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081942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 (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二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 、遗物 和遗迹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

2、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三、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四生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五生物进化趋势 :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六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主

3、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七、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

4、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八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 (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树栖生活) (语言能力?) (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 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九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1、2节 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一、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

5、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二、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

6、境,并且植株很矮小。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1、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2、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特征: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其内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受精过程仍离不开水,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有些可食用;有些可供药(贯众);有些可供观赏(肾蕨);

7、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满江红);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注:植物进化系统树,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陆地,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其中银杉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称。五、被子植物:具有发达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指出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

8、处,还有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六、比较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子叶2片,无胚乳子叶1片,有胚乳花瓣的数目多为4、5或4、5的倍数多为3或3的倍数根系直根系须根系叶脉网状脉平行脉茎中有无形成层有无举例瓜果类粮食作物七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间的亲缘和进化关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它们分成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八“不同类群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种类越少,生物间的相同

9、特征越多,亲缘关系也就越近。”九、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属名+种名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1.【识别和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一)、无脊椎动物2、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应用: 1可以净化污水,2。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3。能使人患病3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有触毛。4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

10、使人患病。5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进行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应用:1。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进物质循环,3。可作为药用7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9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

11、纲(蜘蛛)、多足纲(蜈蚣)。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二)、脊椎动物。1鱼纲: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

12、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 鳍保持前进的方向。应用:1。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3爬行纲: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

13、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 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4。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适应于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体表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适应于飞翔的生理功能是:气囊的存在使其具有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心脏发达;胸肌发达;食量大、粪便及时排出等。有喙无齿,心脏4腔,卵生,体温恒定;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5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14、。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第四节 细菌、真菌和病毒描述病毒、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一、细菌(呈杆,球,螺旋状)结构: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组成)。有些具有荚膜(保护),有些具有鞭毛(运动),有些形成芽孢(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生命活动:多数为异养(寄生或腐生)。为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20分钟就繁殖一代。 利:发酵产生味精、酸奶、醋酸、沼气等,分解生物残体为无机物并还原自然促进物质循环。还可以杀死一些害虫,害:使人或动、植

15、物患病。二、真菌: 结构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没有叶绿体。孢子生殖; 生命活动形式:异养:(寄生或腐生)。有利:发酵产生酒类、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食品,食用真菌。有害:食品、衣物等霉变,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温度适宜、氧气、养料充足的条件下,能进行出芽生殖。可用来制酒,还可以制做面包和糕饼等。霉菌:由菌丝组成,其中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用产生青霉素

16、,抑制细菌生长,寄生在人体内的霉菌可引起患上皮肤癣。蘑菇:也是由菌丝组成,包括菌盖和菌柄菌盖下的菌褶能产生孢子,并用孢子繁殖后代。应用:1。有些可食用,如木耳,2。可作药材,3。腐生的真菌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还会使人和动植物患病。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比较细菌和真菌项目有无细胞核有无叶绿体生殖方式细胞举例细菌无无分裂生殖单个乳酸菌真菌有无孢子繁殖单个或多个酵母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注: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17、,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病毒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利:可以杀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害:可以使所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植物体感染多种疾病。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食物保鲜方法作用水分风(

18、晒、烤)干,腌制,糖渍,脱水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空气密封罐装、真空包装适温冷藏,冷冻,高温防腐剂,溶菌酶杀死微生物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C.分解者(

19、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4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5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20、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6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7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21、9.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1、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1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13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14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