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32120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清单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北魏。(2)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执政。490年,孝文帝亲政。2社会问题严重(1)北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治黑暗,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社会动荡不安。(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民族矛盾激化。清单二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均田制1.背景(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2雏形计口授田,“

2、劝课农桑”,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3主要内容(1)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还给北魏政权。(3)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4评价(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3)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推进封建化的核心内容,对当时抑制土地兼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到唐朝中期以后,随着政府无田可授,均田制最终被废除。清单三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整顿吏治1.原因

3、(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2表现(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3影响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清单四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二迁都洛阳1.原因(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3)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2

4、过程(1)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大举南下,军队艰难到达洛阳。(2)将士们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宣布定都洛阳。(3)对阴谋叛乱者给予坚决镇压。(4)允许一批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5)规定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清单五孝文帝改革的社会习俗措施革除旧俗1.目的适应迁都后的形势。2措施(1)变制度:仿效汉制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2)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3)

5、讲汉语: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4)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5)通婚姻:提倡鲜卑贵族和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3影响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就鲜卑族来说,推动了鲜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探究点一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 史料探究材料一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北魏统治者还随时强迫百姓们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毫不怜惜。“每有骑战,汉人为肉篱。”材料二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先进农耕文化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三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

6、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根据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哪些矛盾。答案鲜卑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人民起义频繁。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危机四伏。 结论形成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3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文

7、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4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探究点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史料探究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下诏)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魏书食货志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

8、书成淹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的原因。答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多个汉族王朝定都洛阳,迁都于此,可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推进汉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平城天灾不断,经济发展困难,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结论形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理由洛阳平城政治数朝之都,长期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农业经济发达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摆脱都城沦陷的威胁,还便于举兵南下北方柔然威胁地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置偏僻,控制中原困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

9、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他们靠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风俗,很难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这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期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根源。故选A。2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 D解析:选C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

10、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故A项正确。4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选D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

11、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项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两项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农民要负担一定的徭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5下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改汉姓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6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

12、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C政治 D汉族文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读材料可知,孝文帝在汉族文化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中原和代北的不同特点,拓跋珪规定了相应的租税赋役制度。天兴元年正月,他重申维持旧燕的租赋制度。在平城及其周围设置八部帅,其职责是对分土定居的氏族成员“劝课农桑,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同年,拓跋珪从中原地区迁徙大量被征服的人口到京城,“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代北地区有了发展,国家按比例对定居从事农业劳动的国人和徙民考课,

13、为北魏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物质保障。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北魏道武帝改革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指出北魏道武帝改革措施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租税赋役制度”“劝课农桑”“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来概括。第(2)问,可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答案:(1)改革措施:改革租税赋役制度,劝课农桑,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2)意义:在代北地区初步确立起封建生产关系;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

14、南洛阳人。魏书高祖纪下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7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革衣服”“北俗之语”“葬河南”,归纳主要措施。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雅好诗书”来归纳;影响结合所学内容来回答。答案:(1)措施: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官员讲汉话,否则受罚;南迁的鲜卑人死后就地埋葬等。(2)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