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初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43466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诗歌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诗歌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诗歌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诗歌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诗歌教学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诗歌教学初探摘 要 诗歌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种常见体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高中课本,对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意义、特点、方法等诸多方面做了一个探讨。希望能帮助语文老师们了解诗歌并指导他们的教学工作。关键词 高中 诗歌 教学中国诗歌是一种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在中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利于我们了解诗歌,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古为今用,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何使诗歌在教学中充满乐趣和活力,如何提高语文老师们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我通过思考和查阅资料,现把相关内容

2、归纳如下:一, 诗歌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历史诗歌是文化的先河。最早的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合为一体的,但当时的诗与歌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毛诗序中曾这样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可见,诗与歌在当时是同出一源的两种艺术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繁复和历史的发展,诗歌逐渐合流,统称“诗歌”或“诗”。古代的诗歌包括律诗、词、曲等诸种文学样式,当代的诗歌专指词曲以外的狭义的诗歌,是一种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题材。我们可以这样定义:诗歌是一种饱含情感和

3、想象,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练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劳动号子,是人们集体创造的结果。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乡野民歌,孔子择其删减成文,才有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先秦之后才有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此后的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迅速,诗坛上出现了所谓的“建安风骨”“汉魏乐府”。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将近5万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涌现出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随后的宋元明清几朝诗歌也得到了继续发展,宋词元曲都是诗歌发展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五四运动之后,传统文化被否

4、定,取而代之的是迅速崛起的白话文。同时,自由体诗歌活跃在新世纪文坛。这一时期的代表有郭沫若,徐志摩等人。二, 中学诗歌教学的意义、目的和任务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教学其意义也是很重大的。诗歌教学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高中课本中收纳的诗歌纵跨了中国历史的很多个时期,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都有。这些诗歌便是这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相对真实的写照。从诗经中的氓记载的这个婚姻悲剧,我们了解到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

5、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诗歌教学帮助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体会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诗歌教学还帮助学生们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诗歌教学的目地和任务也就是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正确的美学观点,缜密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诗歌锤炼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诗歌,激发诗歌阅读的兴趣,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诗歌运用语言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的方法;怡情养性,净化心灵,培养诗人气质,提高个性品位和精神生活品位。三 诗歌的特点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他也有自己的特点。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内容上集中的反映社会生

6、活,表达上抒发强烈真挚的情感,语言上的音乐美这几个方面。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他不是一架多棱镜能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他都是选择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如上文中提到的氓,就是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来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孔雀东南飞是通过一对男女的爱情悲剧来控诉当时封建礼教的罪恶。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抒发强烈的情感。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也能抒发情感,但他们的情感是蕴涵在整个作品里,蕴涵在故事情节里,而诗歌他的情感很多就表现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就有“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诗句,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哭苦悲愁。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最后一小结

7、是这样写的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直接抒情,表达对大堰河的爱。还有像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虽没直接抒情,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抒发的是人到晚年,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细细品味这些诗歌,我们会发现诗歌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每一首诗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性,这主要源于诗歌的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美首先表现在语言的凝练,很多词语都是作者仔细推敲的结果。其次表现在节奏的鲜明,很多诗词都是三言,五言,七言等,每一句中又分节奏,

8、拿琵琶行中的几句来说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正是由于这些两字一顿,三字一顿的节奏的存在,诗文读起来才上口。另一个上口的原因是押韵,第一句中前半句的“客”和后半句的“瑟”都押“e”的韵,第二句中前半句的“船”和后半句的“弦”都押“an”的韵。韵律和节奏是诗歌音乐美的两个重要因素。四 高中教材中诗歌的分类高中教材中的诗歌我把他们按年代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内容分,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9、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的这类诗。如诗经里的诗。唐代以后的诗讲究韵律是近体诗。此外,宋词在高中课本中也被划入到了诗歌的范畴。现代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抒情诗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五 高中教材中诗歌教学的方法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他有自己的特点

10、,那么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中也就要有一些特别的方法。这些方法我把他们归纳如下:1必要的背景介绍诗歌大多短小精悍,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仅从诗歌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就需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古诗,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我们要准确的体会这些诗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我们就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如曹操的短歌行,诗中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愿望?这就与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关。因为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在这种背景下

11、他才会有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愿望。介绍了背景后学生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这首诗。2加强诵读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美,节奏鲜明,用韵严格,平仄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诗歌能让人感觉很愉悦,多诵读诗歌也很容易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的“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吧。诵读诗歌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诗人的情绪,将诗的感情转化为艺术感染力;要读懂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例如我们读沁园春 长沙时及要读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景,又要读出作者想主宰苍茫大地的豪迈情怀。读杜甫的登高我们就要读出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诵读前老师可

12、以给学生介绍一下背景,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引起共鸣。诵读中可以通过配乐,播放VCD或者播映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把学生带入到情感氛围当中,加深对诗歌主旨的情感体验。我为舒婷致橡树选配的是肖邦夜曲,清幽宁静的音乐泛起,一位女性在静夜里所表露的对爱情纯洁独立执着的独白感染打动着每一个聆听者;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选择的是一首夏威夷民歌骊歌为其配乐,骊歌原本就是离别之歌,这首乐曲轻悠舒缓,明亮中又有淡淡的忧伤,仿佛星河渐现,天上星与水中星交相辉映,很符合再别康桥的情与景,所以序曲一起,那喃喃的离情别绪就弥漫开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入境,和着节奏,轻声朗读溶进康桥的世界。3仔细揣摩诗歌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意”与

13、“境”的统一,是指诗里所描绘的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揣摩意境就是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揣摩意境,首先要运用语言描述诗的内容,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因为诗歌语言常常减少成分,压缩文字,省略过程,间断语气,学生一时往往难以理解。只有经过语言描述,才能连缀画面,启发想象,显现意境。如念奴姣.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即“摇着羽扇,戴着纶巾”的压缩和省略,可用语言进行连缀与补充描述。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诗歌通过形象表达感情,但这个形象需要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去联想而成。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内江碧透,百舸争流。”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体会岳麓山和湘江的广阔背景下,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江水碧绿清澈,船只争相行驶的画面,从而把握意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参考文献:1.周庆元.语文教学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方浣仙.中学诗歌教学M.19823.文建忠.浅谈诗歌中的诵读教学J.2008/01.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