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36472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培养初中学生耐久跑教学兴趣初探 摘要 本文从围绕怎样培养学生耐久跑兴趣问题着手,在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认识运动生理学特点,遵循运动规律,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等方面做了阐述,从而探索有效提高学生耐久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关键词 培养兴趣;耐久跑教学;教学方法 1 前言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导致人们积极探究某事物获得某种活动的动力。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耐久跑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体育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典型项目,更是现在初中升学考试重要的考试内容。通过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

2、生的内脏器官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体能消耗大,生理上的较大承受,运动负荷的极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使有些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对提高耐久跑的教学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学生对耐久跑产生兴趣时,在教学中就精神抖擞,积极主动,不易疲劳,即使遇到困难,也会积极主动克服,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对耐久跑教学兴趣就成为体育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2耐久跑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因素2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

3、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讲耐久跑的意义,讲它是一项简单易学的锻炼项目。 首先,了解学生耐久跑“厌跑”的原因。其一,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耐久跑只不过是跑跑步而已,没什么好学的,费时又费力;其二,对耐久跑或老师讲课的方式不感兴趣;其三,部分学生体质弱,基础差,对耐久跑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4、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2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变得很消极,他会

5、找各种借口不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与其沟通,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许多古今中外名人都用耐久跑进行锻炼,如美国总统布什每天早上坚持跑步一小时;再比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加马拉松的比赛,因为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内外相结合,如我校每年都举行元旦越野赛;野外越野跑;登山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一体化。3 兴趣培养的有效举措3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端正学

6、习态度 在教学开始时就要讲清耐久跑锻炼的价值,把耐久跑教学同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耐久跑教学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体魄,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32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很难坚持到最后,再加上 “极点”现象的出现。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极点”的方法,其实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极点”的反应程度与训练水平高低

7、,运动强度大小、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等有密切关系。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适应性强,“极点”现象出现的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跑的强度大,“极点”出现就早,准备活动充分,能缓和“极点”的反应程度,当“极点”产生时,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要加强呼吸的深度。适当调整跑速,这样,“极点”现象就会缓解,“极点”的克服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过程,也是培养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过程。同时讲述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代谢等各系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度过难关。33采用多种

8、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耐久跑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是影响耐久跑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上要利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如利用比赛、测验、多地形、定时和定量结合,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调节学生的情绪,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螺旋形跑,追逐跑,也可采用球类项目长时间竞赛的练习,以及跳绳、游戏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活动兴趣,而且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另外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学生学习浓厚的兴趣,因我校依山旁河,所以我常利用校园、校外的地形、山坡等自然环境,进行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等练习方法,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使学生忘记

9、疲劳,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要组织好,确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800米和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鉴于上述理论基础,我在具体教学中,利用由短到长距离跑,由慢到快跑的练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要求。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要求学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渐增加跑的距离,随着学习跑的距离增加,逐渐提高学生耐

10、久跑的运动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距离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随着跑的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适应与提高,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能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5 课外锻炼和平时考试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平时上课时,安排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教学测验,一学期测技评,一学期达标考试,另外再进行多种形式的测验如自测、互测、口头测试、每月测试,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成绩,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平时的自我督促和勤奋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11、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时间,选择最佳的锻炼环境,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课外组织学生登山等,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4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耐久跑教学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对耐久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加锻炼。主要参考文献:1蔡宝忠.中国学校体育的未来.辽海出版社 . 1999/3第一版2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新华出版社.1998.13夏峰.浅谈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中国学校体育.2001-(1-6)5(1)4宋继新.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3-1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