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19133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二、校本课程开发评估需要依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资源、地理条件、在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作以下论证:1.随着社会的发展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

2、须掌握的新的能力。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校本课程。总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教

3、育发展规定了方向,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合理配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不断探索优质教育途径,势在必行。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立足于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塑造,科

4、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4、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5、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系统深入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借鉴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6、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量力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勉强开设,强教师所难。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有关课程,并构建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

7、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一)必修课 德育课堂(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环境教育等) (二)选修课 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8、内容。如:趣味数学、文言故事、古典文学研究、演讲与口才、生物百科、毛笔书法教程、生活小实验设计与制作绘画、书法、摄影、奥赛辅导、写作等科目。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1、学校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各教师根据学校校本课程研发原则,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2、选题确定后,教师进行课程各课时讲稿(或活动)编拟。 3、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大多数课程是由教师单独开发和实施教学,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而学校将鼓励志愿相同的教师组织小组或团队共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9、,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将全方位、多角度给予支持,开展校本课程的校本教研;学校也将邀请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科研院所和大学相关教授来校协助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4、课程结束时分别进行学生学业评价和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

10、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 1、教师评价:(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方式。 2、学生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1、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根据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一)课时设置每周固定课时。(二)教学要求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计划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12、九、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机制 1、运作流程学校规划前期动员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 2、措施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及评价小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教科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2)、制度保障: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3)、经费保障: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4)、建立激励措施: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心小学 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