,结存的信息记录好

5、,用信息反应仓库的的运行状况;仓库的入库价值,出库价值,货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的结算等等。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把多方面的信息汇总,进行财务分析处理,把本年度或者本季度的供货单位的供货金额进行统计,还有收货单位的收货金额经行统计,自动对账生成损益表。人事部门: 负责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能单位人员的招聘、录用以及后期的培训; 负责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能单位人员的薪资、社保与福利管理;负责集团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能单位人员的异动、离职管理,依据集团战略发展要求,组建管理干部阶梯晋升体系及竞聘上岗机制;负责人力资源配置与战略信息搜集,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运输部门:负责全公司的各个订单货物运输配送,

6、确保货物安全准时的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定期为公司运输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运输车辆的正常运行。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第三章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设计第三章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设计根据资料分析配送中心各个环节的关系,绘制该配送中的作业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如图3-1和图3-2所示:滞销品、废品供应商发货客户进货入库补货拣货分类集中出库检查出货配送运输退货退货需求收货检验退货处理订单处理流通加工良品订单入库单拣货单出货单订单拣货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订单实体物流信息流图3-1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图72 东北20016办公区15消防设备存放区14运输工具存放区入口出口通道传送带出货11流通包装加工区3入

7、库区10拣货7低温保存区6冷藏保管区5常温保存区8阁楼存货区9批量商品平置区 仓储 区4补货区2理货区1入库暂存检验区12出 库 检 验 区13退货处理区 图3-2 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图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第四章 配送中心进行总体布局规划第四章 配送中心进行总体布局规划4.1基于SLP的思想进行分析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是理查德缪瑟(Richard Muther) 提出的设施布置的经典方法,该方法采用严密的系统分析手段和规范的系统设计步骤进行系统布置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SLP 法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首先要

8、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分析,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矩阵;然后根据关系矩阵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出相应的位置关系图,并将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位置关系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通过进一步的修正和调整,得到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采用加权评价等方法对得到的方案进行优选评估。系统布置设计的四阶段包括:确定位置:确定所在布置的相应位置(总体位置);总体区划:在布置区域内确定一个总体布局(是最重要的阶段);详细布置:确定各个作业单位或各个设施的具体位置;施工安装:编制计划,进行施工安装。 在SLP 方法中,Muther

9、 将研究工程布置问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归纳为5 个基本要素,分别是: (1)产品(P);(2)产量(Q);(3)生产路线(R);(4)作业单位部门划分(S);(5)时间安排(T)。五个要素分别回答以下问题:P生产什么?Q生产多少?R怎么生产?S用什么支持生产?T何时生产?其中P、Q 两个基本要素是其它特征和条件的基础,只有在对上述各要素充分调查研究并取得全面准确的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出相关的表格和关系图模型,有条理的分析计算,才能最终求得工程布置的最佳方案。SLP 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1所示:采用SLP法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首要工作是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包括物物流和非物流的相互关系,

10、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问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然后采用加权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因素进行量化,以得分最多的布置方案作为最佳布置方案。 原始资料:P.Q.R.S.T(或E.I.Q.R.S.T.C)1.物流分析(物料流程分析)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综合相互关系图解(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解)4.所需面积6.地址面积、空间关系图布置7.

11、修正因素8.实际条件限制方案X方案Y方案Z9.评价选出最佳布置方案5.可用面积图4-1 SLP设计程序模式图4.2 该配送本中心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工厂布置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转,而且通过对物料搬运成本的影响,成为决定产品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是工厂布置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实现工厂布置之前必须就生产系统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态做出深入的分析。在系统布置设计开始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的要求收集物流对象P、物流量Q、物流作业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物流作业技术水平T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同时

12、要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单元进行划分,得到最佳的作业单元划分方案。本配送中心包括的职能部门包括入库暂存检验区,理货区,入库区,补货区,常温存货区,冷藏保管区,低温保存区,阁楼存货区,批量商品平置区,拣货区,流通包装加工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运输工具存放区,消防设备存放区,办公区等。入库检验区:主要负责货物的接收及入库前的检验等。理货区:对进货进行简单处理的场所。在这里,货物被区分为直接分拣配送、待加工、入库储存和不合格需清退的货物,分别送往不同的功能区。在实行条形码管理的中心里,还要为货物贴条形码。入库区:对已检验过的货物进行入库存放。补货区:对不到安全库存的货物进

13、行补货。常温存货区: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差品味常温保存。冷藏保管区:食品为冷藏保管。低温保存区:常用医药产品为低温保存。阁楼存货区:阁楼存货区主要存放小件物品、采用重力货架,货架分为三层,采用电子标签系统,以利提高效率,降低拣选差错率。批量商品平置区:批量商品平置区以托盘堆码垛和单品码垛的方式存放库存,家电的洗衣机、冰箱等。拣货区:进行发货前的分拣、拣选和按订单配货。流通包装加工区:行业物流需要更多的流通加工任务,如贴标签、贴价签、更换包装等。出库检验区:对于要配送的商品进行最后的检验,准备发货。退货处理区:对于顾客不满意的订单商品进行退货处理,合格品入库,废品和滞销品进行退货处理。运输工具存放

14、区:各种搬运设备如托盘、叉车等的制定存放地点。消防设备存放区:为了配送中心的安全,配送中心将添置的消防设置,并将其存放在相应存放区域。办公区:中心内部行政业务管理、信息处理、业务洽谈、订单处理以及指令发布的场所。一般位于配送中心的出入口。处理各种订单信息,财务整理等等。4.3 物流分析4.3.1 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须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当产品品种很多,产量很小且零件,物料数量又很大时,可以用一方阵图表来表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表中方阵的行表示物料移动的源,称为从;列表示物料移动的目的地,称为至;行列交叉点标明

15、由源到目的地的物流量,从中可以看出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况。本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表4-1所示:表4-1 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 至从入库检验区理货区入库区补货区常温区冷藏区低温区阁楼区批量区拣货区加工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入库检验区2000000000000理货区0190000000000入库区0001022220000补货区000100000000常温区0000000010000冷藏区000000001000低温区000000001000阁楼区000000001000批量区000000002000拣货区0000000001500加工区0000000000150出库检验区00000000000

16、0退货处理区000010000000其中运输工具存放区,消防设备存放区和办公区不与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物流量移动关系,因而在从至表中忽略。4.3.2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且没有必要,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成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作业单位对或成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确定。表4-2是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表4-3是该配送中心物流强度分析表。表4-2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承

17、担的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高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一般物流强度O4010可忽略U表4-3 配送中心物流强度分析表序号作业单位对强度值 物流强度路线累计路线比例累计物流强度比例强度等级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11-220112.5%38%A22-3192A310-1115312.5%29%E411-12154E53-510512.5%19%I65-10106I73-62762.5%14%O83-728O93-829O103-9210O114-5111O126-10112O137-10113O148-10114O159-10115O16

18、13-5116O总计103没有物流关系的路径其搬运可忽视,且均定义为U级。4.3.3配送中心单位物流原始相关表 在行与列的相互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出物流原始相关表,如表4-4。表4-4 物流原始相关表 至从入库检验区理货区入库区补货区常温区冷藏区低温区阁楼区批量区拣货区加工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入库检验区AUUUUUUUUUUU理货区UAUUUUUUUUUU入库区UUUIOOOOUUUU补货区UUUOUUUUUUUU常温区UUUUUUUUIUUU冷藏区UUUUUUUUOUUU低温区UUUUUUUUOUUU阁楼区UUUUUUUUOUUU批量区UUUUUUUUOUU

19、U拣货区UUUUUUUUUEUU加工区UUUUUUUUUUEU出库检验区UUUUUUUUUUUU退货处理区UUUUOUUUUUUU4.3.4物流作业相关表通过物流原始相关表,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该配送中心的各个部门物流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清楚地理解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配送中心进行规划布置。进而得出SLP中著名的物流相关表,见表4-5。表4-5 物流相关表 入库检验区理货区入库区补货区常温区冷藏区低温区阁楼区批量区拣货区流通加工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AAEEIIOOOOOOOOOO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20、UUUUUUUUU4.3.5 接近程度排序表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各单位物流强度分值TCR,根据各作业单位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4-6所示:表4-6 接近程度排序表 至从入库检验区理货区入库区补货区常温区冷藏区低温区阁楼区批量区拣货区加工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入库检验区4/A0/UO/U0/U0/U0/U0/U0/U0/U0/U0/U0/U理货区0/U4/A0/U0/U0/U0/U0/U0/U0/U0/U0/U0/U入库区0/U0/U0/U2/I1/O1/O1/O1/O0/U0/U0/U0/U补货区0/U0/U0/U1/O0/U0/U0/U0/U0/U0/U

21、0/U0/U常温区0/U0/U0/U0/U0/U0/U0/U0/U2/I0/U0/U0/U冷藏区0/U0/U0/U0/U0/U0/U0/U0/U1/O0/U0/U0/U低温区0/U0/U0/U0/U0/U0/U0/U0/U1/O0/U0/U0/U阁楼区0/U0/U0/U0/U0/U0/U0/U0/U1/O0/U0/U0/U批量区0/U0/U0/U0/U0/U0/U0/U0/U1/O0/U0/U0/U拣货区0/U0/U0/U0/U0/U0/U0/U0/U0/U3/E0/U0/U加工区0/U0/U0/U0/U0/U0/U0/U0/U0/U0/U3/E0/U出库检验区0/U0/U0/U0/U0/U0

22、/U0/U0/U0/U0/U0/U0/U退货处理区0/U0/U0/U0/U1/O0/U0/U0/U0/U0/U0/U0/U0440411116330排序11231247891015613物流等级分值A=4 E=3 I=2 O=1 U=04.3.6 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行政事务等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在人和工作的联系。这些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这种对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析称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单位

23、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或设备,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布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缪瑟首先提出了这一方法及其工具,采用一种“密切程度”代码来反映不同单位之间的不同关系,“密切程度”代码如表4-7所示。此外还要用一种理由代码来说明达到此种密切程度的理由,如表4-8所示。表4-7 “密切程度”代码密切程度代码关系密切程度作业单位配对比例A绝对必要靠近1%-3%E特别重要靠近2%-5%I重要3%-8%O一般5%-15%U不重要20%-85%X不希望靠近0%-10%表4-8 “密切程度”理由代码理由代码理由理由代码理由1连续性5共用设施设备2运输距离6联系3搬运7零件流动4管理方便8清洁通过对该配送中心的

24、作业单位及其相应之间的联系,结合影响因素最终得出配送中心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其中其中入库检验区为A1,理货区为A2,入库区为A3,补货区为A4,常温区为A5,冷藏区为A6,低温区为A7,阁楼区为A8,批量区为A9,拣货区为A10,加工区为A11,出库检验区为A12,退货检验区为A13,运输工具存放区为A14,消防设备存放区为A15,办公区为A16),如表4-9所示:表4-9 各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相互关系表A1A10A4A3A6A5A7A8A9A2A11A12A13A14A15A16OA/2A/1A/3OOUOUUUUX/4UUOOOOUUUUOE/3E/3E/3E/3E/3I/4I/4E/3

25、UUUUUUUOOOOE/3E/3E/6E/3E/7E/4UOOOUOOOOI/4A/2I/4I/4I/4I/4A/2A/6A/2A/2A/2I/4I/4I/4I/4UUUUUUUUUUUUUUUUI/4I/4I/4I/4I/4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4.3.7 综合分析在大多数配送中心中,各作业单位之间既有物流联系,也有非物流联系,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关系,根据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取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加权比值M:N=2:1。根据作业单位物流强度相关图和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图可以得出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此处加权值为:A=4 E=3 I=2 0=1 U=

26、0 X=-1,最终得出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如表4-10所示:表4-10 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作业单位配对关系密级综合相互关系物流关系 加权值2非物流关系 加权值1等 级分 数等 级分 数分 数等 级12A4A412A13U0A44O14U0O11U15U0O11U16U0O11U17U0O11U18U0O11U19U0O11U110U0U00U111U0U00U112U0X-1-1X113U0U00U114U0O11U115U0O11U116U0O11U23A4A412A24U0I22U25U0U00U26U0U00U27U0U00U28U0U00U29U0U00U210

27、U0U00U211U0U00U212U0U00U213U0U00U214U0U00U215U0U00U216U0U00U34U0E33O35I2E37I36O1E35O37O1E35O38O1E35O39O1 E35O310U0O11U311U0O11U312U0O11U313U0O11U314U0U 00U315U0U00U316U0U00U45O1E35O46U0E33O47U0E33O48U0E33O49U0E33O410U0O1 1U411U0O11U412U0O11U413U0O11U414U0O11U415U0O11U416U0O11U56U0I22U57U0I22U58U0I22

28、U59U0I22U510I2A48I511U0U00U512U0U00U513U0I22U514U0U00U515U0U00U516U0U00U67U0I22U68U0I22U69U0I22 U610O1A46I611U0U00U612U0U00U613U0I22U614U0U00U615U0U00U616U0U00U78U0I22U79U0I22U710O1A46I711U0U00U712U0U00U713U0I22U714U0U00U715U 0U00U716U0U00U89U0I22U810O1A46I811U0U00U812U0U00U813U0I22U814U0U00 U815U0U

29、00U816U0U00U910O1A46I911U0U00U912U0U00U913U0I22U914 U0U00U915U0U00U916U0U00U1011E3A410E1012U0U00U1013U0U00U1014U0U00U1015U0U00U1016U0U00U1112E 3E39E1113U0U00U1114U0U00U1115U0U00U1116U0U00U1213U0U00U1214U0U00U1215U0U00U1216U0U00U1314U0U02 I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符合常规比例。及分表所示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

30、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0U1315U0U00U1316U0U00U1415U0UO0U1416U0I22U1516U0I22U 综合接近程度的概念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间量化后的关系密切等级之和。综合接近程度值的高低反映了该配送中心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中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还是

31、处于边缘位置。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及划分比例见表4-11,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划分见表4-12。表4-11 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及划分比例关系密切程度等级符号作业单位配对比例绝对必要靠近A1%3%特别重要靠E2%5%重要I3%8%一般O5%15%不重要U20%85%不希望靠近X0%10%表4-12 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划分总分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值线条数作业单位配对数占总对数百分比(%)1112A44条 21.67%910E33条 21.67%68I22条 65%35O11条 119.17%02U0无 9881.67%-1X1虚线 10.82% 总计120100将表4-10中的综合相互关系总分

32、,转化为关系密切等级,再画成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如表4-13。并总结出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4-14。表4-13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A1A10A4A3A6A5A7A8A9A2A11A12A13A14A15A16UOA AUUUUUUUUXUUUUUUUUUUUOIOOOUUOUUUUUUUUUUUEOOOOOUUUUUUUUUUIUUUUIEIII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表4-14 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单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A/4O/1U/0U/0U/0U/0U/0U/0U/0U/0X

33、/-1U/0U/0U/0U/02A/4A/4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3O/1A/4O/1I/2O/1O/1O/1O/1U/1U/1U/1U/1U/1U/1U/14U/0U/0O/1O/1O/1O/1O/1O/1U/0U/0U/0U/0U/0U/0U/05U/0U/0I/2O/1U/0U/0U/0U/0I/2U/0U/0U/0U/0U/0U/06U/0U/0O/1O/1U/0U/0U/0U/0I/2U/0U/0U/0U/0U/0U/07U/0U/0O/1O/1U/0U/0U/0U/0I/2U/0U/0U/0U/0U/0U/08U/0U/0O/

34、1O/1U/0U/0U/0U/0I/2U/0U/0U/0U/0U/0U/09U/0U/0O/1O/1U/0U/0U/0U/0I/2U/0U/0U/0U/0U/0U/010U/0U/0U/0U/0I/2I/2I/2I/2I/2E/3U/0U/0U/0U/0U/011U/0U/0U/0U/0U/0U/0U/0U/0U/0E/3E/3U/0U/0U/0U/012X/-1U/0U/0U/0U/0U/0U/0U/0U/0U/0E/3U/0U/0U/0U/013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14U/0U/0U/0U/0U/0U/0U/0U/0U/

35、0U/0U/0U/0U/0U/0U/015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16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U/0综合接近程度481265444414731111排序73256891011141213141516根据配送中心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找到中心放置“拣货区”,然后依次按照等级关系A、E、I、O、U、X(最后重点调整X级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尽量远离)进行布置。配送中心相关状态符号,见表4-15。得出最终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4-2:表4-15 配送中心相关状态符号状态表示

36、符号加工操作 运输搬运储存停滞检验10111398765415121632114图4-2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根据配送中心的单位位置相关图画出该配送中心的面积相关图,如图4-2所示:1入库暂存拣货区2理货区3入库区10拣货区6冷藏区5常温区4补货区7低温区9批量商品平置区8阁楼存货区11流通包装加工区13退货处理区16办公区15消防设备存放区12出库检验区入口出口14运输工具存放区图4-3 作业单位面平相关图综上所述,根据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画出调整后的配送中心平面布置图,如图4-3所示:入口1入库暂存检验区2理货区4补货区6冷藏区7低温区 5常温区8阁楼存货区9批量商品平置区13退货处理区3入

37、库区10拣货区11流通包装加工区16办公区15消防设备存放区12出库检验区14运输工具存放区出口 图4-4 配送中心平面布置图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第五章 总结第五章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首先运用了精确重心法计算出了配送中心的精确坐标;之后对配送中心组织结构功能以及业务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定义和解释了各项职能与职位;再次是对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与规划设计;此后运用SLP设计法根据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对配送中心的内部布置进行了规划与设计,最后得出了最终的平面布置方案。本次课程设计是对平日里所学知识的方法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对课程设计的认识和设计能力;大

38、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更深一层感受了设施规划与物流理论在实际规划中的意义;复习和运用了所学知识,知道了在工厂布局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定性的非物流因素分析和定量的物流因素分析);更加强了自己的细心程度和认真的态度。天津理工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刘联辉,彭邝湘.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刘联辉.配送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1)3朱耀祥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4方仲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5 蔡临宁. 物

39、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6 程国全等.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M .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9)7林立千. 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8王转.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7)9 周良毅.企业战略及其组成部分J.物流技术,2006(4)10 黄欧龙,郭东军,陈志龙.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初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6)11 郭东军,陈志龙,钱七虎.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12 钱七虎. 建设特大城市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系统解决中国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科技导报,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