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80000012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规网(www.fdc-)国药监械2002472号的附件附件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一、总 则为规范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并参照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YY/T02871996质量体系医疗器械GB/T19001-ISO9001应用的专用要求制订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本细则所指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产品包括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简称

2、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椎麻醉)、神经阻滞等各种麻醉方法进行穿刺、注射药物的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以下简称“麻醉包”,其中包括配置器械)。本细则适用于上述产品的生产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申请、换证、复查、日常监督的检查评定。本细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核发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核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及实施对取证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企业生产的必备条件1按照GB/T190012000标准和YY/T02871996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符合本细则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2至少生产一次性使用麻醉

3、用针、麻醉导管、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中的一种产品。3企业生产产品的注(挤)塑、精洗、烘干(晾干)、检验、装配、初包装等均应在本厂区同一建筑体的10万级洁净区内进行,洁净区应符合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见附录7)。4自制或外购产品的初包装在30万级洁净区内进行。5外购配套用医疗器械必须是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企业的产品。6产品实现的各个过程应有检验标准或检验规程,并配置有资格的检验人员和与产品规格相适应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系列产品参考检测仪器和设备见附录8,相关技术标准见附录9。三、检查评

4、定的原则和方法1本细则对生产企业检查评定范围分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测量、分析和改进,共八个项目,30个条款,160个检查项,其中记录项12项,重点检查项44项,一般检查项104项。2分数设定:总分为895。其中:记录项不评分;重点检查项满分10分;一般检查项满分5分。按照“检查内容”的符合程度确定各条款中检查项的评分系数。评分系数规定如下:a达到要求的系数为1;b基本达到要求的系数为0.8;c工作已开展但有缺陷的系数为0.5;d达不到要求的系数为0。3检查组评定时,记录项重点检查内容(见附录6)应全部通过,其余每个项目

5、的评定分占该项目标准分的80以上为通过。4对生产企业实施产品抽样检测时,如结果不合格,生产企业应在半年内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整改,整改完成后检查组重新实施现场产品抽样检测,如检测仍不合格,则本次检查评定为不能通过。5在生产条件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记录与实际不符,至少扣除该检查条款的全部分数。6在对生产企业检查评定过程中寻找客观证据,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条款应做好不符合事实的记录。7检查组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条款应由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确认。生产企业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有争议时,检查组应如实记录,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四、检查的实施及附录说明1组织检查组检查组应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或省级药品监督

6、管理部门委派。2检查方式检查组实施现场检查方式。3现场检查检查组对企业检查时,召开首次会议,现场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填写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企业生产条件检查评定情况记录表(见附录1),随后与企业领导层交换意见,对重点检查项、一般检查项的不合格由企业负责人做出书面确认。最后检查组召开末次会议做出现场检查评价并填写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企业生产条件检查评定结论表(见附录2)。4产品抽样检测检查组现场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可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对现场检查通过的企业按照细则相应附件要求进行产品抽样。抽样时,由检查组从成品库中随机抽取样品并现场封样,填写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产品抽样单(见附录3),抽样方法见附

7、录4。已封样品需在三日内寄出,由指定的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测。5异常情况处理检查组在检查评定时发现企业有弄虚作假行为时,经确认情节严重的,检查组有权决定终止检查,并将结果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6为保证检查人员准确、公正、有效的开展工作,检查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企业对检查人员工作情况和意见可填写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检查员现场检查情况反馈表(见附录5)。五、本细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项目条款审查内容审查意见检查评分方法标准分评分系数评定分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生产企业应按GB/T190012000,YY/T02871996标准要求和产品特点,阐明企业质量方针、质量

8、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1企业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查有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就通过;查目标与方针是否一致,一致就通过;查相关职能部门有无自己的质量目标。记录上述相关内容。记录项2质量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1)清楚的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2)应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3)识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检查质量手册,没有阐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扣5分,缺YY/T02871996专用要求内容扣3分,没有描述过程及其

9、相互作用的扣3分。103生产企业应至少建立、实施保持以下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过程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服务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共17个程序文件。删减仅限于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检查程序文件,缺一个程序文件扣5分,缺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扣10分。101.2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1文件应

10、按规定进行批准、发布、更改、废止和保存。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批准。检查3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52企业受控文件的修订状态应能得到识别(可通过文件编号、控制清单修订一览表等方式)。检查受控文件(受控文件清单),没有受控文件识别状态标识的每发现一处扣1分,清单内容未包括受控文件或与受控文件名称不符的扣2分。53控制文件的分发和回收,确保在现场使用有效版本文件。检查文件的发放和回收记录,每发现一项不符合扣1分,在工作现场发现1份无标识版本扣2分,发现2份扣5分。.54要确保有关医疗器械法规文件和其它外来文件的识别、控制和分发。检查医疗器械法规文件和外来文件清单,无

11、清单的扣2分,无分发记录的扣2分。55至少保存一份作废的受控文件并确定其保存期限,保留的作废文件要进行适当标识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检查是否保存作废文件,作废文件未保存的每发现一份扣3分,未规定作废文件保存期限的每发现一处扣2分。56记录控制按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进行控制,制订记录目录清单或样式,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处置的职责和要求,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并能识别医疗器械的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检查质量记录的管理规定,记录未按规定保管、储存的扣2分,记录随意涂改的每发现一份扣3分,记录样式未经审批的扣1分,未确定记录保存期限的扣1分。102管理职责最高管理者应主持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

12、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2.1最高管理者的职责1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与领导层交谈,了解顾客要求和有关法规传达情况以及顾客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检查职能分配,无组织机构图扣1分,未规定职能部门职责、期限的扣2分,职能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的扣2分。53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的获得。与领导层交谈了解资源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4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检查企业内部沟

13、通方式和渠道的证实,按评分系数评分。105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保持管理评审记录。检查管理评审频次和记录,未按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要求进行管理评审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56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未指定管理者代表或未明确其职责和期限的,每发现一项扣5分。53资源管理企业应具有与生产产品和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验人员、销售人员、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监视测量设备)维护人员、内审人员等人力资源,具有与批量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场

14、地、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及相关监视测量设备。3.1人力资源1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熟悉产品生产技术,对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与领导层座谈。按评分系数评分。52从事“麻醉包”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本部门业务,有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生产企业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名。检查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学历证书与任命文件,有无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负责人相互兼任情况,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人数。按评分系数评分。103检验人员须有中等教育以上学历,实验

15、室检验人员应经省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技术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专职检验员不少于2名。检查检验人员学历证书和培训证书,每有一人学历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未按规定培训每人扣4分。104销售人员应有中等教育以上学历,熟悉产品和配置器械使用要求、有关医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销售人员应在销售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企业应有登记档案。检查销售人员学历、对法规熟悉情况以及当地药品监管部门登记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105采购人员须有高中以上学历,熟悉产品及其原材料等的采购知识,相关标准以及采购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要求。了解采购人员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6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岗位工作

16、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检查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工作人员的培训记录,未经培训合格上岗,每发现一人扣2分。107企业应有内审人员,不少于2名,内审人员应取得医疗器械内审员证书。将内审人员姓名、证书编号记录、培训机构、培训时间记录。记录项8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按工作要求进行培训考核或采取其他措施,企业应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并评价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培训计划和档案记录,无计划扣5分,无档案记录扣10分,记录不全扣5分。103.2基础设施厂区、厂址:1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能对生产造成污染。生产场地应与批量生产能力相适应。生

17、产厂房周围应达到四无(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无蚊蝇孽生地),宜无裸露土地。工作环境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察看现场,附近有污染源或生产场地与批量生产能力不相适应的扣5分。52洁净厂房与市政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办公区分开。生产区应分别组建和标明生产车间、仓库、洁净室、检验、包装等场地。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评分。5生产厂房、库房、质检室:3生产厂房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分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的设计和建立均应符合YY00332000的规定,并按YY0033-2000的规定进行监测,监测项目要有记录,并达到要求。详细记录洁净区情况,并与Y

18、Y0033-2000标准对照。抽查半年检测记录,企业需提供一年内由省市药监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并现场验证温、湿度和压差。复印1份全项检测记录或/和报告,并与现场验证情况记录一起上报。记录项4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或/和麻醉导管或/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具的生产过程必须在本企业10万级洁净度的厂区内进行。与药(血)液直接接触的零、组件的末道精洗、装配、初包装等工序必须在本厂区同一建筑体的10万级洁净区内进行。与药(血)液直接接触的零、组件有麻醉用针、麻醉导管、导引针、导管接头、空气过滤器、药液过滤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低阻力注射器、负压管。记录本企业生产产品

19、及其生产环境,检查与药(血)液直接接触的零组件的末道精洗是否在十万级洁净区内进行,详细记录一起上报。记录项5所有管理区、生产区的水、电、气等设施应配套完整,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按评分系数评分。56贮存仓库应能满足实际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贮存条件: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和必须的贮存环境检测设备、消防设施。各类物质分类存放、库存货位卡清楚、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应严格分开,并有状态标识。专人管理,帐、卡、物相符。按评分系数评分。57至少应设立物理性能检验室、化学性能检验室、生物性能检验室和产品留样室。检验室、留样室应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检验、试验能力(人员、设备、场地)应与生产规

20、模相适应,确保产品质量要求。5设备、工装、工位器具:8企业应具有与批量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工位器具及相关监视、测量装置。检查这些硬件是否满足批量生产需要,是否与生产工艺相适应,如设备的数量、完好状态、检验测量的准确性等。记录项9设备的布局应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和保养。洁净区所选用的设备与工装应有防尘、防污染措施,噪音低,运转不发尘,易于清洗和消毒。设备更新时应予以验证。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评分。510洁净区与一般生产区工位器具应严格分开,有明显标识,不得交叉使用。察看现场,洁净区与一般生产区工位器具不分开的扣10分,每发现一处没有标识的扣5分。10用水设施、环境保护:

21、11工艺用水的制水能力应满足生产需要,水输送管道、贮罐应采用无毒材料并定期消毒。企业提供工艺用水及用量分析报告,提供制水设备型号及制水能力,所用管道、储罐材料和清洗、消毒规定及记录。确认后上报。记录项12应建立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并按相关标准检测并记录。冷却用水应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洁净区工位器具、针的精洗过程应用纯化水清洗,与药(血)液直接接触部件应用注射用水清洗。去离子法制得的纯化水:电阻率0.5兆欧厘米(或电导率2us/cm)1次/班。用蒸馏法制得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测PH值、氯化物、铵盐,1次/班,检测全性能1次/周。察看现场,不符合要求的扣5分;查文件和检测记录,无文件或记录扣5分,

22、每发现一处记录不符合要求扣1分。513废水、废气、废酸等的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不得污染环境。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4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企业应充分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承诺之前进行合同评审,对顾客信息及时沟通。4.1产品要求的评审和实施1企业应对销售合同、标书进行评审,并对评审以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进行记录。检查35份合同或标书评审记录,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2合同和/或标书的实施和变更的记录。检查35份合同或标书的实施和变更记录,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4.2服务1应对产品的售前、售后的服务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检查服务规范和服务记录,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2服务承

23、诺和服务实施的记录、检查服务承诺和服务实施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103用户培训、定期查访的控制记录。检查用户培训记录和定期查访记录,按评分系数评分。54企业应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以确保与顾客沟通,对收集的顾客反馈信息(包括顾客投诉、意见和建议)应进行分析和处理。未对顾客投诉、意见、建议进行处理的,每发现一项扣5分。105设计和开发企业应对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做出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5.1设计和开发的控制1企业应对每类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检查产品风险管理的实施和记录,未做风险管理报告的扣5分,风险管理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102企业

24、应确保设计的输出符合YY/T00470052标准规定要求。检查产品图样、工艺规范、检验规范是否完整。按评分系数评分。53企业应提交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临床试验)的报告。检查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报告。按评分系数评分。104设计和开发更改应符合规定要求并得到证实,应保持设计和开发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检查设计更改书,每有一项设计和开发更改规定要求的扣1分。56采购企业应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明确采购要求,进行产品验证。6.1采购过程1应制订原料、外协件和外购件采购程序文件和管理文件,以确保所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编制的采购文件至少应包括采购计

25、划、采购清单、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供方名录。检查采购文件,每缺一项扣2分。102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中应明确规定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原(辅)料,企业应制定符合产品要求的技术要求,直接采用供方注册产品标准的,应满足产品要求。检查采购产品标准,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3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中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尺寸、有关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检验规程、接受方式和其他特殊配置要求。随机抽查3份采购合同和/或技术协议书,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4应保存有关采购文件(或复印件),以满足可追溯性要求。检

26、查采购文件的归档保存情况,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5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中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形成文件,内容要包括采用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或注册产品标准)、检测报告或质量保证书等内容。检查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看其文件规定,内容不全者,每缺一项扣5分;虽有,但不合理者扣3分。106外协产品应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接收准则。工艺文件应经确认和验证。查外协产品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接收准则,缺一项扣2分。工艺文件未经确认或验证的扣5分。57原材(辅)料的采购必须满足本细则所涵盖的产品标准要求。将原材(辅)料的检验报告与相关标准对照,每有一项不符合扣2分。58外购配套用医

27、疗器械,必须是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企业的产品。随机抽查3种采购产品,检查供方的证照。56.2供方的选择评价1供方合格评定和重新评定的准则及评价选择结果的记录。检查准则,未制定准则的扣3分,未实施准则的扣2分。52提供合格供方的名录.。查名录,与实际供方相对照,不符合的扣5分。53合格供方的变动及供方提供产品发生问题的处理和采取措施的记录。检查合格供方变动的记录,未执行合格供方变动记录程序的扣3分,供方提供产品发生问题未处理的扣5分。106.3采购产品验证1基本配置器械和配置器械必须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和/或质量保证书。随机抽查3份采购产品的检测报告和/或质量保证书,复印

28、上报。记录项2实施验证可采用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或查验供方提供的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等方式。对采购产品需实施现场验证时要作出规定要求并规定采购产品放行的方法。所有采购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或注册产品标准要求。检查是否确定了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和安排,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按评分系数评分。53出具的质量证明和/或检测报告应清晰、完整,其内容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对于基本配置器械,应符合YY0321.1-2000YY0321.2-2000和YY0321.3-2000标准要求,检验合格才允许投产,不允许代用。麻醉用针的针管刚性、韧性和耐腐蚀性应符合GB18457-2001标准要求。4配置器械:一

29、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应符合GB15810-200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应符合GB15811-2000。随机抽查3种产品的质量证明或检验报告,分别对照相关标准,每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扣2分。107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应明确产品工艺流程、建立与本企业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确定特殊过程,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做出规定,编制必要的工艺文件,确保产品满足要求。7.1生产过程和文件1提供各类产品的生产流程图。无生产流程图扣5分,生产流程图不符合要求扣2分。52提供各类产品的技术文件如图样、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并在发放前得到批准。检查每类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按评分系数评分。103企业的注册产品标准应为有效版本。检查

30、注册产品标准,每发现一个注册产品标准为非有效版本扣3分。57.2产品和技术文件的一致性1每批产品(含零、组件)的材料、结构、标识、包装要和技术文件相一致。每批产品的加工过程要和工艺文件要求相一致。检查13类产品的标识、包装、文件,每发现一处不一致扣3分。107.3生产设备的控制1企业应具有生产设备台帐,设备说明书,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保养维修方法,并建立档案。检查设备台账和保养维修计划,并与现场核实,按评分系数评分。52设备的精度应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加工能力应能满足批量生产和注册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保持正常运行能力。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和检验记录,按评分系数评分。103企业应具有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和经过

31、验证认可的工装和模具及其管理和维修检定制度,做好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检查、维护、保养、验证,并做好记录。检查有无管理制度,按规定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7.4工艺控制1企业应进行生产工艺的全面验证,确定工艺的可行性,当采用新工艺或工艺改变时,应重新验证,并有验证报告(或记录)。查验证报告和记录,按评分系数评分。52对关键工序(如拉管、注塑、磨刃、制水等)和特殊过程(灭菌)应编制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指导文件(如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连续的控制并记录。对一般过程应按工艺文件(如工艺卡、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查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设置规定和记录,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5分。察看现场,对一般过程未按

32、工艺文件操作的扣2分。103建立工艺纪律的检查制度或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检查文件和记录,按评分系数评分。54企业应制定批号(生产批号和灭菌批号)管理的控制文件。同一天单包装的产品为一生产批号。检查文件和记录,无文件的扣5分,未按文件执行的扣3分。57.5特殊过程确认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确认特殊过程。特殊过程在本企业完成时,下面14条适用,特殊过程外包时第5条适用。1提供特殊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设备的认可,人员资格,工艺参数)。检查是否规定了特殊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每缺一项扣2分52提供特殊过程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要求。检查对特殊过程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33、每缺一项扣2分,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53提供特殊过程确认和验证的记录。检查确认和验证记录,每发现一项内容未确认或未验证扣3分。104定期对特殊过程再次确认的要求。检查再确认的记录,每发现一项未确认扣3分。55特殊过程亦可委托经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进行。检查被委托单位的资质证明,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扣10分。107.6环氧乙烷灭菌企业自行灭菌:1企业应具有独立分隔的灭菌区域和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灭菌设备。察看现场,无独立分割灭菌区域扣10分,灭菌设备与生产规模不适应扣10分。102依据GB/T18279环氧乙烷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标准对每台灭菌设备进行灭菌参数的确认,并出具验证证明文件。无

34、验证证明文件扣10分,有证明文件但不符合要求扣5分。103灭菌区域应能保证待灭菌产品和已灭菌产品分开存放,待灭菌产品的送进和已灭菌产品的送出各行其道,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识。灭菌区域内应具有防爆、防火和强制通风设施。察看现场,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5分。54应掌握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初始污染情况。每台灭菌设备和工艺均应经过确认,并出具确认证明文件。新购灭菌设备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记录以下内容:(1)产品初始污染菌数,并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询问产品初始污染的检测方法;(3)依据GB18279GB18280,验证环氧乙烷、辐照方法灭菌的确认报告;(4)判断灭菌工艺参数确定的准确性。记录项5

35、应制定灭菌常规控制文件,灭菌工艺文件、灭菌设备操作规程、灭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环氧乙烷气体存放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灭菌控制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并有完整的灭菌过程和参数记录。检查文件规定,缺一项扣5分。5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灭菌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并有完整的灭菌过程及参数记录。检查文件规定,询问操作人员,核实灭菌记录,有一项不相符扣5分。57对灭菌排放的环氧乙烷残气应进行处理,并达到相应的环保要求。检查环保证明,并现场察看处理情况,无证明或未处理就排放的扣10分。108应具有与灭菌能力相适应的解析区域,解析区域应与检验合格成品区域分开,标记明显,并应建立解析管理制度。(委托灭菌时也适用)检查制

36、度,并察看解析区,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5分。57.7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企业应制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文件,文件中应规定标识的内容、位置和方法。检查有无相应文件,每缺一份文件扣5分,每缺一项规定扣2分,规定不明确的扣2分。102产品在形成过程中应有清晰的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标识。察看生产现场,无状态标识或无可追溯标识扣5分,标识不符合要求的扣3分。53基本配置器械及配置器械产品上应有本企业的可追溯性标识,并要保存相应的可追溯性记录,保存期限为产品有效期后两年。察看现场,从成品库中抽取成品进行追踪,检查文件规定标识的内容、位置和方法,并与实物对照,无标识的扣10分,与规定不一致的扣8分。104产品生产批

37、的划分应符合标识要求,批号管理应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文件要求,按批号(生产批或灭菌批号)要能追溯到:a)每批产品外购件和原料的批号;b)每批产品生产过程要能追溯到人员、设备、质量记录及洁净区环境检测的控制记录。从成品库中随机抽取一成品批号进行追踪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并与企业批号管理文件复印件一起上报。从包装现场随机抽查,并追溯到原材料和生产过程。记录项5紧急放行:如应生产急需对生产物料来不及检验而放行时,必须由生产部门提出申请,质管负责人审批后放行,同时必须对该物料做出特殊标识并做好记录,确保具有可追溯性。检查文件规定和记录,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7.8产品防护1产品应根据各部件的洁净状态进行隔离

38、包装,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包装场地。检查购入的原料、零组件的包装,是否与采购协议相一致。未灭菌产品放置环境和包装要求。正在进行的组装、包装环境的状况。记录项2企业应有包装设计文件、包装工艺文件。包装应符合YY0321.1-2000中7.1和8.1的要求,并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和法规要求。检查有无包装文件,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按评分系数评分。53产品应有符合医疗器械法规要求的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YY0321.1-2000中7.2的要求。检查产品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并与YY0321.12000中7.2对照,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4企业的仓库应满足产品有效期限和贮存条件的要求并

39、保持记录。对于返回的产品应建立处置文件,隔离存放,以防止污染其他产品和与其他产品相混淆。检查仓库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5建立产品搬运、交付和运输的规定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检查文件规定,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57.9工作环境和人员1企业应提供洁净区内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空气调节、配电照明等平/立面图。新建、改建、扩建的洁净区厂房应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检查有关资料,每缺一项扣1分,在本细则发布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图纸不符合要求扣2分。52应采用中央空调、集中送风的空气调节净化系统,有管理文件和保养维护记录。察看现场,非中央空调、集中送风扣10分,无管理文件或保养维护记录

40、扣2分。103进入洁净区的管道、送、回风布局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应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挂。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评分。54洁净车间安全门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平时密封良好,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能保证畅通。察看现场,无安全门扣5分,不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扣5分,密封不良扣3分,不能保证畅通扣3分。55洁净车间门口应有有效防止异物进入的措施,有玻璃窗的应双层密闭,进入洁净区前的门厅宽敞、明亮、整洁。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评分。56有足够的人员清洁空间,洗衣间的洁净度级别不低于30万级,应有足够的洗衣、干燥空间并配置消毒设施。察看现场,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察看洗衣间检测报告,洁净度未

41、达到要求扣8分。107不同洁净度要求的区间出入口处,有易于观察的压差表,洁净区各车间应有温、湿度计,压差表、温、湿度计有校验记录,自然照度差和有夜班的应有应急照明设施。察看现场,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58洁净区内墙、顶棚和地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颗粒物脱落、无油(水)渍,能耐受清洗和消毒,水池、地漏不得对无菌医疗器械产生污染。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9生产区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人流、物流应分开,洁净区的门应密封良好,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察看现场,工艺布局不合理(如交叉往复或人流、物流未分开扣3分,其他不符合要求扣2分。1010操作台(板)应光滑、平整、无缝隙、不脱落异物,

42、便于清洗、消毒,不可用木质或油漆台面。察看现场,凡用木质或油漆台面的扣5分。其他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511洁净区应配置空气消毒装置,有平面布置图、编号和使用记录。察看现场,缺一项扣2分。512每个洁净区(间)工作人员人均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人均面积不足4平米扣5分。513注、挤塑车间送、回风合理,回风不得再循环使用。查空调净化送风系统图纸,并现场复核。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14应建立、执行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清洁程序,有脱外包装室、净化室和双层传递窗(或气闸室)。察看现场,不执行程序规定扣5分,无脱外包装室内扣5分,无双层传递窗或气闸室扣5分。1015精洗、烘干工序应在10万级洁净室(区)

43、内独立的工作间进行。察看现场,应有精洗、烘干工序,精洗、烘干工序不在10万级洁净区(室)内独立的工作间进行,扣5分。516应建立、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清洁程序和管理制度,人员清洁程序合理。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17洗手装置(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10人设一个,龙头关闭不能用手,如有卫生间、洁具间、职工休息室,不能对洁净区产生不良影响。察看现场。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18进入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必须体检合格(每年一次)并按规定程序穿戴洁净工作服、帽、鞋、口罩。检查文件规定和有关人员近一年的体检合格证明,发现一人未经体检合格上岗扣10分;察看现场,未按规定穿戴洁净工作服、帽、鞋、口罩扣10分。

44、1019生产过程的工作人员应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并定期进行再考核确认。检查考核记录。按评分系数评分。520洁净区的净化系统、消毒及照明等装置应按规定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并进行记录。检查规定和清洁、维护、保养记录。按评分系数规定评分。521洁净区环境在静态检测合格前提下,企业应按附件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动态检测并做好记录。检查动态监测记录,无记录扣5分。57.1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1建立监视测量装置台帐和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的计划和实施的检定或校准报告。检查监测装置台账,随机抽取5份计量校准报告,核实检定周期,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52无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装置的校准或检定,企

45、业应自行建立、检定或校准的规范,实施或校准并予以记录。检查自校规范和记录,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53监视、测量装置应有检定校准的标识。检查现场监测装置校准标识,每发现一项不符合扣1分。54监视、测量调整、维护和贮存使用的环境应有规定要求以防止损坏和失效。检查监测装置的调整、维护、贮存、使用环境的规定要求和实施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5当监视、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企业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记录。检查计量失准状态和采取措施的记录,每发现一项不符合扣1分。58测量分析和改进企业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46、的有效性。8.1顾客反馈1企业应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质量问题早期报警,且能输入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系统。检查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文件规定及其实施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2企业应确定收集顾客反馈(包括投诉和意见)的渠道、方法、频次和职责。对顾客信息未规定渠道、方法、职责的扣5分。53分析、利用顾客反馈信息,以评价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改进产品的实物质量。检查信息分析、利用、改进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108.2内部审核1企业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规定内部审核的目的、频次、准则(审核依据)、范围、方法、审核人员以及审核实施的要求和记录。检查审核计划、目的、范围、依据、审核人员、审

47、核检查表和记录,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52内部审核的结果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及其原因,应有所采取纠正措施验证结果的报告。检查内审报告、不合格报告、纠正措施整改和验证情况,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108.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企业应有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主要生产过程不能提供监测记录的扣5分。102企业应有过程首件检定记录。无首件检定记录的,每发现一项扣1分。58.4产品监视和测量1质量检验部门不能隶属于生产制造部门,应直接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并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质量检测部门负责生产全过程的检验工作,产品的批准、出厂应经授权。按评分系数评分。52检

48、验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企业应提供每类产品的检验规则(或检验规范)。每类产品的检验规则应包含抽样方式、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判定的依据。检查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规范,无检验规范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103提供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和记录,检验报告和记录应有执行检验和授权产品放行责任者的签字。检验报告(记录)应真实、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看检验报告单,应提供检验的具体数字,不能仅写符合要求或合格字样。检验报告单的现场检验项目、日期与检验报告单日期是否一致。内毒素限量的检测要查试剂、日期,是否检测。针对生物灭菌检测、采样,现场与检验人员交谈以确定检测的真实及准确性。记录项4各

49、种类型和规格的产品检验记录和产品标识应符合可追溯性的要求。检查5份检验记录,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55型式检验。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前(包括老产品转产生产);b)连续生产中每年不少于一次;c)间隔半年以上再投产时;d)在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e)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时。检验项目应包括使用要求、物理性能要求、生物性能要求、化学性能要求、外观要求。每发现一种产品未按产品标准规定做型式检验的扣5分。106出厂检验:产品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见YY0321.1-2000中6.3.2)均已完成且结果合格,检验报告经质检负责人签批,产品才

50、能出厂。必须进行的出厂检验项目分别见YY0321.1-2000中6.3YY0321.2-2000中6.3和YY0321.3-2000中6.3的规定。每一灭菌批应提供无菌试验报告,每一生产批应提供热源试验报告,灭菌后环氧乙烷残留量控制在低于10ug/g后,方可出厂。对照标准检查出厂检验报告,每发现一处检验报告缺项扣2分。108.5不合格品控制1不合格品控制的有关职责、权限的规定。检查不合格品控制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2应识别不合格,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检查现场执行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3企业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

51、的让步的记录。在对不合格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之后应再验证其有效性。每发现一项无记录扣5分,未对纠正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的每发现一处扣5分。104在交付和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生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交付和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未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55若产品需要返工,企业应以作业指导书形式建立返工的文件,并确定返工对产品的不利影响。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查产品返工文件,未建立返工文件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58.6数据分析1企业应收集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包括顾客反馈、产品实物质量、市场有关数据及供方信息。检查文件规定。按评分系

52、数评分。52企业应采用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寻找改进的机会。检查5份数据分析,了解统计技术使用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58.7改进1企业应充分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和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信息的机会,识别和实施任何必要的改进,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形成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产品实物质量改进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108.8纠正措施1企业应对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原因,对以往生产阶段获取经验的评审也应构成反馈系统的一部分。对不合格采取适当地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

53、再发生。若对顾客投诉后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应记录其理由。检查程序文件和纠正措施落实情况。按评分系数评分。102验证采取纠正措施结果及其有效性。检查纠正措施验证结果及有效性的实施,每有一项纠正措施未验证的扣2分。53保存所有顾客投诉调查的记录,建立医疗器械产品的报告和通告制度。根据产品不合格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有必要发忠告性通知实行产品召回。检查是否建立了通告和报告制度,对不符合项进行记录并上报记录项8.9预措施1企业应针对潜在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检查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102验证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检查预防措施验证结果及

54、有效性的实施,每有一项预防措施未验证的扣2分。53确保将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每发现一项预防措施未提交管理评审扣2分。5检查评分方法说明:1本检查表评分方法为系数评分与定量扣分相结合;2检查项扣分时,以扣完本项目分数为止,不出现负分;3记录项要将企业提供的材料复印件作为检查材料上报,检查员对所提供的材料核实后写出检查意见并签名;对缺项处理应经过确认或核实,不适应的检查项目列为缺项,要在记录表中注明,缺项不参与评分。附录1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企业生产条件检查评定情况记录表共 页 第 页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硬膜外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腰椎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神经阻滞用一次性使用

55、麻醉穿刺包硬膜外和腰椎联合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项目条款号重点检查项一般检查项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组长: 组员: 企业负责人签字:附录2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企业生产条件检查评定结论表企业名称本细则:记录项12项,总标准分895分。实际检查:记录项 项,通过 项;总标准分为 分,评定分为_分,得分率_。检查结论:符合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不符合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所有制性质检查项目标准分本企业适用项目标准分评定分得分率检查评定的产品硬膜外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腰椎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55二、管理职责35神经阻滞用一次性使用麻

56、醉穿刺包硬膜外和腰椎联合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三、资源管理110四、与顾客有关的过程40检查组人员情况及签名五、设计和开发30检查员所在单位检查人员签字职务职称六、采购85组长:七、生产过程控制365组员:八、测量、分析和改进175组员:合计895组员:企业对检查评定结论意见:企业盖章年 月 日组员:组员:备注:企业负责人职务职称附录3产 品 抽 样 单企业名称企业曾用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邮政编码法人代表联系人产品名称产品商标型号规格抽样依据检验依据抽样目的抽样方式样品批号抽样地点抽样总数样品基数抽样日期生产日期抽样情况记录:抽样人签字被检企业领导签字/盖章附录4产品抽样和质量评定方法一

57、、抽样方法1抽样人员应根据产品入库台帐确定抽样的产品批,若有几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可从出厂检验合格批中随机抽取1-2个规格产品,抽取的样品应是近期生产的。2抽取样品的数量:硬膜外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40包腰椎麻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40包神经阻滞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40包硬膜外和腰椎联合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40包3抽样应在申证企业成品库进行,先以确定的规格型号的产品为检验的总体,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样的包装质量、标志以及贮存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4抽样人员抽样后,与厂方代表一起在产品抽样单(见附录3)上登记样品的型号、批号、数量、规格、商标、包装与储存情况等,对样品包装并加封。5在样品有封印的情况下,由抽样人员将样品及抽样记录单寄送检测单位,检测单位在认定样品封印完好、包装无损、抽样记录填写无误后,作验收记录。二、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判定准则执行如下标准:YY0321.1-2000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YY0321.2-2000 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YY0321.3-2000 一次性使用麻醉用过滤器AS-E/S YY0321.1-2000 硬膜外+腰椎联合麻醉GB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GB/T14233.2-1993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T16886.1-1997 医疗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