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36763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元素化合物新授课型的基本教学策略,依托分类法与氧化还原的实验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为例元素化合物课是中学化学常见课型之一,是一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和从整体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能力都是很重要的课型。通过元素化合物课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科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学生通过课堂上学习及自身认识活动,首先感知现象或事实,再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得到事物的原理、概念、规律等。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决定了元素化合物课具有以下的课型特征:1.元素化合物课必须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数据去展开教学。化学学科最强烈的刺激物就

2、是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课必须安排化学实验,也要尽可能地给出原始的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感知化学现象或事实,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得准。2.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有效心理活动量。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须体现化学理论的主导作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学科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依托实验让学生动手观察,也要指导学生应用化学基本理论来归纳解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知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成接受、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以培养各种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3.元素化合物课的教学必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物质及其性质。

3、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是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进行创新发展。在学习元素化合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的畏难情绪来源于知识的“零乱分散”,难以找出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学习方法依旧停留在最初的“死记硬背”层面,易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放就忘”的局面。本文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为例,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分类法和氧化还原素养,来突破学生的思维困惑。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课本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学习硫的氧化物。教师用书明确指出本节课主题:“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

4、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z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从教材的定位可以理解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取舍。本节的重点内容为“硫、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转化”。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如何把污染环境的硫、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为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而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让学生能“以应用促记忆,以应用促能力

5、”,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早已在初中就学习了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以及酸雨的环境的破坏等知识,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实验能力。2.方法层面:学生在此前的金属一章中,通过“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的主线学习,已经体会了分类的重要性,明白“同类物质性质相似”;而通过Fe2+和Fe3+的相互转化,也有应用“氧化还原”的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能描述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现象。知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相关的反应。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知道亚硫酸有

6、酸性和不稳定性,能说出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等的漂白作用的区别。(2)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知道某些反应有可逆性,能判断可逆反应。(3)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成因,运用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大气的保护提出防治意见过程与方法 实验教学是主要的手段(1)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的知识学习化合物的性质通过二氧化硫(亚硫酸)的性质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2)通过SO2的水溶性和漂白性实验,再与CO2的水溶性和氯水漂白性的比较,认识物质之间既具有共同点又具有特殊性。情感态度与

7、价值观(1)通过硫的氧化物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硫的氧化物给人类带来的贡献与危害,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态度。(2)通过课外收集环境保护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策略:1、元素化合物的新授课知识多和零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使用分类思想、氧化还原理论、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习,通过课堂的引入和教学使到学生在课堂中能将“实验、分类、氧化还原”三者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通用方法,让学生面对新物质时能准确定位物质,合理分析,并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2、通过选取多种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动力和兴趣,充分感受化学

8、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根据已经学过Na、Al、Fe、Si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图,课前准备好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图。导入:1某日 广州的空气质量指数 2.某铜冶炼厂附近经常飘着刺鼻的“硫磺烟”从这里学生可看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之一,从而引发思考: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为何在空气中要选择这两种物质作为污染物指数?经过学习,我们的理论知识又能否给实际的环境保护提供可行性意见?目的:联系广州实际,快速导入正题,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环节1:SO2的“来源”提问:结合二维图,猜测大气中的SO2可能的来源会是哪些。展

9、示:硫粉、硫铁矿等物质图片,结合放鞭炮的经历,简要介绍硫的性质(物理、化学)。目的:通过图片、生活经历等帮助学生联想记忆硫的有关性质,通过应用掌握硫燃烧的反应。环节2:SO2的性质1. 利用学生过年放鞭炮的经历,结合实验观察,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实验4-7-1用手轻轻扇动,闻气体的气味。然后将桌面上的一大试管SO2气体倒立在水槽中,拔掉橡皮塞,观察现象;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再取出,打开胶塞,闻气体的气味,并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目的:从生活中引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2从分类角度,类比迁移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在物质的分类上属哪一类氧化物

10、?这类氧化物有什么性质? 由CO2的系列反应,类推SO2的有关性质。CO2SO2与H2O反应SO2+H2OH2SO3与足量NaOH反应SO2+ 2NaOH Na2 SO3+H2O与足量Ca(OH)2反应SO2+Ca(OH)2=CaSO3+H2O与CaOSO2+CaO Ca SO3注:三氧化硫也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它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迅速带过即可)提问:1.何为可逆反应?2实验室如果产生过量二氧化硫,如何处理?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一定为二氧化碳?那如何利用化学方法鉴别SO2和CO2?目的:在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学习中,学生已从氧化物分类的角度,从熟悉的CO2性质,类

11、推SiO2的性质。在此通过进一步运用和强化,巩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同时也为后面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学习及酸雨的防治起铺垫作用。补充:程度好的学校,还可以补充SO2与碳酸钠溶液这一碱性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工业生产上更多是采用碳酸钠溶液来吸收SO2尾气(杨建萍老师在09年教研中的建议)3.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了鉴别CO2和SO2,二者性质上的不同点在哪里?利用二维图,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SO2还具有什么性质?结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探究1:4-7-1所得的溶液取样(约2mL),设计一个方案证明SO2(H2SO3)具有还原性?(

12、类比Fe2+还原性的检验)学生可能方案:1.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或双氧水),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 3.向溶液中加入几滴FeCl3,再滴加1-2滴KSCN溶液。探究2:向氢硫酸中通入SO2的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解决疑问:为什么红酒中含有一定量的SO2。 目的:首先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她们学习的积极性,能深刻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含义。再次强化利用二维图分析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的思维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到物质性质的推断、实验现象的预测等方面,体验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强化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

13、能运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4.二氧化硫的特性漂白性利用“二氧化硫既在工业上用来漂白纸浆,丝。毛等织物,但也危害日常的食品安全,漂白雪耳、生姜。枸杞、红枣等食物”的例子,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4-7-1所得的溶液取样(约2mL),完成下列实验(打*号的为补充内容)实验加入试剂和操作现象1滴加2滴品红溶液,观察;加热,闻气味先变为无色,加热后恢复红色,闻到刺激性气味*2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不褪色目的:实验承载的基本功能是揭示一定的化学知识或原理。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原理,重点落实的是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背后所揭示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可逆反应的认识

14、;说明SO2漂白的不稳定性和选择性。将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意在使得学生能“从通性到特性”,更直观的、全面的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环节3:SO2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阅读课本图4-23,教师引导学生1. 讨论酸雨的形成的途径: SO2+ H2OH2SO3、2H2SO3+O2 2H2SO4(收集的酸雨pH变小的原因) 2SO2 + O2 2 SO3(催化剂可以是空气中的飘尘)、SO3+ H2O = H2SO4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消除污染源、原料预处理、废气再利用”等角度提出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目的:应用、深化。调动前面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酸雨的形成原因,运用有关知识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法。以应用促记忆,以应用提能力,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其实已经初步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习过程中有方法,成体系,所以在处理相应练习的过程中也显得得心应手,错误率降低。在接下来学习Cl、N物质过程中,我希望让学生能将化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依旧体会“实验、分类、氧化”的三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运用这种常规分析方法去分析新物质,养成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 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