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26362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3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OO九年八月十八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四、项目预期效益五、组织领导和管理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条件三、基础设施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二、供需平衡分析三、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第五章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二、选项原则三、建设标准四、开

2、发任务五、规划布局六、方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一、开发任务三、主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一、工程量概算二、投资总概算三、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四、群众筹资投劳方案说明五、整合其他支农项目配套投入方案及落实措施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 2 -二、社会效益三、生态效益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一、组织机构设置二、实施管理三、运行管理与维护第十章结论和建议一、可行性研究结论二、问题与建议附录一、附表二、附件三、附图河南省汝州市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汝州市地处淮河流

3、域河南省中西部,位于东经112031/ 11307/,北纬33035/35020/ 之间,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4.3公里,中部有北汝河东西纵贯,八条主要支流辐射全境。全市有20个乡镇办事处,456个行政村(街),总人口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全市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4万亩,有林地面积27.5万亩,果园面积8.5万亩,水域面积1.72万亩,其它为荒地和非农用地,土壤质地较好,大部分为褐土类土壤。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57年到2011年54年中,出现干旱的年份就有48年,实属“十年九旱”。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对改善我市农业

4、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国家农发办切实做到“两个聚焦”的具体体现。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机制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我市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万英同志为组长的汝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农开、财政、水利、农机、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对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论证,本着科学、求实的原则,编报汝州市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012年汝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确定在小屯镇的路寨村、周庄村、玉王村、杨其营村、吴营村、东村、长营村、季寨村、季营村、崔辛庄和小屯村、雷庄村、范庄村、耿堂村、河张村、杨集村、丁堂村、穆堂

6、村等18个行政村实施,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汝河,开发规模3万亩。该区域中低产田面积集中,开发潜力大,采用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旱涝保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机作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建设内容有新打和修复配套机电井、农用电力配套、- 2 -开挖整修排水沟、埋设地下低压输水管道、修建桥涵、整修和硬化机耕路、购置农业机械、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建设工期为1年。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投资481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

7、资4200万元,汝州市财政投资310万元,群众自筹5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整合资金250万元。四、项目预期效益(一)经济效益。开发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小麦产量150万公斤、增加玉米产量180公斤,同时通过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推动项目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等,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4.9%,高于其他行业利润率,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01年,财务净现金流量为45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科学技术得到普及,土地利用率和产

8、出率提高,同时可安置农民富裕劳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三)生态效益。开发项目建成后,通过栽植树木,改善种植结构,种植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提高绿化面积,能够有效改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86万亩,年节约水量15万吨,增加和完善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75万亩,增加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增加机耕面积0.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2万亩,培训农民6000人次。项目区可增产粮食 万公斤,使农民增收 万元。科技在项目区增产增收中贡献率达到60%,党群、干群关

9、系进一步密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土地实现良性循环。总之该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五、组织领导和管理(一)组织领导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汝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以农开办、财政局- 3 -、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审计局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专门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和有关行政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市乡(镇)村三级齐抓共管、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确保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无缝隙管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开发建设任务。(二)项目

10、管理在项目管理上,汝州市将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户、技术人员包工程的承包责任制,实现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科学评价,打造亮点工程,发挥示范作用,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同时,注重后期管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工程运行管护在工程管护上,要完善管护制度,成立管护队伍,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切实加强工程管护,积极探索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国家

11、投资效益的长期发挥。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15公里至25公里处,纵贯小屯镇东西,与2010年建成的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相连,涉及路寨村、周庄村、玉王村、杨其营村、吴营村、东村、长营村、季寨村、季营村、崔辛庄和小屯村、雷庄村、范庄村、耿堂村、河张村、杨集村、丁堂村、穆堂村等18个行政村。(二)水文气象1、气象汝州市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寒,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据相关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14.2,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6.9,历年极限最高气温44.6(1966年6月20日),元月份最低,平均0.6,历年极限最低气温-1

12、8.2,平均无霜期245天,多年平均绝对湿度12.6毫巴,多年平均降雨650.50毫米,最大1170.90毫米,最小降雨量332.80毫米,降雨量年变化较大,多集中在6、7、8月份,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53%。11月份至来年3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1.3%,为旱季枯水期。汝州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76.3毫米,汝州市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全年大风平均17天,最大风速为24m/S.汝州市潮湿系数为0.67,汝州市属湿度适中区,汝州市多年冻结深度为25公分。项目区呈现出的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等特征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初夏和秋季气温日变差大,对冬小麦晚秋作物成熟十分有利。但自然降水

13、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匀,也是造成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需矛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制约项目区内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2、 水文项目区紧邻北汝河,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全部引北汝河水自流灌溉,曾是汝州市的水稻主产区,素有“万亩水稻之乡”美称。但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近年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井灌为主。由于濒临汝河,项目区内地下水储量丰富,且以60米以内浅层补给为主,宜开采,利用价值高。根据勘测计算,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 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万立方米(综合补给量),可满足用水需要。(三)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汝州市东南部平洼地带,地势平坦。(四)土壤状况

14、项目区土层深厚,土壤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属壤质厚复黑老土种,通透性差,适耕期短,供肥性差,耕作困难,保肥性能强。(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 6 -力项目区耕地按作物产量划分属中低产田,总面积1万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肥较强,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但因农业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服务质量低,科学种田水平差,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实施综合开发,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极大。(六)自然灾害区内灾害性天气有雨涝、干旱、干热风等。由于降水随时间和空间

15、分配不均,容易造成雨涝和干旱,以旱灾为重,造成粮食作物减产的是春旱和初夏旱,雨涝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干旱每两年一遇。干热风多出现在5月中、下旬,持续35天,会导致小麦减产。二、社会经济条件(一)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包括18个行政村,共有农业人口 万人,劳动力 万个,农村劳动力,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乡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二)土地利用现状全项目区共有土地面积 万亩,其利用现状是:耕地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村庄占地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道路占地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水域占地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荒地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其它占地 万亩,占总土

16、地面积的 。区内地表水拦蓄难,很少利用,地下水位较深,机井等灌溉数量较少且设- 7 -施陈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田间路少、道窄,不能满足大型农机具作业的需要,农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科学种田水平较差,土地利用现状不很理想。(三)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属典型的农业生产区,历史上很少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薄弱。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牧业发展有所加快。林业、渔业所占比例较小,受多方面条件限制,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一喷三防等农业技术措施推广难,农业生产水平较低。2011年,该项目区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粮食总产量 万公斤,单产 公斤,农业总产值 万元,经济作物

17、种植面积 万亩。(四)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项目区所在的小屯镇是我市典型的煤碳乡镇,经济结构单一。近二年随着煤矿整合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原煤生产及其加工为主的所有企业基本全部停产,镇政府底子薄,财政收入低;绝大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投资。项目区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 万元,农业增加值 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 万元,人均纯收入9190元。(五)农业科技及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乡(镇)机构改革后,乡农技站、水利站、农机站等技术推广站撤并为农业服务中心,新成立的服务中心,人员少,特别是技术人员不足,缺乏业务骨干,加上经费紧

18、张,很难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农村、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为促进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普及推广的任务较大。农机维护等其他社会化服务站所,仅乡政府所在地有,农村服务受限。三、基础设- 8 -施(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没有水利骨干工程,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较差,保障能力脆弱。“旱天不能及时浇,涝天不能及时排”是该区显著特点,也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肠梗阻”。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改善该区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二)田间工程现状据统计,该区现有机电井 眼,配套不全不能正常使用;桥涵 座;沟渠 条 公里,但已不能发挥作用;田间道路 公里,多为历史形成

19、的仅能满足人力车通行的自然通道,大都曲折蜿蜒,高低不平,运输能力很低,不能适应生产需要;田间林木稀少,农田林网防护面积 万亩,低洼易涝面积 万亩。(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服务行业也有较大进展。镇农业服务中心专门设有农机管理服务站,负责对农民机手提供技术帮助与服务。区内有农机总动力 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 台,现有农业灌溉机具,全部为农户自备自用,空闲时为其他农户提供有偿服务。农机存在着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等现象,一般用于耕地、播种收麦,而当前所需的秸杆还田机、小麦秸杆打包机等机械相对缺乏。(四)交通与电力1、交通。项目区紧邻G207国道和县道时宝线,交通比较便

20、利。但是田间主干道和生产路建设落后,除少量主干道外,其余均是“羊肠小道”或半截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电力。区内各村的生活用电已经解决,农网已改造,但田间灌溉用电基本属于空白。现在农民灌溉动力主要以柴油机为主,需要架设电力设备,投资额较大,- 9 -比较困难。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该区农业生产潜力挖掘不足,农作物产量徘徊不前,经济效益不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滞后,其主要制约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一)自然因素1、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春降水少易发生旱灾,夏秋降水多,易发生涝灾,旱涝灾害影响优势农产品的发展。2、农田防护

21、林网没有形成,抗风灾能力极弱,对优势农产品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二)社会因素1、现代农业是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导致群众在对土地的经营上仍然沿袭着传统、- 10 -粗放的生产模式,群众科技水平较低,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作物选种、防病工作较难统一;耕种、收获时期农业机械的利用仍限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难有进一步的突破。2、农产品质量较差,商品转化率低。分散生产、粗放管理的模式决定了农产品质量的低下,广大农户对农产品的利用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上,商品观念淡薄,缺乏成本考虑,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3、交通不畅,生产不便。田间道路少,质量

22、差,生产路多为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加之年久失修,高低不平,运输能力较低,如逢阴雨天气,粘重的土质使道路更加泥泞不堪,人车几乎无法通行,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4、电力设施配套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三)技术因素项目区内农业服务体系发育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服务水平低,加之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有限,导致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推广,农村科技水平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较低。(四)经济因素项目区所在乡镇财政困难,村级没有集体收入,农业经济效益差,农民收入低,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实施大规模的优势农产品生产。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小屯镇是汝州市的农业大乡(镇)之

23、一,项目区是粮食主产区,开展农业开发实施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11 -。1、自然资源的优势作用亟待发挥。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水、电、路等因素的制约,土地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因而,一旦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的东风,优势作用将立即彰显,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2、群众要求开发的心情十分迫切。项目区所在地的群众长期以来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外出务工、服务等第三产业近年虽有发展,但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现有生产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3、业已成熟的社会条件

24、要求迅速开发。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议题在于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项目开发,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镇里经过持续的农业技术培训,用现代农业知识武装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为加速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创造了条件。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然资源优越,开发潜力大汝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优越,光热充足- 12 -,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水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项目区属中低产田区,

25、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生产能力低,开发潜力大。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所具有的规模连续开发,资金综合投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综合效益的独特优势,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通过打井配套、整修路沟、营造村网、秸秆还田、引进技术,培训农民等手段,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时以农业综合开发平台,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行集中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开发效益将十分显著。2、项目区群众要求开发的愿望强烈,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高。项目区有农业人口 万人,人均土地 亩,是汝州市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因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群众从事“一优双高”农业的愿望长期不

26、能得到应有的满足;加之其他乡村实施综合开发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激发了大家要求实施项目开发的热情。项目拟规划阶段,在项目区各村召开的群众会上,与会群众纷纷发言,表示坚决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再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简单的种植模式,要引进技术,依靠科学,发展高效农业;愿意筹资投劳、出力出钱,建设美丽的家园,为施工工作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该项目涉及农户 户,同意开发并积极与筹资投劳的有 户,占项目区总农户的96%。项目的实施对于优化项目区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项目区乡、村两级班子坚强有力,工作过硬,积极性高。项目区所在地的小屯镇党政班子团结有力,务实肯干,项- 13 -目涉及村

27、的两委班子都是经过换届而由党员、群众选举出来的,群众基础较好,有很强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在群众强烈要求实施开发的呼声之下,项目建设是各级顺应项目区民意而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必将进展顺利,圆满成功。4、领导重视,部门联动,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汝州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把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全县的大事,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上。成立了领导机构,由农开办牵头,财政、农业、水利、电力、林业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部门把发展粮食生产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全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汝州市2012

2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确定在市区东南部的小屯镇境内,位于北汝河南岸,区内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受地理位置,地质及气候的影响,项目区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根据多年观测及勘测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上 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 万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主要指地下水各项补给量与潜水蒸发量之差。项目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为 万立方米。地表水多以经流形式汇流入河川,项目区内塘坝等水工程较少,表地水可利用较少,根据现有条件,地表水可利用量约为 万立方米。水- 14 -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万立方米。项目区地处平原,雨量丰富,水

29、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充沛,可利用量大,开采条件好,宜开发利用。二、供需平衡分析由前述可知项目区内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地表水较难利用,地下水开采条件好,但开发利用率低,目前主要是供应项目区内人畜饮水,区内机井少,且配套不全,农业生产望天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天气干旱需灌溉时,却不能利用充裕的地下水,使水资源白白浪费,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根据我市灌溉定额分析,在现在科技水平下,按灌溉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灌溉定额平均每亩220立方米,项目区灌溉共需水660万立方米。区内现有人口 人,根据有关规范,人均日用水量按70升计算,每年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工副业及其它用水量按饮用

30、水量的20%计算,为 万立方米。因此区内在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总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项目区内人畜饮用水利用现状是靠家家户户都有的浅水小压井压水,到天旱的时候,浅水压井水量不足,就到村边的大口井挑水吃,饮用水基本没有问题。农业生产基本上靠自然降雨,因此可见,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但供水能力极差,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农业灌溉条件极为落后,极大地制约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发展。三、项目区内现有的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内现有水利工程较少,只有农村生活用水工程,没有田间灌溉工程,可供应水量25.2万立方米,项目区内现有耕地- 15 -1万亩,无法灌溉,只能靠天收。因此项目区内水利

31、设施薄弱,供水能力差,难以维持现有的农业生产能力。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根据多年观测计算,在P=50%的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为599.8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为351.7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中地表水62.4万立方米,地下水289.3万立方米。P=75%的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为452.3万立方米,可供利用水量315.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8.7万立方米,地下水267.1万立方米。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壤地质条件好,温热光水充足,适宜建设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现在科技条件下,

32、农业开发以节水灌溉为主,按灌溉保证率75%的偏旱年份,灌溉定额平均每亩220立方米计算,项目区内1万亩农田需水量为220万立方米,加上项目区内人畜饮用、工副业加工等用水量23.3万立方米,共需用水量243.3万立方米。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在多年平均和P=50%、75%条件下,地下水可利用分别为289.3万立方米、289.3万立方米、267.1万立方米、均能满足项目区内用水需求。但在P=75% 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富裕量仅为23.8万立方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深入,农村面貌将会有崭新变化,工副业也将会大力发展,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工副业用水也会大大增加,因此虽然地下水年补充量(即可利用量)在设

33、计年可满足要求,还要立足长远,在项目建设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表水,以使项目区水资源能长期支持项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项目区水资源量充足,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也- 16 -可完全满足项目区需要,且有一定的剩余量,以支持项目区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影响项目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平衡,整个项目区用水量是有可靠保证的。第五章规划设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

34、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7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设计工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坚持公开、透明和高起点、高效益原则,实施集中联片,规模开发,实行现场勘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5、突出重点,高标准设计拟建项目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二、选项原则选项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把好选项关,使项目实施后,能够解决项目区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注重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合理利用资源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农业增效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认真选择开发建设项目,具体原则:一是大局性原则:着眼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服从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安排和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工增值能力。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打造全省永久粮仓的光荣使命,努力向国家提供更多的

36、商品粮食。另一方面要努力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示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坚持按井灌区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片。三是综合投入合力开发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四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 18 -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宜主体、管护主体。五

37、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选择水利、农业等以兴利为主的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兼顾科技、林业等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区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切实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三、建设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成的总体标准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效益增、适行好,基本实现园田化。(一)水利措施标准水利措施是高标准农用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重点,必须高标准实施,通过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新打机电井、埋设地下管道、整修排涝沟渠、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使项目区达到灌、排、蓄、保、节相结合,灌溉水质符

38、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田间排涝系统设计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1、机电井项目区新打机电井与原有机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机井定位要靠近路、沟边,井间距离不低于100米,单井灌溉面积控制在50亩以下。新打机电井做到井、泵、输变电设备、井台、井盖、节水- 19 -工程配套齐全。地下输水管道进水口与水泵出水口之间用固定铁管封闭连接。为了保证地下水开采供需平衡,井深为50米,机井内径40厘米,出水量大于每小时30吨。提水机具采用QS2045型潜水泵。灌溉形式采用地埋管。每井必设井台,井台规划1.21.2m,采用混凝

39、土现浇。2、输变电线路配套项目区内实现井井通电,低压线采取地埋方式,线沟深度在1米以上。在井台附近建设出线桩,出线桩埋于地下30cm,外露尺寸含箱体80cm,长宽均为60cm以上,箱体正中加钢板门。变压器按需要配置并建变压器房,规格为444.9m。3、排涝沟渠项目区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沟密度和深度按排水任务确定标准。排水干沟一般要达到沟底宽1米以上,口宽2米以上,坡度小于60,路边沟达到沟深0.6米,沟口宽1米以上,并有一定坡降。4、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随灌排工程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满足灌排需要,方便农业生产。顶畦沟上每100米左右修建1座农用桥涵,宽度在4米以上,以适应大型农机具

40、进出和设计排水流量要求。建筑物一律采用砼石结构,达到美观大方,坚固耐用。生产桥以平板桥为主,小型排水沟桥采用涵管结构。桥涵两侧墙采用砖砌墙,要高于路面,桥面进行平整硬化,桥涵有建筑护坡。桥涵设计寿命在20年以上。5、低压管道输水工- 20 -程管道埋设要做到科学合理,埋设路线通直整齐,纵横成网,距路、沟边1米以上,远端出水口离井输入口不超200米。输水管道上设置出水口,出水口相间30米。出水口采用铸铁金属管,高出地面0.2米以上。出水口设置保护装置,并涂白和喷涂农开工程标志。输水管使用125mm、壁厚2.5mm、压力达到0.32mpa以上的聚乙烯原生管材。平均每亩埋设管道6米,埋深1米。(二)

41、农业措施标准1、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在玉米、小麦两大作物主要作业环节上,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新购置机三年内出勤率和三年后完好率要在95%以上。2、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路面采用混凝土硬化,支路与主干道相连,支路进行混凝土硬化,保证晴雨通车。每万亩项目区内机耕路总长度大于30公里,硬化道路大于15公里。主干道宽不少于6米,支路不少于4米。主干道每侧0.8米路肩,支路每侧0.5米路肩,路面中弓高于路边10厘米以上,路面高出地面0.4米左右。路面平整,雨天无积水。水泥硬化的路面宽度不少于4米,厚度不小于18cm。(三)林业措

42、施标准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河两侧,适地、适树进行造林。主干道一路两沟栽4行树,一路一沟栽2行,生产小路1行树,长度达到宜树长度的90%以上- 21 -。树种主要是杨树,树苗是二年生平茬苗,胸经达到3cm以上,苗高4米以上。树木栽植后及时涂白,涂白高度1米。树木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四)科技措施标准每年度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标准化生产,良种良法、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土壤处理、化学除草等技术。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受益农户和科技示范户每年度进行34次先进适用技术和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43、五、规划布局根据上级要求,坚持水、土、田、林、路统一规划,配套治理,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园田化格局。项目区规划设计硬化机耕路30公里。全区实现机井灌溉,打配机井200眼,修复旧井6眼,地埋管15公里,地埋线30公里,建桥涵500座,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植杨树5万棵。六、方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汝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张剑奇为组长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评估论证组,组织农开、财政、水利、林业、农业、农机、科技、电业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选定了

44、最佳方案。(一)农田水利。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中心,以兴修水利为重点,建设排灌相结合的农田水利系统。从节水节资、安全高效的角度出发,决定实施机井取水,电力配套,明暗管配合输水的- 22 -井灌模式,排涝沟随路走,自流排泄。(二)农业措施。主要是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拓修农田道路,购置农用机具,提高机作水平。(三)林业措施。主要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四)科技推广。主要是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加强培训,使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一、开发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地,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和科技四个大项目。二、建设内容(一)

45、示范项目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1)新打配套机井 眼。根据项目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新打机井设计为均深50米,成井开孔650毫米,井管内径400毫米,建造井台,井口设钢制井盖,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配套潜水泵 台,配套上水管 根。(2)修复旧井 眼,配套钢制井盖 个,潜水泵 台。(3)输变电线路配套。埋设线路 公里,配套安装出- 23 -线口,实现新老机井均通电。(4)开挖疏竣排水渠道 公里。(5)新建桥涵 座,226m平板桥33座,直径100cm涵桥座,直径70cm涵桥 座。(6)节水灌溉工程埋设低压输水管道 公里。2、农业措施(1)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 台,购置拖拉机 台,购置灭茬机 台。(

46、2)新修整修机耕路,混凝土硬化 公里。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林网防护林 万亩,植杨树 万株。4、科技措施(1)技术培训。培训农民 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份。(2)推广技术。推广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土壤处理和病防治防治4项技术。(二)整合项目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整合电业局井井通电项目,架设高低压线路 公里,配套变压器 台,建设配电房 间。2、农业措施整合烟草公司烟叶基地项目硬化机耕路15公里?三、重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一)水利工程1、机井。根据物探结果和有关技术要求设计井深50米,井口内径40厘米。2、桥涵。根据现场勘测结果,设计226米平板桥 座,直径1米涵管桥50座,直径0.7米涵管桥412座。

47、3、输变电线路。按照井井通电要求和电力部门设计标准及结构为砌石和钢筋混凝土。规范标准,设计架设高低压线路3公里,配套变压器15台,建配电房15间,埋设低压线路75公里。(二)农业工程根据机耕路情况和相关要求,设计混凝土硬化道路30公里,路面宽4米,厚度18厘米。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工程量概算(一)概算依据1、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2、土石方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3、建筑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4、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安装工程单位

48、综合基价。5、水利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中的水利机械、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部分。6、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7、各种费用的构成及计算: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及有关文件执行。 8、材料价格:水泥、钢筋、木材按当地实际发生价格计算,砂、石等材料价格根据现行价格和运距,运输方式计算。(二)编制方法1、现场勘测。由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划工程位置,现场勘测。2、绘制设计图纸。根据勘测结果和有关要求绘制工程设计图3、确定工程量。按照

49、工程设计图纸和有关定额,计算确定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三)基本材料1、根据项目设计,打井需用混凝土管、滤石、竹片、铁丝、尼龙网等材料2、建桥需用钢筋混凝土涵管、钢筋、水泥、碎石、块石、沙等材料3、硬化机耕路需用水泥、碎石、沙等材料4、农电线路配套需用电线杆,铝线、变压器、地埋线、配套电料和建筑材料。(四)基础单价根据有关定额,确定各项费用基础单价。单价见表7-1表7-1基础单价表(一- 26 -)序号项目单位基础单价1人工挖基坑三类土深2m以内100m33319.922人工填土夯实槽坑100m31847.203人工运土运距20m以内100m31223.224浆砌块石墩台身m10水泥砂浆10m

50、33333.135C2040现浇碎石混凝土台帽10m33182.926桥涵护岸工程现浇混凝聚模板台帽10m2839.297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468.208矩形实体连续板C3020现浇碎石砼10m33995.979桥涵护岸工程现浇混凝土模板矩形连续板实体10m2403.2310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468.2011桥涵工程现浇混凝土钢筋制作、安装直径10以外t4843.9012桥涵工程现浇混凝土钢筋制作、安装直径10以外t4203.9413砖砌栏杆M10水泥砂浆10m33649.8314水泥砂浆抹面栏杆1:2.5水泥砂浆100m22549.4315C2540现浇混凝土路西10m3

51、2740.3616锯缝机锯缝10m288.2717C2020现浇零星构件10m32925.0618原土打夯100m262.1219铁件t7656.0520人工个4321钢筋砼管直径400m5822卷扬机带冲抓锥冲孔台班386.0523滤石m35024土工布m2825镀锌铁丝810Kg5表7-1基础单价(二)(五)各项费用说明 1、直接费(1)人工费:人工挖填沟、槽、坑夯实现浇、砌石、抹面- 27 -序号项目单位基础单价(元)1F125PVC给水管km470002F12590三通只533F90法兰片324F90碟阀台585F90PVC给水管km326F20160螺栓套357水泥t2808沙t40

52、9安装挖沟盖埋km15000等工程的费用。(2)材料费:建设工程使用的水泥、钢筋、石料、沙等。(3)机械费:建设工程使用机械施工产生的费用。2、管理费:主要是安全文明措施费,按综合工日计取。3、税金: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税费。4、利润:施工单位取得的合法利益。(六)工程量概算1、桥涵工程量概算。概算见表7-2、表7-3、表7-4表7-2涵桥工程量概算表(1m6m)表7-3涵桥工程量概算表(0.7m6m- 28 -)序号项目单位单桥工程量总工程量1人工挖土方一般土深度1.5m以内100m30.18092回填土夯填100m30.1336.653钢筋混凝土涵管管径1000mm10m0.600304涵管垫

53、层混凝土10m30.0723.65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0.0723.66人工挖沟槽一般土深度2m以内100m30.1447.27毛石挡土墙M5混合砂浆10m30.480248泥结碎石路面面层10m30.24012序号项目单位单桥工程量总工程量1人工挖土方一般土深度1.5m以内100m30.16266.72回填土夯填100m30.13957.33钢筋混凝土涵管管径1000mm10m0.6247.24涵管垫层混凝土10m30.05422.25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0.05422.26人工挖沟槽一般土深度2m以内100m30.07229.77毛石挡土墙M5混合砂浆10m30.48197

54、.88泥结碎石路面面层10m30.2498.9表7-4平板桥工程量概算表序号项 目单位基础单价1人工挖基坑三类土深2m以内100m310.12人工填土夯实槽坑100m367.33人工运土运距20m以内100m33.44浆砌块石墩台身m10水泥砂浆10m31035C2040现浇碎石混凝土台帽10m34.86桥涵护岸工程现浇混凝聚模板台帽10m231.77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4.88矩形实体连续板C3020现浇碎石砼10m39.99桥涵护岸工程现浇混凝土模板矩形连续板实体10m29.910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9.911桥涵工程现浇混凝土钢筋制作、安装直径10以外t26.412桥涵工

55、程现浇混凝土钢筋制作、安装直径10以外t56.113砖砌栏杆M10水泥砂浆10m34.814水泥砂浆抹面栏杆1:2.5水泥砂浆100m22.92、硬化路工程量概算。概算见表7-5表7-5C25砼路面工程量概算表- 29 -序号项目单位1Km工程量总工程量1C2540现浇混凝土路面10m360.0009002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工费10m360.0009003市政锯缝机锯缝10m66.66710003、井台工程概算。概算见表7-6序号项目单位1Km工程量总工程量1C2020现浇零星构件10m30.0489.62原土打夯100m20.0142.83现场混凝土加工费10m30.0489.64铁件t0.0

56、071.4表7-6井台工程量概算表4、机井工程量概算。概算见表7-7序号项目单位单井工程量总工程量1人工个2550002钢筋砼管直径400m52104003卷扬机带冲抓锥冲孔台班1530004滤石m32040005土工布m265130006镀锌铁丝810Kg51000表7-7机井工程概算表5、地埋管工程量概算。概算见表7-8表7-8地埋管工程量概算表序号项目单位单井工程量总工程量1F125PVC给水管km1152F12590三通只345103F90法兰片6810204F90碟阀台345105F90PVC给水管km1156F20160螺栓套27240807水泥t1158沙t2309安装挖沟盖埋k

57、m115二、投资总概- 30 -算(一)各项措施投资及所占比例。项目共需投资4810万元。其中示范项目投资4560万元(含投工投劳折资5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50万元。(1)农田水利措施投资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18%。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占财政投资的71.88%;群众自筹40万元,整合资金250万元。(2)农业措施投资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7%。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占财政投资的27.52%;群众自筹40万元。(3)林业措施投资20万元,占总投资1.10%,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占财政投资的27.52%;(4)科技措施投资49.8万元,占项目总投的2.75%。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占财政投资的27.52%;(5)其他措施投资38万元,项目占总投资的2.10%。投入管理费用22.62万元,用于项目正式立项之前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所必需的费用。后期管护费8.41万元,主要用于工程完工后各项工程的后期管理。(二)具体建设内容投资估算1、示范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1)新打配套机井200眼,计划投资281.95万元。(2)修复旧井6眼,计划投资1.59万元。(3)输变电线路配套75公里,配套出线口计划投资91.8万元。(4)开挖沟渠45公里,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