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19555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本科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1(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1(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1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2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2(一)资本充足率不高,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够2(二)贷前审批程序不完善,信贷潜在风险预警性弱2 (三)贷后监控管理手段缺失2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3(一)内部环境因素分析3(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3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4(一)完善审贷分离制度4(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4(三)建立信贷退出机制4(四)加强贷后管理,进行全程控制5(五)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5(六)健全信贷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

2、体系5(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外部环境5参考文献 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摘要:信贷风险,主要是指贷放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而形成逾期或呆账,使贷款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随之加深,研究如何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种类、特征、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信用体系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Commer

3、cial Bank Credit RiskAbstract:Credit risk mainly refers to the risk that loaned out money, and the borrower cannot repay so that formed overdue or bad debts, so the lender may suffer the possibility of loss.Credit risk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form of risk of banking and the whole financial sector.Th

4、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deepens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d studying how to effectively avoid credit risk has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ome aspects in the meaning and types,characteristics,current situation and

5、 forming reas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Warning mechanism; Credit system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也是诱发银行经营风险,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

6、攀升、不良资产的积聚,必然会危及我国金融乃至经济安全。近几年,我国政府、各界专家学者不断地从多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试图走出这一困境,但效果不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依然严峻。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特征、现状、成因和管理措施进行展开研究。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下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种类进行分析。(一)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

7、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成正比例。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3、商业银行风险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

8、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一般而言,商业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credit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二

9、、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2、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4、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一)资本充足率不高,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够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正面临近年来前所未有的衰退,企业盈利能力

10、和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大量的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同时,由于资本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资本筹集出现困难。这两个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使其一方面可能受到监管指标的约束,一方面可能降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二)贷前审批程序不完善,信贷潜在风险预警性弱信贷风险的防范应当始于贷前,从而对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起到一个预警作用。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的业务审批时,要求对高风险贷款项目首先必须经过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查,然后才能进入信贷审批阶段,但由于业务审查依据只是借款单位贷款项目上报的审批材料,而不是现场实地考察,致使借款项目单位在提交的贷款审批材料上可操作性过大,其结果就可能是对高风险项目的审批

11、起不到制约作用。(三)贷后监控管理手段缺失信贷风险的监控是环环相扣、贯穿全程的,但银行不能监控到贷款的每一个环节,一般来讲信贷人员在跟踪贷款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通过分析借款人的生产、销售等情况的财务报表来确认贷款的安全性。但这些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考量,因此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监控比较难、比较薄弱的局面,使得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四、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接下来将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其信贷风险进行分析。(一)内部环境因素分析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随着商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水平

12、有所提高。但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仍有很大缺陷,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等。2、管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1)从制度体系上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贷款审查制度薄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难以落实到位;(2)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条块分割、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各种风险管理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3)从经营机制上看,决策机制不健全、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充分货币化,

13、贷款的安全性与个人利益没有充分挂钩。3、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更多的满足于日常报表统计;信贷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把握不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要求。(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1、借款方企业或个人有意或无意的信用缺失。(1)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加大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经营缺乏自我积累能力,自有资金比例过低,对银行贷款形成过度依赖,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企业短期内难以获得利润,未按照正当程序提款、用款、转款,名义上赚得了利润,实际上却没有收益,大量贷款被企业亏损、挪用

14、、潜亏和资产损失所占用,无力再去还贷,即使有些企业具有还贷的能力,但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如虚报利润额、非法转移资金等时有发生。(2)贷款担保无明显效用。在贷款无法偿还时,银行将贷款抵押物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由于市场交易秩序还不够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导致银行将抵押物变为现金的成本偏高,贷款担保有时形同虚设;(3)借款方为获取贷款不择手段,寻租行为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化设置了障碍,而且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2、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不健全。由于社会信用体系还未建立,社会失信现象的经常发生,使银行为确保自身利益,尽量降低借贷风险而不敢轻易发放贷款,致使“惜贷”现象盛行,导

15、致信贷风险的加剧,从而在借贷人双方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3、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从“九五”时期就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且步伐也随着加入WTO而加快,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些产业因此而得到迅速发展,而一些产业却逐步萎缩,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积聚。因此对于正处于转轨的我国来说,政策性风险仍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根据上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全面分析,提出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控制两个方面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在

16、内部管理方面,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改革管理体制,防范内部风险,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外部控制方面,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和深化金融改革等。(一)完善审贷分离制度许多商业银行都进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信贷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双分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并不都是很好。完善而有效的审贷分离制度应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建立好审批的组织模式,确定合适的参加人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贷款项目进行更充分的讨论,进而来权衡信贷风险与效益;另一方面是制定审批原则标准,提高信贷

17、审批效率,质量和竞争能力,因为好的审批制度能带动积极的营销和管理,有缺陷的审批制度则会使银行丧失竞争机会。因此既需要审贷分离,更需要审贷配合,尽快使审批制度科学化和标准化。(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对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稳定的预警制度和预警机制,以确保信贷工作能安全顺利进行。建立预警制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应由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确定需要重点监测预警的行业、区域、产品和客户群;组织各分行对特定目标进行信贷风险预警,明确其职责,以及对分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建立一套完整和

18、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三是改进风险预警的方法和计量模型。注重培养从事风险预警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要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流动,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殖。作为商业银行,对一些夕阳行业的贷款企业,就必须严格控制贷款增量,适时压缩贷款存量,使贷款逐步从这些企业中退出来,以盘活贷款存量。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贷款退出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宏观微观经济信息,最终建立起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信贷退出机制。(四)加强贷后管理,进行全程控制就一个具体的贷款项目而言,贷后的项目建设、运营到还贷完毕的时间远远长于贷款决策的时间。进行贷后管

19、理,就要加强贷款的基础管理,健全信贷档案,及时对账及时催收;密切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防止其违规操作、挪用、滥用贷款。设立独立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五)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一要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二要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三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监管,根据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及时修订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使用文本。(六)健全信贷法律法规,完善社会

20、信用体系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法制工作,积极支持银行的依法收贷行为,打击借款人赖账的不法行为,司法部门运用各项法律规定,配合银行保全信贷资产,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同时,立足我国商业银行及市场规律的现实情况,并结合国际商业银行信贷法制建设的先进经验,最后在全社会形成遵守契约、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外部环境 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就必然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才有可能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参考文献:1张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析J.时代金融,2012(12),225.2 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3王惠、潘建国.结构化融资、金融危机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2(1292-1293)4 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5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71-72.6赵强,孙艳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J.管理科学, 2012,33.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