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34123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24.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脱戊烷塔的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脱戊烷精馏塔概述21.1 概述21.2 精馏塔设计原则21.3 设计方案31.3.1 塔设备的选型31.3.2 板式塔精馏操作流程41.3.3 分离序列的选择51.3.4 产品纯度或回收率51.3.5 能量的利用51.3.6 辅助设备的选择61.3.7 系统控制方案61.4 操作条件的选择71.4.1 操作压力71.4.2 进料状态71.4.3 加热剂和加热方法81.4.4 冷却剂81.4.5 回流比9第二章 脱戊烷塔体的设计102.1 脱戊烷塔材料的选择102.2 脱戊烷塔设计参照标准11第三章 脱戊烷塔的强度校核123.1自振、风载及地震载荷分析

2、123.2 筒体和封头的强度校核153.2.1 筒体的强度校核153.2.2 椭圆封头的校核243.3 开孔及接管的强度校核293.3.1 人孔开孔补强的计算及接管的校核293.3.2 塔底出料口的开孔及接管补强的计算323.3.3 塔顶油气出口管开孔补强计算及校核353.4 裙座的强度计算和校核383.4.1 裙壳对接焊缝拉应力计算383.4.2 裙壳的应力计算403.4.3 螺栓座的强度校核42第四章 塔的零部件设计454.1 板式塔塔盘的结构454.1.1 选取塔盘形式454.1.2 降液管454.1.3 受液盘464.1.4 溢流堰464.2 浮阀的类型464.2.1 重盘式浮阀464

3、.2.2 盘式浮阀464.2.3 锥心浮阀474.3 裙座474.3.1 裙座的材料4744 塔顶吊柱484.5 操作平台和梯子484.5.1 操作平台484.5.2 梯子48结 论50参考文献51致 谢52前 言石油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的命脉。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塔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塔设备的性能,对于整个化工和炼油装置的产品质量及其生产能力和消耗额等均有较大影响。据相光关资料报道,塔设备的投资和金属用量,在整个工艺装置中均占较大比例,因此塔设备的设计和研究,始终受到很大的重视。塔设备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介吸、萃取、气体的洗涤、 增湿及冷却等单元操作中,它的操作性能好坏,对整个

4、装置的生产,产品产量,质量,成本以及环境保护,“三废”处理等都有较大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它的研究也比较多,但主要是集中在常压塔的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如何提高塔的稳定性、如何利用理论曲线解决常压塔在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在原油的一次加工过程中,常压蒸馏装置是每个正规炼厂都必须具备的,而其核心设备常压塔的性能状况将直接影响炼厂的经济效益,由于在原油加工的第一步中,它可以将原油分割成相应的直馏汽油,煤油,轻柴油或重柴油馏分及各种润滑油馏分等。同时,也为原油的二次加工提供各种原料。在进一步提高轻质油的产率或改善产品的质量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到常压塔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实

5、现这样一种最经济、最容易的分离手段,是本次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由于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向大型化的生产发展,因此塔设备的单台规模也随之增大。例如:有的板式塔的直径可达10m 以上,塔的总高度可达到80m,而填料塔更有直径为15m ,塔高为100m 的大塔已经投产。应当指出,设备大型化后,必须保证它在全负荷下运转,否则经济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大型设备的设计、制造、操作和维修等,应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常压塔的研究也趋向于结构材料的探索,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主要体现在所选择材料的防腐性和一些防腐材料的研究,同时也着眼于设备的安去性和环保性,以上这些都成为了当今常压塔研究的热门课题。第

6、一章 脱戊烷精馏塔概述1.1 概述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并借助于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达到轻重组分分离的方法。蒸馏操作在化工、石油化工、轻工等工业生产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掌握气液相平衡关系,熟悉各种塔型的操作特性,对选择、设计和分析分离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蒸馏过程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蒸馏和连续蒸馏。间歇蒸馏是一种不稳态操作,主要应用于批量生产或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连续蒸馏为稳态的连续过程,是化工生产常用的方法。蒸馏过程按蒸馏方式可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等。简单蒸馏是一种单级蒸馏操作,常以间歇方式进行。平衡蒸馏又称闪蒸,也是一种单级蒸馏操作,

7、常以连续方式进行。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一般用于较易分离的体系或分离要求不高的体系。对于较难分离的体系可采用精馏,用普通精馏不能分离体系则可采用特精馏。特殊精馏是在物系中加入第三组分,改变被分离组分的活度系数,增大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特殊精馏有萃取精馏、恒沸精馏和盐溶精馏等。 精馏过程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精馏、加压精馏和减压精馏。一般说来,当总压强增大时,平衡时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接近,对分离不利,但对在常压下为气态的混合物,可采用加压精馏。1.2 精馏塔设计原则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生产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符合优质、高产、安全、低能耗的原则,具体考虑以

8、下几点。 满足工艺和操作的要求:所设计出来的流程和设备能保证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由于工业上原料的浓度、温度经常有变化,因此设计的流程与设备需要一定的操作弹性,可方便地进行流量和传热量的调节。设置必需的仪表并安装在适宜部位,以便能通过这些仪表来观测和控制生产过程。 满足经济上的要求:要节省热能和电能的消耗,减少设备与基建的费用,如合理利用塔顶和塔底的废热,既可节省蒸汽和冷却介质的消耗,也能节省电的消耗。回流比对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回流比。冷却水的节省也对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有影响,减少冷却水用量,操作费用下降,但所需传热设备面积增加,设备费用增加。因此,设计时应全面

9、考虑,力求总费用尽可能低一些。 保证生产安全:生产中应防止物料的泄露,生产和使用易燃物料车间的电器均应为防爆产品。塔体大都安装在室外,为能抵抗大自然的破坏,塔设备应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1.3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精馏流程、设备的结构类型和操作参数等的确定。例如塔设备的形式、组分的分离顺序(多组分体系)、操作压力、进料热状态、塔顶蒸气的冷凝方式、余热利用的方案、安全、调节机构和测量控制仪表的设置等。限于篇幅,仅对其中一些内容作些阐述,其他内容可见参考文献。1.3.1 塔设备的选型化工生产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等几乎都是混合物,而且绝大部分是均相物系。为实现从这些混合物中得到所需的产品,通

10、常会将混合物分离。而分离后得到的较纯净或几乎纯态的物质的方法,则通常使用精馏。精馏操作一般是在塔中进行的,可用板式塔亦可用填料塔。考虑到板式塔与填料塔相比较,在压降、空塔气速、塔效率、液-气比、持液量、安装检修等方面有着更为优秀的一面,对于物系无特殊工艺特性要求,且生产能力不是过小的精馏操作,选板式塔作为本次设计课题年产16万吨精馏产品的精馏塔设备。不同类型的板式塔,例如泡罩塔、浮阀塔、喷射型塔、多降液管塔、无溢流塔等,均有自身的特点,各有适合的场合。任何一种类型的塔都难以同时满足上述的要求,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精馏物系的性质和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几项主要指标的分析比较,选取一种相对适宜的塔型。

11、我们选取板式塔中的浮阀塔作为设计目标。浮阀塔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发和应用的,并在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代替了传统使用的泡罩塔,成为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塔型之一,并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设计和选用塔型时常是被首选的板式塔。浮阀塔塔盘上开有一定形状的阀孔,孔中安装了可在适当范围内上下浮筒的阀片,因而可适应较大的气相负荷的变化。阀片的形状有圆形、矩形等。实践证明,浮阀塔具有以下优点:生产能力大,比泡罩塔提高20-40%。操作弹性大,在较宽的气相负荷范围内,塔板效率变化较小,其操作弹性较筛板塔有较大的改善。塔板效率较高,因为它的气液接触状态较好,且气体沿水平方向吹入液层,雾沫夹带较小。塔板结构及安装较

12、泡罩简单,重量较轻,制造费用低,仅为泡罩塔的60%-80%左右。浮阀塔的缺点为:在气速较低时,仍有塔板漏液,故低气速时板效率有所下降。浮阀阀片有卡死和吹脱的可能,这会导致操作运转及检修的困难。塔板压力降较大,妨碍了它在高气相负荷及真空塔中的应用。浮阀塔操作时气、液两相的流程与泡罩塔相似,蒸汽从阀孔上升,顶开阀片,穿过环型缝隙,然后以水平方向吹入液层,形成泡沫。浮阀能随气速的增减在相当宽的气速范围内自由升降,以保持稳定的操作。1.3.2 板式塔精馏操作流程板式精馏塔是一个在内部设置多块塔板的装置。全塔各板自塔底向上气相中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板增加;自塔顶向下液相中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板降低。温度自下而上

13、逐板降低。在板数足够多时,蒸汽经过自下而上的多次提浓,由塔顶引出的蒸汽几乎为纯净的易挥发组分,经部分冷凝,未凝蒸汽作为塔顶产品(或冷凝为馏出液),部分冷凝液引回到最上层的塔板上,称为回流。液体经过自下而上多次变稀,经部分汽化器(常称为再沸器)后所剩余的液体几乎纯净难挥发组分,作为塔底产品(亦称为釜液),部分汽化所得蒸汽引入最下层板上。当某块塔板上的浓度与原料的浓度相近或相等时,料液就由此板引入,该板称为加料板。其上的部分称为精馏段,加料板及其以下的部分称为提馏段。精馏段起着使原料中易挥发组分增浓的作用。提馏段则起着回收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作用。精馏是组分在气相和液相间的传质过程,任意塔板若缺少气

14、相或液相,过程将无法进行。对塔顶第一层板有其下第二层板上升得蒸汽,缺少下降液体,回流正是为第一层板提供下降液。由第二层塔板上升的蒸汽浓度已经相当高了,依相平衡原理,与气相接触的液相浓度亦应很高才行。显然,用塔顶冷凝器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液是最简单的方法。塔底最下一块塔板虽有其上一块塔板流下的液体,为保证操作进行还要有上升的蒸汽,根据相平衡原理要求与塔板上液体接触的蒸汽浓度亦应很低。因此将再沸器部分汽化之蒸汽引入最下一层塔板,正是为他提供低浓度上升蒸气。塔顶回流、塔底上升蒸汽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充分必要条件。1.3.3 分离序列的选择 对于二元混合物采用一个精馏塔分离,分别从塔顶、塔底获得

15、轻、重组分产品,显然分离序列唯一。N个组分的混合物采用简单精馏塔进行锐分离可获取N个产品,则需要N-1个塔。通过不同的组合,可得到2(N-1)!/N!(N-1)!个分离序列。不同的分离序列其操作费用及设备投资费用不同,故选择分离序列是必要的,也是混合物分离节能降耗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多采用顺序分流。然而,由于相邻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及其他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并非如此。故在设计流程方案时,应结合一些经验规则和方法确定。(详情请看参考文献)1.3.4 产品纯度或回收率产品纯度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决定的。若客户对精馏塔顶和塔底产品的纯度都有要求,则产品的回收率也已确定;若用户仅指定其中一种产品的纯度,设计

16、人员则可根据经济分析决定产品的回收率。提高产品的纯度意味着提高产品的回收率,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产品纯度的提高或者是通过增加塔板数或者是增加回流比来达到的,这意味着设备费用或操作费用的增加,因此只能通过经济分析来决定产品的纯度或回收率。1.3.5 能量的利用精馏过程是热能驱动的过程,过程的耗能在整个生产耗能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炼油厂精馏所消耗的燃料,通常可达全厂燃料总耗量的15%-40%。能耗在产品成本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产品的单位能耗是考核产品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及企业的生存,故合理、有效地利用能量,降低精馏过程或生产系统能耗量是十分必要的。精馏过程的节能采用分离序列综

17、合的方法,通常可用以下策略:(1)精馏操作参数的优化:在保证分离要求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以减少回流比,降低能耗。(2)精馏系统的能量集成:通过再沸器将能量分离剂加入精馏塔内,热能驱动蒸馏过程后,引起有效能损失,即能位降低。大部分热量从塔顶冷凝器移出,少量由塔两端产品带出,并将热量排入大气或环境中,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应通过能量集成的方法将其进行回收。如果在系统内有多个精馏塔或有适宜热阱,即需要加热的冷物流,则可将以上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通常可以用排出的釜液预热该塔进料,也可结合物系性质,通过调整塔自身操作条件或其他塔的操作条件,使其塔顶蒸汽温位满足另一塔再沸器热源的需要,以取代

18、原加热蒸汽,使该部分热量得到回收,同时还节省了原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实现了过程的能量集成,此类操作称之为多效蒸馏。有时为回收低品位热量或热剂,集合精馏塔内温度分布的特点,可设中间冷凝器或中间再沸器,以节省高品位的冷剂或热源,减少系统的有效能损失,提高精馏过程的热力学效率。但是由于增设了中间冷凝器或中间再沸器,造成了塔内气液相流动状态的变化,削弱了塔的分离能力,在设计或改造精馏塔时应加以重视,塔的理论级数应留有足够裕量,以保证精馏塔的分离能力。1.3.6 辅助设备的选择 精馏装置除了精馏塔主体设备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辅助设备。例如,原料预热器、精馏塔再沸器及冷凝器、塔顶及塔底产品的冷却器、物料进

19、入装置前应有原料罐、排出装置后的产品罐。此外装置中间有时需设中间罐、物料在系统中流动显然还必须有输送泵。1.3.7 系统控制方案 为了维持系统安全稳定的操作,有些主要参数应加以控制。通常需要对进入系统的原料流量、精馏塔的回流量、系统各中间罐的液面及塔操作压力和温度加以控制,对于连续安全生产的参数可采用指示仪表,而不必设自动控制。1.4 操作条件的选择当以上原则流程确定之后,应选择各单元设备的操作条件初值,以便系统的严格模拟计算及操作参数的优化。操作条件的选择通常以物系的性质、分离要求等工艺条件以及所能提供的公共工程实际条件作为前提,以达到某一目标为最优来选择适宜操作条件。在精馏装置中,首先选择

20、精馏塔的操作条件,其他单元设备操作条件随之而定。同时,还要考虑本装置与上、下游装置衔接的工况。精馏塔操作条件的选择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4.1 操作压力塔内操作压力的选择不仅牵涉到分离问题,而且与塔顶和塔底温度的选取有关。根据所处理的物料性质,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来综合考虑,一般有下列原则: (1)压力增加可提高塔的处理能力,但会增加塔身的壁厚,导致设备费用增加;压力增加,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降低,回流比或塔高增加,导致操作费用或设备费用增加。因此如果在常压下操作时,塔顶蒸气可以用普通冷却水进行冷却,一般不采用加压操作。操作压力大于 1.6MPa 才能使普通冷却水冷却塔顶

21、蒸气时,应对低压、冷冻剂冷却和高压、冷却水冷却的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操作方式。 (2)考虑可利用较低品位的冷源使蒸气冷凝,且压力提高后不致引起操作上的其他问题和设备费用的增加,可以使用加压操作。 (3)真空操作不仅需要增加真空设备的投资和操作费用,而且由于真空下气体体积增大,需要的塔径增加,因此塔设备费用增加。1.4.2 进料状态进料可以是过冷液体、饱和液体、饱和蒸汽、汽液混合物或过热蒸汽。不同的进料状态对塔的热流量、塔径和所需的塔板数都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进料状态由前一工序来的原料的状态所决定。从设计角度来看,如果来的原料为过冷液体,则可考虑加设原料预热器,将料液预热至泡点,以饱和液体状

22、态进料。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汽相流率相近,两段的塔径可以相同,便于设计和制造,另外,操作上也比较容易控制,从而减少过冷进料时再沸器热流量,节省高品位热能,降低系统的有效能损失,使系统能趋于合理。但是,预热进料导致提馏段气、液相流量同时减少,从而引起提馏段液、气比的增加,为此削弱了提馏段各板的分离能力,使其所需塔板数有所增加。1.4.3 加热剂和加热方法由于作为热源的饱和水蒸汽相对比较容易生产、输送、控制,并且具有较高的冷凝潜热和较大的表面传热系数,所以,再沸器的热源通常选择饱和水蒸汽。如果再沸器热源要求温位过高,也可选择其它加热剂,加燃料加热的导热油等。如果在系统内某些工艺热物流的温位及热流

23、量可以满足再沸器的需要,也可选作加热剂,回收系统的热量,实现过程能量集成,降低系统的热量,实现过程能量集成,降低系统的能耗。在一般情况下,加热剂不能与塔内物料混合,故采用间壁式换热器。但若釜液为水溶液,且水为难挥发组分时,可采用水蒸汽直接加热。直接蒸汽加热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并且可省去再沸器,减少设备投资费,且所用水蒸汽的温位也可稍低一些。1.4.4 冷却剂精馏塔常以循环冷却水为冷却剂,将热量从塔顶冷凝器中移出。冷却水进口温度,随生产厂所在地全年气象条件以及凉水塔能力而定。在设计中通常按夏天出凉水塔的水温而定,使装置在最恶劣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可见,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就存在一定差别。冷却水换热后

24、温升一般在5-10或稍高一些,但出口温度一般不超过50左右。否则,溶于水中的有些无机盐将析出、结垢,影响传热效果。为便于清洗,循环冷却水一般走冷凝器或冷却器的管程。当塔顶蒸汽的露点较低,循环冷却水不能将其冷凝时,可适当提高塔的操作压力,使露点升高,从而可以选择循环水为冷却剂,降低操作费用。如果压力提高幅度较大,仍未满足以上要求,则应选择适当等级的高品位冷剂作为冷凝器的冷却剂。这些冷剂由制冷系统提供,其成本远远高于循环水。如果塔顶蒸汽温度较高,可用于作为其他冷物流提高温位的热源,则既可省去冷却剂,同时又回收了系统热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1.4.5 回流比影响精馏操作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塔内蒸气量 V

25、。对于一定的生产能力,馏出量 D 一定时,V 的大小取决于回流比。实际回流比总是介于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两种极限之间。由于回流比的大小不仅影响到所需理论板数,还影响到加热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量,以及塔板、塔径、蒸馏釜和冷凝器的结构尺寸的选择,因此,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适宜回流比应通过经济核算决定,即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之和为最低时的回流比为适宜回流比。但作为课程设计,要进行这种核算是困难的,通常根据下面 3 种方法之一来确定回流比。 (1)根据本设计的具体情况,参考生产上较可靠的回流比的经验数据选定; (2)先求出最小回流比Rmin,根据经验取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1.12倍

26、,即R(1.12)Rmin; (3)在一定的范围内,选5种以上不同的回流比,计算出对应的理论塔板数,作出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曲线。当R= Rmin时,塔板数为;RRmin后,塔板数从无限多减至有限数;R继续增大,塔板数虽然可以减少,但减少速率变得缓慢。因此可在斜线部分区域选择一适宜回流比。上述考虑的是一般原则,实际回流比还应视具体情况选定。第二章 脱戊烷塔体的设计2.1 脱戊烷塔材料的选择2.2 脱戊烷塔设计参照标准根据上述参考及规定,考虑到选浮伐塔作为本次课题所选设计方案。根据过程设备设计当中的有关塔径的工艺计算,再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圆整,得到的塔径为1200mm。将筒体分为三段,壁厚分别为1

27、2mm、14mm和16mm,塔板数为40块。其中精馏段塔板数为20块,提馏段塔板为19块,裙座高度为6800mm,具体设计参照JB/T4710标准。其中脱戊烷塔的封头采用标准椭圆型封头,参照标准JB/T4746-2002设计;人孔的设计参照HG21520-2005标准;塔顶吊柱的设计参照HG/T21639-2005-45标准;接管法兰形式均采用WN/RF型式,具体参照HG20615-97标准。第三章 脱戊烷塔的强度校核塔设备大多安装在室外,靠裙座底部的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通常称为自支承式塔。除承受介质压力外,塔设备还承受各种重量(包括塔体、塔内件、介质、保温层、操作平台、扶梯等附件的重

28、量)、管道推力、偏心载荷、风载荷及地震载荷的联合作用。由于在正常操作、停工检修、压力试验等三种工况下,塔所受的载荷并不相同,为了保证塔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其在这三种工况下进行轴向强度及稳定性校核。3.1自振、风载及地震载荷分析已知场地土类别为类;地面粗糙度等级为A;基本风压q0为400Pa;由于该塔设备为为细长的圆柱形塔体结构,所以体型系数k1=0.7;顶部管线直径do=0mm;顶部管线保温层厚度s=0mm,笼式扶梯与塔顶管线布置方式为180度;地震设防裂度为6度,当地震防裂度为8度或9度时塔器需考虑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作用,而本次课题当中地震设防裂度为6度,可以不考虑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

29、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影响最大系数max=0;地震作用时阻尼比i=0.01/0.01/0.01;横风作用时阻尼比i=0.01/0.01;压力试验种类为液压试验;试验放置方式为卧式/立式;由工艺计算的设备含基础总高L34m;平均直径D1.3m。根据GB150中关于自振、风载及地震载荷的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自振、风振基地震载荷分析质量汇总12345678长 度 li6300500500040004000353035303530 mm壳体质量 m012858.3513.82399.01676.91676.91266.131266.3126

30、6.3 kg保温质量 m03904.0101.15523.08417.20417.20367.07367.07367.07 kg塔盘质量 m02100.0084.82678.58593.76508.94593.76508.94 kg平台质量 m0410395.80419.970419.210419.21 kg笼梯质量m042252.08.00104.00156.0044.0076.00118.4029.20 kg附件质量 ma714.58128.6599.77419.15419.15316.53316.53316.53 kg介质质量 m050079.17633.35554.18475.0155

31、4.18475.01 kg充水水质量 mw0254.45654.84523.94523.93992.43992.43992.4 kg操作质量 m04728.91147.33789.94400.83704.83428.93216.73382.0 kg水试质量 mma4728.91401.79365.68291.87674.96946.26654.36899.2 kg最小质量 mmin4728.91147.33642.83224.62675.92546.42186.92499.4 kg壳体总质量 m0114205.25 kg保温总质量 m033846.82 kg塔盘总质量 m0213392.92

32、kg平台总质量 m0412073.45 kg笼梯总质量 m042880.00 kg附件总质量 ma3551.31 kg介质总质量 m053166.73 kg充水水总质量 mw31158.32 kg操作总质量 m0 = m01+m021+m022+m03+m041+m042+m05+ma+me31116.49 kg试验总质量 mma = m01+m021+m022+m03+m041+m042+mw+ma+me59108.08 kg最小质量 mmin = m01+0.2(m021+m022)+m03+m041+m042+ma+me25235.42 kg振型分析数据 12345678长 度 li63

33、00.0500.005000.04000.04000.003530.03530.03530.0mm惯性矩 Ii1.591.509.117.677.676.256.256.25mm4弹性模量Ei1.861.861.961.961.961.961.961.96MPa质 量 mi2938.12468.64095.34052.83566.93322.43299.03326.1kg高 度 hi6300.06800.011800.015800.019800.023330.026860.030390.0mm第 1 振型 振型值0.03900.04510.13800.25010.38880.52750.676

34、40.8306自振周期1.3661s振型值-0.198-0.2250.00000自振周期0.25200000000第 2 振型 脉动增大系数2.68750-0.5247-0.6841-0.6629-0.4531-0.07260.4177脉动影响系数i0.75643振型系数zi0.05092.6875000000风振系数K2i1.08410.05922.68752.68752.68752.68752.68752.6875平台当量宽度K401.25360.79050.81140.82920.84220.85270.8533有效直径 Dei1726.11.09640.179060.296630.43

35、3390.560920.768630.83800水平风力 Pi6097.23840.01.438461.539621.625921.694011.752011.80562水平风力作用下塔顶饶度Y=158.42mm5566.11.26441.42011.59401.74942.00542.0643当高度H30m,且高度与平均直径之比H/D15时,考虑横风向共振时风载荷作用设计风速取顶部风速 H, m/s顶部风速 H=1.265 (ftq0)1/2=1.265(1.85680600)1/2=42.2230m/s临界风速计算,取斯特罗哈数 St=0.2,则 第一临界风速为:c1=D/T1/St10-

36、3=1457.94/1.3661/0.2000010-3=5.3361m/s第二临界风速为:c2=D/T2/St10-3=1457.94/0.2520/0.2000010-3=28.9267m/s因c2,所以该塔在第一、第二临界风速下都产生共振 横风向塔顶振幅共振时,塔顶振幅按下式计算: YTi=CLDci2H4i/(49.4GiEI)10-9 12345678空气密度 1.25kg/m3升力系数 CL0.20阻尼比 0.01/0.01容器外径 D1457.94mm第一振型临界风速 ci5.3361m/s共振区起始位置 Hci1.12102计算系数 1.5600振幅 YTi2.04102m第二

37、振型临界风速 ci28.9267m/s共振区起始位置 Hci1464.17计算系数 0.83184振幅 YTi1.09102m共振时,临界风速的风压作用下,顺风向风力 一阶临界风速的风压 qo = 1/2 ci2 = 17.7963。二阶临界风速的风压 qo = 1/2 ci2 = 522.9700 Pa 风载荷按下式计算:Pi=K1K2q0Deifl10-612345678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fi1.23131.25361.43861.53921.62521.6941.7521.8052脉动增大系数2.68752.68752.68752.68752.68752.68752.6872.6875脉

38、动影响系数i0.75630.75980.79080.81140.8200.8410.8520.8538平台当量宽度K403840.00.00480.000543.910543.91mm有效直径 Dei1726.15566.11832.02308.01828.02367.91824.02367.9mm一阶振型系数 zi0.05090.05910.17900.29660.4330.5690.76830.8380风振系数K2i1.08421.09651.26441.42011.5901.7442.0032.0640水平风力 Pi180.8547.66207.55251.46236.08308.602

39、81.82388.12N二阶振型系数 zi-0.265-0.2971-0.6076-0.7162-0.628-0.37840.00680.4647风振系数K2i0.56220.51680.1035-0.01490.13880.49421.00901.5892水平风力 Pi2755.4659.17498.9-75.41603.582562.14166.78782.7N3.2 筒体和封头的强度校核3.2.1 筒体的强度校核由于本脱戊烷塔分为3段,壁厚分别为12mm、14mm、16mm。下面分别对壁厚为12mm、14mm、16mm的筒体进行强度校核。A.首先对壁厚为12mm段筒体进行校核图3-1a.

40、已知数据:设计压力P=1.1 MPa(内压),设计温度t=200,筒体内径Di =1200mm,筒体所用材料为16MnR(板材),腐蚀裕量C2=3mm ,焊接接头系数=0.85,长度L=14100mm,最小厚度min =3mm ,外直径Do =1224mm,长度li =14100mm,名义厚度n =12mm,钢板负偏差C1=0mm,有效厚度=名义厚度-腐蚀裕量-钢材负偏差及e =12mm-0mm-3mm=9mm。常温下16MnR(板材)的相关数据查表的:许用应力查表得=170 MPa,屈服点s =345 MPa。b.内压计算:液柱高度为0mm,液柱静压力为0MPa,计算压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

41、所以计算厚度c.压力试验计算:试验压力,压力试验时液柱高度为27750mm。所以圆筒周向应力: 许用周向应力: 经对周向应力的校核可知,该圆筒各方面都符合标准。d.圆筒轴向应力的计算和校核:距地面高度h=19800mm,长度li=14100mm,名义厚度n=9mm,截面面积 A = Die=33929.20 mm2,截面系数Z = /4 D2ie =10178760.20 mm3,操作时截面以上质量mI-Io=13533.57 kge.塔器相关弯矩的计算塔器任意计算截面-处的基本震型地震弯矩: 而等直径塔器任意截面-和底面0-0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为:又因为,所以由于当H/D15,且H20m时,

42、还应考虑振型的影响。由于第三节振型以上各阶振型对塔器影响甚微,可以不考虑。塔器任意计算截面-处的顺风弯矩: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得:共振时一阶顺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顺风向风弯矩 共振时顺风向风弯矩当H/D15,且H30m时,还应计算横风向风振,根据JB/T4710-2005附录得:共振时一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组合风弯矩最大弯矩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区的塔器应该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作用,其余情况可看作地震力为0,所以竖向地震力,竖向力常温下许用应力,常温下屈服点 系数f.内压工况:压力引起的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力引起

43、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g.压力试验工况:试验压力, 压力试验时截面以上质量, 压力试验时最大弯矩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B.壁厚为14mm段筒体的强度校核 图3-2a.已知数据:设计压力P=1.1 MPa(内压),设计温度t=200,筒体内径Di =1200m

44、m,筒体所用材料为16MnR(板材),腐蚀裕量C2=3mm ,焊接接头系数=0.85,长度L=8000mm,最小厚度min =3mm ,外直径Do =1228mm,长度li =8000mm,名义厚度n =14mm,钢板负偏差C1=0mm,有效厚度=名义厚度-腐蚀裕量-钢材负偏差及e =14mm-0mm-3mm=11mm。常温下16MnR(板材)的相关数据查表的:许用应力查表得=170 MPa,屈服点s =345 MPa。b.内压计算:液柱高度为0mm,液柱静压力为0MPa,计算压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所以计算厚度所以最大允许工作压力c.压力试验计算:试验压力,压力试验时液柱高度为27750mm

45、。所以圆筒周向应力: 许用周向应力:经对周向应力的校核可知,该圆筒各方面都符合标准。d.圆筒轴向应力的计算和校核:距地面高度h=11800mm,长度li=8000mm,名义厚度n=14mm,截面面积 A = Die=41469 mm2,截面系数Z = /4 D2ie =12440706.9 mm3,操作时截面以上质量mI-Io=21639.28kg。e.塔器相关弯矩的计算塔器任意计算截面-处的基本震型地震弯矩: 而等直径塔器任意截面-和底面0-0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为:又因为,所以由于当H/D15,且H20m时,还应考虑振型的影响。由于第三节振型以上各阶振型对塔器影响甚微,可以不考虑。塔器任意计

46、算截面-处的顺风弯矩: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得:共振时一阶顺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顺风向风弯矩 共振时顺风向风弯矩当H/D15,且H30m时,还应计算横风向风振,根据JB/T4710-2005附录得:共振时一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组合风弯矩最大弯矩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区的塔器应该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作用,其余情况可看作地震力为0,所以竖向地震力,竖向力常温下许用应力,常温下屈服点 系数f.内压工况:压力引起的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

47、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g.压力试验工况:试验压力, 压力试验时截面以上质量, 压力试验时最大弯矩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C.壁厚为16mm段筒体的强度校核 图3-3a.已知数据:设计压力P=1.1 MPa(内压),设计温度t=200,筒体内径Di =1200mm,筒体所用材料为16MnR(板材),腐蚀裕量C2=3mm,焊接接头系数=0.85,

48、长度L=14100mm,最小厚度min =3mm,外直径Do =1224mm,长度li =14100mm,名义厚度n =12mm,钢板负偏差C1=0mm,有效厚度=名义厚度-腐蚀裕量-钢材负偏差及e =12mm-0mm-3mm=9mm。常温下16MnR(板材)的相关数据查表的:许用应力查表得=170 MPa,屈服点s =345 MPa。b.内压计算:液柱高度为0mm,液柱静压力为0MPa,计算压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所以计算厚度所以最大允许工作压力c.压力试验计算:试验压力,压力试验时液柱高度为27750mm。所以圆筒周向应力: 许用周向应力: 经对周向应力的校核可知,该圆筒各方面都符合标准

49、。d.圆筒轴向应力的计算和校核:距地面高度h=6800mm,长度li=5000mm,名义厚度n=16mm,截面面积 A = Die=49008.85 mm2,截面系数Z = /4 D2ie =14702653.62 mm3,操作时截面以上质量mI-Io=25732.46 kge.塔器相关弯矩的计算塔器任意计算截面-处的基本震型地震弯矩: 而等直径塔器任意截面-和底面0-0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为:又因为,所以由于当H/D15,且H20m时,还应考虑振型的影响。由于第三节振型以上各阶振型对塔器影响甚微,可以不考虑。塔器任意计算截面-处的顺风弯矩: 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得:共振时一阶顺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

50、顺风向风弯矩 共振时顺风向风弯矩当H/D15,且H30m时,还应计算横风向风振,根据JB/T4710-2005附录得:共振时一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二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横风向风弯矩共振时组合风弯矩最大弯矩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区的塔器应该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作用,其余情况可看作地震力为0,所以竖向地震力,竖向力常温下许用应力,常温下屈服点 系数f.内压工况:压力引起的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竖向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

51、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g.压力试验工况:试验压力, 压力试验时截面以上质量, 压力试验时最大弯矩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系数轴向组合拉应力许用轴向拉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拉应力符合标准。轴向组合压应力许用轴向压应力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得到压应力符合标准。3.2.2 椭圆封头的校核 参考文献1. 钟秦,陈迁桥,王娟,曲虹霞,马卫华主编。化工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匡国柱,史启才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郑津洋,董其伍等编.过程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路秀林,王者相主编

52、.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塔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魏兆灿主编.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6. 聂清德主编.化工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7. 周志安,尹华杰,魏新利等编.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8. 詹长福主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9. 茅晓东,李建伟编.典型化工设备机械设计指导.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 陈偕中主编.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化工容器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潘永亮,刘玉良主编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科学出

53、版社,199912. Dennis. R. Moss. Pressure Vessels Design Manual.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致 谢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宣告结束了!在这次紧张而忙碌的设计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并结合自己的努力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从中我领悟到了不少东西,也深化了不少从前学过的知识。这次设计是综合能力的考察,是大学学过的许多知识的大汇总,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积极、重要的帮助和意义。感谢学校以及学院指导老师给予我这次毕业设计的机会,能让我有机会把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毕业设计的方式,系统地理解和深化一次!感谢在这次设计中我的指导老师张艳丽和李冲,十多周的设计时间我千百次的麻烦他们,他们总是耐心的给我答疑解难,尤其是在塔的强度校核这方面曾多次向老师请教,他们都能给予详细的解答,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感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的老师,在设计中总会有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在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我总会向他们请教求解,每个老师都耐心的给我讲解,我非常感谢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给我的指导与帮助! 2010年6月6日第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