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防疫毕业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40510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羊场防疫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羊场防疫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羊场防疫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羊场防疫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场防疫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羊场防疫毕 业 论 文论文(设计)题目:羊场防疫系别: 畜牧兽医专业: 动物医学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完成日期: 摘 要养羊业在我国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生态、气候等的改变,羊场爆发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给养羊业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羊痘、羊痒病的爆发都给国内外养殖业及公共卫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规模羊场的兽医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方针,做好疫苗注射、药物预防、定期驱虫、检疫、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正确诊断与处理和环境卫生处理及消毒等措施,达到全部综合防疫,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词:羊场、综合防治目 录一、概述1二、羊场常见病及当

2、前流行趋势1(一)传染性疾病1(二)寄生虫病2(三)普通病2(四)当前羊病的流行趋势3三、羊病防疫综合性措施5四、羊场传染病的防治措施6五、羊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7参考文献8致谢9一、概述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羊市场价格的节节攀升,全国养羊业发展迅猛。但是羊病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羊病产生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外部致病因素和内部致病因素:外部致病因素是指一切外部的环境及病原体对羊的侵害作用而使羊发病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体侵入羊只体内致使其发病,这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电流等)、化学因素(农药、强酸、重金属

3、盐、 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机械性致病因素(打、压、扎、刺、钩、咬)、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等。内部致病因素主要指羊体内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感受以及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羊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的能力。这与羊的品种、年龄、营养状况、性别、免疫状况、个体不同而有一定差异。近年,由于养羊户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等方面难以到位,羊发病率、死亡率不断高,有些疾病给养殖户甚至是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8年,并非羊痘疫区的台湾却爆发有史以来第一起羊痘(POX)集体感染疫情。桃园两家养羊场证实集体感染羊痘,其中一场还是观光型农场,染病的210头羊只已全部扑杀。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将羊痘列为甲级动物传染病。羊只感染死

4、亡率相当高,约50%至80%左右。可见,羊病一旦大范围爆发,给养羊业将带来很大的冲击。为了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本文谈谈山羊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二、羊场常见病及当前流行趋势在养羊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发病的性质可将羊只的疾病大致分为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三大类。每大类又由于病原的不同分为许多小类。1 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或其他类别支原体、 衣原体等侵入羊体后破坏或损害羊体,使羊只呈现发病体况,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羊只染病后,病原微生物从病羊体内排出,通过与健康羊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羊,造成疫病流行。有些急性、恶性疾病可引起死亡

5、。传染性疾病又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及其他类型传染病。1.1 病毒性传染病此类病完全由病毒为病原,如口蹄疫、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病等,都属于病毒性传染病。这类病危害严重,一旦感染,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和隔离,就会迅速向全群传播,使全群发病。病毒性传染病直接引起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当采用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在发病初期应隔离病羊,以防病情蔓延,而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疫苗。1.2 细菌性传染病这类羊病是由细菌、杆菌、结核菌等病原感染引起,如羊炭疽、李氏杆菌病、 羊结核菌病等都是由细菌感染的羊病。这类病的特点是危害病羊的同时对人也有互感性,如炭疽、布氏杆菌病也会感染人,危害人的健康及生命

6、。此类病应选用对细菌病原有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择有效疫苗注射进行预防。1.3 其他类型疾病病原主要为衣原体、支原体,如羊传染性胸膜炎、羊皮肤霉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这类病对羊危害严重,且对某些抗生素药物有抵抗力。所以不应简单地用抗生素治疗,必须经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由寄生于羊体内、外的的蠕虫、原虫、昆虫等引起,对羊体造成夺取营养、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可导致羊只的死亡羊只的寄生虫病较普遍,大多数是由于饲养环境差,羊只接触虫卵而感染 此类病具有传染性 周期性感染的特点,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体内寄生

7、虫、体外寄生虫及原虫病。2.1 内寄生虫病内寄生虫病多数为肠道、脑、肺部感染,常见的有羊肝片吸虫病、绦虫病、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脑多蚴病。这类病可使羊消瘦、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应当采取有效的驱虫措施,改善卫生环境,对病羊粪便进行灭虫卵处理,同时对病羊进行药物治疗。2.2 外寄生虫病寄生虫寄生于羊的皮肤及羊的鼻腔内,如螨病羊鼻蝇蛆病。治疗时多以外用药物及口服驱虫药同时进行治疗有效。2.3 原虫病病虫寄生于血液中,如羊梨形虫病是由硬蜱吸血时传播,此病多发生在西南地区。弓形虫病是人羊共患病,中间寄主包括人、猪、犬、猫、牛等多种动物羊的弓形虫病在我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危害着养羊业的同

8、时对人的健康也有威胁。这类病的防控应以防止中间寄主的传播为主,如对已死亡的病死动物的尸体进行严格的焚烧 深埋处理。3 普通病普通病是以单发或少数羊发病为特点,传染性较小,多是因外伤、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的。根据发病部位、饲养管理因素又可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外科及产科疾病等。3.1 消化系统疾病羊采食生冷食物、粗硬饲草、异物(铁丝、铁钉)、腐败变质饲料等均可引起消化道发炎、消化障碍等。常见有口腔炎、前胃驰缓、创伤性网胃心包炎、胃肠炎等。这类疾病多采用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预防,对发病羊对症处置。3.2 呼吸系统疾病此类病是以肺部感染引起的感

9、冒、肺炎病为主。多数是因气侯突变、温度变化较大引发。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春、秋两季注意管理可避免发病。3.3 营养代谢病当饲草、饲料调配不当、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某些微量元素(如硒)缺乏都可引起代谢性疾病食毛症、佝偻病、异嗜病(采食塑料布、土块等)、羔羊白肌病(与缺少微量元素硒有关)。对此类病羊应加强饲养管理,使饲料营养平衡。3.4 中毒性疾病此类病多因羊只采食了有毒、有害物质,如有机磷中毒、氢氰酸中毒、棉子饼中的棉酚中毒等。预防此类病应加强农药及有毒物质的管理。3.5 外、产科疾病产科病多为怀孕母羊流产、难产、阴道脱、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等;一些外伤扎压创伤、关节扭挫伤、

10、骨折、腐蹄病都属于外科疾病。此类病应针对病因采取具体防治措施。4 当前羊病的流行趋势4.1某些传染病呈爆发性流行趋势 目前对养羊业尤其是山羊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传染性脓疱、羊梭菌性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 链球菌病、衣原体伤风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为羊痘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其次是羊痘和羔羊痢疾。羊痘是我国规定的一类疫病,一般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50%,羔羊死亡率可达100%,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江苏、陕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都有本病的发生,有的地方呈爆发流行。无羊痘的易感羊群一般在引入带毒羊后陆续发病,并在3-6个月内蔓延全群。我省某市

11、也因为短时间大量引进山羊,导致爆发的情况。4.2 羊病的流行特点4.2.1 流行形式上,山羊痘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近年常常呈爆发和地方性流行。危害极大,损失惨重。其他病多呈散发。4.2.2品种和地区分布上,绵羊主要在三州牧区。过去山羊饲养主要以牧区、山区和深丘地区为主,现在饲养区域扩大和主要集中在盆地内浅丘和平原地区。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四川的羊病主要在牧区和盆周山区,近年来山羊的疾病比绵羊的更多更严重。从区域上盆地内浅丘和平原山羊较集中的地区,这些地方山羊的疫病就更为突出。4.2.3 发病季节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羔羊的疾病多发于冬季、春初天气寒冷的季节。4.2.4 从发病症状上

12、看,以呼吸道症状(如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拉稀(如羔羊痢疾)为主。4.3 细菌性疾病防治越来越困难 由于管理意识与规模养殖步伐不一致,尤其是广大农村饲养户的疫病防控水平较低及环境生物安全意识淡薄,随着养羊规模的扩大,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重, 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如羔羊大肠杆菌病、羊梭菌性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等。由于缺乏科学的用药指南,导致临床上盲目用药,或者有的养殖户根本就不愿用药医治,或者把病拖很久了才用药,或者滥用药物、随意加大或减少药品剂量,或者用药持续时间不够,一见临床症状有好转就停药等,导致山羊的细菌性疾病反复发作,长此下去,产生了耐药性,诸多抗生素都难以奏效, 治疗难

13、度加大。4.4 寄生虫感染率高、危害越来越大,螨病是重点 寄生虫病是危害养羊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有上升的趋势,主要的羊寄生虫病有片形吸虫病、反刍兽绦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和螨病等。由于缺乏合理的驱虫程序和延用过时的驱虫药,不仅防治效果差,使羊的生长速度缓慢,降低了饲料报酬,而且使羊的生产性能降低,有的因虫体(如疥螨)寄生于皮肤内形成结节和穿孔,使皮张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直接死亡等。彭易惠等1997-2002年在贵州三地(市)九县开展的山羊寄生虫种类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严重危害山羊的寄生虫有吸虫、绦虫、线虫和疥螨等11种,山羊的寄生虫不仅感染率

14、高达100%,而且感染种类多,混合感染严重,最多的达6种,强度大,最大感染强度达7360条,平均感染强度达416.5条。4.5 混合感染呈明显趋势在生产实际中常见同一临床症状多病因、多病联发,很多病例是由2种或2种以上病原对同一机体产生致病作用。混合和继发感染的病例明显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更为突出,常常是病毒病与细菌病同时发生或多种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甚至普通病同时发生,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同一病症多病因和多病联发的是羔羊痢疾和其它几种梭菌、羔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混合或继发感染、羊的几种支原体病和巴氏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等,这些多病原的混合和继发感染给诊断和

15、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给养羊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4.6 普通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由于天气骤变、饥饿寒冷、饲料更换和放牧不当等原因常常使羊群发生感冒、 肺炎、胃肠炎、瘤胃膨胀、中毒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同时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三、羊病防疫综合性措施羊病应当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只要在日常管理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即可达到有效的防病目的羊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注射、切断主要致病因素的传播途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处置、环境卫生的消毒、粪便污物的处理等羊病预防就是在羊只没有发病或者发病初始阶段进行防病程序操作。1 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

16、是预防羊病最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羊病都可以事先注射疫苗,使羊对某一疾病从易感转变为不易感。可在平时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者有潜在危险的地区实施注射免疫,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疫苗,应根据免疫期不同有计划地进行。2 药物预防 按预防剂量标准将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群体预防。这类药物包括磺胺类、抗生素及硝基呋喃类药。如磺胺类药的预防量为 0.1%0.2%,四环素族抗生素预防量为 0.01%0.03%,连用57 d 但要注意羊长期口服土霉素可引起肠炎性中毒反应。3 定期驱虫 在羊的寄生虫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定期驱虫。一般进行春秋二次驱虫,必要时可进行3次驱虫,以避免羊在轻度感染

17、后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每年可在3-4月份以及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安排驱虫,要根据病虫的不同选用专用药物,保证安全用量,不可超量,也不能低量,驱虫前要绝食,对外寄生虫可用药浴的方式驱虫。4 检疫 用各种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的 实验室的方法,对羊只及产品进行疫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查,并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及传播。检疫也是防病的一种手段 通过检疫可发现疫情及状况,避免病羊从生产到出售的流通环节把羊病传播出去。检疫在羊只出场、出售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确定羊只健康与否的重要程序,一般由当地兽医验证并签发合格证书,有病的羊只则禁止出场出售。5 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羊传染病是对养羊业的最

18、大威肋,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易感的羊群。可采取消灭传染源(如隔离病羊、不从疫区采购病羊等),切断传播途径(包括封锁饲养场区,对进出羊场的人员车辆严格消毒,必要时期采取全封闭状态,确保传染病不传入),对易感的羊只实施监护、加强管理等。6 正确诊断与处置 当羊只发病时,首先应当确诊,然后进行药物治疗,病轻的初期可采取紧急接种疫苗,确保早期冶愈康复、对无病的羊应采取隔离措施 、不用假药、劣药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7 环境卫生处理及消毒 对患病羊只所处的环境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圈舍、饲槽、草架等,对病羊排泄的粪便 污物要进行灭菌处理 保持圈舍的通风良好、地面

19、干燥。四、羊场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传染病在羊场及其常见,给养殖户和国家养羊业带来的损失也最大。所以,对羊场传染病的防疫显得尤为重要。对羊场传染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1、搞好饲养管理,增强个体的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原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2、搞好环境卫生,圈舍做好消毒工作。 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和用具的卫生。经常清扫圈舍,对粪便、尿等污物集中堆积发酵30天左右。同时定期用消毒药(如:百毒杀、易克林惠昌消毒液等高效低毒药物)对圈舍场地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3、有计划地搞好免疫接种工作。 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

20、染病的重要措施。目前预防羊主要传染病的疫苗有以下几种:(1)无毒炭疽芽胞苗 用于预防羊炭疽。绵羊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一年。(此苗不能用于山羊)(2)破伤风明矾沉降类霉素 用于预防破伤风。羊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3)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 用于预防绵、山羊痘。按瓶签上的头数应用,每头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皮内注射0.5毫升(不论大小瘦弱、怀孕均可同量)。注射后58天肿胀,硬结,510天逐渐消失。注射后46天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1年。(4)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

21、防苗 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干粉苗:用20铝胶盐水溶解不论羊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湿苗(又称羊四联苗):应用前摇匀后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6个月。(5)中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用于预防羊型口蹄疫。肌肉注射:成年羊每只2毫升,羔羊每只1毫升。注射后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个月。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用肾上腺素救治。 免疫接种对体质健壮的成羊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对幼羊、体弱或患慢性疾病的羊效果不佳。而对于怀孕母羊,特别是临产前的母羊,接种时由于驱赶、捕捉和疫苗反应等有时会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发育和免疫效果不佳。应该注意,对于疾病威胁

22、区不应考虑上述结果,为确保羊群健康,应紧急预防,接种疫苗。4、发生传染病时应采取措施 羊群发生传染病后,应立即进行隔离、封锁,逐级上报畜牧兽医部门,由市、县级兽医部门确诊,按国家动物防疫法做无毒化处理。五、羊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寄生虫病在羊场中的流行程度是仅次于传染病。所以,对羊寄生虫病进行程序化防治也显得相当重要。1 每年对全群驱虫2次,晚冬早春(2-3月)采取幼虫驱虫技术。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秋季(8-9月)驱虫,防止成虫“秋季高潮”出现和减少幼虫的“冬季高潮”。对于寄生虫严重的地区,在5-6月可再增加1次驱虫,避免冬春季发生体表寄生虫病。2 幼畜一般在当年8-9月进行首次驱虫,保护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由于断奶前后的幼畜受到营养应激,易受寄生虫侵害。因此,此时要进行保护性驱虫。3 母畜在接近分娩时进行产前驱虫,避免产后在4-8周发生粪便蠕虫卵“产后升高”。在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必须在产后3-4周进行驱虫。参考文献1陈滨江羊病的综合防控黑龙江畜牧兽医学.201062王泽洲当前羊病流行趋势与防治措施Sichuan AnimalVelerinany Sciences,200513侯引绪舍饲养羊羊病防治特点当代畜牧.200444. 岳文斌.羊场疾病与净化.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