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38649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组培常见英汉对照abortion(败育)adenine(腺嘌呤)agar (琼脂)anther(花粉)apical(顶端的)aseptic(无菌的) auxin(生长素)axillary bud (腋芽)callus,calli(愈伤组织)cellular totipotency(细胞全能性) 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ose(纤维素)centrifuge(离心)chloroplast(叶绿体) chromosome doubling(染色体加倍)colony(细胞团,菌落)cybrid(cytoplasmic hybrid,胞质杂种) cytokinin(细胞分裂素) cyt

2、oplasm(细胞质)degeneration (败育)dedifferentiation (脱分化)redifferentiation(再分化)dicotyledonous(双子叶的)dihaploid(二单倍体)diploid(二倍体)dissect(剥离)dormancy(休眠)eliminate (除去) embryo(胚胎)embryoid(胚状体)embryogenesis(胚胎发生方式)epidermis(表皮,上表皮)excise(切除)explant (外植体)filter paper(滤纸) gelose(琼脂糖)genetype(基因型)germplasm(种质) glo

3、bal embryo (球型胚) haploid(单倍体)heterokaryon(异核体)homozygous(纯合的)hormone (激素)interspecific(种间的)intraspecific(种内的)in vitro(体外)in vivo(活体)kinetin(激动素)macerozyme(离析酶)male sterile(雄性不育)medium(培养基)membrane(膜)meristem(分生组织)meristem culture(茎尖培养)micropropagation(微繁)microspore(小孢子)monocotyledon/moncots(单子叶植物) n

4、od culture (茎段培养)organelle(细胞器)organgenesis(器官发生方式)osmotic(渗透的)pith(髓)plantlet(小植株,苗)pollen culture(花粉培养)pollinate(授粉)protocorm(PLB)原球茎protoplast fusion(原生质体融合)rapid propagation(快繁)regeneration(再生)self-incompatibility (自交不亲和) shoot tip(茎尖) sodium hypochlorite(NaClO)somatic embryo(体细胞胚)somatic hybrid

5、ization(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体细胞杂种)stem(茎)stem tip culture(茎尖培养)sterilant(消毒剂)sterile distilled water(蒸馏水)sterilization(消毒)stock plant (母株)subculture (继代) sucrose(蔗糖) terminal bud(顶芽)transfer (转移)virus eradication(脱毒) 常用缩略语ABA(脱落酸) CM(椰子汁) CPW(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DMSO(二甲基亚砜) IAA(吲哚乙酸) IBA(吲哚丁酸)KT(激动素) NAA(萘乙

6、酸) PEG(聚乙二醇)LH(液氮) CH(水解酪蛋白) GA3(赤霉素)一、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我的水稻愈伤组织经过转化后,基本上不分化,听说TDZ能帮助分化,请问是用TDZ完全代替KT,还是按一定比例加入?还有就是在分化过程中还需要再加入潮霉素和羧苄吗?我用的水稻品系是台北309,以前的分化培养基为MS+0.5/l谷氨酰胺+0.5g/l脯氨酸+0.3g/l水解酪蛋白+2mg/l KT+0.5mg/l 6BA+0.2mg/l NAA+300MG/L羧苄+50MG/L潮霉素。请查阅华南农业大学杨跃生老师的两篇文章,发在水稻科学上的,上面介绍了二价铜离子在水稻离体培养中的作用植物生理学学

7、报,1998年第3期, 水稻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二、关于外植体消毒我做蝴蝶兰的花梗培养,用如下三法消毒,均有较多染菌,请各位指教,谢谢!方法一:75%酒精30s,剥去腋芽包片,0.1%升汞10min,水洗,2%次氯酸钠20min,水洗接种。方法二:75%酒精30s,0.1%升汞15min,水洗,剥去腋芽包片,0.1%升汞8min,水洗接种。方法三:75%酒精30s,0.1%升汞20min,水洗直接接种。你先用自来水冲洗半个小时,然后用上述方法一。我不知道结果,我只是遇到一个老师曾经这样做水稻组培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做愈伤组织培养是一定要用植物胶(phytagel)吗,可以用琼脂粉代替可以吗?

8、 还有在一些文献里看到一个叫gelrite的东西,作用是不是也跟植物胶一样啊?完全可以,就是没有phytagel外观漂亮。而且在做分化培养时,琼脂粉的效果比phytagel还要好。gelrite就是植物凝胶我们实验室用的都是琼脂粉有一种叫卡拉胶的效果也不错,比琼脂粉还要便宜些。有一种叫卡拉胶的效果也不错,比琼脂粉还要便宜些。2、我是用水稻的幼胚培养的愈伤,转化并共培养之后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已经好几天了,愈伤怎么越变越呈褐色了呢,是不是基因没转进去死啦?急啊!顺便问一下大家,构建好的载体导入农杆菌后都怎么做检测啊?我就用菌液和抽的质粒做了PCR,同时还做了阳性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是没有扩增出目

9、的条带的。这样可靠吗?我农杆菌用的是卡那和利福平双抗性。有人告诉我还要把从农杆菌抽的质粒回转E.coli,再抽质粒酶切检测。可是我想,如果前面的PCR是因为被含有该载体的E,coli污染才做出来的,那么回转后酶切检测的结果不是也不可靠吗?变黑是死了.一般转了以后我是先放20度三天,然后到28度再培养的.不过有时候我转的不好也会黑了,死掉.正常的话颜色是不会变的.本来转了以后就是一个筛选过程.关于检测,你用你的agrobacterium的菌液做PCR就可以了,不用回接,麻烦的3、谁有水稻成熟胚和幼胚愈伤组织培养的protocol啊愈伤组织的培养其实就是培养基的配方问题吧。我们采用的是成熟胚培养的

10、,就是直接将成熟的水稻种子去壳后消毒播种到培养基上(有研究种子在培养基上斜插和平放对愈伤诱导影响的文章,你可以看一下,斜插是指胚端向外),大约10天左右在胚端长出愈伤组织,用手术刀切下(注意将一起长出的根切除干净),放到同样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愈伤长大一些后进行继代培养,或直接可用于转基因的研究。培养基的配方如下:N6大量B5微量B5有机MS铁盐2.4-D终浓度2mg/LL-脯氨酸500mg/L谷氨酰胺5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蔗糖30g/L胶8g/L这种培养基我们称为NBD培养基,你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进行试验、摸索,不同的水稻品种的培养方法,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都可能有不同,这方面

11、的文献也很多,上网搜一下。另外未成熟胚据说做起来更方便,只是我们这里条件不允许,你可以试试。植物凝胶更利于细胞增值和胚的生长,更适合植物的生长的条件,琼脂的均一性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也可以用,但效果要差。我们做的植物愈伤组织培养一直都是用的琼脂粉,感觉只要培养配方适合,愈伤长势也会很好,影响不大4、共培养之后,用于清洗愈伤组织的无菌水中的头孢浓度和选择培养基中头孢的浓度多少最好啊我上学期刚学做组织培养时做过两次,都是清洗后放到选择培养基后农杆菌又蔓延开了,有个师兄说选择培养基中的头孢应该浓度高点请高手指点一二,还有用愈伤组织转基因还要注意些什么?共转化后不用清洗就行,关键是抗生素种类和浓度,抑制

12、农杆菌我们一直用羧苄,或者跟头孢一块儿用;如果菌很多要三天换一次培养基,直至无菌。用愈伤做转化受体,诱导愈伤的时间长短及生长状态与再生有很大关系。5、种子消毒原来是先用酒精浸泡1min,后用20NaClO浸泡30min,然后无菌水清洗,结果还是染菌了好多,怎么做才好呢?还有,是用整粒种子培养好呢还是切掉一部分好?种子的挑选很重要,一定要挑透明、成色很好的种子。灭菌使用75乙醇1min,0.15HgCl 15mins,无菌水清洗。关键是种子质量要好,要挑好种子做才行。半粒米做可能会好一点,因为这样污染的几率就少了一半,不过我没试过。如果种子质量好,就不用切了,好麻烦的。其实挺好做的,祝你好运!这

13、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后来发现是我的消毒液有问题,买一瓶新的试试看还有,不要忘记加点土温在种子浸泡的时候加点洗涤剂,有利于浸泡充分,而且同样的,有时试剂过期了,消毒效果不好,最好再换一瓶试试,我也遇过同样的问题,换新的消毒液就好了如果是用幼胚来做的话,先用70%-75%的酒精消毒1分钟,后用无菌水清洗一遍,然后再用2%NaClO浸泡30min.再用无菌水洗数遍直到干净,最后把放入虑皿把幼胚挑出来,即解剖种子,这样愈伤会长得好,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率.我这样做几乎不污染.严格要求每一步消毒步骤,包括工作台,器皿,高压灭菌的最好是先灭先用,不要用灭过菌方了很长时间的用7071%的酒精处理1020秒,0

14、.2%HgCl 710分钟.无菌水清洗46遍,酒精不要处理太长,容易引起褐化.无菌水每次清洗1MIN左右.做之前种子要洗干净.无论是种子或是茎段,块根我都差不多用以上方法灭菌,一般不会污染.如果不成功的话,你应该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了.祝你好运!6、我做基因枪转化后恢复培养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之后筛选了两周的时间,请问大家现在是否可以做分化,请教各位水稻分化培养基的配方,另外希望好心人给提供较完整的分化流程,同时各位高手能否提供一些关于水稻组培方面的书,不胜感激!7、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想请教做过水稻组培的前辈:我现在做的实验水稻组培部分再生出现了问题,以前也看到别人在这里求助过同样的问题。我的

15、水稻愈伤组织再生一个多月没有反应,我的激素配方参考了一个博士的论文:预分化激素浓度6-BA 2mg/L,NAA 0.1mg/L,ABA 5mg/L,羧苄 300mg/L,潮霉素50mg/L分化激素浓度是KT2.5mg/L,NAA 0.1mg/L,羧苄250mg/L,潮霉素50mg/L我想问的是:1我的愈伤组织经过了好多次继代,农杆菌转化后也经过了好多次筛选,是不是这样做对再生不利。2我在做分化的时候,灯管很热,一般能达到34度(我都已经把空调调到16度了),这样由于存在温差我的瓶子上有很多水珠,这种状态是否对我的实验有很大影响先谢谢多次继代对发苗一定会有很大影响。温度和湿度会有一定影响,但应该

16、不会一棵苗也没有,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应该仔细问问各种培养基的配方,这些东西老师一般都不让写的台详细,毕竟都是半辈子才摸索出来的东西。你的预分化和分化培养基的成分太简单了分化一般都不加羧苄 和潮霉素了,另外温度太高肯定不行继代的次数太多是关键,只继一次的再生效果最优,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如果第一次继代后就再生,你会发现,即使条件再恶劣,PGR配比有些出入都会分化得很好的。8、水稻愈伤转化后多久才能长出抗性愈伤啊?我是用水稻的幼胚培养的愈伤,转化并共培养之后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已经好几天了,愈伤怎么越变越呈褐色了呢,是不是基因没转进去死啦?急啊!顺便问一下大家,构建好的载体导入农杆菌后都怎么做

17、检测啊?我就用菌液和抽的质粒做了PCR,同时还做了阳性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是没有扩增出目的条带的。这样可靠吗?我农杆菌用的是卡那和利福平双抗性。有人告诉我还要把从农杆菌抽的质粒回转E.coli,再抽质粒酶切检测。可是我想,如果前面的PCR是因为被含有该载体的E,coli污染才做出来的,那么回转后酶切检测的结果不是也不可靠吗?刚转化后在筛选培养生长是会变褐。因为你的大部分愈伤组织是没有转化的,在筛选培养基上(一般是潮霉素)未转化的愈伤组织会变褐,如果你的转化成常现象,筛选的目的就是让大部分未转化的愈伤褐化死掉,转化成功的愈伤在20天左右会有新鲜的愈伤长出,然后再经1-2轮筛选就可分化了9、水稻愈

18、伤组织的分化与光照的关系小第我在做水稻愈伤分化中遇到了点麻烦事情-用了很多种培养基都未能分化出植株来!苦恼死我了o,不知道是否是光照因素在作祟? 祈望有经验者能指点迷津!谢谢!水稻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要考虑温度,一般在28度比较合适,还有高光强。水稻再生技术已经成熟,可能还是你的培养基配方的问题。10、现在我的水稻组培苗在培养瓶中,我想移栽到土里,现在不知道怎么练苗,在此求助练苗如何操作和步骤,先谢谢了(:个人感觉水稻很好活,几乎不需要怎么炼苗,不过可能要视品种而定,炼苗的话就是在你种之前先把瓶子打开加一点水,放上两天。之后把苗拿出来洗净培养基,然后我们是先水培几天,就是用一种方的容器,放入营养液

19、,上面盖上硬塑料板,塑料板上有很多的小圆空,将水稻苗一棵棵用海棉包住根上面一点的茎的部分,种在小圆空里,记住营养液的pH值要在4.55.5之间,不能超过5.5,长的不好的话就要检测你的pH值是否合适了,生长上一周后,就可以拿出来种在土里的,当然一定要有水的。那么,主要就是光照问题,水稻喜高光强,屋内阳光不能直射,光强不够。移到外面就好了。有两种方法:1)有组培苗的培养瓶开口,培养基上覆水,约1 cm,置于温室3天左右,然后移栽到土中;2)先将组培苗水培半个月,水稻营养液要求pH 5,参考倪晋山(1985)的配方。待苗壮实后,移栽到土中。参考文献倪晋山。 1985。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薛应龙主

20、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3-64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比较烦,要经常换营养液。我于2005年7月份通过组培获得了一批水稻苗,在移栽的前一天打开试管塞,然后在中午2点左右移栽到方便碗中,当然方便碗中的土已经和好,放在空旷的屋子里面,就是一间民房的堂屋,也就是客厅拉,光线很好,就是不能直接得到阳光的照射。在移栽15天后,还不见苗长高,也不见生根,都无精打采,有的黄化,有的已经死了。我赶快把这些方便碗移到屋外的屋檐下,过了10多天,可还是不见好转,只是有些壮苗还没有死掉。移栽后每天下午我都浇少量的水,可不知道苗就这么死了。当初之所以用组培的方法培养,就是因为种子少,万一不能通过自然发芽

21、而成活,那就损失惨重,可结果 还是都死了 。本来培养的苗长势很好,可移栽后居然。请有经验的战友能详细的讲解一下,好吗?计是肥料太多了,或者是用了生肥,烧苗了。重新去田间取土,再次移栽,移栽时可剪去部分叶子,以降低蒸腾。方便碗是什么?盛方便面的碗吗?太小了,用市售的水桶吧。另请注意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度,喜光因为我要做数量性状定位,一棵植株就是一个基因型,所以我用方便碗装。方便碗就是我们在小餐馆吃饭,盛饭的碗啦!方便碗里面的土没有施肥,没有加其他的肥料,所以还请大家能给点建议! 其实首先你应该注意的事你现在在南方还是北方。在北方首先解决的是光照和温度。光强低和15摄氏度以下水稻幼苗特别容易死

22、亡。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最好让苗待在无菌瓶中。如果这两个条件解决了,就可以打开瓶口,瓶中加水,只要不把整个苗淹没就行。1周后,看到培养基中有白色的较壮的根,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后最好不要用水浸泡幼苗的基部。等大了后,就可以了。11、哪位师兄师姐做过水稻的组织培养实验,我最近在做这方面的实验.但是现在我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水稻愈伤组织得到了.因为我是在做转基因实验,我也通过基因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水稻愈伤组织中,而接下来的愈伤组织分化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不分化,我都已经做了快两个月了.真是愁死人了.我的分化培养基是: MS培养基 +2mg/L KT +0.2mg/L NAA.另外

23、我还试了N6培养基 +2mg/L KT +0.2mg/L NAA.同时加了筛选激素:潮霉素.希望哪个师兄师姐帮帮忙.给我提些建议和意见.在次先谢谢了细胞分裂素试一试TDZ,作一个TDZ的梯度,NAA的浓度不变TDZ一般和BA、KT搭配使用效果会好些,当然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激素种类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所以你要多试。可以少加或者不加潮霉素我们实验室用的水稻愈伤分化配方是MS+6-BA: 2mg/l+NAA: 0.2mg/l+Zeatin: 0.2mg/l+KT: 0.5mg/l,效果挺好的,你可以试一下。12、Nitsch &Nitsch (1969)培养基1. 无机盐KNO3 950 mgLNH4

24、N03 720mgLKH2PO4 68 mg/LCaCl22H2O 166 mg/LMgSO47H2O 185mg/LFeSO47H2O 27.8 mg/LNa2-EDTA 37.3 mg/LMnSO44H2O 25mg/LH3BO3 10 mg/LZnSO47H2O 10mg/LCuSO45H2O 0.025mg/LNa2MoO42H2O 0.25 mg/L2.有机物维生素H(生物素) 0.05 mg/L肌醇 100 mg/L维生素B1 0.5mg/L烟酸 5 mg/L维生素B6 0.5 mg/L甘氨酸 2.0 mg/L叶酸 5 mg/L蔗糖 20 gL13、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的ELIZA检

25、测方法所用试剂盒在哪里买?美国Agdia公司的产品:1.Abscisic Acid (ABA) 脱落酸检测试剂盒2.Dihydrozeatin Riboside (DHZR) DHZR检测试剂盒3.Indole-3-acetic Acid (IAA) 吲哚-3-乙酸检测试剂盒4.Isopentenyladennosine (IPA) IPA检测试剂盒5.Trans-Zeatin Riboside (t-ZR) 转移玉米素糖甙检测试剂盒竞争性酶联免疫方法,96次检测。14、第一节马铃薯的组织培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作物,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运输,

26、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调节市场供应的重要蔬菜。马铃薯原产拉丁美洲,当被发现可以食用后,很快传到世界各地,成为栽培很广的一种作物。但是,发现从外地引种栽培12个周期后,明显发现产量降低,植株变矮,并有卷叶和花叶退化现象产生,这便是由于病毒引起的退化现象。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17种之多,如X病毒、S病毒、Y病毒、M病毒、A病毒、奥古巴花叶病毒、纺缍形块茎病毒。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病毒逐代积累,日益严重,引起严重退化。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的一些株系,可使块茎产量减少5080%。法国Morel和他的同事们,1955年从患病马铃薯植株得到了无病植株,为治疗作物病毒开避了新途径。

27、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1根马铃薯的根系由初生根和匍匐根两部分组成。初生根在块茎发芽后从基部发生,构成其主要吸收根系。随着芽的伸长,陆续在芽的各个叶节处匍匐茎的两侧及下方发生匍匐根,水平生长。2茎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的主茎在形成16片叶子后,由花芽封顶,并在花的下部发生两个侧枝,从而构成马铃薯的主要同化系统。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表面分布着芽眼。薯顶芽眼分布较密,发芽早,发芽势强,即具顶芽优势。生产上的整薯播种、带着顶部芽眼切块,都是发挥顶芽优势的有效措施。3叶马铃薯先出土的叶

28、是初生叶,全缘,心脏形。以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全裂单叶,在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着生有托叶。4花马铃薯的花为聚伞花序,第一或第二花序开放,恰是块茎强盛膨大之时,此时是需要不断浇水的形态标志。5果实、种子马铃薯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浆果。种子小,扁平肾形。种子可用来繁殖,但后代性状分离大。(二)生物学特性马铃薯性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和霜冻,解除休眠的块茎4下发芽,发芽适温1218。地上茎叶生长适温1721,25以上时生长不良,叶变小,超过30和7以下茎叶停止生长,1时受冻。块茎形成要求昼温1424,夜温1214,土温1618。土温20以上时块茎形成缓慢,而且容易引起退化,高温下养分多用于芽和匍匐茎生长

29、而不易形成块茎,2530时已经长成的块茎也会消失而变成细长茎。结薯期要求12小时左右的短日照和松、湿润、肥沃及通气性良好的土壤条件。土壤板结,薯块表面粗糙和薯形不正。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有种性退化问题,表现为植株长势衰弱,株形矮化,分枝变少,薯块变小,产量逐年下降,造成退化的原因和学说多种,综合而言,主要是薯块生长锥细胞发生阶段性衰老而导致种性退化,而病毒和细菌病害的浸染,以及肥水、营养条件不良等都会加剧其退化程度。二、马铃薯脱毒技术马铃薯在营养繁殖时易受病毒的浸染,当条件适合时,病毒就会在植株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块茎中,随着世代传递,病毒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可造成减产50%以上。研究发现,

30、有30多种病毒感染马铃薯,并引起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生产。通过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能从马铃薯体内脱除PLRV、PVY、PVA、PAF、PVG、PVM 、PSV等病毒。因此,采用组培技术,通过一定良种繁殖体系,生产优质种薯,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脱毒种薯生产程序采取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试管基础苗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相结合方法,进行扩繁基础苗,在防虫网室栽植或封闭温室扦插,生产出原原种(或称脱毒小薯)。用原原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生产

31、原种1代,以后逐级称为原种2代、良种1代、良种2代。(二)茎尖培养脱毒1取材和培养一般多采用在室内发芽,芽经热处理(38)2周。然后取顶芽或侧芽的1cm的茎尖,在自来水下冲冼1小时左右,无菌条件下先用95%酒精迅速浸润组织,再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5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冼23次。为了减少污染机会,可将块茎彻底消毒后,放在无菌容器培养,然后再去取茎尖。分离茎尖时,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仔细剥离,逐层剥去幼叶,露出圆滑的生长点,可以留个叶原基,随即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上,每升加0.1mgIAA、0.1mgGA3、pH5.8。也可White培养基,附加0.11mg/L的NAA和0.05mg/L

32、的BA。培养条件:2125、3000Lx、16h/d。2继代和生根培养成功的马铃薯脱毒苗,经鉴定后,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相结合方法扩繁。取试管苗单节切段扦插在固体培养基上,每瓶可插20个左右茎段,经20天左右使可发育成510cm高小植株,可再进行切段繁殖,此法速度快,每月可繁殖58倍,试管苗多节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浅层静止液体培养。试验表明:多节液体培养试管苗比固体培养基生根快,长的粗壮,便于栽植,同时省去大量琼脂,降低成本,提高试管苗成活率。培养基可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的烟酸、肌醇都可以减去,琼脂浓度也可降低。切段繁殖的速度很快,在2528,光照强度30004000Lx,连续光

33、照的条件下,一般每月能增加78倍。为增强试管苗对温室内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移植前对试管苗要进行光、温锻炼。炼苗期温室内的温度:白天2327,夜间不低于10。炼苗的具体方法是:移植前7天左右,将长有35片叶、高23cm的试管苗,在不开瓶口状态下,从培养室移至温室排好。为防止强光、高温灼伤试管苗,在温室顶上加盖一层黑色遮阳网。一般不能全遮,以使温室内仍保持有一定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并在摆放试管苗的畦内浇上水,维持试管苗周围的湿度。移至温室的试管苗,尽管仍处于封口的瓶内,但由于封口膜透气性好,瓶内的湿度下降,使试管苗的茎叶变硬,加上光照增强,茎秆变粗,叶片肥厚浓绿,有效地抑制了徒长和真菌的侵染,从而提

34、高了试管苗的抗逆性和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了移植成活率。移植时,将装好基质的营养钵紧密地排放于温室内已整好的阳畦内,可采用珍珠岩作为基质,有条件的话,也可采用灭过菌的疏松土壤。每1m2排放营养钵300个左右。排好后用喷壶浇透水,将经光、温锻炼好的试管苗从瓶内用镊子轻轻取出,放到15左右的水中洗去培养基,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随取随扦插,防止幼苗失水萎蔫影响成活。大的幼苗可截为两段,每个营养钵内插一个茎段,因茎尖生长比下部茎段上的腋芽生长快,为生长整齐,互不影响,上部茎尖段和下部茎段分别扦插到不同钵内。苗高不足25cm的不再截段,直接移植到另一畦内。扦插时茎段插入营养钵表土下12个茎节,露出

35、土面l2个带叶茎节(茎尖) 土表上茎节处的腋芽(顶芽)形成幼苗的茎叶、下部茎节发生新根,即形成一株完整的脱毒苗,供将来切繁的基础苗。扦插完成后随之撒少量营养土,然后用细雾水喷浇,使扦插茎段同基质很好接触,以免使茎段裸露土表不能成活。随后用废报纸盖好,遮光保湿23d,茎段生出新根后将覆盖的报纸及时去掉。扦插的基础苗成活后,其水分、温度及养分管理应根据气候变化和苗情而定。一般情况下,扦插后最初几天,每天上午喷一次水,保持幼苗及基质湿润。但喷水量要少,避免因浇水过多造成地温偏低而影响幼苗成活和生长。切忌暴热时间凉水喷苗。为提高水温,可提前用桶存水于温室中。随幼苗生长逐渐减少浇水次数,但每次用水量逐渐

36、加大。此外为保持温室内始终有较高的湿度,以防幼苗茎皮硬化,影响切繁效果,在育苗不需要浇水的时候,应将温室内所有空地全都浇上水,在幼苗生长及整个切繁期,温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气温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保持在15以上。基础苗切繁前和培育大田定植苗,一般不再追肥。但基础亩开始切繁后23d要喷一次营养液,此后每隔10d喷一次,直至切繁终止(见表131)表131 营养液的成分及用量成分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浓度(mg/l)950800180852203脱毒苗切繁基础苗成活进入正常后便可切繁,但切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除与前边提到的水、温、湿

37、度条件有关外,能否掌握正确的切繁方法和适宜的切繁苗龄也是非常重要的。脱毒苗切繁主要是剪取顶部芽尖茎段(主茎芽尖和腋芽芽尖)直接扦插。正确的切繁原则是:保证每次剪切后,基础苗仍能保持较好的株型和营养面积与较多的茎节,不仅生长正常,而且又能萌发出多个腋芽供下次剪切,具体方法是:扦插后15天左右,当基础苗长有45个展出叶、苗高354cm时进行首次切繁。从基础苗茎基部上数23个茎芽(叶)上方,用锋利刀片将上部茎芽切下(芽段不小于1cm),扦插到浇透水的营养钵内。培育供大田定植的脱毒苗,也可作为供切繁的基础苗。如生产脱毒小整薯,可直接扦插到用营养土作好的畦床上或备好的专用的无土培养盘中,扦插方法与扦插后

38、的管理同试管苗扦插和管理。第一次剪切后10d左右,基础苗上萌发的腋芽长大时进行第二次切繁,同第一次一样,将剪取腋芽基部的第一个叶节留下继续萌发腋芽,将上部茎尖芽段剪下扦插。如基础苗上除剪取的腋芽外,仍有多个未萌发腋芽,将上部茎尖芽段剪下扦插。如基础苗上除取的腋芽外,仍有多个未萌发或未长大的腋芽时,可将腋芽全部切下。如果是高位腋芽,要连同着生腋芽的茎段一起剪下,以便基础苗始终保持较好的、有利于继续切繁的株型,延长切繁期。以后无论切繁多少次,其方法和原则相同。在生产需要,时间允许,所有切繁培育成的脱毒苗均可作为基础苗进行切繁。基础苗最后一次切繁时,除最基部留下一个茎芽外,其余无论大小,全部剪下扦插

39、,并将多余的茎、叶清除,使其发育成一株正常的脱毒苗供大田定植。三、马铃薯无病毒苗的鉴定(一)指示植物鉴定在马铃薯的病毒鉴定中,汁液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X病毒、S病毒和纺缍块状病毒很易通过汁液来接种。Y病毒、M病毒和A病毒等也可用此法接种。1鉴定寄生的准备马铃薯病毒的寄生范围宽窄不一,如卷叶病毒只能感染茄科植物少数几个种。而X病毒除茄科外,还能感染苋科的千日红,藜科的苋色藜等。马铃薯常用的鉴定寄生植物有苋科的千日红,茄科的洋酸浆、毛曼陀罗等。寄生植物应在无虫网室中培养,温度控制在1525,提供充足的肥、水、光等条件,保证幼苗茁壮,生长迅速。系统发病来鉴定寄生,一般用35片真叶的幼苗,局部发病的寄

40、主利用充分展开的叶片。每个病毒样品可接种3株,并做好标记。2接种液制备及接种一般以表现病状明显的叶作为接种材料。叶片洗净后,在消毒的研钵中研成糊状,用纱布滤出汁液,再以蒸馏水稀释10倍作为接种物,以防过浓的汁液对鉴定寄生产生伤害作用。在鉴定寄生植物的叶面上均匀地喷布600目的金刚砂,也可将金刚砂少许混入接种物中,然后用左手心紧靠在寄生叶片的背面,以右手食指蘸取接种液,均匀的在叶正面擦过,以不造成叶片产生伤痕为度,最后把叶面上多余接种物用水冲去,放置在1524的防虫温室,一般510天可发病。3培养鉴定局部坏死斑寄主:产生局部坏死斑的寄主对鉴定马铃薯病毒特别有用(表132)(二)嫁接鉴定法是通过嫁

41、接传播病毒来进行鉴定。嫁接方法有枝条嫁接和块茎嫁接两种。枝条嫁接与一般使用的方法相似,可把马铃薯的病枝嫁接到鉴别寄主上去。块茎嫁接是马铃薯病毒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取病块茎和健块茎若干,以13。5mm直径的打孔器,由病块茎上打出一不带芽眼的柱状组织;再用l3mm直径的打孔器由健块茎上打下一带芽眼的柱状组织。把病块茎上打下的病组织放入健块茎的孔洞中,病组织的直径稍大,以便组织间能紧密接触,病组织的维管束应与健块茎的对齐,有利于愈合传病。嫁接好的块茎浸入熔化的(但不很热)低熔点石蜡中,以覆盖受伤的表面,防止干缩。健块茎上取下的带芽眼的组织和打洞的病块茎也用石蜡覆盖受伤面,分别播种在花盆中,观察植株的发

42、病情况。四、马铃薯无病毒株的繁殖和保存(一)无病毒株的繁殖通过茎尖培养只能得到很少的无病毒植株,而生产上需要数以万计的健康种薯。同时无病毒植株并没有对该病毒获得免疫能力,仍会在繁殖中受病毒再侵染。如何在以后繁殖中防止受病毒再侵染是很关键的一环。目前在生产上来用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1直接块茎繁殖这是常用的方法,把少量无病毒小苗直接移入无虫网室的土壤中,利用产生的块茎继续繁殖,并进行严格的病毒鉴定,一旦发现受病毒再侵染,即行淘汰,将经过56次繁殖的无病毒块作一级原种,提供大田繁育体系作进一步扩大繁殖。2扦插繁殖把无病毒植株栽于无虫网室的营养钵中,12个月以后切顶芽作插枝。切去顶芽后,又

43、促进了侧芽发生,很快长成侧枝。扦插时,将插枝的最下面一片叶除去,插入经过消毒的沙壤土中,插入深度为两个节间。在插后一周时间内,维持土壤湿润,插枝就能产生新根。有些插枝地下部分会结出块茎,应及时除去,否则这些插枝不能生根,最后会枯死。经过两周多的生长时间,插枝就可以移栽,或供作进一步切取插枝的母株,或让其结块茎提供一级原种。母株应经常更新,防止因太老导致生根困难。3组织培养切段繁殖这种方法如前所述。其优点是速度快,完全避免了所有病毒源再侵袭的可能。(二)无病毒株的保存利用试管保存无病毒植株资源是一有效途径。试管植株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少,可大量地保存植株。长期保存马铃薯无病毒试管植株的方法有二:1

44、继代培养对保存的无毒苗不断地继代培养,每个品种可以接种210瓶。为便保存可选用较大的150ml三角瓶,内加入一半以上体积的培养基。其琼脂含量要高于一般培养基,可用不含激素的基本培养基,并加入10ppm的激素,以延缓小苗生长。每瓶接种23个切段。培养温度可在525,在较低温度下,保存的时间更长。用不含激素的基本培养基。光照1000Lx。这样每隔23个月继代培养一次,达到保存的目的。2低温保存当试管的植株长至2cm左右,放入4冰箱中,放在暗处保存,可达一年左右。五、栽培管理(一)催芽播种须经催芽处理,方法是播种前3040天,将选好的健康种薯装入袋或筐内,放1518和空气相对湿度60% 70%的火炕

45、上或大棚内710天,促进芽萌动。然后将种薯摊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室外,厚度以23层种薯为宜,保持1518和70%80%空气相对湿度,晚间收回。经1520天,能形成0.51.5cm长、紫绿色粗壮的幼芽,芽基部已发生根尖和茎的原始体。将催芽种薯纵切成45块,每块25g左右,带12个芽。切口抹草木灰,放20和80%90%空气相对湿度下,促伤口愈合,防块茎腐烂。(二)播种和管理3月中旬左右播种,密度为60701530cm,开沟10cm深,播后覆土平沟,增强保墒。干旱时,播前或播后浇水。播后覆盖地膜,可早出苗和增加产量。春薯可和棉花或玉米间作。 春薯管理的重点在于促进早出苗、早发棵、早结薯。80%出苗时

46、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齐苗后半月左右,行间撒硫酸铵1012Kg ,后浇水中耕,促发苗和长棵,迅速形成茎叶和地下匍匐茎。发棵初期施肥,以后适当控制肥水,地不旱不浇,多次浅耕保墒,防植株旺长而延迟结薯。封垄前大培土一次,培土高1215cm,不埋没主茎的功能叶。开花后地下块茎膨大,要求湿润疏松的土壤,在初花、盛花和终花期连浇三次水,这时期缺水会明显减产,后期可减少浇水, 更不能大水漫灌。收前57天停水促薯皮老化,以利贮藏。第二节番茄的组织培养一、番茄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草本植物,苗期直立生长,成熟期呈匍匐蔓生状态,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番茄茎节上还能长出不定根,如将一段枝条剪下,能发育

47、一株新个体,番茄的叶片为长羽状,在叶轴上生有侧生裂片,顶生裂片,小裂片,间裂片,这些裂片是叶的深裂,缺刻的深化。两性花,聚伞花序,小果型品种多为总状花序。番茄种子为扁平短卵形,在一端的边缘有一个向内凹陷,种子外面覆以粗毛,呈褐色或黄褐色。种子地较小,寿命34年。(二)生物学特性: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较耐低温,但不耐炎热,在月平均温度1825的季节里生长良好,为喜光性作物, 需1214h/d,光强4000050000Lx。对水分需求量极大,要求土壤湿度在6585%,空气湿度50%60%为宜,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肥沃的壤土利于高产,此外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也能获得高产。番茄

48、对土壤要求酸碱度是pH 57,适于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番茄是最需肥的一种作物,据测,亩产5000kg番茄 ,需吸氮17kg,磷5kg,钾26kg。二、番茄的组织培养(一)花药培养1取花药长约37mm 、花粉粒处于单核中期的花蕾。2将花蕾用万分之一的吐温40水溶液浸泡5min,用水冲洗,再浸于70的酒精中15s,立即转入有效氯3的漂白粉溶液灭菌10 min,经无菌水冲洗后,进行接种。3从花蕾中取出花药,接种在DBMII20mgL NAA10 mgLKIN的培养基上,放在27和24h光照后黑暗下培养。4经约20天培养,有25的花药形成了愈伤组织,但因品种而异。5产生的愈伤组织可在DBMIII十50

49、mgL NAA01 mgL KIN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使愈伤组织增殖。6接种在DBMI 0l mgL NAA2 mgL KIN的培养基上,放在16h光照和27下培养。可诱导苗的分化。7分化的苗要及时转到H或MS十02 mgLIAA2蔗糖培养基上培养,此时苗生长健壮,2周后长出根,形成完整植株。(二)叶培养1取无菌幼嫩叶片,切成55mm的小块。2接种在MS02mgLIAA2mgLBA的培养基上,放在27和光下培养。325天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芽从叶块切口的愈伤组织周缘及表面分化形成。一个月后每个切块约长出25个芽。4芽转到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510d后形成根。(三)原生质体培养1从生长在7

50、000Lx、16小时光照下的植株,取第一片真叶叶片,用8Domestos消毒25min,无菌水冲洗5次。2撕去下表皮,放在质壁分离液中一小时。分离液的组成是:019mmolKH2PO4,lmmolKNO3,10lmmol CaCI22H2O,1mmolMgSO47H2O,096umolKI,O1umolCuSO45H2O(CPW盐),05mol甘露醇。PH57。3取出叶片放在酶液中,在27和黑暗下保温13h。酶液的成分是:15Meicelase,015Driselase和15Macerozyme的上述分离液中。4过滤除去叶碎片。5悬浮液用100g离心4min。6将原生质收集于06mol蔗糖的C

51、PW盐液中,100g下离心 8 min。7把原生质体密度调到 2105个ml,和等量的含1琼脂的改良B5培养基混合,在5cm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放在黑暗、30下7d,再转到27和800Lx光下培养。828天后产生出小细胞团,并每两周间隔逐步降低甘露醇浓度。9把愈伤组织移到 MS10mgL ZEA的苗再生培养基中,每月继代一次,直到再生成苗。10苗高4cm时,移到MS十30 mgLIAA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四)胚培养1外植体的制备授粉后3040d收获果皮完整的果实,果实放入95%乙醇中表面消毒,浸在5%NaCl中5min,用无菌蒸馏水充分淋洗。果实放在无菌吸水纸上,除去种子上的胶状复被。2培

52、养基MS培养基类。按常规加蔗糖、肌醇、维生素和琼脂,并附加硫胺素3.0um。pH调节到6.0。用附加2.4D9.05um,IiP4.92um和椰乳100ml/L的MS用做愈伤组织启动和保存培养基。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加维生素。芽再生培养基附加9.12um,蔗糖浓度降到32%,生根培养基不加激素。3培养条件愈伤组织启动和保存,用暗培,27。愈伤组织在2周内产生。当见其生长时,应立即继代在新的培养基上。经23周后,把增殖的愈伤组织分成几小块,放在再生培养基上。芽再生和生根在室温2030、16h/d,荧光下进行。每3周芽再生培养一次。3个月内可取得芽,再过三周生根。三、栽培管理(一)育苗播种前种子需进行

53、处理: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min,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4045 min,以预防其它病害,促使幼苗健壮生长,防止徒长,还可以采用2.5kg水加5g敌壮索、7g钼酸铵和7g瑞毒霉混合液浸泡45h。把浸过的种子移至2530条件下催芽,催芽之间要有充足的空气,经常检查和翻动种子并每天用浅水冲洗120次。如此经23d即可发芽。如若在番茄二叶一心时分苗,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g,如一叶一心时分苗,则播种密度为1520g,播种前床内灌足底水,灌水量以床土810cm深的土层为宜。然后采用撒播,条播或点播的方法播种,种子上覆适量的土即可。播种后,使床温在白天保持528,夜温在15以

54、上,当番茄幼苗出土70%左右还应注意通风换气。当第一片真叶生长时即可分苗。即播种后2535天进行,分苗后白天温度在2530间,夜晚1518间,当幼苗67叶时可进行移植。定植密度为5030cm或5033cm。定植后到拉秧需浇水56次。主要在定植期,定植中后期,第一花序始花期,当第一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浇水。此外需在9月中旬浇催果水时,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30kg或速效肥,以后还要追施有速效肥12次。(二)植株调整大棚或温室番茄一般采用单扦插整枝,留23穗果实,并注意,最上面的果穗上方要留23片叶,而后摘心。在秋分前后天气转冷时,应将各花穗中未座果的花朵摘除。并且对各花的幼果需进行疏果。使每个花

55、穗,保留45个果实,畸形果应当摘除,以提高所结果实的商品价值。(三)病虫害及其防治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是立枯病。立枯病危害茎基部。防治方法苗床选择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是非茄科植物。加强苗床管理,切实做好苗床保温,防止冷风或低温浸袭,避免幼苗受冻。床土消毒。药剂防治,幼苗出土后发病,可喷施58%瑞毒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d喷药1次,药剂可用50%年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等。此外还有晚疫病,病毒病、叶霉病、斑枯病等。防治方法:实行倒茬轮作。种子处理。清洁田园。药剂处理。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危害幼苗心叶,蚜虫危害植株

56、。温室白粉虱危害叶片,棉铃虫危害嫩茎、叶和芽,虫害防治主要是药剂处理。第三节桔梗的组织培养一、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株高3090cm。根肥大肉质,圆柱形,下部渐细,外皮淡黄褐色。茎直立,全株光滑,单一或分枝。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时对生或34片生;有柄或无柄;叶片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2.5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白色,两面均光滑。花单生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绿色,钏状长约1cm,尖端有与齿状裂片,花冠呈钏状,蓝紫色或白色,大型的直径35cm。蒴果倒卵圆形,成熟时先端5裂孔。种子卵形,有三棱,长22

57、.5mm,宽1.2mm,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二)生物学特性桔梗喜生长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丘陵地区。在对温度要求不严,播种期温度在89为好,移栽期气温为10左右较为适合。适于在降雨量在7002000mm的地区栽植。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腐殖质高的壤土,砂质壤土为宜。pH为6.5-7,以磷、钾多,水热条件良好的有利生长发育和根系长大。粘重或干燥土不宜栽植。二、栽培管理(一)育苗可采用播种和组织培养法。1播种苗圃地施堆肥或厩肥20002500公斤,深翻细耙整平作畦。雨水前后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开浅沟13cm深,将种子撒于沟内,然后覆盖火烧土或细堆肥至不见种

58、子为宜。亦可把种子拌和其中。条播在畦上按沟心距2025cm,以120倍的灰肥加种子撒播于沟内更均匀,用种量0.5公斤。撒播用种量约1公斤。播后畦面盖稻草保湿。播后半月左右即可发芽出苗,选阴天揭去稻草。苗高7cm时间苗,拔去密弱苗及杂草,施稀淡人畜粪尿,每亩10001500千克,6月下旬及9月各施追肥1次。2组织培养一般用茎尖和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与培养方法可参照其他作物的方法。(二)移栽移前将大田深翻2530cm,施入堆肥或厩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钼25公斤做基肥,并耙平作畦。春季以惊蛰到春分移栽最好。桔梗喜肥,生长期间宜多施追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时追肥。第一次亩施稀淡人畜粪废水100

59、01500公斤,第二次亩施猪粪水15002000公斤,促进根部生长肥大,注意雨季排水。三、病虫害及防治病害:根结线虫病为害细根、侧根,生长细弱,天早则枯萎死亡,枯萎病为害幼苗及成年植株,引起料根枯萎死亡,枯萎病为害幼苗及成年植株,引起料根枯萎死亡。斑枯病,轮纹病为害叶片,引起叶枯黄,防治措施:(1)实行轮作制。(2)清除病残株烧毁,加强田间管理。(3)某苗时用3%甲基异柳大理磷颗粒810公斤/亩。或55克线磷颗粒剂45公斤/亩施入土壤杀死线虫,也可在栽种前20天用口口剂(3040公斤/亩)熏蒸土壤。(4)选用抗病品种,与水稻轮作。(5)叶斑病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治。虫害:拟地甲,为害根部,白丝虫蛀食根茎使之死亡,此外还有蚜虫进行危害。防治措施: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锌硫1000倍液喷治,白丝虫为害可用土壤消毒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